10青山处处埋忠骨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6 16:2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
大家好!
今天我要进行的说课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作业设计、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结构思路,既体现了语文学科全面育人的价值取向,又从“阅读与表达”上直观明确地表述了学生要学习的语文要素。本单元以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导读语,意在让学生感受代代相传的家国情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以“家国情怀”为人文主题,以“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为语文要素,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基于史实的创作,主要描写了毛主席得知爱子毛岸英在朝鲜战争中牺牲的噩耗后,极为悲痛的心情与对毛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艰难抉择过程。课文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的真实情感和身为国家领导人的伟大胸怀。
本篇课文的课后第二题要求找出课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正是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言语实践点,是能力提升点,最后一题更是对主题的理解升华。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分享表达,对周围的事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情绪波动较大,独立思考能力逐渐提高,本文在内容理解方面难度并不大。
但由于年龄及身心发展特征的限制,抗美援朝的历史距离现在的小学生来说时代距离较远,学生可能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较为陌生,对战争的残酷也了解未深;文章又以毛主席既是一位父亲又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视角切入,对学生现有的视野而言是存在障碍的,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资料加以引导理解,才能深切体会毛主席矛盾煎熬的心理。
三、教学目标
基于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等方法认识、会写“彭、拟”等生字。理解并会写“拟定、参谋”等词语。
2.借助三封电报,提取关键信息,概括课文各部分的内容。
3.能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联系课外资料的方法,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并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体会。
4.结合资料与文本,进一步加深对课题的认识。
其中第二点为教学重点,第四点为教学难点。
四、教法学法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资料引入法、品析词句法、创设情境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来培养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品质的能力。
新课标建议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来体会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崇高品质。
五、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将用多媒体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相机出示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通过提问和分组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并掌握抗美援朝战争历史背景和毛岸英的相关资料
【主要意图是: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动机。抗美援朝距今已有70余年,生活在当下和平年代的学生对那段历史知之甚少,查阅相关资料可以降低难度,从而对人物有立体地了解,更好地走入人物内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本环节我将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采取借助工具书等方式自主解决生字词。随后教师选取易读错写错的字加以讲解。
扫清阅读障碍后,请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两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毛主席收到的三份电报主要内容是什么?随后请学生分享,教师总结。
【设计的主要原因是:阅读是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然后再回到整体的过程。在初步全面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全文的基本内容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并且能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表述,是阅读的第一步,为深入分析和探讨奠定基础。】
(三)品词析句,走进内心
对课文整体掌握后,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抓住关键词句,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交流阅读感受。
从“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的动作中体会到主席虽然表面未曾泪流满面、未曾撕心裂肺地呼喊,其实他的内心已如刀割,体会到他深埋心中的痛。
交流后,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与毛主席可能想到的画面,抓住“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这次怎么会……”再读句子,想想这个省略号里省去了什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主要意图是:通过圈画关键词,训练学生聚焦关键情感。想象画面可以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化文字为场景,帮助理解。做批注则促使学生先经历头脑细致的思考再表达输出,促成有质量的理解。传授阅读方法,学生才可以举一反三。在朗读中理解主席当时矛盾的心理,走进伟人的内心世界。】
(四)学以致用,课堂练笔
通过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补白人物描写,当堂交流反馈。提供写作支架,引导学生抓住毛主席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他那种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痛。
这一夜,对毛主席注定是一个难眠之夜。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拿起手中的笔,抓住毛主席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他那种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痛。待学生完成后,随机抽取学生练笔进行点评。
【设计该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从课文已有的情境取材,设计表达训练,让学生从认识表达到实践表达,从而落实语文要素。】
(五)课堂小结
在课堂最后,出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学生带着感情齐读诗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毛岸英同志之墓连同无数烈士墓碑屹立在青山怀抱中,更矗立在中朝人民的心中!并就该课进行总结。
【主要意图是:回归题目,深化主题。让学生更深地体会毛泽东身为一位父亲,同时也是国家领导人,内心的柔软与坚强。从自主交流中加强理解,升华情感。】
六、作业布置
考虑到本单元主题以及语文要素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对照词语表抄写课本词语。
2.查找历史上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故事,用自己的话给家人讲一讲。结合资料,思考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字词掌握情况,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锻炼,旨在让学生感受代代相传的家国情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七、板书设计
通过简单明了的板书,紧扣语文要素,清晰直观的表达教学内容,为学生搭建复述的支架。
这篇课文重在一个“情”字。这份“情”是深厚的、深沉的、凝重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尽最大的可能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细致分析和朗读体验来帮助学生深化对人物情感的理解,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情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