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上5.14.2.3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第三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上5.14.2.3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第三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8-06 20:1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鲫鱼是我国主要的淡水鱼品种,其感受外界刺激主要依靠(  )
A.鳃和躯干 B.鳍和鱼鳔 C.鳞和黏液 D.眼和侧线
2.“海阔凭鱼跃”,能为鱼在水里快速游动提供动力的是(  )
A.脊柱 B.肌肉 C.鱼鳍 D.头部
3.有些动物名称里虽有“鱼”字,但不是鱼。下列真正属于鱼类的是(  )
A.章鱼 B.娃娃鱼 C.青鱼 D.鲸鱼
4.我国淡水养鱼历史悠久,下列被称为“四大家鱼”之一的是(  )
A.鲤鱼 B.鲫鱼 C.青鱼 D.鳊鱼
5.瘰螈只在我国南方地区如福建、广东分布,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山溪石头间,用皮肤、口腔黏膜和肺囊呼吸。由此可判断中国瘰螈属于(  )
A.鱼类 B.软体动物 C.爬行动物 D.两栖动物
6.凹耳蛙属于两栖动物,外貌与普通青蛙相似,是我国特有物种。科学家通过对凹耳蛙超声听觉的研究,为耳聋患者改善听力提供了有益的启发。下列关于凹耳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幼体与成体的呼吸器官不一样 B.幼体不能在陆地生活
C.成体的体温恒定 D.成体需要用皮肤辅助呼吸
7.下列都属于两栖动物的一组是( )
A.鳄鱼、青蛙 B.大鲵、海龟 C.蝾螈、大鲵 D.青蛙、海龟
8.“霸王别姬”是传统名菜,菜名取自鳖(甲鱼)和鸡的谐音。这两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体表有甲 B.气囊辅助呼吸 C.产硬壳卵 D.体温恒定
9.“龙”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传说中的龙能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上述特征与下列哪类动物的特征相似度最高(  )
A.鱼 B.哺乳动物 C.爬行动物 D.鸟
10. 青蛙既不能完全在水中生活,又不能完全在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青蛙体表无覆盖物,失水较快
B.青蛙的呼吸依赖肺和皮肤两种器官
C.在水中或陆地都没有足够的食物
D.身体散热差,不能长时间留在水中
11.在观察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时,吸取适量稀释的红墨水,滴在鲫鱼口的前方。会看到红墨水从鳃盖后缘流出,说明鲫鱼的呼吸器官是( )
A.口 B.鳃 C.鳞片 D.侧线
12.鲫鱼的身体有许多特征表现出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鯽鱼游泳时,靠各种鳍产生向前的动力
B.鯽鱼的体色是一种保护色,其特点是背面深灰色,腹面白色
C.鲫鱼体形呈纺锤形,体表覆盖鳞片并能分泌黏液,有利于在水中游动
D.鲫鱼体腔内有鳔,鳔内充满气体,能够调节身体在水中的深浅位置
13.关于两栖动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既能在陆地上生活又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是两栖动物
B.蝾螈、大鲵和蟾蜍都是两栖动物
C.两栖动物的成体虽然生活在陆地上,但不能离水太远
D.两栖动物是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
14.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①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②用肺呼吸
③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
④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⑤皮肤裸露
A.①②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④
15.蜥蜴是一种陆地生活的动物。下列对蜥蜴描述正确的是( )
A.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 B.用肺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C.蜥蜴是一种恒温动物 D.蜥蜴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16.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它们以独特的生活方式适应大自然,使动物世界生机盎然。下面是几种不同的动物,请你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水螅身体呈 对称,便于从各个方面捕食和防御,它的体壁由 胚层构成。
(2)鱼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用 游泳。
(3)蜥蜴生活在陆地上,它的皮肤干燥而粗糙,表面覆盖有角质 ,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5)青蛙在水中和陆地生活,它的肺不够发达,还要借助湿润的 辅助呼吸,它的 不恒定,故冬天需要冬眠。
(6)涡虫身体柔软,背腹扁平,身体的中胚层形成 层,使涡虫的运动能力比水螅强。
参考答案
【分层作业】
1.答案:D
解析:A.鳃是鲫鱼的呼吸器官,用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与感受外界刺激无直接关系。躯干是鱼体的主要部分,但它本身并不直接用于感受外界刺激,A不符合题意。
B.鳍是鲫鱼的运动器官,用于在水中游动和保持平衡。鱼鳔是鲫鱼的呼吸辅助器官,用于调节鱼体的浮沉,与感受外界刺激无直接关系,B不符合题意。
C.鳞是鲫鱼体表的覆盖物,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并非主要的感受器官。黏液主要起到润滑和减少摩擦的作用,与感受外界刺激无直接关系,C不符合题意。
D.眼是鲫鱼的主要视觉器官,用于观察周围环境,感受光线和颜色等刺激。侧线是鲫鱼的一种特殊感受器官,能够感受水流的方向、速度和周围环境的微小变化。眼和侧线共同构成了鲫鱼感受外界刺激的主要系统,D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B
解析:A.脊柱是鱼体的主要支撑结构,它连接了头部和尾部,为鱼体提供了基本的形态和稳定性;但脊柱本身并不直接为鱼的游动提供动力,A不符合题意。
B.鱼体中的肌肉,特别是侧线肌肉,是鱼在水中游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当这些肌肉收缩和放松时,它们会推动鱼体在水中前进、后退、上升或下降。因此,肌肉是鱼在水中快速游动时提供动力的关键部分,B符合题意。
C.鱼鳍在鱼的游动中起到了多种作用,如平衡、转向和减速等;但鱼鳍本身并不直接为鱼的游动提供主要动力,它们更多的是辅助肌肉来完成各种游动动作,C不符合题意。
D.头部是鱼体的前端部分,包含了眼睛、口和嗅觉器官等;头部对于鱼的生存和捕食至关重要,但它并不直接为鱼的游动提供动力,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答案:C
解析:A.章鱼属于软体动物;又称八爪鱼,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故A错误。
B.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属于两栖动物,故B错误。
C.青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故C正确。
D.鲸鱼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故D错误。故选C。
4.答案:C
解析:鲢鱼又叫白鲢,在水域的上层活动,吃绿藻等浮游植物;鳙鱼的头部较大,俗称“胖头鱼”,又叫花鲢,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吃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草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物;青鱼栖息在水域的底层,吃螺蛳、蚬和蚌等软体动物;这4种鱼混合饲养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答案:D
解析:A.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与瘰螈的成体特征不符,A不符合题意。
B.软体动物通常具有贝壳,且呼吸方式多样,但通常不使用肺或皮肤呼吸,与瘰螈不符,B不符合题意。
C.爬行动物通常用肺呼吸,且没有幼体用鳃呼吸的阶段,与瘰螈不符,C不符合题意。
D.两栖动物具有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的特征,且部分种类可以通过皮肤辅助呼吸,与瘰螈的描述相符,D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C
解析:A.幼体为蝌蚪,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A正确。
B.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不能在陆地生活,B正确。
C.凹耳蛙是变温动物,体温不恒定,C错误。
D.成体的肺结构简单,需要用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D正确。故选C。
7.答案:C
解析:A.鳄鱼是爬行动物,青蛙是两栖动物,故A错误。
B.大鲵是两栖动物,海龟是爬行动物,故B错误。
C.蝾螈是两栖动物,大鲵也是两栖动物,故C正确。
D.青蛙是两栖动物,海龟是爬行动物,故D错误。故选C。
8.答案:C
解析:A.鳖体表有甲,而鸡体被羽毛,A不符合题意。
B.鳖只用肺呼吸,而鸡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B不符合题意。
C.鳖和鸡都是卵生,卵外有坚硬的卵壳保护,C符合题意。
D.鳖的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是变温动物;鸡的体温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是恒温动物,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答案:C
解析: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有四肢和牙齿,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因此与题干中的描述相似度最高的是爬行动物,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0. 答案:B
解析:A.青蛙的皮肤确实没有像鱼类那样的鳞片或像爬行动物那样的角质鳞片来防止水分流失,但这不是其生活习性的决定性因素,A不符合题意。
B.青蛙的肺呼吸需要空气中的氧气,而皮肤呼吸则可以在水中进行,通过皮肤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但皮肤呼吸的效率远低于肺呼吸,因此青蛙不能长时间待在水中。同时,由于需要空气中的氧气,青蛙也不能完全在陆地上生活,尤其是干燥的环境,B符合题意。
C.青蛙的食物来源广泛,包括昆虫、小鱼、虾等,它们在水中和陆地上都有分布,C不符合题意。
D.青蛙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差,但它们可以通过行为(如寻找阴凉处或晒太阳)来调节体温,而不是因为散热差而不能长时间留在水中,D不符合题意。
11.答案:B
解析: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当水从口进出,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里的毛细血管血液中,使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而血液中由于鱼进行生理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排入水中,然后水从鳃盖后流出。完成了一次气体交换。在观察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时,吸取适量稀释的红墨水,滴在鲫鱼口的前方。会看到红墨水从鳃盖后缘流出,说明鲫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故选:B.
12.答案:A
解析:
鱼游泳的动力来自尾部和驱干部的左右摆动,A错误;
鲫鱼体色的特点是背面深灰色,腹面白色,是一种保护色,B正确;
鲫鱼体形呈纺锤形,体表覆盖鳞片并能分泌黏液,可以减少水的阻力,有利于在水中游动,C正确;
鲫鱼体腔内有鳔,鳔内充满气体,能够调节身体在水中的深浅位置,D正确。
13.答案:A
解析: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两栖动物主要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离不开水,所以两栖动物的成体虽然生活在陆地上,但不能离水太远。两栖动物的出现代表了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期,既有适应陆地生活的新的性状,又有从鱼类祖先继承下来的适应水生生活的性状。
14.答案:D
解析:在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爬行类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爬行动物用肺呼吸,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两栖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故选项D是爬行类成为真正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的主要原因。
故选:D。
15.答案:A
解析:A.蜥蜴的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A正确;B.蜥蜴用肺呼吸,青蛙用肺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B错误;C.蜥蜴是一种变温动物,C错误;D.蜥蜴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D错误。
16.答案:(1) 辐射 两个/2个
(2) 鳃 鳍
(3)鳞片
(4) 皮肤 体温
(5)肌肉
解析:(1)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便于它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食和防御;它的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外胚层两个胚层构成。
(2)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鳍和躯干肌肉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
(3)蜥蜴属于爬行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它的皮肤干燥而粗糙,表面覆盖有角质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4)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它的肺不够发达,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也能进行气体交换,以辅助肺呼吸;青蛙的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因此冬天需要冬眠。
(5)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身体由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构成,其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而水螅的身体由内胚层、外胚层两个胚层构成,因此涡虫的运动能力比水螅强。
苏教版八上《5.14.2.3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第三课时)》分层练习
基础练习
能力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