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18 16:12:46

文档简介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下列各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后填涂在答卷的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60分)。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②位于北京(116°E,40°N)的(  )方向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2.若一架飞机沿最短飞行路线从②地飞往④地,其飞行方向是(  )
A.一直向东 B.一直向西
C.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D.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3.图中②和③的最短距离是(  )
A.1111千米 B.2222千米 C.3333千米 D.6666千米
4.下列关于①②③点的地球自转速度,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转角速度③点最大
B.自转线速度③点最大
C.①和②是逆时针自转,③为顺时针自转
D.②地自转一周时,③地才自转1/2周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22年11月20日一12月18日在卡塔尔举行,比赛共持续28天。最后一场决赛于卡塔尔时间12月18日18时开始。下图示意卡塔尔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开始时,北京时间为(  )
A.18日13:00 B.18日23:00 C.19日8:00 D.19日22:00
6.卡塔尔时间11月24日21点,韩国和乌拉圭的比赛开始,此时全球新的一天和旧的一天所占的范围之比是(  )
A.1/3 B.3/1 C.1/4 D.4/1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  )
A.F处可能形成海沟 B.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
C.E处岩石年龄较F处新 D.F处地壳运动较E处活跃
8.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
①海岭②裂谷③山脉④岛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①②③岩层、岩体及④地质构造形成由早到晚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10.有关甲乙丙丁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山地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B.乙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C.丙处河流的形成与断层有关 D.丁的岩石类型为片麻岩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被裁弯取直后,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形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右图为长江的荆江河段牛轭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河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沉积 D.冰川侵蚀
12.河曲被裁弯取直的影响是(  )
A.河流流速减小 B.洪涝灾害减少
C.航运距离增加 D.河道淤积增强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图为某日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与乙地相比,甲地(  )
①气温高 ②气压高 ③阴雨 ④晴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此时,丙地盛行(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15.此时,控制丁地的天气系统是(  )
A.反气旋 B.气旋 C.暖锋 D.冷锋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下图为局部地区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  )
A.①为气流遇冷下沉形成 B.③为气流受热上升形成
C.乙为多雨带 D.②为近地表的西风带
17.当乙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  )
A.气压带、风带南移 B.天津地区盛行西北风
C.南亚盛行西南风 D.天津地区昼短夜长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读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西北风 B.7月、西北风 C.1月、东南风 D.7月、东南风
19.印度半岛7月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地形的影响 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读“某区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和某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与洋流A 的寒暖性质一致的是(  )
A.①洋流 B.②洋流 C.③洋流 D.④洋流
21.洋流对地理环境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④洋流挟带极地海冰威胁航运
B.③洋流经过的水域不会发生污染
C.②洋流沿岸形成大面积的沙漠
D.②⑤洋流交汇处附近形成大渔场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2021年年初的拉尼娜在4月结束,但10月开始,拉尼娜现象再次出现,因此今年是个十分罕见的“双拉尼娜”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地区大气环流状况的是(  )
A. B.
C. D.
23.“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  )
A.赤道太平洋地区大气环流减弱 B.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减少
C.美洲西海岸干旱加剧 D.秘鲁沿岸上升流减弱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读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24.甲地自然带体现出来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地方性分布 B.纬度地带性
C.干湿度分布 D.沿海-内陆地带性
25.与图中①、②两处分别对应的动物是(  )
A.长颈鹿、黑熊 B.长颈鹿、单峰驼
C.黄羊、双峰驼 D.黄羊、单峰驼
26.图中丙处气候降水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夏雨型 B.全年多雨型 C.全年少雨型 D.冬雨型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下图中①②为我国某地区一河流下游在修坝前后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A、B、C代表三种河流补给形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该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  )
A.三江平原 B.东南丘陵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8.与 B 河流补给形式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春季降水 B.夏季降水 C.秋季降水 D.冬季降水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下图分别为非洲自然带(图Ⅰ)和赤道附近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图Ⅱ)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9.两图所示的自然带中,自然景观相似的一组是(  )
A.①丙 B.②丁 C.③丁 D.④乙
30.乞力马扎罗山甲、乙、丙、丁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海拔较北坡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坡度 D.人类活动
二、综合题
31.(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料1:下图为北半球某节气某时刻晨昏线分布示意图(部分),阴影部分表示夜晚,弧线b表示晨昏线中的一段。
(1)弧线b为   (填“晨”或“昏”)线。
(2)图中甲在乙两地的角速度关系是   ,由乙地向丁地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向   (填“东”或“西”)发生偏转。
(3)资料2:我国古代人民创立了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2022年12月22日(农历冬月廿九)这一天是冬至,读下面的24节气示意图和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2022年冬至这一天,和右图中字母   的位置对应,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的地方是   。
(4)冬至过后1个月,就进入   (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对应这段时间里,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变   (大、小),白昼长度逐日变   (长、短)。
(5)从小雪到大寒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   。
(6)地球公转到近日点的时间是   月初,最靠近   (节气);从立夏至夏至期间,上海地区昼夜长短状况是   。
32.(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左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及地貌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干旱型冲积扇(旱扇)和湿润型冲积扇(湿扇)示意图。
(1)说出左图中甲、乙、丙三处地质构造的名称,并简述丙地貌的成因。
(2)指出左图中岩体①②的形成顺序及①②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
(3)简述旱扇和湿扇沉积物颗粒变化的共同特征,并说明旱扇发育面积通常较湿扇小的主要原因。
33.(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主要分布在莫桑比克、苏丹、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5国。以棉花种植和加工为例,在苏丹建成棉花良种繁育基地,2017年棉花种植面积达到6600多公顷;在坦桑尼亚建设的纺纱厂,生产的棉纱全部出口,每年为坦桑尼亚带来超过1500万美元的外汇收入。
材料二:下左图为非洲部分水系图,下右图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气候类型的成因。
(2)从地形、气候和水系条件分析刚果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近年来,苏丹棉花种植发展迅速,分析其棉花种植的优势气候资源。
34.(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总面积约为467km2,最高峰海拔约为1412m,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热带原始森林。尖峰岭海拔100m以下地区的植被多为稀树草原,海拔1200m以上地区的植被一般为苔藓矮林。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其中常绿季雨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落叶季雨林和山地雨林低。下图示意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部分森林类型的垂直分布情况。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尖峰岭稀树草原的形成原因。
(2)分别说明常绿季雨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落叶季雨林和山地雨林低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C
3.D
4.B
【知识点】地球仪与经纬网;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点评】经度相差较大、纬度相差较小(或相等)的两地间,最短航线应沿过两地的大圆劣弧段飞行,该大圆劣弧段纬度最高点在北半球(南半球)比两地纬度都高,因此,从南北方向上,飞行方向应先向北(南)后向南(北);根据劣弧原则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飞行方向往往一直向东或向西。综合起来,就可得出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
1.图中②地位于欧洲北部,从经纬度来看,其位置为(60°N,30°E),北京位于(40°N,116°E),故②地在北京的西北方向,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从图中可以看到②④两地位于同一条纬线上,④地位于②地东部,地球上两点间最短飞行路径是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故从②地飞往④地,沿纬线飞不是最短距离,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偏向所在半球的极点方向,应先向东北,再向东南,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3.②和③在同一条经线上,②位于60°N,③在赤道上,同一经线两点最短距离就是其纬度差×111km,两地纬度差为60°,距离约为6666千米,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4.A、①②③点均不在极点上,自转角速度相同,A错误;
B、自转线速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③位于赤道,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最大,B正确;
C、自转的顺逆取决于观察角度,从南极点和北极点观察正好相反,C错误;
D、②地自转一周时,③地也自转一周,角度完全一致,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5.B
6.A
【知识点】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
【解析】【点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①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②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则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③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④二分日时,全球昼夜等长。
5.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开始于卡塔尔时间12月18日18时,看图可知,卡塔尔位于51°E,所以东三区为18日18时,而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两地相差5小时,东八区位于东三区东边,东八区区时为东三区区时加时差,即18+5=23时,日期不发生改变,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6.根据题意,卡塔尔时间11月24日21点时,东六区为24点,即为0点,则新一天为东六区到东十二区,约6个小时,旧的一天即为18个小时,此时全球新的一天和旧的一天所占的范围之比是1/3,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7.B
8.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与宏观地形:
(1)板块的划分:地球上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及许多小板块组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板块。
(2)板块边界与地形:①挤压碰撞边界(或消亡边界)与地形:位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线;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碰撞。
b.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海岸山脉、岛弧(大陆一侧)、海沟(大洋一侧)等。
如:北美洲西海岸落基山脉——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西太平洋岛弧链——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马里亚纳海沟——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
②张裂边界(或生长边界)与地形:大西洋的“S”形海岭和印度洋、太平洋的“入”形海岭。
形成:裂谷、海洋。如: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张裂;红海——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
7.A、读图可知,F处板块相离运动,属于板块张裂地带,而海沟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F处一般因岩浆上涌形成海岭,A错误;
B、图中显示,E处大洋板块俯冲至大陆板块之下,应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边界,属于消亡边界,B正确;
C、一般大洋地壳在海岭处诞生,在海沟处消亡,因此E岩石年龄较F处老,C错误;
D、F处和E处均处于板块边界,都属于地壳运动活跃地带,无法区分两地的壳运动活跃程度,D错误。
故答案为:B。
8.海沟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在大洋板块一侧形成的地貌,在大陆板块一侧会形成海岸山脉、岛弧等,③④正确。 海岭形成于大洋内部的板块生长边界,①错误;裂谷形成于大陆上的板块生长边界附近,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9.A
10.C
【知识点】褶皱;断层;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点评】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和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9.读图可知,①为砂岩,②为石灰岩,均为沉积岩,②位于①以下,因此②岩层形成较①早;③为花岗岩,为侵入岩,且侵入到①②岩层中,所以③岩层比①②岩层晚;断层④切断了①②③岩层,因此应形成于①②③岩层之后,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0.A、由图示可推知,该处先经历地壳水平挤压形成褶皱,导致地表形态变化,后又经历岩层断裂,使岩层隆起与下陷,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继续接受外力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所以图中地貌既与内力作用有关,也与外力作用有关,A错误;
B、乙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为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B错误;
C、丙处位于断层线附近,容易发育河流,C正确;
D、丁位于岩浆岩与砂岩的接触地带,砂岩变质后形成石英岩,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1.A
12.B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原理及形成过程: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
11.根据所学知识,河流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地球自转带来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得河流一侧的侵蚀强于另外一侧,被侵蚀下来的泥沙就会被水流带到另外一侧,由于流速减慢泥沙沉积,这样就会形成受侵蚀一侧向陆地凹陷,堆积一侧向河流突出的景观,这样的现象连续发育就会形成河曲,故河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AB、存在河曲的河段,由于河道弯曲,排水不畅,而河曲被裁弯取直后,河流排水更为通畅,河流流速增加,洪涝灾害减少,A错误,B正确;
CD、弯曲河流被裁弯取直后航运距离缩短,流速更快,河道淤积减弱,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3.B
14.C
15.A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高气压(反气旋);锋面气旋
【解析】【点评】1、冷锋过境前的天气: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的天气: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雨雪,气压升高等天气(雨区在冷锋锋后);过境后的天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风向画法:①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②再画风向,南左北右,近地面偏30°-45°,高空偏90°。
13.CD.读图,此地为北半球,结合所学可知图示锋线两侧的气团性质分别为甲处暖气团,乙处冷气团,因此甲地比乙地气温高,①正确;根据等压线数值可知甲地气压低于乙地,②错误,CD错误。
AB.结合所学可知图中槽线在低压中心的西侧处为冷锋,冷锋锋后降水概率较大,乙位于低压中心以西的槽线西侧,所以乙属于冷锋锋后,天气阴雨,甲位于冷锋锋前,降水概率小,天气晴朗,③错误,④正确,A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14.此地为北半球,依据图中等压线的特点及相关气压数据,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该地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可绘出其指向为偏北风,近地面风向在地面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45度左右,偏转成东北风,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5.依据图中等压线的特点及相关气压数据可知,丁西北方向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辐散,因此控制丁地的天气系统是反气旋,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6.D
17.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
【解析】【点评】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热力因素形成,高温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30°附近,盛行下沉流,动力因素形成,炎热干燥。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60°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动力因素形成,温和多雨。极地高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90°附近,盛行下沉流,热力因素形成,寒冷干燥。低纬信风带:分布于0°—30°之间,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炎热干燥。中纬西风带:分布于30°—60°之间,北半球吹西南风,南半球吹西北风,温和多雨。极地东风带:分布于60°—90°之间,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寒冷干燥。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6.A、图示①地处副热带,是因为动力原因,空气下沉形成,并非热力因素,A错误;
B、③是副极地地区,冷暖空气在此相遇,暖气流被迫抬升形成相对的低气压,并非热力因素,B错误;
C、乙处为下沉气流,是少雨带,C错误;
D、②为由高压吹向低压区的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偏西风,是近地表的西风带,D正确。
故答案为:D。
17.A、乙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当乙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副热带高压保留在海洋上,陆地形成低气压中心,是北半球的夏季;一般情况下,北半球的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A错误;
B、天津地区盛行东南风,B错误;
C、此时,南亚盛行西南风,C正确;
D、天津地区昼长夜短,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8.A
19.A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环流
【解析】【点评】东亚地区,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太平洋上形成高压,所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压,太平洋上形成低压,所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而南亚地区,因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所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当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时,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亚冬季风的成因与东亚季风相同。
18.读图可知,此时亚欧大陆形成高气压中心,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表明此时大陆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由此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代表性月份为1月,BD错误;读图可知,M点的风向为西北风,A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A。
19.读图可知,印度半岛7月为北半球夏季,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影响,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故答案为:A。
【答案】20.D
21.D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洋流对气候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②对渔场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有上升流的海区,营养物质丰富形成渔场;③洋流对航行的影响:顺洋流可加快航速;寒暖交汇处、冬季暖流上空、夏季寒流上空多大雾,不利于海运安全;洋流携带来自高纬度的冰山也影响海运安全;④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20.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A洋流是由温度低的流向温度高的,属于寒流;①是北赤道暖流,②是日本暖流,③是北太平洋暖流,④是加利福尼亚寒流,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1.D.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②是日本暖流、⑤是千岛寒流,两者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D正确。
A.极地海冰一般在高纬度地区,④洋流所处纬度较低,A错误。
B.洋流会扩大污染范围,B错误。
C.②洋流为日本暖流,作用为增温增湿,并未使亚洲东岸形成沙漠,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22.A
23.C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2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异常降低,成为高压中心,垂直方向盛行下沉气流,水平方向的大气由太平洋东岸吹向西岸。而太平洋西岸地区温度较高,形成低压中心,垂直方向盛行上升气流,水平方向的大气由东向西运动,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3.A.赤道太平洋地区原本就是盛行大致由东向西的东南信风与东北信风,拉尼娜发生后,赤道太平洋东岸气温降低,气压升高,使得东南信风与东北信风增强,A错误。
B.赤道西太平洋地区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B错误。
C.美洲西岸地区,下沉气流增强,降水更加减少,气候更加干旱,C正确。
D.秘鲁沿岸上升流是由于东南信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导致的,拉尼娜发生后,东南信风增强,上升流也将加强,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24.A
25.B
26.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某些地区由于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称为非地带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现象的影响因素有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例如,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缺少形成热带雨林带的条件而发育了热带草原带;马达加斯加岛东岸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丰沛,厄加勒斯暖流增温增湿,因此发育了热带雨林带;南纬60°附近几乎全部是海洋,因而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该地纬度位置较低,热量条件充足,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且沿岸有暖流流经,降水较多,形成非地带性(地方性)的雨林植被,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地方性分布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5.A、黑熊主要分布在亚寒带地区,A错误;
B、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为热带草原气候,长颈鹿是其代表动物之一;②处为热带沙漠气候,单峰驼是其代表动物之一,B正确;
CD、黄羊、双峰驼是温带荒漠的代表动物,CD错误。
故答案为:B。
2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地位于南纬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降水特征为冬雨型,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27.A
28.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陆地水体的关系特征: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27.A、曲线②表示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于曲线①,故①曲线为修坝前的流量,②曲线为修坝后的流量。由修坝前的流量曲线可知,该河流有春汛、夏汛两次汛期,应为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春汛的补给方式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夏汛的补给方式是大气降水,A正确;
BCD、东南丘陵、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位于南方地区,最冷月份的平均温度高于0℃,冬季降雪本就较少,且不会有长时间的积雪,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8.B河流补给方式流量最高值出现在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冬季降雪后,由于气温较低,难以融化,保存至次年春季,待气温回升后,逐渐融化,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29.C
30.B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29.根据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布规律,两图所示自然带中,①是热带雨林带,③热带草原带,②热带荒漠带,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乞力马扎罗山分布在东非高原上,丁是热带草原带,丙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乙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甲是高山草原草甸带。自然景观相似的一组是③、丁,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30.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南北坡热量差异较小;而南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较北坡好,因此同一自然带在南坡分布海拔较高,地形坡度、人类活动对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影响不大,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31.【答案】(1)昏
(2)相等;东
(3)C;南回归线上(23°26 S上)
(4)大寒;大;长
(5)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
(6)1;小寒;昼长夜短(且昼逐日延长)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光照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昼半球经过b变为夜半球,故b为昏线。
(2)角速度都相等(除极点外),故甲角速度等于乙线角速度。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右偏,故由乙地向丁地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向东偏。
(3)由右图地球直射的纬线可知,A是夏至、B是秋分、C是冬至、D是春分,2022年冬至这一天,和右图中字母C对应。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高度达到90度的是南回归线。
(4)由24节气图可推出,冬至一个月后为大寒(每相邻一个节气约差15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段时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的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白昼逐渐变长。
(5)小雪和大寒是关于冬至对称的两个节气,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后向北移动。
(6)地球公转到近日点的时间是1月初,最接近冬至,从立夏至夏至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上海地区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且昼逐日延长。
【点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32.【答案】(1)甲:断层;乙:背斜;丙:向斜。成因: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
(2)形成顺序:岩体①形成较岩体②晚。①形成的地质作用:岩浆侵入、冷却凝固(或内力作用);②形成的地质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或外力作用)。
(3)共同特征:沉积物颗粒都是自扇顶向扇缘逐渐减小。主要 原因:旱扇由时令河冲积形成,湿扇由常流河冲积形成,常流河流量较大,因此早扇发育面积通常较湿扇小。
【知识点】河流地貌;褶皱;断层;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处岩层出现断裂错位,因此属于断层构造;而乙处岩石向上拱起,所以为背斜,而丙处岩石向下弯曲,所以为向斜。而向斜由于槽部受到挤压力,所以岩性坚实,不易被侵蚀,最终形成山地。
(2)由图中可知,①为花岗岩,②为沉积岩,花岗岩侵入了沉积岩,所以先沉积后侵入,先②后①。①为侵入岩(花岗岩),形成的地质作用为内力作用,具体过程为岩浆侵入、冷却凝固;②为沉积岩(页岩)形成的地质作用为外力作用,具体过程为沉积作用、固结成岩。
(3)“湿扇”常年受河流的堆积作用,面积一般较大;“旱扇”主河道为常流河,其余为时令河,堆积作用较小,“由于冲积扇是从顶部到扇部逐渐沉积的,所以颗粒物是由粗到细,旱扇由于流水作用不强,所以旱扇面积会比较小。
【点评】(1)背斜成山——岩层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向上隆起为背斜,形成山地;(内力作用)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外力作用)
向斜成谷——岩层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向下凹陷为向斜,形成谷地;(内力作用)
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外力作用)
(2)背斜和向斜的2种判断方法:①岩层弯曲方向(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②岩层新老关系(如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33.【答案】(1)纬度低,终年高温;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带来大量水汽;东南信风受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2)地处盆地地形,集水面积广阔(流域面积广);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丰富;支流众多,水源充足。
(3)地处热带,热量丰富;位于高原,昼夜温差大,棉花品质高;纬度低,降水较少,光照充足。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是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其成因是: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纬度低,终年高温;受到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带来大量的水汽,降水丰富;东部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迎风坡降水多),受地形抬升影响,多地形雨;沿岸马达加斯加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2)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富,河流的水量丰富;流经刚果盆地,河流集水面积广阔,有利于水的汇集;支流众多,水源充足,大量河水汇集,导致刚果河水量丰富。
(3)苏丹位于回归线附近,所处纬度较低,热量丰富;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热充足;地表多沙质土壤,土质疏松;有河流流经,为棉花种植提供灌溉水源,适合棉花生长;位于高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棉花的品质高。
【点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1、纬度位置。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2、海陆分布。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3、地形地势。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4、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5、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34.【答案】(1)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侧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相对较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形成了热带稀树草原。
(2)常绿季雨林位于落叶季雨林与山地雨林之间,其枯枝落叶量小于落叶季雨林,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少;相对山地雨林温度较高,土壤有机质分解较快,使得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成土因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尖峰岭林区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侧,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相对较少;位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冬春季节晴天多,降水少,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2) 土壤有机质的多少取决于有机质的收支关系。常绿季雨林对于落叶季雨林,其枯枝落叶量小于落叶季雨林,腐殖质少,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少,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相对山地雨林,常绿季雨林分布海拔低,温度较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速度较快,使得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点评】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
1 / 1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下列各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后填涂在答卷的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60分)。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②位于北京(116°E,40°N)的(  )方向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2.若一架飞机沿最短飞行路线从②地飞往④地,其飞行方向是(  )
A.一直向东 B.一直向西
C.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D.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3.图中②和③的最短距离是(  )
A.1111千米 B.2222千米 C.3333千米 D.6666千米
4.下列关于①②③点的地球自转速度,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转角速度③点最大
B.自转线速度③点最大
C.①和②是逆时针自转,③为顺时针自转
D.②地自转一周时,③地才自转1/2周
【答案】1.C
2.C
3.D
4.B
【知识点】地球仪与经纬网;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点评】经度相差较大、纬度相差较小(或相等)的两地间,最短航线应沿过两地的大圆劣弧段飞行,该大圆劣弧段纬度最高点在北半球(南半球)比两地纬度都高,因此,从南北方向上,飞行方向应先向北(南)后向南(北);根据劣弧原则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飞行方向往往一直向东或向西。综合起来,就可得出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
1.图中②地位于欧洲北部,从经纬度来看,其位置为(60°N,30°E),北京位于(40°N,116°E),故②地在北京的西北方向,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从图中可以看到②④两地位于同一条纬线上,④地位于②地东部,地球上两点间最短飞行路径是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故从②地飞往④地,沿纬线飞不是最短距离,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偏向所在半球的极点方向,应先向东北,再向东南,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3.②和③在同一条经线上,②位于60°N,③在赤道上,同一经线两点最短距离就是其纬度差×111km,两地纬度差为60°,距离约为6666千米,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4.A、①②③点均不在极点上,自转角速度相同,A错误;
B、自转线速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③位于赤道,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最大,B正确;
C、自转的顺逆取决于观察角度,从南极点和北极点观察正好相反,C错误;
D、②地自转一周时,③地也自转一周,角度完全一致,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22年11月20日一12月18日在卡塔尔举行,比赛共持续28天。最后一场决赛于卡塔尔时间12月18日18时开始。下图示意卡塔尔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开始时,北京时间为(  )
A.18日13:00 B.18日23:00 C.19日8:00 D.19日22:00
6.卡塔尔时间11月24日21点,韩国和乌拉圭的比赛开始,此时全球新的一天和旧的一天所占的范围之比是(  )
A.1/3 B.3/1 C.1/4 D.4/1
【答案】5.B
6.A
【知识点】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
【解析】【点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①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②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则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③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④二分日时,全球昼夜等长。
5.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开始于卡塔尔时间12月18日18时,看图可知,卡塔尔位于51°E,所以东三区为18日18时,而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两地相差5小时,东八区位于东三区东边,东八区区时为东三区区时加时差,即18+5=23时,日期不发生改变,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6.根据题意,卡塔尔时间11月24日21点时,东六区为24点,即为0点,则新一天为东六区到东十二区,约6个小时,旧的一天即为18个小时,此时全球新的一天和旧的一天所占的范围之比是1/3,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  )
A.F处可能形成海沟 B.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
C.E处岩石年龄较F处新 D.F处地壳运动较E处活跃
8.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
①海岭②裂谷③山脉④岛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7.B
8.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与宏观地形:
(1)板块的划分:地球上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及许多小板块组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板块。
(2)板块边界与地形:①挤压碰撞边界(或消亡边界)与地形:位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线;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碰撞。
b.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海岸山脉、岛弧(大陆一侧)、海沟(大洋一侧)等。
如:北美洲西海岸落基山脉——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西太平洋岛弧链——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马里亚纳海沟——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
②张裂边界(或生长边界)与地形:大西洋的“S”形海岭和印度洋、太平洋的“入”形海岭。
形成:裂谷、海洋。如: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张裂;红海——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
7.A、读图可知,F处板块相离运动,属于板块张裂地带,而海沟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F处一般因岩浆上涌形成海岭,A错误;
B、图中显示,E处大洋板块俯冲至大陆板块之下,应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边界,属于消亡边界,B正确;
C、一般大洋地壳在海岭处诞生,在海沟处消亡,因此E岩石年龄较F处老,C错误;
D、F处和E处均处于板块边界,都属于地壳运动活跃地带,无法区分两地的壳运动活跃程度,D错误。
故答案为:B。
8.海沟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在大洋板块一侧形成的地貌,在大陆板块一侧会形成海岸山脉、岛弧等,③④正确。 海岭形成于大洋内部的板块生长边界,①错误;裂谷形成于大陆上的板块生长边界附近,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①②③岩层、岩体及④地质构造形成由早到晚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10.有关甲乙丙丁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山地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B.乙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C.丙处河流的形成与断层有关 D.丁的岩石类型为片麻岩
【答案】9.A
10.C
【知识点】褶皱;断层;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点评】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和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9.读图可知,①为砂岩,②为石灰岩,均为沉积岩,②位于①以下,因此②岩层形成较①早;③为花岗岩,为侵入岩,且侵入到①②岩层中,所以③岩层比①②岩层晚;断层④切断了①②③岩层,因此应形成于①②③岩层之后,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0.A、由图示可推知,该处先经历地壳水平挤压形成褶皱,导致地表形态变化,后又经历岩层断裂,使岩层隆起与下陷,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继续接受外力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所以图中地貌既与内力作用有关,也与外力作用有关,A错误;
B、乙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为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B错误;
C、丙处位于断层线附近,容易发育河流,C正确;
D、丁位于岩浆岩与砂岩的接触地带,砂岩变质后形成石英岩,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被裁弯取直后,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形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右图为长江的荆江河段牛轭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河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沉积 D.冰川侵蚀
12.河曲被裁弯取直的影响是(  )
A.河流流速减小 B.洪涝灾害减少
C.航运距离增加 D.河道淤积增强
【答案】11.A
12.B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原理及形成过程: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
11.根据所学知识,河流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地球自转带来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得河流一侧的侵蚀强于另外一侧,被侵蚀下来的泥沙就会被水流带到另外一侧,由于流速减慢泥沙沉积,这样就会形成受侵蚀一侧向陆地凹陷,堆积一侧向河流突出的景观,这样的现象连续发育就会形成河曲,故河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AB、存在河曲的河段,由于河道弯曲,排水不畅,而河曲被裁弯取直后,河流排水更为通畅,河流流速增加,洪涝灾害减少,A错误,B正确;
CD、弯曲河流被裁弯取直后航运距离缩短,流速更快,河道淤积减弱,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图为某日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与乙地相比,甲地(  )
①气温高 ②气压高 ③阴雨 ④晴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此时,丙地盛行(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15.此时,控制丁地的天气系统是(  )
A.反气旋 B.气旋 C.暖锋 D.冷锋
【答案】13.B
14.C
15.A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高气压(反气旋);锋面气旋
【解析】【点评】1、冷锋过境前的天气: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的天气: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雨雪,气压升高等天气(雨区在冷锋锋后);过境后的天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风向画法:①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②再画风向,南左北右,近地面偏30°-45°,高空偏90°。
13.CD.读图,此地为北半球,结合所学可知图示锋线两侧的气团性质分别为甲处暖气团,乙处冷气团,因此甲地比乙地气温高,①正确;根据等压线数值可知甲地气压低于乙地,②错误,CD错误。
AB.结合所学可知图中槽线在低压中心的西侧处为冷锋,冷锋锋后降水概率较大,乙位于低压中心以西的槽线西侧,所以乙属于冷锋锋后,天气阴雨,甲位于冷锋锋前,降水概率小,天气晴朗,③错误,④正确,A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14.此地为北半球,依据图中等压线的特点及相关气压数据,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该地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可绘出其指向为偏北风,近地面风向在地面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45度左右,偏转成东北风,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5.依据图中等压线的特点及相关气压数据可知,丁西北方向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辐散,因此控制丁地的天气系统是反气旋,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下图为局部地区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  )
A.①为气流遇冷下沉形成 B.③为气流受热上升形成
C.乙为多雨带 D.②为近地表的西风带
17.当乙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  )
A.气压带、风带南移 B.天津地区盛行西北风
C.南亚盛行西南风 D.天津地区昼短夜长
【答案】16.D
17.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
【解析】【点评】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热力因素形成,高温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30°附近,盛行下沉流,动力因素形成,炎热干燥。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60°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动力因素形成,温和多雨。极地高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90°附近,盛行下沉流,热力因素形成,寒冷干燥。低纬信风带:分布于0°—30°之间,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炎热干燥。中纬西风带:分布于30°—60°之间,北半球吹西南风,南半球吹西北风,温和多雨。极地东风带:分布于60°—90°之间,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寒冷干燥。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6.A、图示①地处副热带,是因为动力原因,空气下沉形成,并非热力因素,A错误;
B、③是副极地地区,冷暖空气在此相遇,暖气流被迫抬升形成相对的低气压,并非热力因素,B错误;
C、乙处为下沉气流,是少雨带,C错误;
D、②为由高压吹向低压区的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偏西风,是近地表的西风带,D正确。
故答案为:D。
17.A、乙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当乙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副热带高压保留在海洋上,陆地形成低气压中心,是北半球的夏季;一般情况下,北半球的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A错误;
B、天津地区盛行东南风,B错误;
C、此时,南亚盛行西南风,C正确;
D、天津地区昼长夜短,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读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西北风 B.7月、西北风 C.1月、东南风 D.7月、东南风
19.印度半岛7月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地形的影响 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
【答案】18.A
19.A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环流
【解析】【点评】东亚地区,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太平洋上形成高压,所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压,太平洋上形成低压,所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而南亚地区,因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所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当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时,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亚冬季风的成因与东亚季风相同。
18.读图可知,此时亚欧大陆形成高气压中心,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表明此时大陆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由此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代表性月份为1月,BD错误;读图可知,M点的风向为西北风,A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A。
19.读图可知,印度半岛7月为北半球夏季,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影响,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故答案为:A。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读“某区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和某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与洋流A 的寒暖性质一致的是(  )
A.①洋流 B.②洋流 C.③洋流 D.④洋流
21.洋流对地理环境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④洋流挟带极地海冰威胁航运
B.③洋流经过的水域不会发生污染
C.②洋流沿岸形成大面积的沙漠
D.②⑤洋流交汇处附近形成大渔场
【答案】20.D
21.D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洋流对气候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②对渔场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有上升流的海区,营养物质丰富形成渔场;③洋流对航行的影响:顺洋流可加快航速;寒暖交汇处、冬季暖流上空、夏季寒流上空多大雾,不利于海运安全;洋流携带来自高纬度的冰山也影响海运安全;④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20.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A洋流是由温度低的流向温度高的,属于寒流;①是北赤道暖流,②是日本暖流,③是北太平洋暖流,④是加利福尼亚寒流,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1.D.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②是日本暖流、⑤是千岛寒流,两者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D正确。
A.极地海冰一般在高纬度地区,④洋流所处纬度较低,A错误。
B.洋流会扩大污染范围,B错误。
C.②洋流为日本暖流,作用为增温增湿,并未使亚洲东岸形成沙漠,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2021年年初的拉尼娜在4月结束,但10月开始,拉尼娜现象再次出现,因此今年是个十分罕见的“双拉尼娜”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地区大气环流状况的是(  )
A. B.
C. D.
23.“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  )
A.赤道太平洋地区大气环流减弱 B.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减少
C.美洲西海岸干旱加剧 D.秘鲁沿岸上升流减弱
【答案】22.A
23.C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2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异常降低,成为高压中心,垂直方向盛行下沉气流,水平方向的大气由太平洋东岸吹向西岸。而太平洋西岸地区温度较高,形成低压中心,垂直方向盛行上升气流,水平方向的大气由东向西运动,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3.A.赤道太平洋地区原本就是盛行大致由东向西的东南信风与东北信风,拉尼娜发生后,赤道太平洋东岸气温降低,气压升高,使得东南信风与东北信风增强,A错误。
B.赤道西太平洋地区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B错误。
C.美洲西岸地区,下沉气流增强,降水更加减少,气候更加干旱,C正确。
D.秘鲁沿岸上升流是由于东南信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导致的,拉尼娜发生后,东南信风增强,上升流也将加强,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读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24.甲地自然带体现出来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地方性分布 B.纬度地带性
C.干湿度分布 D.沿海-内陆地带性
25.与图中①、②两处分别对应的动物是(  )
A.长颈鹿、黑熊 B.长颈鹿、单峰驼
C.黄羊、双峰驼 D.黄羊、单峰驼
26.图中丙处气候降水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夏雨型 B.全年多雨型 C.全年少雨型 D.冬雨型
【答案】24.A
25.B
26.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某些地区由于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称为非地带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现象的影响因素有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例如,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缺少形成热带雨林带的条件而发育了热带草原带;马达加斯加岛东岸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丰沛,厄加勒斯暖流增温增湿,因此发育了热带雨林带;南纬60°附近几乎全部是海洋,因而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该地纬度位置较低,热量条件充足,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且沿岸有暖流流经,降水较多,形成非地带性(地方性)的雨林植被,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地方性分布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5.A、黑熊主要分布在亚寒带地区,A错误;
B、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为热带草原气候,长颈鹿是其代表动物之一;②处为热带沙漠气候,单峰驼是其代表动物之一,B正确;
CD、黄羊、双峰驼是温带荒漠的代表动物,CD错误。
故答案为:B。
2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地位于南纬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降水特征为冬雨型,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下图中①②为我国某地区一河流下游在修坝前后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A、B、C代表三种河流补给形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该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  )
A.三江平原 B.东南丘陵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8.与 B 河流补给形式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春季降水 B.夏季降水 C.秋季降水 D.冬季降水
【答案】27.A
28.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陆地水体的关系特征: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27.A、曲线②表示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于曲线①,故①曲线为修坝前的流量,②曲线为修坝后的流量。由修坝前的流量曲线可知,该河流有春汛、夏汛两次汛期,应为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春汛的补给方式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夏汛的补给方式是大气降水,A正确;
BCD、东南丘陵、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位于南方地区,最冷月份的平均温度高于0℃,冬季降雪本就较少,且不会有长时间的积雪,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8.B河流补给方式流量最高值出现在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冬季降雪后,由于气温较低,难以融化,保存至次年春季,待气温回升后,逐渐融化,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下图分别为非洲自然带(图Ⅰ)和赤道附近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图Ⅱ)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9.两图所示的自然带中,自然景观相似的一组是(  )
A.①丙 B.②丁 C.③丁 D.④乙
30.乞力马扎罗山甲、乙、丙、丁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海拔较北坡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坡度 D.人类活动
【答案】29.C
30.B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29.根据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布规律,两图所示自然带中,①是热带雨林带,③热带草原带,②热带荒漠带,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乞力马扎罗山分布在东非高原上,丁是热带草原带,丙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乙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甲是高山草原草甸带。自然景观相似的一组是③、丁,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30.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南北坡热量差异较小;而南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较北坡好,因此同一自然带在南坡分布海拔较高,地形坡度、人类活动对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影响不大,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31.(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料1:下图为北半球某节气某时刻晨昏线分布示意图(部分),阴影部分表示夜晚,弧线b表示晨昏线中的一段。
(1)弧线b为   (填“晨”或“昏”)线。
(2)图中甲在乙两地的角速度关系是   ,由乙地向丁地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向   (填“东”或“西”)发生偏转。
(3)资料2:我国古代人民创立了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2022年12月22日(农历冬月廿九)这一天是冬至,读下面的24节气示意图和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2022年冬至这一天,和右图中字母   的位置对应,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的地方是   。
(4)冬至过后1个月,就进入   (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对应这段时间里,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变   (大、小),白昼长度逐日变   (长、短)。
(5)从小雪到大寒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   。
(6)地球公转到近日点的时间是   月初,最靠近   (节气);从立夏至夏至期间,上海地区昼夜长短状况是   。
【答案】(1)昏
(2)相等;东
(3)C;南回归线上(23°26 S上)
(4)大寒;大;长
(5)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
(6)1;小寒;昼长夜短(且昼逐日延长)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光照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昼半球经过b变为夜半球,故b为昏线。
(2)角速度都相等(除极点外),故甲角速度等于乙线角速度。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右偏,故由乙地向丁地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向东偏。
(3)由右图地球直射的纬线可知,A是夏至、B是秋分、C是冬至、D是春分,2022年冬至这一天,和右图中字母C对应。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高度达到90度的是南回归线。
(4)由24节气图可推出,冬至一个月后为大寒(每相邻一个节气约差15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段时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的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白昼逐渐变长。
(5)小雪和大寒是关于冬至对称的两个节气,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后向北移动。
(6)地球公转到近日点的时间是1月初,最接近冬至,从立夏至夏至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上海地区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且昼逐日延长。
【点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32.(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左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及地貌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干旱型冲积扇(旱扇)和湿润型冲积扇(湿扇)示意图。
(1)说出左图中甲、乙、丙三处地质构造的名称,并简述丙地貌的成因。
(2)指出左图中岩体①②的形成顺序及①②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
(3)简述旱扇和湿扇沉积物颗粒变化的共同特征,并说明旱扇发育面积通常较湿扇小的主要原因。
【答案】(1)甲:断层;乙:背斜;丙:向斜。成因: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
(2)形成顺序:岩体①形成较岩体②晚。①形成的地质作用:岩浆侵入、冷却凝固(或内力作用);②形成的地质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或外力作用)。
(3)共同特征:沉积物颗粒都是自扇顶向扇缘逐渐减小。主要 原因:旱扇由时令河冲积形成,湿扇由常流河冲积形成,常流河流量较大,因此早扇发育面积通常较湿扇小。
【知识点】河流地貌;褶皱;断层;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处岩层出现断裂错位,因此属于断层构造;而乙处岩石向上拱起,所以为背斜,而丙处岩石向下弯曲,所以为向斜。而向斜由于槽部受到挤压力,所以岩性坚实,不易被侵蚀,最终形成山地。
(2)由图中可知,①为花岗岩,②为沉积岩,花岗岩侵入了沉积岩,所以先沉积后侵入,先②后①。①为侵入岩(花岗岩),形成的地质作用为内力作用,具体过程为岩浆侵入、冷却凝固;②为沉积岩(页岩)形成的地质作用为外力作用,具体过程为沉积作用、固结成岩。
(3)“湿扇”常年受河流的堆积作用,面积一般较大;“旱扇”主河道为常流河,其余为时令河,堆积作用较小,“由于冲积扇是从顶部到扇部逐渐沉积的,所以颗粒物是由粗到细,旱扇由于流水作用不强,所以旱扇面积会比较小。
【点评】(1)背斜成山——岩层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向上隆起为背斜,形成山地;(内力作用)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外力作用)
向斜成谷——岩层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向下凹陷为向斜,形成谷地;(内力作用)
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外力作用)
(2)背斜和向斜的2种判断方法:①岩层弯曲方向(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②岩层新老关系(如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33.(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主要分布在莫桑比克、苏丹、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5国。以棉花种植和加工为例,在苏丹建成棉花良种繁育基地,2017年棉花种植面积达到6600多公顷;在坦桑尼亚建设的纺纱厂,生产的棉纱全部出口,每年为坦桑尼亚带来超过1500万美元的外汇收入。
材料二:下左图为非洲部分水系图,下右图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气候类型的成因。
(2)从地形、气候和水系条件分析刚果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近年来,苏丹棉花种植发展迅速,分析其棉花种植的优势气候资源。
【答案】(1)纬度低,终年高温;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带来大量水汽;东南信风受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2)地处盆地地形,集水面积广阔(流域面积广);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丰富;支流众多,水源充足。
(3)地处热带,热量丰富;位于高原,昼夜温差大,棉花品质高;纬度低,降水较少,光照充足。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是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其成因是: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纬度低,终年高温;受到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带来大量的水汽,降水丰富;东部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迎风坡降水多),受地形抬升影响,多地形雨;沿岸马达加斯加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2)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富,河流的水量丰富;流经刚果盆地,河流集水面积广阔,有利于水的汇集;支流众多,水源充足,大量河水汇集,导致刚果河水量丰富。
(3)苏丹位于回归线附近,所处纬度较低,热量丰富;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热充足;地表多沙质土壤,土质疏松;有河流流经,为棉花种植提供灌溉水源,适合棉花生长;位于高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棉花的品质高。
【点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1、纬度位置。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2、海陆分布。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3、地形地势。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4、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5、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34.(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总面积约为467km2,最高峰海拔约为1412m,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热带原始森林。尖峰岭海拔100m以下地区的植被多为稀树草原,海拔1200m以上地区的植被一般为苔藓矮林。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其中常绿季雨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落叶季雨林和山地雨林低。下图示意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部分森林类型的垂直分布情况。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尖峰岭稀树草原的形成原因。
(2)分别说明常绿季雨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落叶季雨林和山地雨林低的原因。
【答案】(1)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侧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相对较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形成了热带稀树草原。
(2)常绿季雨林位于落叶季雨林与山地雨林之间,其枯枝落叶量小于落叶季雨林,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少;相对山地雨林温度较高,土壤有机质分解较快,使得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成土因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尖峰岭林区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侧,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相对较少;位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冬春季节晴天多,降水少,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2) 土壤有机质的多少取决于有机质的收支关系。常绿季雨林对于落叶季雨林,其枯枝落叶量小于落叶季雨林,腐殖质少,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少,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相对山地雨林,常绿季雨林分布海拔低,温度较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速度较快,使得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点评】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