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06 20:1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1.通过视频和地图及时间轴,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
2.通过史实了解汉谟拉比的作为,通过《汉谟拉比法典》雕塑的观察和内容的解读,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历史地位,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评价历史的能力。
3.了解《汉谟拉比法典》对后世立法产生的影响。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1)两河指的是 、 ,两河流域又
被称为 。大体上在今天 (国家)。
(2)两河流域实现初步统一是在公元前 世纪。
(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使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
干的软泥版上 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
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 ”。
(4)汉谟拉比实行 ,制定 法典,他在位时期是古巴比伦最强盛的时期。
(5)《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 法典。从法典中可以看出古巴比伦分为 、 、 三个社会等级。
西亚的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美索不达米亚
伊拉克
24
楔形文字
君主专制制度
汉谟拉比
成文
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奴隶
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两河
两河流域
新月沃地
两河带来的泥沙在下游不断淤积,形成了辽阔的平原,把干旱贫瘠的地区变成了西亚唯一的沃土肥田,《圣经》中的“伊甸园”即在此。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主要有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组成。
两河及两河流域
美索不达米亚
苏美尔
阿卡德
亚述
文明中心不断向上游迁移
巴比伦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文明的起源——地理位置
依据材料思考两河给当地人民带来了什么?
希罗多德说,在美索不达米亚,小麦的收成是播下种子的200倍。普林尼说,一年可收获两次小麦,此后还可以长出优质的饲料,棕榈树繁茂,水果种类众多;至于建筑材料,美索不达米亚有一种可以制成砖的粘土。
——H·G·韦尔斯《世界史纲》
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1.文明的起源——地理位置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约公元前
3500年
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小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兴起
苏美尔人
约公元前
24世纪
公元前
18世纪
约公元前
1595年
公元前
539年
初步统一
统一
萨尔贡一世
阿卡德王国
强盛
古巴比伦王
国汉谟拉比
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
亚述 帝国
新巴比伦 王国
新巴比伦被波斯帝国消灭
灭亡
两河流域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尼布甲尼撒二世
空中花园(想象图)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在公元前3500年时,苏美尔人开掘沟渠,依靠复杂的灌溉网,成功地利用了两河湍急的河水,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创建了第一代文明。到公元前3000年时,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已出现12个独立的城市国家。
产生小国
出现小国
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当苏美尔地区各城邦混战之时,阿卡德人萨尔贡武力征服了苏美尔主要城邦,于公元前2334年创造了阿卡德大帝国。尽管在军事上萨尔贡取得了胜利,但由于苏美尔文明要远远高于阿卡德文明,阿卡德人几乎全盘接受了苏美尔文化,包括她的文字乃至她的宗教。
阿卡德王国建立者萨尔贡一世青铜头像
初步统一
阿卡德王国
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所发明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苏美尔人通常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板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被称为“楔形文字”。
古老的楔形文字
3.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成就
(1)楔形文字
苏美尔文明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苏美尔人制定了阴历,以月的圆缺,周而复始为一个月。一年分12个月,其中有6个月各为30天,另6个月各为29天,全年共354天。这样每年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少11天多时间,于是他们又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问的天数差距。确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称和7天1周的规定。
(2)阴历
太阴历
苏美尔文明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在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时代,数字以楔形文字表达,分“个位”和“十位”。60进位制至今仍在不少领域内应用。此外,古巴比伦人还掌握了四则运算,平方,立方和求平方根、立方根的法则。还会解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
请举出你身边日常生活中60进位制应用的例子?
(3)进位制
60
进位制
时间、角度、地理坐标。
苏美尔文明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
(约前1792~前1750年在位)
汉谟拉比励精图治,用35年时间,在一连串战争中击败邻国,终于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他自称世界四方之王,众神之王。
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强盛
古巴比伦王国
二、古代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9世纪-公元前16世纪)
汉谟拉比的统治
对外
对内
各个击破的策略,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政治
法律
经济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大兴水利
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
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众神之王
二、古代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 公元前539年,来自伊朗高原的波斯征服了巴比伦,波斯文明取代两河文明,两河流域进入了漫长的被殖民时期,一直到近代伊拉克建国才重获独立。
两河文明的衰落
衰亡
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
地位: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法典全部内容刻在一根黑色石柱上。法典的石柱1901年12月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考古队在苏撒古城发掘。现存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石柱高2.25米。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汉谟拉比
太阳神沙马什
权杖象征权力
体现君权神授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现存卢浮宫)
古巴比伦城
三、《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
①社会等级:
②家庭奴隶制:
③经济领域:
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奴隶主要来自战俘,可以买卖,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有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内容
三、《汉谟拉比法典》
我是小法官
三人来到法庭上,你会如何判决,为什么?
人物介绍: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阿某;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维某;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穆某。
案例:阿某与维某合开了一家船舶货运公司,雇佣了穆某为船工,帮助其运输货物,有一次穆某因自己疏忽导致沉船且船上物资全部损失。阿某得知此事之后非常生气,阿某与穆某发生冲突,维某儿子前来劝架,但因争执激烈,不慎导致维某儿子眼睛受伤,穆某牙齿脱落。
第99条:倘自由民以银与自由民合伙,则彼等应在神前均分其利益。
第237条:倘自由民雇佣船工,并租赁船舶,船上装载谷物、羊毛、植物油、枣椰子或任何其他货物,而此船工不慎,致船沉没或船上之物毁损,则船工应赔偿其所沉没之船及船上所载全部被损毁之财物。
判决一:穆某赔偿阿某全部损失。
社会生活: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显示出古巴比伦繁荣的商品经济。
我是小法官
三人来到法庭上,你会如何判决,为什么?
人物介绍: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阿某;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维某;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穆某。
案例:阿某与维某合开了一家船舶货运公司,雇佣了穆某为船工,帮助其运输货物,有一次穆某因自己疏忽导致沉船且船上物资全部损失。阿某得知此事之后非常生气,并与穆某发生冲突,维某儿子前来劝架,但因争执激烈,阿某不慎导致维某儿子眼睛受伤,穆某牙齿脱落。
第196条: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损毁任何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200条: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毁其齿。
原始观念:保留了原始社会的同态复仇法。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判决二:损毁阿某的眼睛
我是小法官
三人来到法庭上,你会如何判决,为什么?
人物介绍: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阿某;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维某;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穆某。
案例:阿某与维某合开了一家船舶货运公司,雇佣了穆某为船工,帮助其运输货物,有一次穆某因自己疏忽导致沉船且船上物资全部损失。阿某得知此事之后非常生气,阿某与穆某发生冲突,维某儿子前来劝架,但因争执激烈,不慎导致维某儿子眼睛受伤,穆某牙齿脱落。
第201条:若自由民击落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牙齿,则应赔偿三分之一明那。
判决三:阿某赔偿穆某三分之一明那。
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
第一等级
我是小法官
穆某妻子来到法庭上,你会如何判决,为什么?
人物介绍: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鲁某;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穆某
案例 :上次判决之后,穆某向鲁某借了一大笔钱赔偿了阿某的经济损失并且答应3年后一定按时还钱。但是3年之后穆某无力偿还之前的债务,他只好把其妻子、儿女卖给鲁某抵债,妻子不从,状告穆某将自己与子女买为债奴。
第117条:倘自由民因负有债务,将其妻、其子或其女出卖,或交出以为债奴。
判决结果:穆某妻子申诉无效,驳回申诉
奴隶制度:家庭奴隶制盛行,男性家长拥有绝对权威。
我是小法官
众人来到法庭上,你会如何判决,为什么?
人物介绍: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鲁某;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穆某
案例 :穆某妻子申诉被驳回之后,穆某妻子、儿子都成了鲁某的奴隶,一次穆某儿子和鲁某的儿子玩耍时不慎打了鲁某儿子的脸。
第205条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颊,则应割其耳。
判决结果:割掉穆某儿子的耳朵
法典实质(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巩固统治
空中花园想象图
巴比伦文明最优秀的建筑代表是建造于公园前7世纪的空中花园,它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巴比伦城想象图
巴别通天塔想象图
四.巴比伦奇迹
1.建筑代表
2.文明中断
空中花园遗址
公元前538年,新巴比伦王国为入侵的外族波斯帝国所灭,与它一同陨落的还有那座为后世向往的空中花园,至此璀璨一时的两河流域文明中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四.巴比伦奇迹
在美军占领下的千年古都巴格达,著名的博物馆竟然遭到大规模的劫掠,大批价值连城的文物不翼而飞。人类文明在浩劫下呻吟,文物工作者痛心疾首。 ——新华网华盛顿2003年4月13日电
收藏有人类最早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证物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曾被视为世界文化宝库之一,但现在几乎已被劫掠一空,至少17万件文物不知去向。这一切,仅仅发生在美军大批进入巴格达后的48小时以内。
——美国《纽约时报》 2003年4月13日
两河文明
在哭泣
摩苏尔图书馆被毁
战争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
如何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进步性: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巩固统治,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汉谟拉比法典》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明了当时的社会。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美国国会大厦
汉谟拉比浮雕
课堂小结
两河流域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发展历程
出现:
统一:
古巴比伦王国:
文明成就
60进位制
约公元前24世纪
汉谟拉比
约公元前3500年
楔形文字
阴历
文字:
历法:
数学:
法律:
建筑:
《汉谟拉比法典》
空中花园
1. 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此国王是( )
A. 胡夫 B. 图特摩斯三世 C. 汉谟拉比 D. 秦始皇
2.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是谁的统治时期 ( )
A.图特摩斯 B.汉谟拉比 C.苏姆阿布姆 D.穆尔西里斯
C
B
随堂训练
D
3. 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这说明( )
A.古巴比伦法律完备 B.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活跃
C.古巴比伦社会相当的发达 D.古巴比伦社会体制完备
4. 《巴比伦的兴衰》一书有这样一个案例:奴隶阿卜对主人尼布说“你不是我的主人”,结果阿卜被判割掉耳朵。阿卜被判的法律依据出自:( )
A《权利法案》 B.《拿破仑法典》 C.《人权宣言》 D.《汉谟拉比法典》
B
随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