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06 20:1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主备人 授课教 师 备课组长签字
教学目标 1、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了解楔形文字;理解《汉谟拉比法典》 的特点和历史价值。2、阅读“古代两河流域的地图”,分析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的影响,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通过情景创设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及该法典的特点,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3、通过学习《汉谟拉比法典》,认识虽然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但它也是人类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中央集权的建立和统治。教学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影响
学法指导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材料、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任务定向1.展示古代两河流域的视频,并提问学生,视频里都提到了哪些内容,这些都发生在哪里,接下来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去学习古代两河流域你,去了解那段历史。2、任务定向【设计意图】以视频导入,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二、学案引领,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6页到第8页,回答问题。(1)两河指的是 、 ,两河流域又 被称为 。大体上在今天 (国家)。(2)两河流域实现初步统一是在公元前 世纪。(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使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 ”。(4)汉谟拉比实行 ,制定 法典,他在位时期是古巴比伦最强盛的时期。(5)《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 法典。从法典中可以看出古巴比伦分为 、 、 三个社会等级。【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文明的起源——地理环境(1)教师出示两河流域地理位置图,引导学生认识两河分别所指河流,认识“美索布达米亚”含义。同时展示现在两河流域所在国家伊拉克图片。学生阅读地图回答问题。(2)展示材料,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两河给当地人民带来了什么?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文明的诞生绝不是偶然现象,文明产生的最主要的标志是国家。所以我们现在一起阅读教材P6、7页,梳理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学生阅读教材,师生共同完成时间轴的内容,在这一过程当中总结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主要为:产生小国、初步统一、强盛、衰落,最后总结古埃代两河流域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过渡:虽然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没有延续下去,但是在它存在的过程中,古代两河流域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经过辛勤劳动,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3.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成就(1)楔形文字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楔形文字图片教师讲述:楔形文字,又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由苏美尔人发明,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并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楔形文字发明的意义,理解其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便利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是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2)阴历和进位制出示苏美尔星象盘和60进制算法图,进一步理解两河流域文明成果,并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创造对现代生活的影响。请举出你身边日常生活中60进位制应用的例子?(二)古代巴比伦王国教师出示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汉谟拉比铜像,并展示从苏美尔文明到巴比伦文明的政权交替图,了解汉谟拉比完成统一的故事。引导学生根据材料思考汉谟拉比是如何管理国家,巩固统治的。理解其在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军事上集中军权,经济上大力兴修水利,法律上加强法律制度等措施。(三)《汉谟拉比法典》1.观看视频,初步了解《汉谟拉比法典》2.法典组成:首先观察浮雕上图画细节,解读太阳神授予汉谟拉比权杖的过程。并且让学生观察细节,思考图中的权杖有什么含义?石柱浮雕又蕴含了什么意义?老师解释:权杖代表公平正义,浮雕蕴含了君权神授的意义。3..法典内容:师生共同总结法典的内容。情境创设:以我是小法官的身份根据情境,解决如何判决的问题。情境一: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阿某;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维某;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穆某。创设事件:穆某因自己疏忽导致沉船且船上物资全部损失,阿某与穆某发生冲突,维某儿子前来劝架,维某儿子眼睛受伤,穆某牙齿脱落。让学生对此案件判决。同时出示法典,依据法典条文引导学生在判决同时总结出:法典中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同态复仇法;社会等级观念。情境二: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鲁某;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穆某。创设情境:他穆某把其妻子、儿女卖给鲁某。义句法典条文引导学生总结出:家庭奴隶制盛行,男性家长拥有绝对权威。情境三: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鲁某;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阿某;女奴图某,男奴瓦某。创设情境:穆某妻子成为了鲁某的奴隶图某,他的儿子成为了鲁某的男奴瓦某。以此在判决时候引导学生得出法律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巩固统治。(四)巴比伦奇迹1.建筑代表-巴比伦城想象图,空中花园想象图,巴别通天塔想象图2.文明中断(1)展示空中花园遗址图,并讲述背景新巴比伦王国为入侵的外族波斯帝国所灭,璀璨一时的两河流域文明中断。(2)出示图片讲述伊拉克战争中无人看管的古巴比伦遗址、伊拉克极端组织用电转破坏文物。引导学生领悟战争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设计意图】用数轴图讲述兴衰等,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境创设依托古巴比伦社会现状。使教师 ( http: / / www. / s q=%E6%95%99%E5%B8%88&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生动具体的场景 ( http: / / www. / s q=%E5%9C%BA%E6%99%AF&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帮助学生理解法典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对法典实质理解更深刻四、启发引领,精讲点拨如何评价《汉谟拉比法典》出示《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对《汉谟拉比法典》的高度评价,引导学生总结出其地位为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并启发学生思考其深远影响,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出示汉谟拉比铜像图片,以及材料《汉谟拉比法典·前言》“ 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显示汉谟拉比将自己看作是为臣民谋求公平正义的代表,正义和公正是他们神性特征的表现。【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的高度评价,学生更好理解《汉谟拉比法典》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归纳总结,系列训练(一)归纳总结今天我们来到两河流域,探寻了古代西亚这段尘封的文明。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古巴比伦王国在这里勃兴,辉煌鼎盛。透过《汉漠拉比法典》,我们了解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正是依靠这部法典,汉漠拉比时代的巴比伦成为古代奴隶制国家中统治最为严密的国家。法律的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正义和公平观念的进步,正如历史学家们的价:“法典照亮了当时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照亮了后世的法治之路。”以《汉漠拉比法典》为代表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二)系列训练 1. 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此国王是( C ) A. 胡夫 B. 图特摩斯三世 C. 汉谟拉比 D. 秦始皇 2.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是谁的统治时期 ( B )A.图特摩斯 B.汉谟拉比 C.苏姆阿布姆 D.穆尔西里斯3. 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这说明( A ) A.古巴比伦法律完备 B.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活跃 C.古巴比伦社会相当的发达 D.古巴比伦社会体制完备4.《巴比伦的兴衰》一书有这样一个案例:奴隶阿卜对主人尼布说“你不是我的主人”,结果阿卜被判割掉耳朵。阿卜被判的法律依据出自:( D ) A《权利法案》 B.《拿破仑法典》 C.《人权宣言》 D.《汉谟拉比法典》 【设计意图】总结升华,巩固基础知识作业布置:必做题:选择题选做题:课后活动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