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花卉与纹样 配套教学设计(10)

文档属性

名称 5 花卉与纹样 配套教学设计(10)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01-06 15:41:58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相关知识点(纹样的定义和基本骨式排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喜爱美术的情感与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根据学习活动方式的划分,《二方连续纹样》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是在学习了《单独纹样》、《适合纹样》的基础上所设置的图案课程,学好这一内容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方连续纹样”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花边”,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品都使用了二方连续纹样来进行装饰。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有关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了解“美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二方连续纹样的概念及其特点。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掌握二方连续纹样的五种组织形式。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花卉与纹样
(一)、导入新课:  复习《单独纹样》,引出二方连续纹样。(二)、感受新知:1、二方连续纹样的概念利用课件出示一幅纹样,让学生找一找这些纹样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从而推出二方连续纹样的概念“以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作有规律的连续重复排列而成的纹样。”(板书课题:二方连续纹样)2、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在了解了二方连续纹样的概念后,教师接用课件出示一幅纹样,让学生讨论二方连续纹样有哪些特点。3、二方连续纹样的应用侧重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用到二方连续纹样”使学生能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等学生发言结束以后,教师在用课件播放欣赏图片,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4、二方连续纹样的骨式图按基本骨式变化分,二方连续纹样有五种组织形式:(1)、散点式二方连续纹样(2)、波线式二方连续纹样(3)、折线式二方连续纹样(4)、几何连缀式二方连续纹样(5)、综合式二方连续纹样5、欣赏范图  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欣赏图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片,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布置作业:自行设计一副二方连续纹样(四)、评价活动:  教师选出一部分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先自我评价,然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简评。(五)、课后延伸:  教师安排学生课后考虑“你准备把你设计的纹样用在什么地方?”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复习《单独纹样》,引出二方连续纹样。
活动2【导入】感受新知
利用课件出示一幅纹样,让学生找一找这些纹样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从而推出二方连续纹样的概念“以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作有规律的连续重复排列而成的纹样。
活动3【活动】引导合作
1、引导合作: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掌握二方连续纹样的五种组织形式,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运用课件展示了几幅二方连续纹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两个问题。1)、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存在有二方连续纹样的?2)、这几幅二方连续纹样是以怎样的规律排列的?等学生讨论结束以后由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上来讲述。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由于学生是自己经过 “观察—思考—讨论”这样的过程找到的答案,所以对这一知识会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这样即让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又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2、学生参与多种评价方式:在本课的评价过程中,我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简评为辅的方式进行评价活动。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与想法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提建议最后由教师进行简短的评价。这样把空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分析概括能力得到锻炼、欣赏水平得到提高、自信心得到培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4【练习】学生练习
自行设计一副二方连续纹样
活动5【测试】评价活动
教师选出一部分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先自我评价,然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简评
活动6【导入】 布置作业
自行设计一副二方连续纹样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