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事件是日本大陆政策的必然发展,是有计划、有准备的行动,是日本长期以来侵华野心的最终全面实施,绝不是什么偶然事件。下列关于这一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事件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侵略者以污蔑中国炸毁铁路为借口
C.杨靖宇在此后的北平保卫战中殉国 D.该事件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答案】D
【详解】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军队的拒绝后,向卢沟桥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是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全国人民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反侵略的战争,D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排除A项;日本侵略者以污蔑中国炸毁铁路为借口,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排除B项;1940年,杨靖宇在东北抗日战争中殉国,排除C项。故选D项。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七七事变 B.西安事变
C.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D.南京大屠杀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史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C项正确;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A项;西安事变标志着十年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B项;南京大屠杀是日本的侵华犯下的滔天罪行,排除D项。故选C项。
3.抗日战争时期,一名学生这样写到“割掉皮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猜测一下,这名学生到了延安,他(她)会干什么( )
A.前往抗日军政大学就读 B.参加中共七大
C.充做日本人的汉奸 D.进行旅游
【答案】A
【详解】抗日军政大学是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培养抗日干部而设立的学校。1936年6月在陕西瓦窑堡成立,1937年1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校址前往陕西延安。根据题意,这名学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去延安,会前往抗日军政大学就读,A项正确;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中共七大,根据这名学生写的内容,他不可能去延安参加中共七大,排除B项;充做日本人的汉奸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在抗日战争期间,这名学生不可能去延安旅游,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中国奥运健儿努力为国争光,让国歌频频响彻会场。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 B.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
C.九一八事变揭开中国抗日战争序幕 D.三大战役大大加快全国胜利的到来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B项正确;1927年以后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九一八事变揭开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三大战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5.尽管国共两党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纵观国共双方的两次合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主要是因为( )
A.两次合作都符合时代的需要 B.两次合作中孙中山都起了重要作用
C.两次合作都由中共推动实现 D.两次合作的结果都是国民党背叛革命
【答案】A
【详解】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第二次国共合作主要是因为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这两次合作都是顺应时代潮的需要而达成的,A项正确;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孙中山已经去世,排除B项;两次国共合作中,第一次是在中共三大制定了合作的方针的情况下,帮助国民党改组、实现了合作;第二次是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在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情况下,实现了合作。虽然两次合作都由中共推动实现,但根据材料”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国共两党顺应历史时代潮流通力合作,才能取得成果,排除C项;第一个国共合作以国民党背叛革命告终,但第二次国共合作,打跑了日本侵略者,排除D项。故选A项。
6.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C.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 D.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国家统一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可知,日本的侵略战争让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即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B项正确;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题干未涉及,排除AC项;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未实现了中国国家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
7.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宣言》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共提出这一主张,主要基于( )
A.国共两党的政治纲领一致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
C.日本侵略者制造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 D.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37年7月15日”、“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可知共产党取消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政策,采取团结地主的土地政策,因此应是抗日战争国共合作期间。此文件实为为中国共产党1937年9月22日发表的《国共合作宣言》,有利于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因此中共政策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民族危机所致,这时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项正确;国共两党的政治纲领一致表述有误,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的标志是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根据题干可知此时,还未发表,排除B项;南京大屠杀是在1937年12月13日,排除C项。故选D项。
8.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这一暴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为“20世纪最大谎言”。这一暴行是( )
A.五卅运动 B.皇姑屯事件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答案】D
【详解】1937 年12月13 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据战后中国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查证,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30 万人以上。D项正确,五卅运动是1925年5月30日爆发的反帝爱国运动,排除A项;皇姑屯事件是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谋杀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排除B项;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排除C项。故选D项。
9.“九一八事变”后,东北3000万名同胞沦为亡国奴;1933年,日本成立细菌部队,残害中国人民;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军在中国狂轰滥炸,烧杀抢掠,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血腥惨案……。上述材料可以直接证明( )
A.中华民族开始了十四年抗战 B.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C.中国人民有抗战到底的决心 D.日本侵华史是暴行血泪史
【答案】D
【详解】据材料关键信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3000多万同胞沦为亡国奴。1933年,日本成立731细菌部队,残害中国人民。”“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军在中国狂轰滥炸,烧杀抢掠,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血腥惨案……”可知,材料可用来证明日本侵华史是一段浸透血泪的暴行史。中国人民进行了十四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民族开始了十四年抗战,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人民有抗战到底的决心,排除C项。故选D项。
10.面对亡国灭种危机,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同时音乐家们也创作了大量歌曲,号召人们“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歌词是( )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C.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D.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面对亡国灭种危机,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可知该时期是全民族抗战时期,根据所学可知,“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是全民族抗战时期,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D项正确;“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是北伐时期创作的,排除A项;“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是长征时期的,排除B项;“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是中国局部抗战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政府既以此案诉之国联行政院,以待公理之裁决,故希望中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须维护严肃镇静之态度。
——1931年9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告全国军民书》
材料二 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1937年8月14日 国民政府外交部声明
(1)材料一中“此案”指什么?材料一中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态度是怎样的?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一中南京国民政府所持态度的原因。
(3)材料二表明,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态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1)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大举进攻中国东北。向国联行政院申诉,对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
(2)寄希望于国际调停;要集中力量“围剿”红军;中国实力远不如日本,希望避免中日战争;尽量延缓中日爆发战争的时间,以便备战。(言之成理,答出一点即可)
(3)抵抗日本侵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全面进攻中国,妄图灭亡中国。
【详解】(1)据材料一“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此案”是九一八事变事件。根据材料一“希望中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须维护严肃镇静之态度”可知蒋介石对“此案”所持的态度是不抵抗,及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东北三省沦亡。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南京国民政府之所以持不抵抗态度,是因为寄希望于国际调停,要集中力量“围剿”红军,中国实力远不如日本,希望避免中日战争,尽量延缓中日爆发战争的时间,以便备战。
(3)由材料二“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可知,国民政府持抵抗日本侵略的态度,原因是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全面进攻中国,妄图灭亡中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共19张PPT)
课堂导入
卢沟晓月是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1937年7月7日这天,枪声打破了卢沟桥的宁静,面对日军的侵略,中华儿女视死如归共赴国难,各界民族万众一心抗击日寇,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奏响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那么,七七事变是如何暴发的?
核心素养时代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新课标
教学评一致性
素养评价
课堂导入
多维整合单元大概念教学
目标评价
任务评价
素养提升
思维创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延迟符
2022年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时空观念
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日本逐步扩大侵华的步骤,掌握抗日救亡运动的表现。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通过史料实证的方式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和意义,从家国情怀的角度培养强烈的民族责任意识
家国情怀
通过图文史料的探究,了解日本蓄谋侵华和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感悟侵略战争的罪恶、危害,珍爱和平。
壹
贰
叁
目标评价
在军事演习中借口失踪的士兵叫志村菊次朗(实际上他是去上厕所了并在随后不久归队),七七事变后,被遣送回到家乡,1941年,重新入伍。
1937年6月,东京军政界消息灵通人士就盛传:“七夕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湖一样的事件”。
如果卢沟桥能说话,1937年7月7日他见证了什么?
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日本侵占了东三省,紧接着又向华北地区推进。到1936年,日军已经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城。战争一触即发。
阅读课文请说出“七七事变”的经过和结果。
独学+展示
素养探究一:七七事变
时空观念
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时间
1937年7月7日晚
地点
北平西的南宛平城
经过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
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
影响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1、七七事变(也叫“卢沟桥事变”)
全民族抗战的含义:“全民族抗战”指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国内各阶层、各利益集团、海外华侨团结一致,抵抗外来侵略的抗战行动。
历史解释
日军为何要进攻卢沟桥?
日本控制的伪蒙军
日本控制区
国民党29军
日军重兵占据
(卢沟桥战略位置重要)
卢沟桥
平 汉 铁 路
日军为何要进攻卢沟桥?
切断平汉铁路,企图控制北平。
二十九军英勇抵抗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师军长:佟麟阁
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 110旅219团副
国民革命军第29军
132师师长
师长:赵登禹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 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赵登禹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佟麟阁
民族脊梁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共产党号召全民族抗战
国民党决心抗日
以上两则材料体现了国共两党有着什么样的共同主张?
阅读课本完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知识点?
独学+展示
素养探究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历史解释
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9月) 背景
主要经过
正式建立
合作意义
日本全面侵华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①1935年,中共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战线的方针。
②1936年,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③1937年,七七事变后,根据两党协议改编军队为八路、新四军。
④1937年,中共提交国共合作宣言,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共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形式:党外合作)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7月15日)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合作实现的标志
国共第二次合作
总指挥:朱 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参谋长:叶剑英
115师师长:林 彪
120师师长:贺 龙
129师师长:刘伯承
国民革命军
第八路军战斗序列
军 长:叶 挺
副军长:项 英
参谋长:张云逸
国民革命军陆军
新编第四军序列
朱德(1886-1976)
彭德怀
叶剑英
叶挺
项英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为军长。
9月,国民党公布由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
新四军召开抗日誓师大会
国民党军奔赴前线
从此,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都积极投入到这场波澜壮阔、史无前例的抗战洪流中。
1937年9月,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回顾历史,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国共两党表明抗战立场
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步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阅读课本完成以下知识点?
合作+展示
素养探究三:淞沪会战
时空观念
时 间
地 点
意 义
结 果
1937年8月13日
上海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上海失陷
1937年7月平津沦陷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淞沪会战持续了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姚子青
谢晋元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进行“杀人竞赛”
日军教官在教士兵 如何杀中国人
一位历史学家曾经估算,如果所有南京大屠杀的罹难者手牵手站在一起,这一队伍可以从南京绵延到杭州,总距离长达200英里左右。他们身上的血液总重量可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则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日军残暴罪行
被杀害的幼儿
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
被日军烧焦的尸体
屠杀
屠杀
据战后远东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起,共19万人遇害,零散屠杀858起,15万人遇害。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万人以上!
300 000
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
思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