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件+素养评价-【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件+素养评价-【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06 21:33:2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中国军队英勇抗日,不畏牺牲,战事空前惨烈,其中尤以四行仓库保卫战名扬中外。中国官兵以血肉之躯抵挡日军猛烈炮火,舍命卫国,坚持到11月初,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妄想。材料记述的是( )
A.武汉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淞沪会战 D.平型关大捷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妄想”指的是,“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淞沪会战的著名战役,C项正确;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起到了振奋中国军民精神,坚定抗战意志和信念的作用,排除B项;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D项。故选C项。
2.下列关于正面战场的抗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给予敌人重大杀伤 B.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C.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D.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开始消极抗日
【答案】C
【详解】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而不是正面战场的抗战,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多次战役,给予敌人重大杀伤,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国民党军队不怕牺牲英勇战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3.历史地图可以使我们直观生动地了解历史。下图反映了( )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D.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依据题干图片上“1938年春”“台儿庄”等文字信息可知该历史事件是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消灭日军一万多人,这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D项正确;1937年9月,林彪指挥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1937年7月,日军制造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B项;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排除C项。故选D项。
4.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基地珍珠港,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此时中国军队却在某次战役中取得了对日作战的胜利,引起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甚至将该战役的胜利称为“盟军的胜利”。该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1941年12月”、“此时中国军队却在某次战役中取得了对日作战的胜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为配合在东南亚对美、英军队的攻势,日军调集5个多师团、10万余人的兵力第三次进攻长沙,中国军队在长沙外围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战,日军伤亡很大,被迫北撤,因此可知与第三次长沙会战有关,D项正确;平型关大捷发生于1937年,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发生于1938年,排除B项;武汉会战发生于1938年,排除C项。故选D项。
5.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的广大地区。武汉会战的胜利( )
A.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B.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仗
D.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武汉会战的胜利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项正确;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是平型关大捷,排除A项;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仗是台儿庄战役,排除C项;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的是淞沪会战,排除D项。故选B项。
6.孙连仲将军命令:“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中国军人用勇气和生命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利。这一壮举发生在( )
A. B.
C. D.
【答案】B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B项正确;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平型关附近,由115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狙击日军的一场战役,排除A项;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排除C项;渡江战役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战役,排除D项。故选B项。
7.战役的胜利,主要是第五战区将士在极端困难情况下充满爱国热情地英勇作战的结果,还有一个原因是得到鲁南爱国民众的有力支持。材料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百团大战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主要是第五战区将士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充满爱国热情地英勇作战的结果,还有一个原因是得到鲁南爱国民众的有力支持,他们一村一村组织起来,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B项正确;平型关大捷发生在山西省,参战部队是八路军115师,排除A项;第三次长沙会战在湖南省,军队以中国第九战区为主,排除C项;百团大战在华北,八路军105各团参战,排除D项。故选B项。
8.1937年某日伦敦《泰晤士报》对中国的某次战役这样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影响。”这则材料描述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1937年”“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结合所学知识,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B项正确;平型关大捷不是发生在上海,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排除C项;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排除D项。故选B项。
9.万家岭之战,沉重打击了救援106师团的日军部队,大大震惊了日军上下、朝野内外和国际社会,而日军整整一个师团几乎遭到灭顶之灾,在日本陆军历史上从未有过,这次战役属于哪次大会战的一部分。( )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豫湘桂战役 D.长沙会战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万家岭之战属于武汉会战的一部分,B项正确;万家岭之战不属于淞沪会战,排除A项;万家岭之战不属于豫湘桂战役,排除C项;万家岭之战不属于长沙会战,排除D项。故选B项。
10.著名影片《八佰》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八百壮士保卫上海的最后一战。这次发生在上海的会战,向中 外昭示( )
A.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B.是正面抗战最大的胜利
C.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p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C项正确;九一八事变解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争取得的最大胜利,排除B项;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D项。故选C项。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11.材料一: “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退过运河者,杀无赦!"
材料二: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个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团长葛先才代理将士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1)上图战役的名称 指挥者
(2)从以上两个材料中你能感受到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3)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答案】(1)战役:台儿庄战役;指挥者:李宗仁。
(2)精神: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等精神。
(3)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作战比较积极,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1)
战役、指挥者:根据图中“台儿庄”及所学可知,图中涉及的是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
(2)
精神:根据材料一“……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退过运河者,杀无赦”及材料二“……尸横遍野……团长葛先才代理将士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可知,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等精神。
(3)
评价: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可知,可以从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作战比较积极,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等角度作答。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共19张PPT)
沈阳
北平
南京
上海
南京大屠杀
南京沦陷
九一八事变
东三省沦陷
1931.9
1937.7
七七事变
北平、天津沦陷
1937.8
淞沪会战
上海沦陷
1937.12
日本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
课堂导入


国共合作宣言
核心素养时代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新课标
教学评一致性
素养评价
课堂导入
多维整合单元大概念教学
目标评价
任务评价
素养提升
思维创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延迟符
2022年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等史事,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
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贡献及其重要性,能正确评价正面战场。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正面战场的抗战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目标评价
正面战场指国民革命军与日军正面作战的战场,主要是阵地战和防御战。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历史解释
正面战场是抗战前期的主要战场
01
台儿庄战役
02
保卫大武汉
03
第三次长沙会战
中国远征军
04
豫湘桂战役
05
日军计划在短时间内灭亡中国
战略反攻阶段 1944.1—1945.8
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3.12
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
台儿庄战役?
阅读课文请说出“台儿庄战役”的经过和结果。
独学+展示
素养探究一:台儿庄战役
时空观念
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时 间:
指 挥 官:
1938年3月23日--4月7日
李宗仁
结 果:
共歼敌1万余人,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战略意图:
主要经过:
①日军猛击台儿庄,激战三昼夜,冲入台儿庄,展开激烈巷战,日军基本控制台儿庄;
②李宗仁调兵增援,形成对日军的反包围,并开始激烈反攻。
意 义 :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血战台儿庄
苦守11天的池峰城不忍全军覆没,请退。孙连仲也想给军队留点种子,电请李宗仁撤退到运河南岸修整。李宗仁:“坚守阵地,等待援军。违令者军法处置。”孙连仲对池峰城下命令:“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
第五战区总司令
李宗仁
台儿庄战役获胜原因有哪些?
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
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
③中国军队的协同作战。
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台儿庄战役后,中日双方的焦点集中于何地?双方之间又爆发了哪一战争?
日本
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预期武汉陷落将令中国停止抵抗。我党在徐州会战前就提出,派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等领导干部到武汉。
中国政府
武汉;武汉会战。
阅读课本完成武汉会战知识点?
合作+展示
素养探究二:武汉会战
历史解释
时 间:
主要经过:
结 果:
战略意图:
摧毁国民党的政治、军事中枢,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1938年6月12日--10月25日
武汉沦陷;后期日军趁机占领广州;
①日军集结40万兵力进攻武汉,中国军队利用地形优势,构筑防御工事;
②江西万家岭战役,击毙日军3000多人;
③日军从三面包围武汉,中国军队被迫撤出。
意 义:
①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东北
华北
华中
武汉会战期间,在苏联航空志愿大队的配合下,中国空军鏖战长空,与日军航空兵空中大战7次,击毁日机78架,炸沉日舰23艘,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队的作战。中国海军也英勇作战,击沉,击伤日军舰艇及运输船只共50余艘,击落日机10余架,但自身也损失惨重,基本上全军覆没。
继续侵略:
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沦陷
抗日战争进相持阶段
兵力不足
15个月战争中,他的军力伤亡了数十万人,消耗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与军用资财,毁灭了数百架飞机和百余艘军舰,支出了数十万万元经费,这个消耗在日本历史上是空前的。
——毛泽东《论新阶段》
广州失陷
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沦陷
武汉失陷
消耗日军大量兵力、物力和财力
抗战进入
相持阶段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长沙是湖南省会,南京武汉失守后,长沙成为湖南乃至西南大后方的军事屏障,成为中日反复争夺的战略要点。
长沙
长沙会战,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以湖南长沙为主的系列战役的总称。分别如下:
第一次长沙战役(1939年9月-1939年10月)
第二次长沙战役(1941年9月-1941年10月)
第三次长沙战役(1941年12月-1942年1月,)
长衡会战(1944年5月-1944年8月):
分为长沙会战 (1944年5月-1944年6月)
以及衡阳保卫战(1944年6月-8月)两个阶段
历史解释
阅读课本完成以下知识点?
合作+展示
素养探究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时空观念
上海
时 间:
指 挥 官:
主要经过:
背 景:
结 果:
武汉失守后,长沙乃至整个湖南成为西南抗战大后方的军事屏障;
战略意图:
日军先后两次进攻长沙失利后,试图第三次进攻长沙。
1941年12月--1942年1月
薛岳
中国军队在长沙城下与日军反复鏖战肉搏,并打退来援之敌。长沙外围的日军也在中国军队的搏杀下伤亡惨重,被迫突围北撤。
歼灭大批日军,获得胜利。
意 义:
这是同盟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接连失败后的首胜,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鼓舞了国内外抗战的士气。
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后,日本驻广州军进攻香港,日军驻武军决定再次发动对长江以南中国军队的进攻,从而牵制中国军队转用广东方向,阻止中国军队援助英军保卫香港。为此,武汉日军再次进攻长沙。
30万
薛岳
12万
阿南惟几
第三次长沙会战
战果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日军伤亡5.6万余人,俘虏139人,中国军队伤亡2.8万余人,
中国军队取得辉煌胜利!
03 第三次长沙会战
影响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
“战果堪比台儿庄战役”!
----英国《泰晤士报》
数周以来,贵国之长沙伟大之战绩,非仅为中国之胜利,抑且为所有同盟国共同之胜利,而为打击整个轴心之胜利。
--美国诺克斯《告中国人民书》
问题思考
台儿庄战役、万家岭大捷、第三次长沙会战等战役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军人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指挥官正确的战略战术。
战机把握准确。。。。。。。
阅读课文P96、P98“相关史事”,结合所学经典战役,你能感受到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不畏强暴、不甘被凌辱的自强团结精神;
为民族利益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
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与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拓展延伸
如何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军队与日军进行了22次大会战,较大规模战役1117次,小战斗38931次,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迷梦,始终牵制着日军总兵力一半以上的部队使130万日军在中国战场疲于奔命,有效阻止了日军北上侵略苏联;延缓了日本南进的步伐。
1.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为国家民族付出了重大牺牲。
2.正面战场的抗战,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正面战场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
总的来说,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豫湘桂战役
1944年初,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由于国民党政府在抗战后期,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导致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思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