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素养评价-【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素养评价-【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06 21:34:36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课堂导入
从2008到2022,从焰火“大脚印”到礼花“迎客松”,从“梦幻五环”到“冰雪五环”,从回溯历史的“中国画卷”到奔向未来的“晶莹雪花”——在同一个国家体育场“鸟巢”,奥林匹克之火跨时空对望,定格下一个开创历史的瞬间。
北京,全球首个“双奥之城”。
你知道1860年北京发生了什么吗?
核心素养时代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新课标
教学评一致性
素养评价
课堂导入
多维整合单元大概念教学
目标评价
任务评价
单元大概念
思维创新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延迟符
2022年课程标准:
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立足于时空观念,从原因、过程、性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探究《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多角度西方列强的侵略程度在不断加深
家国情怀 历史解释
以史料实证为出发点,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作出历史解释,从家国情怀的角度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目标评价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概况
原因
过程
性质
1856.10-1860.10,英法联军(主凶);美俄(帮凶)
①根本原因: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②借口: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
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扩大和继续
第一阶段:1856年10月—1858年6月,攻陷广州,逼近天津
结果:签《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签《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第二阶段:1860年,英法联军占天津攻北京,火烧圆明园
结果:签《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等。
学法提示:利用唯物史观分析根本原因(教师补充唯物史观)
(自主学习)
评价任务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先独学后合作讨论,小组形成结论后由小组B层学生展示。
学法提示:阅读课本第9页,注意时空观念
学法提示:阅读课本第9页,第二子目,结合地图,注意时空观念
思考为什么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目的和结果分析)---唯物史观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以后,璞鼎查曾向国内吹嘘说,他已为英国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广阔,倾尽兰开夏全部工厂的出产也不够供给它一个省的衣料”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1853年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和洪都拉斯的消费量
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比例
中国 3.6亿 人均0.75便士 1
洪都拉斯 14600人 人均934.5便士 1246
【合作探究】
思考:你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1)自然经济为主,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2)外国商品很多不适应中国人的习惯和要求。
(3)鸦片大量输入,使大量白银外流,无力购买英国工业品。
那英国认为是什么原因?
为此,他们作出了什么反应?
原因
思考:英国人提出修约,中国会同意吗?那只能怎么办?
修约
朕不怕你们洋鬼子,你们想挑事、朕有大军百万,亿兆子民。京师丢了,朕可以迁都再战、即使战事失利、朕可以去退到西安再战。
不行
战争解决
必须教训傲慢的中国人,只有炮舰上才有外交。
矛盾
英法
清政府
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担心危及统治利益
提出“修约”要求
拒绝
英、法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矛盾
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国:亚罗号事件
法国:马神甫事件
英法
清政府
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还会不会发生?为什么?
【合作探究】
原因:
第一阶段: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开始标志)
1857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1858年,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并与四国签订《天津条约》
广州
定海
天津
经过:
(1)《天津条约》
清政府与英、法、俄、美分别签订
结果:
内 容
时间:
签订方:
1858年
归纳侵略者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些条约?
(2)《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签订方:
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
内 容:
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影响和操纵清朝统治核心干涉内政
经过:第二阶段(1858-1860):
《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1860年8月,英、法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天津
北京
经过: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签订《北京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之后又纵火烧毁
1.火烧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的耻辱。
2.不仅给中华文明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
3.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一个民族只有强大才不会被欺凌。
看着被洗劫焚毁后的圆明园遗址你有怎样的感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暴行——
1860年《北京条约》
(1)签约方:
(2)主要内容:
清政府与英、法、俄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
增开天津为商埠(bù)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条约名称 时间 签约国家 主要内容
《天津条约》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北京条约》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1858年
1858年
1860年
英、法、俄、美
英、法
英、法
(自主学习)
评价任务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阅读教材第一、二子目,先独学后合作讨论,小组形成结论后由小组A层学生展示。
学法提示:阅读课本第9页第一段
学法提示:阅读课本第9页第一段
学法提示:阅读课本第11页第一段,归纳总结
思考:
比较两幅地图,从开放的通商口岸角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通商口岸数量大大增加
表明西方列强的侵略程度在不断加深
2.从东南沿海深入到内地
【合作探究】
条约名称 地理范围 面 积
《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 《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西北部
共计
150多万平方千米
(自主学习)
评价任务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先独学后合作讨论,小组形成结论后由小组C层学生展示。
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
俄国通过《瑷珲条约》“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恩格斯《俄国在远东的成功》
平方公里
俄国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相当于15个浙江省的面积,3个法国,12个捷克斯洛伐克!
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发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 方侵略势力由东南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 地区,沙俄 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②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影响:
比较内容 第一次 第二次
同 根本目的和原因 战争性质 英法等国—— , 中国—— . 战争结果 异 侵略时间增长 1840-1842
侵略力量扩大 英国
侵略区域扩大 东南沿海
危害影响扩大★ 丧失部分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外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满足外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正义的自卫战争
1856—1860
英法、美俄
长江中下游
丧失更多主权,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
【合作探究】
思考:为什么这次侵略战争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次战争其实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因此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侵略国家:
英国→英法出兵,美俄参与
侵略时间:
两年→四年
侵略区域:
长江以南沿海→深入到内地
危害

影响:
开放的口岸增多(5个→11个);
领土、主权更多地遭到破坏;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为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继 续
扩 大
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
战争性质一脉相承:
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战争影响一脉相承:
前者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素养延伸】
小组合作讨论,组长主持形成结论后由小组A层学生展示。
链接现实:
你认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做才能使祖国不再重蹈覆辙?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华夏文明!
1839年
1841年
1842年
1851年
1856年

1864年
列强侵略
鸦片战争结束180周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签订《北京条约》
虎门销烟
关天培
抗击英军
签订 180周年
社会性
质变化

陈华成
抗击英军
太平天国运动
《南京条约》
1840
1860
封建社会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
程度进一步加深
火烧圆明园
金田
天京
中国人民的抗争
多维整合单元大概念
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主凶:英、法
帮凶:美、俄
火烧圆明园
俄国蚕食中国领土
中国社会主要 矛盾发生变化
太平天国运动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思维创新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提出:“准英人随意往内地各处并海滨各城邑”,自由贸易,“往来无碍”,“ 俱不得在内地津关,重行征税”“ 内地完全开放”等。这些要求旨在( )
A.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 B.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
【答案】C
【解析】
根据“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要求旨在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C项正确;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不是提出修约要求的目的,排除A项;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不是修约的目的,排除B项;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不是修约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2.1856年10月,英国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下面关于这次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A.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B.目的: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
C.借口: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D.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A
【解析】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于1856年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A项正确;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是通过甲午中日战争,排除B项;林则徐虎门销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排除C项;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辛丑条约》的后果,排除D项。故选A项。
3.某校学生在表演近代中国历史剧时,有这样的旁白:“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该历史剧揭露的罪行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结合所学可知,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掠夺财宝,为掩盖罪行,并放火烧了圆明园,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4.“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貴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你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是英法,英法联军在1860年占领北京,并火烧圆明园,将园中的财物洗劫一空,B正确;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排除A;甲午中日战争的侵略者是日本,排除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侵略者是八个国家,排除D。故选B。
5.1860年,英军随军牧师罗伯特·麦吉这样写道:“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现在,咱们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旅顺大屠杀
C.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D.南京大屠杀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1860年,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可知,描述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A项正确;旅顺大屠杀发生在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发生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排除C项;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排除D项。故选A项。
6.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闯进了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的奇珍异宝,并火烧圆明园。下列证据最能证明英法曾犯下的罪行的是
A.1860年《泰晤士报》的报道 B.文学作品里的相关描述
C.法国枫丹白露宫的中国藏品 D.亲历该事件士兵回忆录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闯进了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的奇珍异宝,并火烧圆明园”,可知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是直接的证据,是未经过任何修饰的信息 ,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 资料。因此最能证明英法曾犯下的罪行的是“法国枫丹白露宫的中国藏品”。C项符合题意;《泰晤士报》报纸、文学作品、回忆录,都属于第二手资料,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7.在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惇衍说:“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这说明
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B.战争推动洋务思想发展
C.古代华夷观念彻底崩溃 D.清朝外交方针发生转变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民愤极大。但政府官员却“讳言夷务”这就是对西方的一种畏惧,而“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更反映出官方对西方列强态度的变化,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A项正确;1858年洋务运动尚未兴起,排除B项”彻底崩溃”夸大其词,排除C项;D项中清政府外交方针并未转变,仍然是被动的,排除D项。故选A项。
8.学者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由此可知,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A.开始于清政府开展的禁烟运动
B.推进到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C.西方侵略者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清政府都以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终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再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但是英国不满足,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与法国一起找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C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于清政府开展的禁烟运动,排除A项;推进到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B项;清政府都以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终这是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
9.历史学习需要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
A.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B.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鸦片战争改变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答案】C
【解析】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历史结论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题干选项中选项C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事实,C项正确;选项ABD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是历史结论,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有人说,《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 )
A.再次挑起侵略战争 B.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要求中国门户开放 D.扶植清朝傀儡政权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有人说,《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A项正确;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在《马关条约》之后,排除B项;要求中国门户开放是1899年的,排除C项;扶植清朝傀儡政权是1932年的抗日战争期间,排除D项。故选A项。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1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得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材料二
年代 英输华货物总值
1837—1839年 年均不到100万英镑
1845年 约179万英镑
1846年 约239万英镑
材料三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首次表现是什么?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的“绅士”指谁?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战争中?
(4)上述史实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1)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呈上升趋势。
(3)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
(4)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我们才不会被欺负;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解析】
(1)
首次表现:根据材料一“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可得出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啊,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根据材料1845年,英输华货物总值不断题干可得出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呈上升趋势。
(3)
“绅士”:根据材料三“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可得出是英法联军。战争:根据材料三“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可得出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们野蛮的洗劫了北京城。
(4)
开放性设问,围绕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得到的启示回答。如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我们才不会被欺负;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