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条款的实施( )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有利于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
C.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D.阻止了其他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使外国在中国设厂合法化,便利了列强的资本输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题,被迫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B项正确;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有关,排除A项;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与赔款有关,排除C项;帝国主义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故“阻止了其他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观察下图,该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图中的“平壤”“威海卫”“旅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争中有平壤战役、威海卫之战、旅顺大屠杀等事件,战后,清政府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排除ABD项。故选C项。
3.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最可能引发谭嗣同发出这一感慨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1896年春、四万万人齐下泪”并结合材料可知,最可能引发谭嗣同发出这一感慨的是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C项正确;鸦片战争是1840-1842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1901年,排除D项。故选C项。
4.“……维新改良的潮流急速地涨涌于民族觉醒的曙光中,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它吸引着一切爱国的中国人从改革中寻求民族的出路……惊醒他们的是_______________的炮声。”材料中“_______________”处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详解】根据“维新改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维新变法运动,惊醒他们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向西方学习先进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C项正确;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5.“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意。”“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据此对话推断,中外这两位外交官缔结的不平等条约应该是
A.《虎门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详解】甲午战争失败之后,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割让台湾等给日本。依据材料“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意。”可知与《马关条约》有关,C项正确;《虎门条约》与台湾没有关系,排除A项;《北京条约》与台湾无关,排除B项;《辛丑条约》没有割让领土,排除D项。故选C项。
6.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得帝国主义对华侵略进入到政治上瓜分中国、经济上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C项正确;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1860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项;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7.对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A.有识之士开始受到刺痛 B.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显现
C.曾国藩预感清朝的危亡 D.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的形成
【答案】B
【详解】材料中的“时局图”,反映的是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说明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显现,B项正确;AC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AC项;图片中不仅只有日本,排除D项。故选B项。
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艰难生存。西方列强在华取得的下列权益中,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北京条约》的赔款额度大幅增加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答案】B
【详解】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规定最能体现出列强资本输出的特点,不利于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割香港岛给英国属于领土主权丧失,排除A项;《北京条约》的赔款额度大幅增加加重民众的负担,排除C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体现出列强控制清政府的行为,排除D项。故选B项。
9.下列对漫画的解读,错误的是( )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康有为等举人发起“公车上书”
【答案】D
【详解】根据漫画“《时局图》”结合所学知识,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述光绪帝,请求拒、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故“康有为等举人发起‘公车上书’”与《时局图》表达的意思不符,D项符合题意;《时局图》反映了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排除AB项;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的机会,排除C项。故选D项
10.如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中国被撕裂说明了中国遭到列强的瓜分,这一现象出现在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抢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C项正确;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门,与瓜分中国无关,排除A、B两项;清政府沦为列强的统治中国的工具的《辛丑条约》中规定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漫画无法体现出这种情形,排除D项。故选C项。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11.下图揭露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蛮行径。
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国别 强组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租借 山东
沙俄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租借地 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1)通过上述图文材料,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点?(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最可能发生在哪次战争之后?
(3)通过阅读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答案】(1)信息点一: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与结果;信息点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目了然;信息点三: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甲午中日战争后
(3)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强大才有话语权;发展民族经济,增强国力;
【解析】(1)
根据“时局图”“不言而喻,一目了然”“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可以看出中国被列强瓜分殆尽,同时也显示出中国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中国也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因此可以得到的三个信息点是:信息点一: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与结果;信息点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目了然;信息点三: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
根据所学可知1897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所以最可能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3)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通过材料可从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强大才有话语权等方面来回答获得的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共17张PPT)
历史解释
小日本 大野心?
课堂导入
2022年7月8日 当地时间11点半,日媒突发报道,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街头演讲时中枪倒地。
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日益腐朽,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加深
明治维新后,日本摆脱摆脱困境,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意欲称霸世界。
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甲午中日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是指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核心素养时代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新课标
教学评一致性
素养评价
课堂导入
多维整合单元大概念教学
目标评价
任务评价
素养提升
思维创新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侵略史
1898年
6月11日
1840年
1842年
19世纪60年代
1894年
1895年
1898年
9月21日
1900年
1901年
探索史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两半”社会
《马关条约》
加深“两半”社会
完全沦为“两半”社会
《辛丑条约》
学习科学技术
学习民主制度
两组矛盾: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两大任务:
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
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日本明治维新
近代化的内涵
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
经济的工业化、商品化;
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
时空观念
多维整合单元大概念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分水岭。促使中国人民思考对社会制度进行彻底变革,甚至抛弃清朝统治,按照近代民族国家的模式建立新的国家的观念已经开始出现。从此以后,维新与革命成为中国社会的主题。
延迟符
2022年课程标准:
1.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 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对比,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培养论从史出、历史解释的能力。
唯物史观
树立唯物史观,能够客观、辩证地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清军战败原因。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体会英雄人物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国家统一的信念,勿忘国耻,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
壹
贰
叁
目标评价
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 背景
导火索
主要战役
英雄人物
结果
战败原因
清政府腐败落后,军备废弛,指挥失当。日本当时正处于资本发展上升期,经济、军事力量强大,且蓄谋已久。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王朝出兵镇压。
丰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海战——辽东陆战——威海卫之战
左宝贵、邓世昌、徐邦道、丁汝昌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蓄谋已久)
合作+展示
任务评价一:甲午中日战争
通读课文第一、二子目,先独学后合作讨论,小组形成结论后由小组B层学生展示。
素养探究 一: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独学+展示
史料实证
思考:日本为什么要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明治政府刚一建立,就认定“强兵为富国之本”,穷兵黩武,并制定了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所谓“大陆政策”: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独占亚洲,称霸世界。——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请求,清政府出兵镇压,日本也趁机出兵朝鲜。
1894年是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直接原因:
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日本借机挑起了中日冲突。
1.根本原因:
素养探究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独学+展示
时空观念
归纳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开始
第一阶段(1894.7-9)
第二阶段(1894.10-1895初)
丰岛海战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平壤战役
左宝贵牺牲, 叶志超弃城逃跑
左宝贵
黄海海战
邓世昌等牺牲,甲午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海战
辽东战役
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
威海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丁汝昌
邓世昌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
VS
慈禧:哪管国家兴亡 , 生日非过不可。“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明治天皇: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
中国为何败?
内因:统治腐朽,制度落后(根);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未能充分动员民众;官兵临阵脱逃;武器装备落后;武器装备落后
外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素养探究 三: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独学+展示
唯物史观
素养探究 三: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唯物史观
《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 签订
内容
影响
1895年,______与伊藤博文在日本签订。
1.割地:
2.赔款:
3.通商:
4.开设工厂:
1.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________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2.甲午战争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_____________ 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兵费______________
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____________(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________________。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加重财政和人民的负担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李鸿章
台湾
2亿两白银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开设工厂
资本输出
大大加深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合作+展示
任务评价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通读课文第二子目,先独学后合作讨论,小组形成结论后由小组A层学生展示。
《南约》内容 《马约》内容 影响的扩大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南: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
马: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南:开始对中国赔款勒索
马:巨额赔款进一步加剧了劳动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南:外国势力侵入中国长江以南沿海
马: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南:便利外国商品输出
马:便利了外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合作+展示
素养探究一
唯物史观
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系约》的影响。
《马关条约》哪点内容最能体现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独学+展示
素养探究二
唯物史观
根据材料归纳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日本同意归还辽东半岛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的侵略利益。三国向日本提出照会,并以武力威胁日本放弃占领辽东半岛。日本被迫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向清政府勒索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中国近现代史》
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三国在华的侵略利益。
条件:清政府向日本支付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俄国的盟国
法国
德国
日 本
策划
干涉
俄国
支持
干涉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支持
干涉
清政府
还
辽
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
结果: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瓜分表现:
列强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
熊代表沙皇俄国
太阳代表日本
虎代表英国
鹰代表美国
哈蟆代表法国
肠代表德国
独学+展示
素养探究三
时空观念
合作交流:图片上的动物分别代表什么?该图反应了什么现象?
《时局图》反映了《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揭露了清政府腐败。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
此前无暇东顾的美国,为了获得更多在华利益,提出了什么政策,这又反映了什么问题?
《时局图》创作出来以后,引起了无数人的感叹。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有人为此画题诗曰:
“沉沉酣睡我中华,
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人知醒宜今醒,
莫待土分裂似瓜”。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树立忧患意识!走科技强国之路……
启示:
独学+展示
素养探究四:门户开放政策
时空观念
阅读材料,分析: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和实质?
1899年9月至11月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政府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主要内容:
(一)各国对他国在中国所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通商口岸和既得利益,不得干涉。
(二)各国对运往自己"势力范围"各口岸的他国货物,均由中国政府按照中国现行关税率征税。
(三)各国对进入自己"势力范围"各口岸的他国船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船舶的港口税;当他国使用自己所修或所经营控制的铁路运输货物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商品的铁路运费。
目的:承认列强既得权益,侵华
机会均等,美国达到利益均沾
实质: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的影响?
影响:
①是美国侵略中国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使美在华势力大增加
②使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暂时取得表面一致,帝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
③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素养提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午战争出人意料的结局,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加大侵略中国的胃口。欧美列强看见东方刚刚崛起的小国日本打败了中国,便认为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的时机已经到来,便纷纷在中国占领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抢占路矿权利,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名义上保持着独立的地位,实际上处在半瓜分的状态。
——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观点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观点体现主题且明确给。)
论述: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后,日本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牵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美国为此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写出两个史实或事例给。)
总之,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他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些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观点2:列强的不断入侵,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观点3:落后就要挨打(深层观点)
观点4:落后的社会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社会制度(深层观点)
论述: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中国占领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抢占路矿权利,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名义上保持着独立的地位,实际上处在半瓜分的状态。(或写“1856-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总之,近代中国由于落后的社会制度,在几次侵华战争中处处挨打,19世纪末帝国主义又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所以落后就会挨打(或落后的社会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社会制度)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背景
(1)爆发
经过
(2)主要战役
①平壤战役
②黄海大战
③辽东半岛战役
④威海卫战役
(3)结果
瓜分中国狂潮
三国干涉还辽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894年(甲午年)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思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