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音乐学科
《大雁湖》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大雁湖》是一首优美动听的鄂温克族民歌。这首歌曲以悠扬婉转的旋律,生动描绘了大雁湖的秀丽风光,深情表达了鄂温克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歌词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曲调优美抒情,富有民族特色。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到鄂温克族音乐的独特魅力,还能加深对这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他们对音乐学习充满热情,乐于接受新的音乐知识。然而,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特别是鄂温克族的音乐文化了解不多。他们可能会对歌曲中的某些音乐元素感到陌生,如切分音节奏。同时,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正在逐步发展,但仍需引导和鼓励。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感受《大雁湖》优美抒情的曲调,体会鄂温克族音乐的独特韵味。通过聆听和演唱,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
2.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雁湖》。掌握歌曲的节奏特点,特别是切分音的处理,并能够用适当的力度和表情演绎歌曲。
3.创意实践:
学生能够根据歌曲内容,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来表现音乐。尝试以《大雁湖》的曲调为基础,创作新的歌词,表达对自己家乡或其他美丽地方的赞美之情。
4.文化理解:
学生能够了解鄂温克族的基本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增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雁湖》,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和演唱切分节奏︱55.︱56i︱,体会这一节奏在歌曲中的独特魅力。
六、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鄂温克族生活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氛围。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模板。
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
创造性教学法:鼓励学生创编舞蹈动作和歌词,培养创造力。
七、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和展示图片)、简单的鄂温克族服饰道具(可选)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随着《大雁湖》的伴奏音乐轻快地做着简单的鄂温克族舞蹈动作。"同学们,看,老师在跳什么舞蹈呢?"
学生们好奇地观察着,有的尝试模仿。教师继续引导:"这是鄂温克族的舞蹈。你们知道鄂温克族吗?"
教师和学生展开简短的交流: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
学生回答:"56个。"
"太棒了!你们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
学生们踊跃回答,教师适时补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鄂温克族的一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大雁湖》。让我们一起走进鄂温克族的世界,感受他们的音乐魅力吧!"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教师播放《大雁湖》的录音:"闭上眼睛,仔细听这首歌曲,想象一下歌中描绘的景色。"
音乐结束后,教师温和地问:"同学们,这首歌给你们什么感觉?"
学生们纷纷发表感受:"优美""轻快""像在草原上"等。
教师总结:"没错,这首歌曲确实优美动听。现在,老师为大家完整地唱一遍,你们仔细听,看能不能听出歌词在讲什么。"
教师深情演唱《大雁湖》。
唱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内容:
"歌中唱的是哪里?"
"大雁湖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大雁会在那里安家?"
教师补充介绍:"大雁湖位于唐古拉山附近,那里草肥水美,是许多珍禽异鸟的家园。这首歌歌颂了大雁湖的美丽风光,表达了鄂温克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二)探究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美妙的歌曲。我们先从一个特别的句子开始。"
教师示范演唱:"大雁湖好风光啊哈嗬",并在黑板上标出节拍。
"同学们,跟我一起唱,边唱边打拍子。注意'啊哈嗬'这个部分,它表达了鄂温克族人民的豪放与对家乡的热爱。"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大家唱得很好。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个有趣的节奏——切分音。"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切分节奏︱55.︱56i︱,并示范演唱。
"这个节奏听起来像不像马蹄声?我们一起来试试。"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切分音,教师耐心纠正。
教师:"现在我们把整首歌分成几个部分来学习。我弹琴,大家跟着唱。"
教师弹琴伴奏,带领学生分句学唱,反复练习难点部分。
(三)示范
教师再次完整演唱《大雁湖》:"同学们,注意听我的气息和情感表达。"
学生认真观察聆听。
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唱吧。记住要把对大雁湖的喜爱之情唱出来。"
全班随着钢琴伴奏演唱《大雁湖》。
教师鼓励:"唱得真好!现在我们分成几组来唱,看哪一组唱得最动听。"
学生分组演唱,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教师:"有没有同学想要独唱呢?"
几位学生上台展示,教师和其他同学给予热烈掌声。
环节三:巩固延伸
教师:"我们不仅要用美妙的歌声,还要用优美的舞蹈来表达对大雁湖的赞美。来,想一想,我们可以设计哪些动作来配合这首歌呢?"
学生们积极讨论,提出各种创意。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模仿大雁飞翔,或者表现湖水荡漾的样子。来,让我们一起试试。"
学生们在音乐声中,自由创编舞蹈动作。教师巡视指导,给予鼓励。
教师:"太棒了!现在,我们来做一件更有创意的事。用《大雁湖》的曲调,创作一首描述你们家乡或者其他美丽地方的歌词。"
教师给出示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学生们开始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几位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歌词,全班一起演唱。
教师:"现在,让我们把学到的歌声和舞蹈结合起来,来一次精彩的表演!"
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边唱边跳,教室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鄂温克族的歌曲《大雁湖》。通过这首歌,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大雁湖的美丽,也了解了鄂温克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音乐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窗口,希望大家以后能多多关注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作业:
1.继续练习演唱《大雁湖》,争取能够流畅、有感情地完整演唱。
2.尝试用绘画的方式,画出你心目中的大雁湖景色。
3.搜集一些关于鄂温克族的有趣知识,下次课上和大家分享。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舞蹈导入和音乐欣赏,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鄂温克族音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初步了解歌曲特点,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探究音乐环节:
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从难点句子入手,重点解决切分音等技术难题。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分组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歌曲。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引导他们体会歌曲蕴含的情感。
(3)巩固延伸环节:
通过创编舞蹈动作和歌词,深化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同时培养其创造力和表现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十一、板书设计
绘制简单的五线谱,标注"大雁湖"标题和歌词第一句
写出"切分音"并画出节奏符号︱55.︱56i︱
列出"鄂温克族文化特点"要点:
游牧生活
崇尚自然
热爱家乡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较好地掌握了歌曲《大雁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特别是在创编环节,学生们展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和创造力。这说明将音乐学习与创造性活动相结合是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切分音的教学上还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今后可以考虑设计一些有趣的节奏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音乐元素。关于鄂温克族文化的介绍还可以更加丰富。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增加一些与鄂温克族文化相关的图片或短视频资料,让学生对这个民族有更直观、全面的认识。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不仅学会了演唱《大雁湖》,还在音乐审美和文化理解方面有所提升。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如何更好地将音乐教学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全面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