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导读教学设计
高陵三中 郑玲
【教学设想】
一、选题设想。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代表作,无论从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还是艺术风格都有明显的浪漫主义特征:奇异曲折、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妙趣横生、别出心裁的奇遇巧合;强烈鲜明的美丑、善恶对比;丰富生动、珠玑迸发、富有哲理意味的语言。通过导读,来消除学生对外国名著的畏难情绪,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整体把握作品,窥一斑而识全豹,让学生高屋建瓴,了解其旨意,以极为精确而又充满意蕴的文字,对名著的概述及精要部分做了介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学习惯,指点进行名著阅读的门径。
二、活动安排
(一)课内导读:遵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认识规律,第一课时解决阅读时的基本障碍,以了解故事情节、初步感知形象和品味语言为主;第二课时进行深入研读,通过对作品表现出的浪漫主义特征,特别是美丑对照的写作手法进行阐释,对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辨证、全面再思考,在与《白蛇传》的比较中加深对《巴黎圣母院》的理解。
(二)课外阅读:
1、第一阶段:课前要求学生阅读名著文本,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网查阅相关资料,摘抄在自学卡片上,通过自读、自思、自悟,初步了解名著内容,理解人物形象,明确主题思想,提出问题。
2、第二阶段:学生围绕第一课时布置的四个问题,以小组形式进行有的放矢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人人动笔,写读书笔记,进行组内交流。
2、第二阶段:在各学习小组组长的安排下,群策群力,针对第一阶段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拓展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确定小组发言人。
(三)成果汇报:除学生独自撰写的读书笔记外,主要体现为研究小组的书面报告,并将成果发布于班级网页。
(四)活动时间为半学期,前期以文本的阅读为主,后期以合作交流探究为主;活动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一)消除学生的阅读障碍,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作品的,感受作品的艺术美,激发阅读兴趣。
(二)通过对作品浪漫主义特征的解读、艺术形象的全面分析和与东方民间小说《白蛇传》的比较,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和创造性解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一)初步了解欣赏小说的角度,学会从背景、情节、语言、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比较阅读等角度入手阅读小说。
(二)以自主、合作、探究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段,自读与导读相结合,在设置的话题和问题的引导下,综合运用读、看、评、说、写等多种阅读方法,一借助视频、网络等多种媒体,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引导学生认识阅读名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
(二)理解和领悟正确的美丑观、善恶观。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影视频。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堂背景音乐: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单曲《美人》
余秋雨先生曾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 在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的冲击下,经典名著遭到我们的冷落,但没有经典相伴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是缺乏个性的人生,也是暗淡的人生,阅读可以点亮生命,使生命灵动起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推开巴黎圣母院的大门,一起探寻这院内的旖旎风光……
【设计意图】强调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以音乐和余秋雨先生诗意的语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营造阅读情境。
二、教学过程
(一)走近雨果
1885年6月1日,法国举行了一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葬,有200万人参加,哀悼的既不是显赫的法国国王,也不是战功卓著的将军元帅,而是《巴黎圣母院》的作者维克多·雨果。
幻灯片展示:维克多·雨果(1802 ( http: / / www.21cnjy.com ).2.26-1885.5.22)是举世闻名的法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政论家和文艺理论家,2002年他诞生200周年时,法国把当年命名为“雨果年”,足见其在法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地位。作品有26卷的诗歌、20卷的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学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在中国,雨果更多以小说家的身份出现,因为中国的读者更熟悉他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其中《巴黎圣母院》被誉为“天衣无缝、美仑美奂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长篇小说中的莎士比亚”、“巨人般的作品”、“法国浪漫主义历史小说的杰作”、“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它为雨果“成为法国以至欧洲最重要作家之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设计意图】 简明扼要介绍雨果及其作品,要言不烦。
(二)提出建议 跨越障碍
1、问题一:情节的荒谬,不可理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故事存在?
参考答案:交代作品的写作背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和中世纪欧洲的基本情况。《巴黎圣母院》写于法国风云变幻、阶级斗争激烈的年代。1824年,路易十八逝世,查理十世执政,是波旁王朝统治最黑暗的时期,极端保皇分子入内阁,天主教会势力更为猖獗,这样就促成了人民群众反对波旁王朝斗争的高涨。1830年七月革命后,金融资产阶级进入全面胜利和巩固时期,但同时,无产阶级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一时期法国社会正处于急剧转折之中,各种斗争十分激烈、尖锐,这也冲击着雨果。而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年代,它的黑暗表现在宗教、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禁欲主义等。
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自己曾有的保王主义作了一次清算,它真实地再现了七月革命前后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广大人民对波旁复辟王朝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的憎恨情绪和革命形式,深刻地揭露了宗教和教会的愚妄和黑暗,表达了作者同情下层平民,热爱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斗争精神的思想感情,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精神。
2、问题二:如何欣赏小说中关于建筑、历史、政治以及新的技术近三分一的内容?
研读重点语句,如“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愈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愈少,人们似乎看着它们逐渐被侵吞,终于淹没在那些房屋之中,我们的祖先有过一个石头的巴黎,而我们的子孙将会有一个石灰的巴黎了”“这个将毁灭那个”等。
十八世纪开始的欧洲宗教改革在当时已现端 ( http: / / www.21cnjy.com )倪,文中预言印刷术将毁灭宗教、毁灭建筑的见地决非危言耸听,历史沿着雨果的思想和预言一步步地走了过来。雨果在小说中有时候忍不住要说上两句,评论一番,写上一篇小论文,但当我们平心静气地往下阅读的时候,就不得不佩服作者真正的博学以及对世间的洞察能力。
3、问题三:拖沓冗长,难以入味。
饶过障碍,先读故事。
【设计意图】课前了解学情,将学生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较集中的问题进行展示。对问题的出现顺序进行了一番考虑:将写作背景作为第一个问题,有助于阅读的展开和深入。第三个问题与第三个教学环节——话题的讨论相衔接,过渡自然。
(三)设置话题交流探讨。
1、内容概说式问题讨论。
(1)课堂讨论: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小说《巴黎圣母院》的一个方面。
例如:这是个关于____________的故事,这里有___________
(2)概述小说情节,理清主要人物关系。
主线索:1482年发生的故事。请学生概述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示:以爱斯梅拉达五次遇难与获救的曲折过程构成故事的基本情节。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出现了四个男性形象,请学生理清人物关系。
2、人物素描式话题讨论
我眼中的_____,要求学生围绕前面所列出的主要人物进行讨论,也可谈谈对其他人物的理解,比如乞丐国王克洛潘。
3、语言品味式话题讨论
将电影片段与文本比较,以作为切入口感受小说语言的魅力。
(1)爱斯梅拉达救助受刑法的卡其莫多(眼睛的描绘)。
(2)拯救爱斯梅拉达于绞刑架下。
【设计意图】三个讨论话题的设置,目的在于初步了解作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品味语言,这将降低学生的阅读“门槛”,为课后学生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四)布置作业.
将以下四个问题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深入解读文本。
问题:
1、说说本文在情节的设置上如何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特征。
2、我发现的文中的对比。
3、关于本文人物形象再思考。
4、《巴黎圣母院》与《白蛇传》比较阅读。
【设计意图】主要是针对现在名著导读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浅尝辄止的现状,通过这四个有针对性的题目,将阅读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回到原汁原味的小说本身,同时指点阅读外国名著的门径、方法,“授之以渔”。
第二课时
1、故事情节解读:想象奇特,构思巧妙。
参考:小说的情节怪诞、奇趣、巧合,比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卡西莫多单枪匹马在巴黎圣母院楼顶上抵抗“奇迹王朝”千军万马的进攻;卡西莫多耳朵聋得听不见任何声音,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听到爱斯梅拉达吹的口哨声;爱斯梅拉达母女、分别15年之后相会,可是相会之日,也正是她们死别之时;卡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两人的尸骨一被分开,立即化为灰尘等,都充分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奇异想象和巧妙构思。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从情节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浪漫主义的特征,在上课时甚至可以将之与中国的李白相参照。
2、艺术手法解读:美丑对照,相映生辉。
参考:雨果阐述过在艺术作品中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丑对照的原则:“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整部作品通过两个王朝,两个国王;两个法庭,两种审判;两个社会,两种场面;两组人物,两种命运的鲜明对照,构成了一个对比的系统,突出了作品反封建、反教会的主题。
(1) 人物形象上的美丑对照。
将之分为两大阵营内部、两大阵营之间和人物自身。
阵营内部:
①爱斯美拉达无与伦比的美与卡西莫多世所罕见的丑的对照。
②弗罗洛与弗比斯在外貌上——一个虔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严肃,一个英俊潇洒;在生活上——一个刻板、清苦,一个放纵无度、花天酒地;在对待爱斯美拉达上,一个专一(甚至可以用专制来形容)、执著,一个肤浅、庸俗。
阵营之间:
①作为善的化身的爱斯美拉达与作为恶的代表的弗罗洛的对照。
②爱斯美拉达的爱上,卡西莫多天使般的爱与弗罗洛魔鬼般的爱的对照;卡西莫多的真诚、无私与弗比斯的虚伪、自私的对照。
③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爱斯美拉达的忠贞不渝、痴情纯真与弗比斯轻薄自私、淫邪卑鄙的对照。
人物自身:
①人物行动前后不同的对照:弗罗洛青年时期曾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是一个有良知、有理智的静杖师,抚育兄弟,收养弃儿等善举,表现出宗教的仁爱,但遇到爱斯美拉达后人性冲破了教规,他疯狂追逐爱斯美拉达,遭拒绝后,兽性泯灭了人性,亲手将她送上绞刑架,成为恶的化身;卡西莫多原来凶恶愚昧,曾在弗罗洛的指使下劫持爱斯美拉达,而爱斯美拉达的仁义之心使他变成一个高尚的人,成为爱斯美拉达最忠诚的保护者。
②人物仪貌外表与内心世界的对比:如卡西莫多、弗罗洛、弗比斯与甘果瓦。
(2)情节上的美丑对照。两个王朝、两个国王、两种法庭、两种审判。
法国法庭的审判:表面公正庄严实则荒唐残忍。
奇迹王朝的审判:似有悖常理却隐含着真正意义上的公正。
其中阵营内部和人物自身内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照表达了作者的道德理想,而政治理想的表达是通过不同阵营之间人物的比较和情节上的对照实现的。此外还环境与事件的对照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这一问题上都能有所发现,教师应强调进行对比时的层次性、条理性和完整性。而要做到这一点,不细读原著是无法做到的。
3、人物形象解读:打破成见,思考全面。
参考:长期以来,对《巴黎圣母院》人物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上就存在主观定性和拔高倾向,在爱斯美拉达和弗罗洛的人物分析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对理想人物爱斯美拉达只单从真善美结合角度大加赞赏,认为她完美无瑕,至真至善。而对其注重外表,不谙世事,懂得参悟灵魂;执迷于虚假的爱情,盲目轻信,被弗比斯屡次欺骗却避而不谈。而实际上,爱斯美拉达的悲剧是双重的,既是被双重压迫戕害的社会悲剧,也是自身爱的迷误的心灵悲剧。二者相比,后一个悲剧意味更浓,认识价值更高, 因为前者是由暂时性的社会病态造成的,随着社会的改革可以避免, 而后者由人自身的弱点造成。对弗罗洛的评价也流于简单化、表面化。把他定位为宗教反动势力的代表,抨击其德性,控诉其暴行,认为他是宗教禁欲主义的牺牲品,更多关注其兽性的一面,断言其人性被扭曲、人权被剥夺、人生被腐蚀。而忽视了弗罗洛身上表现出的人性的一面,对真善美的追求,如抚养弟弟若望,收养了被人看作怪物并准备烧死的畸形儿伽西莫多,对爱斯美拉达真挚、深沉的爱等。
【设计意图】教师在点评总结时可适时引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学理论中“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理论。这一问题有助于学生将实践升华为理论,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更深入理解,这也有助于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相联系,避免写作中刻画人物形象的片面、单调,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4、文本比较解读:中外对照,求同存异。
相同点:
(1)实的背景与离奇的故事构成反差。
《巴黎圣母院》(以下简称《巴》)与《白蛇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以下简称《白》)都有实的背景:杭州、断桥、孤山、雷峰塔与巴黎、塞纳河、大学区、圣母院。而所讲述的故事又离奇(《白》可以说是神奇、魔幻),二者的反差造成了极不凡的艺术效果。
(2)情意绵绵的爱情故事与腥风血雨的厮杀情节构成反差。
都有个钟情、上当、终于被“镇压”的女子——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斯梅拉达与白娘子,都有个坏事的“妖僧”——甘果瓦与法海(陈敬容先生的译本把描写副主教甘果瓦杀人的那一章的标题译为《妖僧》。都有个“不值得爱的、背叛了爱自己的姑娘的男子”——弗比斯与许仙,都有个忠于女主人公、保护女主人公、至忠至诚至烈但终于没有成功的悲剧性的忠臣式人物——卡西莫多与小青。
不同点:
《巴》中主题的表达通过美丑对照的艺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法来表现,是黑白分明的两种色彩。而《白》中白、许、法是三种色彩,白蛇、青蛇是正面人物,法海是反面人物,而许仙是中间人物(像个动摇分子)。这样的处理方式为作品的解读留下了极大的空白与弹性。
【设计意图】将东方民间传说与西方经典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进行对比,易激发学生兴趣和挑战欲,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拓宽视野,拓展知识面和阅读量,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甚至从中看出东西方文化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