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音乐学科
《乒乓变奏曲》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乒乓变奏曲》是一首富有活力的钢琴独奏曲,其主题巧妙地取材自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这首曲子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变奏曲这一独特的音乐体裁,还能让他们感受到乒乓球运动的欢快氛围。通过学习这首曲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音乐主题如何通过不同的变化手法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乒乓球运动已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们在音乐方面也积累了一些基础知识,能够辨识简单的节奏和旋律。然而,变奏曲这一音乐体裁对他们来说还是较为陌生的概念。学生们活泼好动,富有想象力,但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学生能够通过细致聆听《乒乓变奏曲》,感受乒乓球运动的轻快节奏和愉悦氛围,培养对音乐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2.艺术表现:学生能够准确哼唱音乐主题旋律,并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变化,增强音乐表现力。
3.创意实践:学生能尝试进行简单的音乐变奏,如改变节奏、音高或速度,激发音乐创造力。
4.文化理解: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变奏曲"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到音乐主题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变化,拓展音乐知识面。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变奏曲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识别音乐主题在不同变奏中的变化。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变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音乐创作中。
六、教学方法
欣赏法:通过多次有针对性的聆听,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特点。
讨论法:鼓励学生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分析能力。
示范法:教师演示不同的变奏方式,直观展示音乐变化。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尝试简单的变奏创作,加深对变奏概念的理解。
七、教具准备
钢琴、高质量音响设备、《乒乓变奏曲》音频、简易打击乐器(如三角铁、小鼓等)、变奏示例图表。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热情地向学生们问好:"小朋友们,今天精神怎么样?"等待学生们愉快地回应后,教师继续说:"我看大家都很有精神呢!说说看,你们平常最喜欢做什么运动?"
学生们热情地回答,有的说喜欢跑步,有的说喜欢打篮球。教师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回答,不时给予鼓励的点头和微笑。
教师:"真棒!原来大家喜欢的运动这么多样。现在,我要请你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段音乐。听完后,告诉我这音乐让你们想到了哪项运动,好吗?"
教师播放《乒乓变奏曲》的一小段,学生们认真聆听。音乐结束后,教师温和地问:"小朋友们,你们听出来了吗?这音乐想表现的是哪种运动呢?"
学生们纷纷举手,迫不及待地要回答。教师指向一位学生:"小明,你来说说看。"
小明兴奋地说:"老师,我听出来了,是打乒乓球!"
教师赞许地说:"小明回答得太棒了!确实,这首音乐表现的就是打乒乓球的场景。看来大家都很熟悉乒乓球运动呢。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和乒乓球有关的特别音乐——《乒乓变奏曲》。"
环节二:讲授新课(30分钟)
(一)感知(10分钟)
教师:"现在,让我们完整地欣赏一遍这首《乒乓变奏曲》。请大家仔细听,看能不能听出音乐中有什么特别之处。"
教师播放完整的《乒乓变奏曲》。音乐结束后,教师温和地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首音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音乐很欢快,有的说听到了球拍击球的声音。教师耐心地听取每个学生的看法,给予积极的反馈。
教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次请大家特别注意,音乐中是不是有一个旋律一直在重复,但每次都有些不同?"
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学生们更加专注地聆听。
教师:"好,现在请大家用手指表示一下,你们听到这个旋律重复了多少次?"
学生们举起手指,大多数人都举起了5根手指。
教师欣喜地说:"太棒了!大家听得真认真。这个重复的旋律就是音乐的主题,它总共变化了5次。这种音乐形式,我们称之为'变奏曲'。"
(二)探究(15分钟)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这首变奏曲的奥秘。我会分别弹奏不同的段落,请大家仔细听,说说每次音乐有什么变化。"
教师弹奏变奏一。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听出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吗?"
小红举手说:"老师,我觉得这段音乐的声音比较高。"
教师:"说得太对了!这就是变奏一的特点,旋律在高音区演奏。"
教师继续弹奏变奏二。
教师:"这次呢?有什么不同?"
小明兴奋地说:"我知道了!这次好像是左手在弹主旋律。"
教师:"真是耳朵尖!没错,变奏二的主旋律移到了左手的低音部。"
教师继续演示并讲解变奏三、四、五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每次变奏的不同之处。
(三)示范(5分钟)
教师:"现在,我来示范一下如何进行简单的变奏。我们可以改变节奏、音高或速度来创造新的变化。"
教师演示几种简单的变奏方法,如加快速度、改变节奏等,并鼓励学生模仿。
环节三:巩固延伸(10分钟)
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我会弹奏《小小球儿闪银光》的主题,然后大家试着用不同的方式来变奏它。可以改变速度、节奏,或者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
教师弹奏主题,然后邀请学生们尝试变奏。有的学生拍手打节奏,有的用三角铁演奏,还有的改变了歌词。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尝试都给予鼓励和肯定。
教师:"太棒了!你们每个人都成了小小的作曲家。这就是变奏的魅力,可以让简单的旋律变得丰富多彩。"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5分钟)
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特别的音乐形式——变奏曲。我们通过《乒乓变奏曲》,了解了音乐主题如何通过不同的方式变化,创造出丰富的音乐效果。记住,变奏曲就像是音乐的魔术,可以让简单的旋律变得多姿多彩。"
作业:
教师:"回家后,请大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简单歌曲,试着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进行变奏。下次上课时,我们一起分享你们的创意。"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通过多次有针对性的聆听,引导学生逐步感知音乐主题及其变化,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2)探究音乐环节:通过教师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发现不同变奏的特点,理解变奏曲的结构,提高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
(3)巩固延伸环节: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变奏的过程,加深对变奏曲的理解,并激发音乐创造力。
十一、板书设计
乒乓变奏曲
主题→变奏1(高音)→变奏2(低音)→变奏3(节奏变化)→变奏4(和弦)→变奏5(速度变化)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乒乓变奏曲》的欣赏和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变奏曲这一音乐体裁。课程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乒乓球运动入手,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次聆听、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较好地感知音乐主题的变化,理解变奏的概念。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特别是在实践环节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创造热情。然而,在引导学生进行变奏创作时,部分学生还是显得有些困难。这提醒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增加更多简单、具体的变奏练习,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实践和体验。课程中对变奏曲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介绍较少,未来可以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更全面的音乐文化认知。本节课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对变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今后深入学习音乐理论和创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优化教学方法,设计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让音乐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