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音乐学科
《梦幻曲》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取了德国作曲家舒曼的《梦幻曲》作为教学内容。这是一首优美动听的大提琴独奏曲,旋律抒情优雅,富有想象力。该曲目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初步接触西方古典音乐的魅力。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小朋友对音乐普遍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想象力丰富,能够根据音乐编织出各种有趣的故事。然而,他们对西方古典音乐的了解还比较有限,对乐器的辨识能力和音乐结构的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感受《梦幻曲》优美抒情的旋律,体会大提琴独特的音色魅力。通过聆听,培养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审美能力。
2.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和意境,增强音乐表现力。
3.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根据音乐进行想象,并通过创造性的表演来展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4.文化理解:
了解作曲家舒曼的基本信息,认识《梦幻曲》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梦幻曲》的音乐情绪,学会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2.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辨识大提琴的音色,理解音乐的基本结构。
六、教学方法:
欣赏法:引导学生专注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问答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表演法:鼓励学生用动作表现音乐,加深感受。
讲解法:介绍相关音乐知识,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比较法:对比不同版本的演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梦幻曲》音频(大提琴版和钢琴版)、课件、大小提琴图片、简单的头饰道具。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展示课件中闭着眼睛的小姑娘图片)你们看,她在做什么呢?
生:(踊跃回答)她在听音乐!她好像在睡觉!
师:没错,这个小姑娘正在专注地听音乐呢。她听得多么入神啊!我们也来听听,是什么音乐这么吸引人。
(轻柔播放《梦幻曲》片段)
师:小朋友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一听。这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睁开眼睛后)好像在摇篮里!像在森林里散步!感觉很舒服!
师:太棒了!看来这音乐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感受。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妙的音乐世界,去探索它的秘密吧!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1.初步完整感受
师:小朋友们,我们要仔细听这首美妙的乐曲了。请你们边听边想一想:这音乐让你联想到什么?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
(完整播放《梦幻曲》,学生安静聆听)
师:听完了,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1:我觉得好像在做一个美梦。
生2:我感觉很放松,想睡觉。
生3:我想到了夜晚的星空。
师:真是有趣的想象!有的小朋友说听了想睡觉,那你们平时是怎么准备睡觉的呢?
生:(七嘴八舌)刷牙洗脸!读故事书!数羊!
师:哇,原来大家睡前有这么多有趣的习惯啊。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音乐响起时,你们就表演一下自己准备睡觉的样子,好吗?
(播放音乐片段,学生开始表演)
师:太精彩了!看来大家都是小演员呢。你们觉得这音乐是不是很适合睡前听?为什么?
生:(踊跃发言)因为很轻柔!因为很安静!因为很舒服!
师:说得太好了。这音乐确实很温柔,让人感到平静。
(二)探究
1.分段聆听
第一乐段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仔细听听这首曲子的第一段。想象一下,天色渐渐暗下来,四周安静极了,你们准备睡觉了。音乐响起时,请用动作表现出你是怎么准备睡觉的,好吗?
(播放第一段音乐,学生用动作表演)
师:真棒!你们表演得太生动了。这段音乐给你们什么感觉?
生:很安静。很温柔。像摇篮曲。
师:没错,这段音乐确实很平静、柔和,就像一首温柔的摇篮曲。
第二乐段
师:现在,我们的小朋友们都"睡着"了。你们平时睡着后会做些什么梦呢?
生:(热烈讨论)梦见自己会飞!梦见去游乐园!梦见变成超人!
师:哇,你们的梦想真丰富啊!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课件里的小姑娘在做什么梦。
(播放第二段音乐及相应课件图片:小姑娘变成小鸟,在森林中飞舞,采摘鲜花送给妈妈和老师)
师:看,小姑娘变成了一只小鸟,在森林里自由自在地飞翔,还采了美丽的花朵送给妈妈和老师呢。多么美好的梦啊!我们也来学学小姑娘,跟着音乐一起飞舞吧!
(引导学生随音乐模仿小鸟飞翔的动作)
师:太棒了!你们飞得可真优雅。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象自己在做一个美梦。等一会儿音乐停下,我们就来分享各自的梦境,好吗?
(播放音乐,学生闭眼想象)
师:音乐停了,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梦?
生1: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花,在阳光下绽放。
生2:我梦见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月球上探险。
生3:我梦见自己成为了一名画家,画出了世界上最美的画。
师:真是太有想象力了!看来这音乐激发了大家无限的创意呢。
2.认识乐曲
师:小朋友们,你们猜猜这首美妙的乐曲叫什么名字?
生:(猜测)《睡眠曲》?《美梦》?《飞翔的小鸟》?
师:都猜得很有意思!这首曲子的名字叫《梦幻曲》,是由德国作曲家舒曼创作的。舒曼叔叔用音乐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梦境,让我们听了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的幻想世界。
(三)示范
1.学唱主旋律
师:现在,让我们来学唱《梦幻曲》的主旋律吧。看,黑板上有一段简谱,这就是主旋律的一部分。我们先听一遍,然后跟着哼唱,好吗?
(播放主旋律,教师用手势引导音高变化)
师:太棒了!你们唱得真好听。我们再来唱一遍,这次请你们用"啦"来唱,感受一下旋律的起伏。
(师生一起用"啦"演唱主旋律)
2.认识乐器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美妙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生:(猜测)小提琴?钢琴?
师:这些都是很棒的猜测。其实,这首《梦幻曲》是用大提琴演奏的。大提琴有着深沉、温暖的音色,特别适合表现抒情的音乐。
(展示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图片)
师:看,这是大提琴,旁边的是它的"兄弟"小提琴。你们能说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生:(观察并回答)大提琴比小提琴大!大提琴要坐着拉,小提琴要站着拉!
师:观察得真仔细!大提琴确实比小提琴大,音色也更低沉。现在我们来听听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播放大提琴和小提琴的音色示例)
师:听出来了吗?大提琴的声音更浑厚,小提琴的声音更明亮。它们都是很美妙的乐器呢。
环节三:巩固延伸
1.完整欣赏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再完整欣赏一遍《梦幻曲》。这次请你们边听边想,用什么动作可以表现出音乐的感觉。准备好了吗?
(播放完整版《梦幻曲》,学生自由表演)
师:太精彩了!你们的表演把音乐的美妙都展现出来了。
2.对比欣赏
师:《梦幻曲》不仅有大提琴版,还有钢琴版哦。我们来听听钢琴演奏的版本,看看有什么不同。
(播放钢琴版《梦幻曲》)
师:听完了,你们觉得钢琴版和大提琴版有什么不同?
生1:钢琴的声音更清脆。
生2:大提琴的声音更温柔。
生3:钢琴版感觉更欢快一些。
师:观察得真仔细!每种乐器都有自己的特色,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舒曼的《梦幻曲》,感受了它优美抒情的旋律。我们还认识了大提琴这种乐器,学会了用动作表现音乐。音乐真是太神奇了,它可以带我们进入一个奇妙的梦幻世界。
作业:回家后,请你们再听一听舒曼的其他作品,比如《儿童情景》中的曲目。听完后,画一幅画或写几句话,记录下你的感受。下次上课时,我们一起分享,好吗?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有趣的导入和整体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利用图片和音乐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音乐环节:
采用分段欣赏的方式,结合动作表演和想象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内容和情感。通过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3)巩固延伸环节:
通过完整欣赏和对比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培养综合艺术表现能力。
十一、板书设计
《梦幻曲》
作曲:舒曼
演奏乐器:大提琴
音乐特点:优美抒情
[主旋律简谱]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有效地引导学生欣赏《梦幻曲》,感受音乐美。学生参与度高,能用动作表现音乐情绪。但在乐器辨识和音乐结构分析方面,学生还需要更多练习。今后可以增加一些相关的听辨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同时,可以进一步拓展舒曼其他作品的欣赏,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