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音乐学科
《划龙船》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划龙船》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安徽民歌,属于劳动号子这一独特的音乐形式。这首歌曲生动描绘了端午节划龙船的热闹场景,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歌曲节奏鲜明,旋律朴实,充分展现了安徽民歌粗犷豪迈的风格特点。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不仅能够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还能体会劳动人民在集体劳作中的智慧与力量。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已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缺乏对划龙船活动的直观体验。他们普遍对音乐学习充满热情,具备基本的音乐欣赏能力,但在音乐要素的分析和理解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们喜欢新鲜有趣的学习方式,对于能够亲身参与的音乐活动尤为感兴趣。考虑到他们的这些特点,本节课将采用多种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感受《划龙船》的音乐魅力。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感受《划龙船》歌曲中朴素、粗狂豪迈的安徽民歌风味,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激烈热闹的端午划龙船场景。通过聆听,学生能辨识出歌曲中的不同音乐元素,如节奏的变化、力度的起伏等。
2.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准确地用鼓声或歌声表现歌曲引子与结尾的特殊节奏,并能流畅地唱出歌曲中两处齐唱的曲调。在表演中,学生能够通过肢体动作生动地展现划龙船的场景。
3.创意实践
学生能够根据音乐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和表演划龙船的场景。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在小组合作中展现自己的创意。
4.文化理解
学生能够了解端午节划龙船的习俗由来,理解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演唱特点及其在集体劳动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来欣赏《划龙船》,培养他们围绕音乐要素(节奏、情绪、音色、力度等)进行音乐赏析的能力。重点关注学生对"一领众和"这一特殊演唱形式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准确地用鼓声或歌声表现引子与结尾的特殊节奏,帮助他们流畅地唱出歌曲中两处齐唱的曲调。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节奏感和音准,可能对部分学生构成挑战。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欣赏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游戏法。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利用讨论激发思考,采用演示和练习帮助掌握技能,融入游戏元素增加课堂趣味性。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旨在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表现。
七、教具准备:
大鼓、多媒体课件、歌谱、划龙船视频片段、节奏卡片。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可能的回答)今天是端午节。
师:没错!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有趣的习俗吗?
生:吃粽子、挂艾草、戴香囊、划龙船等。
师:很好!你们说得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端午节紧密相关的歌曲——《划龙船》。
(播放划龙船视频短片)
师:看完这段精彩的视频,你们觉得要把龙船划得又快又好,划船的人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动作要整齐、用力要一致、要听指挥的号令等。
师:说得太对了!划龙船不仅需要每个人的力量,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描绘划龙船场景的歌曲吧!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划龙船》的音乐。大家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自己正在参与划龙船的场景。
(播放音乐)
师:音乐结束了,请大家睁开眼睛。说说你们听了这首歌曲后的感受吧。
生1:我感觉音乐很有力量,好像真的在划龙船。
生2:节奏很强烈,让人想跟着动起来。
生3:我听到有人在喊号子,其他人在齐声回应。
师:太棒了!你们的感受都很细致。这首歌曲确实充满了力量和激情,它生动地描绘了划龙船的场景。
(二)探究
师:刚才有同学提到听到有人在喊号子,其他人在齐声回应。这种演唱形式有个专业的名称,叫做"一领众和"。现在我们再来仔细听听,感受一下领唱和齐唱的区别。
(再次播放音乐,并适时暂停,指出领唱和齐唱部分)
师:听出来了吗?一个人领唱,大家一起应和,这种形式不仅能统一节奏,还能鼓舞士气。你们觉得为什么划龙船时要用这种方式唱歌呢?
生:(可能的回答)可以让大家的动作整齐;可以让划船的人更有劲;可以让气氛更热闹等。
师:说得太好了!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一领众和"的唱法在集体劳动中被广泛使用,我们把这种歌曲叫做"劳动号子"。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歌曲中两种不同的节奏。大家仔细听,看能不能分辨出来。
(教师示范A、B两种节奏类型)
师:现在,我们把全班分成两组。A组同学听到A型节奏就站起来,B组同学听到B型节奏就站起来。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
(播放音乐,学生根据听到的节奏类型做出反应)
师:真是太棒了!你们的反应很快,对节奏的感知能力很强。这两种不同的节奏在歌曲中交替出现,增加了音乐的变化感和趣味性。
(三)示范
师:歌曲的结尾部分也很有特色,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首先是有力的吆喝声,然后是渐弱的划船声。
(教师示范尾声的吆喝声和减弱的划船声)
师: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来练习。记住,吆喝声要响亮有力,划船声要由强变弱,就像龙船渐渐远去一样。
(全班跟随教师练习)
师:做得真好!你们的表现让我仿佛看到了龙船远去的景象。现在,让我们把学过的内容串起来,全班一起来表演整首歌曲吧!
(全班表演《划龙船》)
师:太精彩了!你们的表演充满了激情,真的把我带到了热闹的龙船赛场。
环节三:巩固延伸
师:为了让我们对这首歌曲有更深的理解,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创意表演,看哪组表现得最像在划龙船。你们可以考虑如何展现领唱和齐唱,如何表现不同的节奏,以及如何展示歌曲的结尾。准备时间10分钟,加油!
(学生分组讨论和准备)
师:时间到了,让我们一起欣赏各组的精彩表演吧!
(各组依次表演)
师:每个小组的表演都很有创意,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热烈鼓掌!通过这个游戏,我相信大家对《划龙船》这首歌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划龙船》这首安徽民歌。它是一首典型的劳动号子,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这首歌曲不仅展现了端午节划龙船的热闹场景,还体现了劳动人民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体会到了音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作业:
1.搜集其他地方的划龙船歌曲,比较它们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划龙船》有什么异同。
2.尝试创作一段简单的劳动号子,可以是关于你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场景。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视频观看和音乐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初步感知歌曲的特点。这种多感官的导入方式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探究音乐环节:
引导学生从节奏、演唱形式等多个角度深入探究歌曲特点。通过"一领众和"演唱形式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劳动号子的特色;通过节奏类型的辨识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这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又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
(3)巩固延伸环节:
通过创意表演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十一、板书设计
划龙船
一、歌曲特点
1.安徽民歌
2.劳动号子
3."一领众和"
二、音乐要素
1.节奏:A型、B型
2.力度:由弱到强
3.音色:粗犷豪迈
三、文化内涵
1.端午习俗
2.团结协作精神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全方位感受和理解了《划龙船》这首安徽民歌。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普遍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创意表演环节,参与度非常高,展现出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引导学生分析音乐要素时,我注意到部分学生还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关注音乐术语的运用,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专业的音乐语言。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对传统文化元素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启发我在未来的教学设计中可以更多地融入文化元素,增强音乐教学的文化底蕴。虽然创意表演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我发现有些小组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了分工不均的情况。这提醒我在今后组织类似活动时,需要更加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和发挥自己的特长。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不仅学习了音乐知识,还在实践中培养了创造力和团队精神。但我认为,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例如增加一些跨学科的内容,将音乐与语文、历史等学科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如何让音乐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