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音乐学科
《小螺号》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小螺号》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描绘了海边生活的美好景象。歌曲旋律欢快活泼,节奏轻快跳跃,充分体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歌词简单易懂,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演唱。这首歌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还能让他们感受海边生活的乐趣,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学习普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唱歌,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然而,在音准和节奏的把握上,学生们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于海边生活,大多数学生可能缺乏直观的体验,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对海边生活的想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歌曲的情感。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会海边生活的情趣。通过聆听和演唱,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2.艺术表现:学生能够用清晰的咬字、吐字和欢快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注重声音的轻快和弹跳感,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创意实践:学生能够根据歌曲内容和节奏创编简单的动作,并进行表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音乐与肢体语言结合起来。
4.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了解螺号在海边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音乐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轻快、弹跳的声音演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准确表达歌曲的欢快情绪。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大跳音程,保持音准的同时不失去歌曲的轻快感。
六、教学方法
听唱法:通过反复聆听和模仿,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示范法:教师示范正确的演唱方法,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模板。
分组练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创编表演法:鼓励学生根据歌曲创编动作,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
七、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设备、海螺图片、螺号(如有可能)、节奏小打击乐器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拿出一个漂亮的海螺,向学生展示:"孩子们,看,这是什么?"(学生回答:海螺)
教师:是的,这是一个海螺。你们知道吗?在海边,人们常常用海螺制成一种乐器,叫做螺号。让我们来听听螺号的声音吧。(播放螺号声音)
教师:螺号的声音悠扬动听,在古时候,渔民常常用它来传递信息。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关于螺号的歌曲,它叫《小螺号》。
环节二:讲授新课(25分钟)
(一)感知(10分钟)
1.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这首《小螺号》。孩子们,请你们仔细听,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歌曲)
学生聆听后,教师引导学生描述感受:"这首歌给你们什么感觉?"(学生可能会回答:欢快、活泼、轻松等)
2.教师:很好!这首歌确实非常欢快活泼。现在,我们再听一遍,这次请你们注意听,这首歌曲分成了几个部分?(再次播放歌曲)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首歌曲分成了三个部分,有趣的是,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是完全一样的。
(二)探究(10分钟)
1.教师:现在,我们跟着录音一起学唱这首歌曲。(播放带词伴奏,师生一起跟唱)
2.难点练习:
教师:孩子们,我们来重点练习一下歌曲中的大跳音程。(弹奏大跳音程)请大家仔细听,然后跟我一起唱。
学生练习后,教师指导:"唱大跳音程时,要想象自己的声音像小鸟一样轻盈地跳跃。"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练习长音。每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我们要把它唱足,不要唱短了。特别是第一乐段的"回啰"这两个字,要唱得轻快有弹性。
(三)示范(5分钟)
教师:现在,我来示范一下如何演唱这首歌曲的不同部分。
第一乐段(116小节):用欢快、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就像小螺号在欢快地吹响。
第二乐段(1728小节):用舒展优美、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仿佛在描述美丽的海边景色。
整体情绪要保持欢快、活泼、甜美。
环节三:巩固延伸(15分钟)
1.完整演唱:教师弹琴伴奏,全班学生完整演唱一遍歌曲。
教师:非常棒!你们唱得越来越好了。现在,让我们来看一段《小螺号》的动画,看看它是怎么表现这首歌曲的。
2.观看动画:播放《小螺号》动画,学生观看。
教师:看完动画,你们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3.伴奏演唱:播放《小螺号》伴奏,学生跟随伴奏演唱歌曲。
教师:这次我们要特别注意节奏的把握,让声音像海浪一样起伏。
4.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演唱一遍,其他组进行评价。
教师:在评价时,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引导学生从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5.创编表演:
教师:现在,让我们发挥想象力,为这首歌创编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当唱到"小螺号"时,我们可以做出吹号的动作。你们还能想到什么动作呢?
学生创编动作,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动作安全合适。
教师:太棒了!这些动作让我们的歌曲更加生动有趣。现在,让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表演这些动作吧!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5分钟)
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这首欢快的《小螺号》。通过这首歌,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海边,听到了小螺号悦耳的声音。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还创编了有趣的动作。记住,唱歌时要保持愉快的心情,让我们的声音像海浪一样欢快。
作业:
1.练习演唱《小螺号》,特别注意大跳音程的准确性。
2.试着创编更多的表演动作,下次上课时与大家分享。
3.如果可能的话,请家长帮忙找一些关于海边生活的图片或视频,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通过展示真实的海螺和播放螺号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对海边生活的初步认知。这种直观的导入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背景。
(2)探究音乐环节:针对性地练习大跳音程和长音,这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反复练习和形象的比喻(如"声音像小鸟一样轻盈地跳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3)巩固延伸环节:通过多种形式(完整演唱、观看动画、分组演唱、创编表演)巩固学习成果。这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十一、板书设计
[板书图]
小螺号
[简谱]
歌词:小螺号嘀嘀吹,海鸥听了展翅飞...
演唱要点:
轻快弹跳
大跳音程
欢快活泼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紧扣教学目标,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既注重了音乐技能的训练,也重视了对歌曲情感的体验和表达。学生们普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导入环节,实物展示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在演唱练习中,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但在大跳音程的演唱上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创编表演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然而,由于时间有限,没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意,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可以考虑增加一些与生活联系更紧密的导入活动,如分享海边度假的经历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创造性活动,如编创新歌词、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在评价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自评和互评,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演唱《小螺号》,还在音乐审美和创造能力方面有所提升。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探索如何将音乐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结合,使音乐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