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第7课《生日快乐变奏曲》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第7课《生日快乐变奏曲》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8-07 15:4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音乐学科
《生日快乐变奏曲》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生日快乐变奏曲》是一首广为人知的曲目,它以变奏的形式展现了音乐的多样性和创造性。这首曲子通过对熟悉的"生日快乐"主题进行多次变化,生动地呈现了变奏曲的特点。教材选取这首曲目作为学习内容,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通过聆听不同风格的变奏,可以体会到音乐表现的丰富性,激发他们对音乐创作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生日快乐"歌曲已经非常熟悉,这为理解变奏的概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他们能够轻易识别出原本的旋律,这有利于他们感受变奏后的不同。然而,学生对变奏曲的结构和特点可能还不太了解,需要通过具体示例来引导他们认识。大多数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已经具备基本的音乐欣赏能力,但在识别细微的音乐变化方面可能还需要培养。此外,他们的创造力正在蓬勃发展,对于尝试简单的音乐创作通常充满热情。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感受《生日快乐变奏曲》中不同变奏的风格特点。他们将学会辨识节奏、速度、调式等音乐元素的变化,并体会这些变化带来的情感表达差异。
2.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跟随音乐做出相应的律动表现。他们将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诠释不同变奏的特点,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3.创意实践:
学生将尝试设计简单的生日聚会情景,并选择合适的变奏来配合表演。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将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培养创新思维。
4.文化理解:
学生将了解变奏曲这一音乐体裁的基本特征,认识到音乐创作的多样性。他们将初步接触不同作曲家的音乐风格,拓展音乐文化视野。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变奏曲的概念和特点。学生应能够认识到变奏曲是在保持主题基本框架的同时,通过改变节奏、调式、配器等方式产生的一系列变化。
2.教学难点:
识别不同变奏之间的区别。对于初学者来说,辨别细微的音乐变化可能具有一定难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聆听,培养他们的音乐敏感度。
六、教学方法:
欣赏法:通过多次聆听《生日快乐变奏曲》,让学生直观感受变奏的效果。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听感,互相交流对不同变奏的理解。
示范法:教师示范如何根据音乐特点进行律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
创作法:鼓励学生尝试简单的音乐创作,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频和展示PPT)
《生日快乐变奏曲》音频
节奏卡片(用于创作活动)
简单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小鼓等,用于创作活动)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
生:喜欢!(学生们热烈回应)
师:能告诉我,过生日时你们最喜欢的环节是什么吗?
生:吃蛋糕!吹蜡烛!唱生日歌!(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师:唱生日歌,对,这正是我想听到的。你们平时唱的生日歌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唱一遍好吗?
(师生一起唱"生日快乐"歌)
师:唱得真棒!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特别的"生日快乐歌"。它和我们刚才唱的有些不一样,但又很相似。你们想知道它有多特别吗?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这首特别的"生日快乐歌"。请大家仔细听,看能不能找出它和我们平常唱的有什么不同。
(播放《生日快乐变奏曲》,学生认真聆听)
师:听完了,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1:这首歌好长啊,比我们平常唱的长多了。
生2:我听到有快有慢的部分。
生3:有的地方听起来很欢快,有的地方却很严肃。
师:说得太好了!你们都听得很仔细。这首曲子确实和我们平常唱的"生日快乐"歌很不一样。它叫做《生日快乐变奏曲》,是由一位德国作曲家创作的。
(二)探究
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曲子。这次我想请大家数一数,你们能听出主题旋律重复了多少次?每当你听到一个新的变化,就伸出一根手指,好吗?
(再次播放音乐,学生专注听辨)
师:好,现在请告诉我,你们数出了几次变化?
生:(纷纷举手回答)我数到了11次!我听到了12次!
师:太棒了!实际上,这首曲子包含了11个变奏。每一个变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有的模仿了著名作曲家的风格,有的则模仿了不同的舞曲。比如,第一个变奏模仿了巴赫的风格,听起来庄严而明亮。第二个变奏则模仿了海顿的风格,显得轻快而诙谐。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活动。我会把全班分成5组,每组选择一个变奏。请你们仔细听自己组的变奏,然后用三个词来描述它的特点。准备好了吗?
(分组进行,学生认真讨论)
师:时间到!让我们来听听每组的发现。第一组,你们选择了哪个变奏?它有什么特点?
生1:我们选了第四个变奏。我们觉得它听起来很紧张,有点黑暗,还很有力量。
师:非常好的描述!这个变奏模仿了贝多芬的风格,确实给人一种紧张和力量感。其他组也请分享你们的发现。
(其他小组依次分享)
(三)示范
师:听了这么多不同的变奏,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用身体来表现这些音乐,会是什么样子呢?让老师来示范一下。当我们听到轻快的变奏时,可以这样做...(教师示范轻快的舞步);当听到庄严的变奏时,可以这样...(教师示范庄重的动作)。
现在轮到你们了。我们再听一遍音乐,大家跟着音乐的变化,用身体来表现不同的感觉。记住,没有对错之分,只要你觉得合适就可以。准备好了吗?音乐开始!
(播放音乐,师生一起律动)
环节三:巩固延伸
师:刚才的律动真是太精彩了!现在,我们要做最后一个活动。还记得我们开始时聊到的生日派对吗?现在请各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生日聚会场景,选择一个你们喜欢的变奏来配合表演。你们可以用动作、表情,甚至简单的道具来表现。给你们10分钟准备,然后我们一起欣赏每组的创意表演。
(学生分组讨论、准备)
师:时间到!让我们一起欣赏各组的表演吧。记住,在欣赏别人表演时要认真观察,待会我们要评选出最富创意的表演哦。
(各组依次表演,全班热烈鼓掌)
师:每一组的表演都很精彩!现在请各组选出你们认为最有创意的一组,说说你们的理由。
(学生进行评选和点评)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生日快乐变奏曲》这首特别的作品。通过聆听、讨论和表演,我们了解了变奏曲这种音乐形式。变奏曲就像是音乐的"变装派对",主题旋律穿上不同的"衣服",呈现出各种有趣的样子。它通过改变节奏、调式、配器等方式,让同一个主题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同学们,音乐就像是一个神奇的百宝箱,里面藏着无穷无尽的惊喜。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不仅了解了变奏曲,更感受到了音乐创作的魅力。记住,在音乐的世界里,你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用你们的想象力去演绎属于自己的变奏。
作业:
1.课后请继续聆听其他的变奏曲,比如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或贝多芬的《糖果变奏曲》,感受不同作曲家的创作风格。
2.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变奏"生日快乐"歌。可以改变节奏、速度,甚至可以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下次上课时,我们将分享大家的创意成果。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熟悉的"生日快乐"歌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与新知识的联系,使学习更有意义。
(2)探究音乐环节:
通过多次聆听和分组讨论,深入理解变奏曲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分组活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巩固延伸环节:
通过创作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小组表演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还发展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十一、板书设计
[板书图示]
生日快乐变奏曲
/\
变奏曲概念11个变奏特点
\/
创意表演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日快乐变奏曲》这一生动有趣的素材,成功引导学生理解了变奏曲的概念和特点。课堂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从感知、探究到创作,层层递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律动和创意表演环节,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识别不同变奏的特点时还存在一些困难。未来可以考虑增加更多的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捕捉音乐的细节变化。同时,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简单的音乐术语,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在创作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有些组的表演准备时间略显不足。今后可以考虑延长准备时间,或者在课前就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创意构思。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不仅学习了新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体验到了音乐创作的乐趣。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如何将音乐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更好地结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