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穆青 冯健 周原
穆青(1921—2003),当代著名新闻记者,原名穆亚才,祖籍河南开封杞县。 “七七“事变爆发后,16岁的穆青到山西临汾,进了八路军学兵队学习,后留师部宣传做宣传工作。1942年,进入《解放日报》,从事新闻工作,开始了他的记者生涯。穆青所写的作品有:《为了周总理的嘱托》《雁翎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
冯健(1925—),原名樊煦义,河南省新野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大学政治系毕业。曾担任新华通讯社多个分社的记者,新华通讯社国内新闻编辑部副主任,《瞭望》周刊编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新闻学院教授,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著有《冯健通讯选》。1965年冬,他与穆青、周原一道赴河南兰考采访焦裕禄的事迹,写出了曾经感动了亿万读者的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周原(1928-2011),原名乔元庆,河南省偃师县夹沟村人。1944年参加八路军,后因工作认真、能说能写,深受皮定均的赏识。1945年,周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周原选择了新闻工作,1948年,调入新华社任记者、高级记者、国内部机动采访室主任,写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特色的报告文学,其作品曾多次获奖。与穆青等合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使他闻名全国。
荣誉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焦裕禄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9年9月25日,焦裕禄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人物简介
焦裕禄(1922~1964年5月14日),男,汉族,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焦裕禄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9年9月25日,焦裕禄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风沙
内涝
盐碱
盐碱地种庄稼,十年九不收
民国31(1942)年:
“大旱,赤地千里,土地荒芜,作物枯败,兰封出外逃荒七万余人,河南三百万人在灾荒中丧命。”
自咸丰五年(1855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百多年,有63座村庄被黄沙埋掉。《兰考县志》
“旧时兰考,久无故地,洪水一来,县官就会拎着大印到处逃避,跑到那里,那里就是县衙。”《兰考县志》
1962年冬,焦裕禄来到兰考时,正是中国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兰考的风沙、内涝、盐碱等自然灾害很严重,农业产量很低,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群众生活很苦。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总结出了挖河排涝、封闭沙丘、根治盐碱的除“三害”的具体策略,并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
“焦桐”
焦裕禄当年为了防风固沙,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提倡种植泡桐。如今,兰考泡桐如海,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树苗已长成合抱大树,人们亲切地把它称作“焦桐”。
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特点:①严格的真实性;②报道的客观性;③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④描写的形象性;⑤较浓的议论色彩。
文体知识
人物通讯
常见写法:
①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
②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
③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文题解读
“县委书记”是焦裕禄的身份
“榜样”是贯串全文始终的写作主旨
“焦裕禄”是这篇通讯的写作对象
由题目可知,本文是通过介绍焦裕禄的事迹,赞扬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的共产党人的精神。
整体感知
1.本文共有六个部分。前五部分分别写了焦裕禄的什么事迹?第六个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合课文内容,简要概括。
2.各部分分别表现了焦裕禄怎样的特点?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焦裕禄了解灾区情况
焦裕禄在田间工作
(5)第二天,当大家知道焦裕禄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下乡了。
(6)他到灾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队去了。他到贫下中农的草屋里,到饲养棚里,到田边地头,去了解情况,观察灾情去了。他从这个大队到那个大队......他说:“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转了一圈回到县委,他向大家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
~~~~~~~~~~~~~~~~~~~~~~~
~~~~~~~~~~~~~~~~~~
上任第二天便下乡视察灾情。
~~~~
【
】
。。。。。。。。
。。。
品格:艰苦奋斗,迎难而上。
(9)他想,按照毛主席的教导,不管做什么工作,必须首先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战胜灾害,单靠一时的热情,单靠主观愿望,事情断然是办不好的。即使硬干,也要犯毛主席早已批评过的“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的错误。要想战胜灾害,必须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详尽地掌握灾害的底细,了解灾害的来龙去脉,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部署。
。。。。。。
。。。 。。。。。。。。。。。。。。。。。。
品格:科学求实。
(11)根据这一想法,县委先后抽调了一百二十个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焦裕禄和县委其他领导干部,都参加了这场战斗。那时候,焦裕禄正患着慢性的肝病,许多同志担心他在大风大雨中奔波,会加剧病情的发展,劝他不要参加,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同志们的劝告,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不愿意坐在办公室里依靠别人的汇报来进行工作,说完就背着干粮,拿起雨伞和大家一起出发了。
~~~~~~~~~~~~~~~~~~~~~~~~~~~~~~~~~~~~~~~~
~~~~~~
~~~~~
亲自参加调查研究工作。
品格:身先士卒。
比喻凡事跟在别人后边学样,不如自己去开拓创新。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
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挖泥压流沙
焦裕禄组织抗灾
(19)那是个冬天的黄昏。北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过了会儿,他又走回来,对办公室的同志们严肃地说:“在这大风大雪里,贫下中农住得咋样?牲口咋样?”接着他要求县委办公室立即通知各公社做好几件雪天工作。他说,“我说,你们记住:第一,所有农村干部必须深入到户,访贫问苦,安置无屋居住的人,发现断炊户,立即解决……”办公室的同志记下他的话,立即用电话向各公社发出了通知。
(20)这天,外面的大风雪刮了一夜。焦裕禄的房子里,电灯也亮了一夜。
~~~~~~~~~~~~~~~~~~~~~~~~~~~~~~~~~~~~~~~~~~~~~~~~~~~~~~~~
~~~~~~~~~~~~~~~~~~~~~~
~~~~~~~~~~~~~~~~~~~~~~~
风雪夜关心群众安危。
品格:亲民爱民,关心群众。
(24)这一天,焦裕禄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风雪中,他在九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生活困难的老贫农,在许楼,他走进一个低矮的柴门。这里住的是一双无儿无女的老人。老大爷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是个瞎子。焦裕禄一进屋,就坐在老人的床头问寒问饥。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
(25)就是在这次雪天送粮当中,焦裕禄也看到和听到了许多贫下中农极其感人的故事。谁能够想到,在毁灭性的涝灾面前,竟有那么一些生产队,两次三番退回国家送给他们的救济粮、救济款。他们说:把救济粮、救济款送给比我们更困难的兄弟队吧,我们自己能想办法养活自己!
~~~~~~~~
雪天送粮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焦裕禄生前宿舍
焦裕禄的部分遗物
(29)1964年春天,正当党领导着兰考人民同涝、沙、碱斗争胜利前进的时候,焦裕禄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很多人都发现。无论开会、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他对自己的病,是从来不在意的。同志们问起来,他才说他对肝痛采取了一种压迫止痛法。县委的同志劝他疗养,他笑着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焦裕禄暗中忍受了多大痛苦,连他的亲人也不清楚。他真是全心全意投到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中去了。
~~~~~~~~~~~~~~~~~~~~~~~
(31) 那天,县委办公室的干部张思义和他一同骑自行车到三义寨公社去。走到半路,焦裕禄的肝痛发作,疼得蹬不动车,两个人只好推着自行车慢慢走。刚到公社,大家看他气色不好,就猜出是他又发病了。公社的同志说:“休息一下吧。”他说:“谈你们的情况吧,我不是来休息的。”
(32)公社的同志一边汇报情况,一边看着焦裕禄强按着肝区在作笔记。显然,他的肝痛得使手指发抖,钢笔几次从手指间掉了下来。汇报的同志看到这情形,忍住泪,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而他,看来还是神情自若的样子,说:
(33)“说,往下说吧。”
~~~~~~~~~~~~~~~~~
~~~~~~~~~~~~~~~~~~~~~~~~~~~~~~~~
忍着病痛坚持工作。
(带病工作)
品格:尽职尽责,无私奉献。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
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1959年,焦裕禄与一金工车间的部分工友合影留念
(前排左四为焦裕禄)
(47)5月初,焦裕禄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了。在这种情况下,县委的一位副书记匆匆赶到郑州探望他。当焦裕禄用干瘦的手握着他的手,两只失神的眼睛深情地望着他时,这位副书记的泪珠禁不住一颗颗滚了下来。
(48)焦裕禄问道:“听说豫东下了大雨,雨多大?淹了没有?”
(49)“没有。”
(50)“这样大的雨,咋会不淹?你不要不告诉我。”
(51)“是没有淹!排涝工程起作用了。”副书记一面回答,一面强忍着悲痛给他讲了一些兰考人民抗灾斗争胜利的情况,安慰他安心养病,说兰考面貌的改变也许会比原来的估计更快一些。
~~~~~~~~~~~~~~~~~~~~~~~~
~~~~~~~~~~~~~~~~~~~~~~~~~~~~~~~~~
~~~
临终前依然牵挂兰考灾情。
品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0)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不幸逝世了。那一年,他才四十二岁。
(61)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中共河南省委和开封地委有两位负责同志守在他的床前。他对这两位上级党组织的代表断断续续地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
~~~~~~~~~~~~~~~~~~~~~~~~~~~~~~~~~~~~~~~~
因病逝世
(62)他死后,人们在他病榻的枕下,发现了一本《毛泽东选集》,一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表面上是写焦裕禄的“遗产”,实际上是通过两本书反映焦裕禄可贵的品质。正是在《毛泽东选集》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两本书的指引下,焦裕禄不顾自身,无私奉献。焦裕禄同志的所作所为,很好的诠释了毛泽东思想,很好的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修养。
兰考焦裕禄纪念园
焦裕禄同志纪念馆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63)事隔一年以后,1965年春天,兰考县几十个贫农代表和干部,专程来到焦裕禄的坟前。贫农们一看见焦裕禄的坟墓,就仿佛看见了他们的县委书记,看见了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那个人。
(67) 这是兰考人民对自己亲人、自己战友的痛悼,也是兰考人民对一个为他们的利益献出生命的共产党员的最高嘉奖。
~~~~~~~~~~~~~~~~~~~~~~~~~~~~~~~
~~~~~~~~~~~~~~~~~~~~~~~~~~~~~~~~~~~~~~~~
~~~~~
兰考人民悼念焦裕禄。
(69)焦裕禄生前没有写完的那篇文章,由36万兰考人民在兰考大地上奋力集体完成。……在这篇文章里,兰考人民笑那起伏的沙丘“贴了膏药,扎了针”,笑那滔滔洪水乖乖地归了河道,笑那人老几辈连茅草都不长的老碱窝开始出现了碧绿的庄稼。笑那多少世纪以来一直压在人们头上的大自然的暴君,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不能再任意摆布人们的命运了。
~~~~~~~~~~~~~~~~~~~~~~~~~~~~~~~~~~~~~~~~~~~
~~~~~~~~~~~~~~~~~~~~~~~~~~~~~~~~~~~~~~
完成焦裕禄的遗志。
“他还活着”有几层含义?
(70)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带给兰考人民的毛泽东思想的红灯,愈来愈发出耀眼的光芒。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贵品德,已成为强大的全县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
焦裕禄的精神不死,他的高贵品德已成为全县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
~~~~~~~~~~~~~~~~~~~~
~~~~~~~~~~~~~~~~~~
(71) 焦裕禄同志,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将永远忘不了你。你不愧为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好党员,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你是千千万万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巍然屹立的共产党员英雄形象的代表。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
~~~~~~~~~~~~~~~~~~~~~~~~~~~~~
~~~~~~~~~~~~~
~~~~~~~~~~~~~
兰考人民永远不会忘了焦裕禄,他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
1.最后一段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思考探究
焦裕禄同志,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将永远忘不了你。你不愧为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好党员,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你是千千万万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巍然屹立的共产党员英雄形象的代表。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
①增强了亲切感,无形之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②便于对话与抒情,有呼告的效果,有利于作者更强烈、更直接地对焦裕禄的赞颂之情和由衷的钦佩。
③说明作者的情感抒发已经到了一个最高点,以此收束全篇,能达到感人心魄的目的,让读者于回味中更深刻的体会焦裕禄的精神。
思考探究
2.文中小标题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这些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县委书记的榜样
导语:上任第二天便下乡观察灾情。
第一节:亲自参加调查研究工作。
第二节:风雪夜关心群众安危,雪天送粮
第三节:忍着病痛坚持工作。
第四节:临终前依然牵挂兰考灾情。
第五节:兰考人民悼念焦裕禄,完成焦裕禄的遗志。
艰苦奋斗,迎难而上
科学求实,身先士卒
亲民爱民,关心群众
尽职尽责,无私奉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中小标题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这几个小标题是按照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品质,按照时间为线索进行安排,每一节中都有一个核心的主题,例如第一节“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通过焦裕禄身先士卒下乡调研,表现他忘我工作的品质。每个标题都是焦裕禄品质的一个侧面,而加起来则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焦裕禄。
本文小标题的作用:
本文的小标题
1.“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2.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3.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4.“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
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5.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1.使文章结构清晰,更有层次感。
2.有的小标题选取焦裕禄的话,有利于直观体现焦裕禄的崇高精神,彰显其伟大品格;有的小标题选取人们的评价,有利于表达对焦裕禄的赞美,突出中心。
3.运用小标题,能够标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焦裕禄精神的现实价值
①注重实践、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
③乐观向上,自信朴实。
在新时代,我们学生作为复兴道路中的一员,应该从焦裕禄身上吸取什么样的榜样力量?
(一)小标题的结构,体现布局谋篇的精细、巧妙。全文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亲临一线,身先士卒的精神)——“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心系群众,忘我工作)——“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热爱群众,无私奉献)——“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没有死,他还活着”(肉体虽死,精神永存)。
(二)表达方式上,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全文的主线是记叙焦裕禄同志从到达兰考后忘我工作,带领群众治理土地的感人事迹,同时夹杂着描写、议论,将焦裕禄同志的精神生动的刻画了出来。
(三)运用大量生动具体的例子,生动表明焦裕禄的可贵品质。 在全文的描写中,每一节都举了很多生动形象的例子,表现出焦裕禄可贵的品质。
本文写作特色:
资料补充
《穆青传》节选
第七稿改完好,穆青再拿给吴冷西(时任新华社社长)看。吴冷西通过,穆青让人把稿子打出清样,寄给周原,让他带着稿子到兰考核对。一再嘱咐:必须保证全部事实绝对无误。”周原带着稿子到兰考,正赶上县委召开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干部大会。张钦礼(时任兰考县长)拿着稿子在大会上念……在场两千多名干部哭成一片。最后除订正了几个人名地点,大家都认为事实全部准确,一致举手通过。
1966年2月26日 迁葬兰考
当天兰考是万人空巷,火车站人山人海,街两边挂满了挽联,上万群众自发的披麻戴孝。当焦裕禄的棺木在街头出现,悲痛的人群,不顾一切的冲过去,齐刷刷地跪倒一地,棺前的民众退一步叩一个头,棺两边的民众抚棺前行,泣不成声,……火车站离墓地只有三华里,整整走了两个半小时。
从1962年12月6日到1964年3月23日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只有475天
当年兰考县有149个大队
他走了120个大队
今日兰考
50年后的兰考,绿树如茵。兰考已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具” 当前,兰考的耕地总面积105万亩,是全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全国小麦、棉花、油料生产的百强县,河南省一个粮仓。
兰考粮食总产53.3万吨。其中,小麦平均亩产421.9公斤。
特别是,焦裕禄当年带领兰考人民为防风固沙而种植的泡桐树,已经成为兰考的一个支柱产业。
【总书记说】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
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习近平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素材积累
1.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 ——(奥地利)阿德勒
2.要重返生活就须有所奉献。 —— (前苏联)高尔基
3.我们应当在不同的岗位上,随时奉献自己。
—— (德国)海塞
4.我没有别的东西奉献,唯有辛劳泪水和血汗。
——(英国)丘吉尔
5.你要记得,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前苏联)高尔基
群文阅读之研学任务
1.请比较《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两篇新闻作品在写法上的异同。
答案 (1)相同点:都通过典型场景和生动细节记录重大事件,展现其重大意义;语言都简练深刻,既具有新闻语言的客观平实的特点,又形象生动,含蓄深刻。
(2)不同点:前者记录的重点是事件,通过典型的镜头式场景来展现主题。后者重在通过人物的语言传达心声,反映品格;选择人物的主要经历,详略得宜地记述人物并凸显其精神品格,多角度、分层次地表现人物。
2.通过学习两篇新闻作品,结合积累的新闻知识,把握不同新闻体裁的不同特点,体会两篇作品各自的独到之处。
答案 ①从内容上看:《别了,“不列颠尼亚”》短小简练,是概括性的报道,虽然也有细节描写,但是不如后者的细节描写多;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对材料的搜集,对典型事例的报道,更全面深入,内容更详细。
②从篇幅上看:作为消息的《别了,“不列颠尼亚”》篇幅较短,而作为通讯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篇幅较长。
③从表达方式上看:《别了,“不列颠尼亚”》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虽也以叙述为主,但可以灵活运用描写、议论、抒情,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④从感情上看:《别了,“不列颠尼亚”》是在冷静的文字之下,蕴含着火山一般的情感;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抒情性比较明显。
小结:通讯与消息的区分
(1)从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它应该比通讯来得更快;通讯的时效性往往不及消息。通讯发稿件较慢,是因为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且记者有一个采集、选择和认识的过程。同时,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性,有时还必须等新闻事件有一个较充分的展示过程或等事物发展有一个阶段性成果时,采写通讯的时机方成熟。
(2)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不追求细节;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需要搜集材料,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入地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的本质,并容许细节描写。
(3)从篇幅上看:消息一般篇幅较短,通讯一般篇幅较长。消息篇幅比较短,多为百字或数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通讯篇幅稍长一点,发稿时间也稍缓一些,但仍然要求尽可能地短、快。
(4)从表达方式上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也以叙述为主,但可以灵活运用描写、议论、抒情,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5)从语言上看:消息的写作主体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即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让“他”“他们”以及被报道主人公的名称、身份运行在字里行间,极少让“我”出现在报道之中;通讯则不然,出于详尽、深入的需要,第一、二、三人称各显所长,“我”“你”“他”在描写、议论、叙述、抒情中各取所需。消息较少有议论、描写,极少有抒情;通讯常常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通讯通常借助文学手法表现主题,通讯包括报告文学,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其具有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