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3.3.3坐标与平移 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3.3.3坐标与平移 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8-06 22:5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3坐标与平移
一、单选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则点A′的坐标是(  )
A.(﹣3,﹣1) B.(1,﹣1) C.(﹣1,1) D.(﹣4,4)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x,y)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点P′(1,2),则点P的坐标为(  )
A.(2,6) B.(﹣3,5) C.(﹣3,1) D.(5,﹣1)
3.△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1),B(4,3),C(0,2),将△ABC平移到了△A′B′C′,其中A′(﹣1,3),则C′点的坐标为(  )
A.(﹣3,6) B.(2,﹣1) C.(﹣3,4) D.(2,5)
4.已知点A(1,﹣3),点B(2,﹣1),将线段AB平移至A1B1.若点A1(a,1),点B1(3,﹣b),则a﹣b的值为(  )
A.1 B.﹣1 C.5 D.﹣5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线段AB的两个端点坐标分别为A(﹣1,﹣1),B(1,2),平移线段AB,平移后其中一个端点的坐标为(3,﹣1),则另一端点的坐标为(  )
A.(1,4) B.(5,2)
C.(1,﹣4)或(5,2) D.(﹣5,2)或(1,﹣4)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n﹣2,2n+4)向右平移m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点的坐标为(4,6),则m的值为(  )
A.1 B.3 C.5 D.14
7.如图,点A1(1,1),点A1向上平移1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A2;点A2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A3;点A3向上平移4个单位,再向右平移8个单位,得到点A4,…,按这个规律平移得到点A2021,则点A2021的横坐标为(  )
A.22021﹣1 B.22021 C.22022﹣1 D.22022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n2,1)沿着x的正方向向右平移3+n2个单位后得到B点.有四个点M(﹣2n2,1)、N(3n2,1)、P(n2,n2+4)、Q(n2+1,1),一定在线段AB上的是(  )
A.点M B.点Q C.点P D.点N
二、填空题
9.将点P(2m+3,m﹣2)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Q,且点Q在x轴上,那么点Q的坐标是    .
10.在△ABC内的任意一点P(a,b)经过平移后的对应点为P1(c,d),已知A(3,2)在经过此次平移后对应点A1的坐标为(5,﹣1),则c+d﹣a﹣b的值为    .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正方形①依次平移后得到正方形②,③,④…;相应地,顶点A依次平移得到A1,A2,A3,…,其中A点坐标为(1,0),A1坐标为(0,1),则A20的坐标为    .
12.如图,第一象限内有两点P(m﹣3,n),Q(m,n﹣2),将线段PQ平移使点P、Q分别落在两条坐标轴上,则点P平移后的对应点的坐标是    .
三、解答题
13.(2021春 增城区期末)如图,△ABC的顶点A(﹣1,4),B(﹣4,﹣1),C(1,1).若△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A'B'C',且点C的对应点坐标是C'.
(1)画出△A'B'C',并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
(2)若△ABC内有一点P(a,b)经过以上平移后的对应点为P',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3)求△ABC的面积.
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5,4)、(﹣3,0)、(0,2).
(1)画出三角形ABC,并求其面积;
(2)如图,△A′B′C′是由△ABC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的?
(3)已知点P(a,b)为△ABC内的一点,则点P在△A′B′C′内的对应点P′的坐标(   ,   ).
15.已知三角形ABC的顶点分别为A(﹣4,﹣1),B(﹣5,﹣4),C(﹣1,﹣3),三角形A'B'C'是三角形ABC经过平移得到的,三角形ABC中任意一点P(x,y)平移后的对应点为P'(x+4,y+6).
(1)请写出三角形ABC平移的过程;
(2)请写出点A',B'的坐标;
(3)请在图中画出直角坐标系,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16.如图,三角形A'B'C'是由三角形ABC经过某种平移得到的,点A与点A',点B与点B',点C与点C'分别对应,观察点与点坐标之间的关系,解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点A、点B、点C、点A'、点B'、点C'的坐标,并说明三角形A'B'C'是由三角形ABC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的.
(2)若点M(a+2,4﹣b)是点N(2a﹣3,2b﹣5)通过(1)中的平移变换得到的,求(b﹣a)2的值.
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1),B(1,1),C(﹣3,3),平移线段BC得到对应线段DA(点C与点A对应).
(1)画出线段AD,并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
(2)直接写出线段BC扫过的面积;
(3)求线段AD与y轴的交点E的坐标.
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0,4),线段MN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点M的坐标为(﹣3,﹣1),点N的坐标为(3,﹣2).
(1)将线段MN平移得到线段AB,其中点M的对应点为A,点N的对应点为B.
①点M平移到点A的过程可以是:先向   平移   个单位长度,再向   平移   个单位长度;
②点B的坐标为   ;
(2)在(1)的条件下,若点C的坐标为(4,0),连接AC,BC,求△ABC的面积.
(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A、B、P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3,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9.如图,点A(1,n),B(n,1),我们定义:将点A向下平移1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同时点B向上平移1个单位,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称为一次操作,此时平移后的两点记为A1,B1,t次操作后两点记为At,Bt.
(1)直接写出A1,B1,At,Bt的坐标(用含n、t的式子表示);
(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经过n次操作,点A,点B位置互换
B.经过(n﹣1)次操作,点A,点B位置互换
C.经过2n次操作,点A,点B位置互换
D.不管几次操作,点A,点B位置都不可能互换
(3)t为何值时,At,Bt两点位置距离最近?
20.如图所示,A(1,0)、点B在y轴上,将三角形OAB沿x轴负方向平移,平移后的图形为三角形DEC,且点C的坐标为(﹣3,2).
(1)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    ;
(2)在四边形ABCD中,点P从点B出发,沿“BC→CD”移动.若点P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秒,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t=   秒时,点P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②求点P在运动过程中的坐标(用含t的式子表示,写出过程);
③当三角形PAB的面积为3.2时,求此时P点的坐标;
④P点在运动过程中,三角形PAB面积的最大值是    .
答案
一、单选题
1.
【思路点拨】
利用点平移的坐标规律,把A点的横坐标加2,纵坐标减3即可得到点A′的坐标.
【解题过程】
解:将点A(﹣1,2)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
则点A′的坐标是(﹣1+2,2﹣3),即A′(1,﹣1).
故选:B.
2.
【思路点拨】
根据向左平移横坐标减,向上平移纵坐标加即可得解.
【解题过程】
解:由题意知点P的坐标为(1+4,2﹣3),即(5,﹣1),
故选:D.
3.
【思路点拨】
直接利用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得出对应点坐标变化规律,进而得出答案.
【解题过程】
解:∵△ABC顶点的A的坐标为A(2,1),将△ABC平移到了△A'B'C',其中A'(﹣1,3),
∴横坐标减3,纵坐标加2,
∵C(0,2),
∴对应点C′的坐标为:(﹣3,4).
故选:C.
4.
【思路点拨】
利用平移的规律求出a,b即可解决问题.
【解题过程】
解:由题意得:a=1+1=2,﹣b=﹣1+4=3,
∴a=2,b=﹣3,
∴a﹣b=5,
故选:C.
5.
【思路点拨】
分两种情形,利用平移的规律求解即可.
【解题过程】
解:当A(﹣1,﹣1)的对应点为(3,﹣1)时,B(1,2)的对应点(5,2),
当B(1,2)的对应点为(3,﹣1)时,A(﹣1,﹣1)的对应点(1,﹣4),
故选:C.
6.
【思路点拨】
根据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可得点P(n﹣2,2n+4)向右平移m个单位长度可得P′(n﹣2+m,2n+4),进而得到n﹣2+m=4,2n+4=6,再解方程即可.
【解题过程】
解::∵点P(n﹣2,2n+4),
∴向右平移m个单位长度可得P′(n﹣2+m,2n+4),
∵P′(4,6),
∴n﹣2+m=4,2n+4=6,
解得:n=l,m=5
故选:C.
7.
【思路点拨】
先求出点A1,A2,A3,A4的横坐标,再从特殊到一般探究出规律,然后利用规律即可解决问题.
【解题过程】
解:∵点A1的横坐标为1=21﹣1,
点A2的横坐为标3=22﹣1,
点A3的横坐标为7=23﹣1,
点A4的横坐标为15=24﹣1,

按这个规律平移得到点An的横坐标为为2n﹣1,
∴点A2021的横坐标为22021﹣1,
故答案为:22021﹣1.
故选:A.
8.
【思路点拨】
根据平移的过程以及四个点的坐标进行分析比较即可判断.
【解题过程】
解:∵将A (n2,1)沿着x的正方向向右平移n2+3个单位后得到B点,
∴B(2n2+3,1),
∵n2≥0,
∴2n2+3>0,
∴线段AB在第一象限,点B在点A右侧,且与x轴平行,距离x轴1个单位,
因为点M(﹣2n2,1)距离x轴1个单位,在点A左侧,当n=0时,M点可以跟A点重合,点M不一定在线段AB上.
点N(3n2,1)距离x轴1个单位,沿着x的正方向向右平移2n2个单位后得到的,不一定在线段AB上,有可能在线段AB延长线上.不在线段AB上,
点P(n2+2,n2+4)在点A右侧,且距离x轴n2+4个单位,不一定在线段AB上,
点Q(n2+1,1)距离x轴1个单位,是将A (n2,1)沿着x的正方向向右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的,一定在线段AB上.
所以一定在线段AB上的是点Q.
故选:B.
二、填空题
9.
【思路点拨】
先根据向上平移横坐标不变,纵坐标相加得出Q的坐标,再根据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求出m的值,进而得到点Q的坐标.
【解题过程】
解:∵将点P(2m+3,m﹣2)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Q,
∴Q的坐标为(2m+3,m﹣1),
∵Q在x轴上,
∴m﹣1=0,解得m=1,
∴点Q的坐标是(5,0).
故答案为:(5,0).
10.
【思路点拨】
由A(3,2)在经过此次平移后对应点A1的坐标为(5,﹣1),可得△ABC的平移规律为: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3个单位,由此得到结论.
【解题过程】
解:由A(3,2)在经过此次平移后对应点A1的坐标为(5,﹣1)知c=a+2、d=b﹣3,
即c﹣a=2、d﹣b=﹣3,
则c+d﹣a﹣b=2﹣3=﹣1,
故答案为:﹣1.
11.
【思路点拨】
求出A3,A6,A9的坐标,观察得出A3n横坐标为1﹣3n,可求出A18的坐标,从而可得结论.
【解题过程】
解:观察图形可知:A3(﹣2,1),A6(﹣5,2),A9(﹣8,3), ,
∵﹣2=1﹣3×1,﹣5=1﹣3×2,﹣8=1﹣3×3,
∴A18横坐标为:1﹣3×6=﹣17,
∴A18(﹣17,6),
把A18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A20,
∴A20(﹣19,8).
故答案为:(﹣19,8).
12.
【思路点拨】
设平移后点P、Q的对应点分别是P′、Q′.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P′在y轴上,Q′在x轴上;②P′在x轴上,Q′在y轴上.
【解题过程】
解:设平移后点P、Q的对应点分别是P′、Q′.
分两种情况:
①P′在y轴上,Q′在x轴上,
则P′横坐标为0,Q′纵坐标为0,
∵0﹣(n﹣2)=﹣n+2,
∴n﹣n+2=2,
∴点P平移后的对应点的坐标是(0,2);
②P′在x轴上,Q′在y轴上,
则P′纵坐标为0,Q′横坐标为0,
∵0﹣m=﹣m,
∴m﹣3﹣m=﹣3,
∴点P平移后的对应点的坐标是(﹣3,0);
综上可知,点P平移后的对应点的坐标是(0,2)或(﹣3,0).
故答案为(0,2)或(﹣3,0).
三、解答题
13.
解:(1)如图所示:
∴点C(5,﹣2);
(2)∵△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A'B'C',
∴点P'(a+4,b﹣3);
(3)S△ABC=5×53×52×35×2=25﹣7.5﹣3﹣5=9.5.
14.
解:(1)如图,△ABC即为所求.
S△ABC=4×52×42×52×3=8;
(2)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
(3)由题意P′(a+4,b﹣3).
故答案为:a+4,b﹣3.
15.
解:(1)∵三角形ABC中任意一点P(x,y)平移后的对应点为P'(x+4,y+6),
∴平移后对应点的横坐标加4,纵坐标加6,
∴三角形ABC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6个单位得到△A′B′C′;
(2)A′(0,5),B′(﹣1,2);
(3)如图,
三角形A′B′C′的面积:3×41×33×24×1=5.5.
16.
解:(1)由图知,A(0,3),B(2,1),C(3,4),
A′(﹣3,0),B′(﹣1,﹣2),C′(0,1),
且△ABC向左平移3个单位,向下平移3个单位可以得到△A′B′C′;
(2)由(1)中的平移变换得2a﹣3﹣3=a+2,2b﹣5﹣3=4﹣b,
解得a=8,b=4,
则(b﹣a)2
=(4﹣8)2
=(﹣4)2
=16.
17.
解:(1)如图,线段AD即为所求;
(2)如图,线段BC扫过的面积=四边形BCAD的面积=四边形BFTC的面积=1×4=4;
(3)设E(0,m),连接EC,EB.
则有:S△CBE EH (xB﹣xC)4,
∵H(0,1.5),
∴4×(1.5﹣m)=2,
∴m=0.5,
∴E(0,0.5).
18.
解:(1)如图,
①点M平移到点A的过程可以是:先向右平移3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
故答案为:右、3、上、5.
②B(6,3),
故答案为(6,3).
(2)如图,
(3)存在.设P(0,m),由题意|4﹣m|×6=3,
解得m=3或5,
∴点P坐标为(0,3)或(0,5).
19.
解:(1)A1(2,n﹣1),B1(n﹣1,2),At(1+t,n﹣t),Bt(n﹣t,1+t);
(2)当1+t=n时,t=n﹣1.
此时n﹣t=n﹣(n﹣1)=1,
故选:B;
(3)当n为奇数时:1+t=n﹣t 解得t,
当n为偶数时:1+t=n﹣t+1 解得t,
或1+t=n﹣t﹣1 解得t.
20.
解:(1)∵C(﹣3,2),A(1,0),
∴BC=3,OA=1,
∵BC=AE=3,
∴OE=AE﹣AO=2,
∴E(﹣2,0),
故答案为:(﹣2,0).
(2)①由题意当P(﹣2,2)时,满足条件,此时t=2.
故答案为:2.
②当点P在线段BC上时,点P的坐标(﹣t,2),
当点P在线段CD上时,点P的坐标(﹣3,5﹣t).
③当点P在线段BC上时,三角形PAB的面积最大为BC×OB3×2=3,所以三角形PAB的面积为3.2时,P点只能在线段CD上.
如图,设此时PD的长为m.
∵△PAB的面积=四边形ABCD的面积﹣△PBC的面积﹣△PAD的面积
(3+4)×2(2﹣m)×3m×4
=7﹣3m﹣2m
=4m,
∴4m=3.2
m=1.6
此时P点的坐标是(﹣3,1.6).
④当点P与D重合时,△PAB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4×2=4,
故答案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