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学案(含解析)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学案(含解析)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8-07 01: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回归课本实验
课本实验再现
一、提出问题
不同的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二、猜想与假设
(1)不同的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
(2)不同的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
三、设计实验
1.研究海波(硫代硫酸钠)和石蜡的熔化过程。分别取适量的海波和石蜡(研碎),对它们进行加热,测出加热过程中的温度,观察熔化的情况,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图像,比较二者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钟表、海波、石蜡、水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在两个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的试管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使试管均匀受热.
(2)用酒精灯外焰对烧杯缓慢加热,观察海波和石蜡的变化情况,以及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待海波的温度升至40℃、石蜡的温度升至50℃,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在海波和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3~4次.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表1 海波熔化时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情况的记录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温度/℃ 1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5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态 液态
表2 石蜡熔化时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情况的记录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石蜡的温度/℃ 52 55 58 61 62 63 64 65 66.5 69 72 74 76
状态 固态 粘稠状态 液态
五、分析与论证
(1)以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将表1、表2中的数据分别在两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再将所有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得到海波和石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2)分析图像.
海波的图像上有两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B(4,48)海波开始熔化,此时的温度为48℃;第二个转折点C(9,48)熔化结束,海波由固态完全变为液态.
根据海波熔化图像的特征,可将整个过程分为三段:AB段、BC段和CD段.结合实验数据可以看出:
①AB段-海波的状态是固态,这段时间海波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②BC段-海波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既有已熔化的液态海波,也有还未熔化的固态海波),这段时间海波吸热熔化,但温度保持为48℃;
③CD段-海波完全变为液态,这段时间海波吸热,温度不断升高.但分析石蜡的图像可知石蜡的情况与海波不同: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石蜡由固态慢慢地变软、变稠、变稀,逐渐熔化为液态,整个熔化过程石蜡不断吸热,温度也逐渐升高
六、实验结论
(1)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
(2)不同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有的物质(如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的物质(如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先变软,后变稀,最后变为液态,且随着加热时间的延续温度逐渐升高。
拓展训练
1.“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自主硏发的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金属钛是一种晶体,其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为图中的( )
A. B. C. D.
2.如图甲所示是小聪同学“探究固体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他描绘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内的水温度升高,含有的热量也随之增多
B.两点的温度相同,具有的内能也相同
C.该物质液态的比热容大于固态时的比热容
D.随着酒精灯中酒精量的减少,酒精的热值也在减小
3.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海波的熔点是48 ℃ B.海波在段不吸也不放热
C.海渡在段是气态 D.海波熔化时间是12 min
4.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D.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 min
5.某同学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实验中,记了如下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4 46 47 48 48 48 48 48 50 54
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 液态
(1)记录实验数据见表格,请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2)实验中判断固体熔化的根据是______;
A.看温度计示数是否保持不变
B.观察装海波的试管里是否有液体出现
(3)根据图象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海波熔化时,______;
(4)根据图象,还可得出海波熔化前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是:______;
(5)另一小组同学用质量为的该晶体做实验,绘制的晶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部分图象如图中的a,若用质量为的该晶体做实验,得到的图象可能是图中的______(选填“b”、“c”或“d”)。
6.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性质制成的;
(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__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3)该实验应选用______(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8min时,物质处于______状态;
(5)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但要继续______热;
(6)小明在总结实验结论时推断:如果一直加热下去(烧杯中水不烧干),试管中的水将会沸腾。你认为他的推论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题目信息给出金属钛是晶体,物态变化为熔化,晶体熔化的特点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选项A,没有固定熔点,错误;选项B符合前述分析,正确;选项C、D,温度随时间降低,错误。
2.答案:C
解析:A.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A项错误;
B.图中的段是熔化过程,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故物体在B点的内能小于在C点的内能,故B项错误;
C.由图像知,整个吸热过程中,相同质量的晶体在固态时吸收相等的热量时温度上升的快, 在液态时吸收相等的热量时温度上升的慢,在相同条件下,物质比热容越大,温度上升的越慢,则该物质在液态时的比热容大于固态时的比热容,故C项正确;
D.因为物质的热值是酒精的特性,随着酒精灯中酒精量的减少,酒精的种类和状态没变,所以热值不变,故D项错误。
故选C。
3.答案:A
解析:A.由图像知道,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由于此过程不断吸热,温度保持48 ℃不变,说明海波的熔点为48 ℃,故A正确;
B.海波在段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不断吸收热量,故B错误;
C.海波在段已完全熔化完,为液态,故C错误;
D.海波从第6 min开始熔化,到第12 min完全熔化完,海波熔化时间是:,故D错误.
4.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有一段时间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第3 min开始熔化,到第6 min结束,故在时,熔化已经完成,该物质处于液态,故A错误;在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都是45℃,故C正确:该物质从第12 min开始凝固,到第15 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 min,故D错误。
5.答案:(1)
(2)B
(3)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且升高的越来越慢
(5)c
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描点连线,得出图象,如图所示:
(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为熔化,实验中判断海波熔化的依据是出现液态海波,故B正确。
(3)根据图象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海波熔化时,随着时间的增加,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根据图象,还可得出海波熔化前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是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且升高的越来越慢。
(5)另一组同学实验时晶体不变,即晶体的熔点不变,仍为48℃,质量大的温度达到熔点,吸热较多,需要的时间长,由于,则质量大的对应的熔化图象为c。
6.答案:(1)热胀冷缩
(2)乙
(3)碎冰块
(4)晶体;固液共存
(5)不变;吸
(6)不正确;试管中的水和烧杯中的水均可达到沸点,但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无法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解析:(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其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所以采用水浴法加热,不仅能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选择乙装置。
(3)该实验应选用碎冰块来进行实验,这样受热均匀,效果较好。
(4)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第8min时冰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为固液共存态。
(5)由实验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6)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故小明的推论是错误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