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俄国的改革
1.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改革是(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卡德纳斯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普希金指出:“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普希金的话旨在说明彼得一世改革( )
A.改变了俄国落后的面貌,实现了富国强兵
B.废除了农奴制度
C.进行了对外扩张,争夺了殖民霸权
D.加强了东西方交流
3.列宁说: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它指的是( )
A.使用野蛮手段推行资本主义制度 B.效法西方政治废除沙皇专制体制
C.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局面 D.废除农奴制度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4.某兴趣小组探究俄国两次改革,收集到如下信息。对下表共同点概括准确的是( )
人物 内容
彼得一世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
A.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 B.建立了中央集权行政体制
C.农奴制成为两次改革的焦点 D.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
5.有学者提出,俄国之所以废除农奴制,并不是由于道德上的原因,而是因为农奴制度无法与市场社会并存。该学者旨在说明农奴制改革( )
A.源于对外战争失败 B.意在突破经济发展障碍
C.存在封建制度残余 D.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6.19世纪中期,俄国“在农奴制下,一方面农奴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另一方面工场也不易雇到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因为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由工作的权利”。材料反映了农奴制( )
A.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B.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导致农民贫困频繁暴动 D.符合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情
7.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俄国从此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场改革解放了农奴,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解决的问题是( )
A.自由劳动力 B.土地所有权 C.政治民主化 D.思想自由化
8.下列关于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B.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C.内容都和农奴相关 D.都增强了俄国的买力
9.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之后,农民虽然摆脱了农奴主的枷锁,但其赖以生存的土地要以高出市场数倍的价格来赎买,森林、草场、河流也不再归村社农民无偿使用。农民得到的土地“用以基场则路大,用以生存则太小”。材料能够佐证( )
A.亚历山大二世的伟大成就 B.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C.沙皇无法领导俄国的改革 D.专制权力成为改革的障碍
10.以下是“1861—1900年俄国农民外出谋生人数统计”。据此推断,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
时间 外出谋生农民数
1861—1870年 129.13万人
1871—1880年 164.24万人
1881—1890年 330.42万人
1891—1900年 713.66万人
A.废除了俄国封建等级制度 B.为俄国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使农民获得完全意义上的解放 D.推动农民自下而上解放自己
11.俄国为摆脱落后局面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革命。下列事件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废除农奴制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12.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俄国只能用帆船来对付英国和法国的汽船,用大车拉军需品……最终惨败。材料说明俄国失败的根源在于( )
A.落后农奴制的阻碍 B.沙皇政府腐败软弱
C.俄国工业比较落后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了19世纪中叶,公务员们发现,从单位土地的粮食产量来看,俄国只有西欧和美国同期产量的1/7。由于很大程度上农民与土地捆绑在了一起,他们很少会住进城市成为工人阶级,而俄国的工业革命也几乎没有开始。其结果便是俄国政府囊中羞涩,俄国的国力也弱于工业化程度更高的邻国。
——摘编自弗兰克 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材料二:沙皇政府鼓励工业化,将此作为富强国家的一种手段,所以,尽管俄国的工业化发生在资本主义的框架内,却与西欧的工业化有着明显的区别,其发展的动机是政治和军事,发展的动力是政府的政策而不是企业家的进取心。
——摘编自杰里 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俄国出现了哪些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俄国的工业化的特点。这一特点对俄国的社会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3)综上,从俄国的社会发展中你获取了什么启示?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西欧资本主义已蓬勃发展时,俄国广阔的土地上到17世纪末一共只有30个手工工场,图拉是最先发展的地区,但到17世纪60年代,这里总共7个铁工场中只有119个工人。经济的落后也反映在文化方面,直到17世纪多数贵族还未受过教育,全国识字的人非常稀少。因循守旧的思想十分浓厚,人们对外部世界很少了解。
——摘编自吴于虚、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
材料二:农奴制崩溃以后,城市的发展、工厂的增加、铁路的修建愈来愈迅速了。农奴制的俄国被资本主义的俄国代替了。……农奴被新一代的农民代替了。这新一代农民常常外出做零工,他们在城市里从流浪生活和雇佣劳动的痛苦经历中学会了一些东西。在大城市中,工厂里的工人人数日益增加。工人渐渐联合起来,展开反对资本家和反对政府的共同斗争。
——摘编自列宁《农奴制崩溃五十周年》
(1)据材料一,指出17世纪俄国的落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据材料二,概括农奴制的废除对俄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3)综上所述,谈谈人的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以富国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A项正确;废除了农奴制度,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相关,彼得一世改革是强化了农奴制,排除B项;争夺了殖民霸权,与题干信息“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没有联系,排除C项;加强了东西方交流,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的局面。故C正确。彼得一世改革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排除A。彼得一世改革没有废除沙皇专制体制,排除B。彼得一世改革也没有废除农奴制度,排除D。故选:C。
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分析题干表格信息,“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说明彼得一世改革在发展手工工场的同时也强化了农奴制;“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说明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由此可知,两次改革的焦点都是农奴制,C项正确。A、D两项符合史实,但均无法概括表格内容的共同点,排除;彼得一世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且表格内容无法反映出建立了中央集权行政体制,排除B。故选C。
5.答案:B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B项。
7.答案:A
解析:俄国1861年改革是由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受到了缺乏劳动力的障碍,俄国资本主义需要大量自由的劳动力,而俄国当时是农奴制,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的矛盾,人民起义不断爆发,亚历山大二世才发出了“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的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的解放他们”的命令,可以看出,1861年改革是封建统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而进行的改革,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所以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本题选A。
8.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封建农奴制,而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没有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故A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都属于沙皇自上而下的改革,故B不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范围很广,而俄国1861年改革主要内容是废除了农奴制,故C不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实力,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故选A。
9.答案:B
1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为了巩固沙皇的统治,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制的废除,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这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材料就体现了这一点,故B项正确;俄国1861年改革不彻底,俄国封建等级制度仍然存在,排除A;改革使农民在经济上被掠夺从而没有获得完全意义上的解放,排除C;改革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排除D项。故选:B。
1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俄国的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俄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道路,但没有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排除A项;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C项;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A
解析:根据“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俄国只能用帆船来对付英国和法国的汽船,用大车拉军需品……最终惨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A项正确;导致俄国出现题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农奴制的严重阻碍,不是沙皇政府腐败软弱、俄国工业比较落后,排除BC项;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发生在1861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1)粮食产量低,农民缺乏人身自由,俄国工业发展缓慢,财政困难,国力贫弱;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2)得到政府的支持,成为富强国家的手段,发展的动机是政治和军事,发展的动力是政府的政策;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俄国强大起来以后,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
(3)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改革是强国之路等。
解析:
14.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教育水平低下;因循守旧的思想浓厚。
(2)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历程;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人阶级的壮大;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
(3)人的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又进一步促进人的解放。
解析:(1)据材料一“当西欧资本主义已蓬勃发展时,俄国广阔的土地上到17世纪末一共只有30个手工工场,图拉是最先发展的地区,但到17世纪60年代,这里总共7个铁工场中只有119个工人。经济的落后也反映在文化方面,直到17世纪多数贵族还未受过教育,全国识字的人非常稀少。因循守旧的思想十分浓厚,人们对外部世界很少了解。”可知,17世纪俄国的落后主要体现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教育水平低下;因循守旧的思想浓厚。
(2)据材料二“农奴制崩溃以后,城市的发展、工厂的增加、铁路的修建愈来愈迅速了。农奴制的俄国被资本主义的俄国代替了。……农奴被新一代的农民代替了。这新一代农民常常外出做零工,他们在城市里从流浪生活和雇佣劳动的痛苦经历中学会了一些东西。在大城市中,工厂里的工人人数日益增加。工人渐渐联合起来,展开反对资本家和反对政府的共同斗争。”概括可知,农奴制的废除对俄国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历程;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人阶级的壮大;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
(3)综上所述可知,人的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是人的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又进一步促进人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