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1.1914年秋,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指出:“全欧洲的灯光正在逐步熄灭。”他评价的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欧洲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欧洲带来巨大破坏
C.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了现实
D.法国工业总产值已超越英国跃居欧洲第一位
2.20世纪初,有两个帝国主义营垒在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展开竞赛,它们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最终导致了( )
A.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爆发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D.德军以闪电战突袭波兰
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折。与下图中“短暂春天”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新文化运动
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慢慢地,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文中“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是指( )
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B.轴心国集团、反法西斯联盟
C.北约组织、华约组织 D.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5.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应由欧洲列强分摊责任,德国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迅速发展 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扩军备战
C.交战国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 D.战争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
6.“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地的竞争转而又促成了互相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这些联盟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到来。”材料中的“联盟体系”包括下列( )
A.三国同盟 B.国际联盟 C.北约 D.欧盟
7.为了抵御欧洲大陆的强国,英国先后采取了联合抗法——联法败俄——联合抑德——扶德抑法——纵德反苏的做法。材料中的“联合抑德”包括( )
A.组成三国同盟 B.建立三国协约
C.签署《九国公约》 D.实施马歇尔计划
8.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于同盟国。战争期间,协约国慷慨地提出将部分侵占的领土分给意大利,这一诱饵很有效,意大利同意加入协约国一方。这说明( )
A.同盟国内部的矛盾尖锐 B.国家利益影响对外政策
C.意大利参战意图不明确 D.协约国胜利具有必然性
9.1914年6月,一个偶发事件点燃了一场燃遍全球的战火,这个偶发事件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 C.国会纵火案 D.德国突袭波兰
10.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伦敦《每日新闻》报道:这一事件对欧洲来说像是一次雷鸣。这一事件引发了( )
A.拿破仑对外战争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11.法国某将军回忆一战时的一场战役时说:“德国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散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这场战役( )
A.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B.是一战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战役
C.是一战欧洲东线战场的战役 D.揭开了协约国反攻的序幕
1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法两国军队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这场战役发生的地点是( )
A.萨拉热窝 B.凡尔登 C.莫斯科 D.斯大林格勒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1870年 31.8 23 13.2 10
1913年 14 38 16 6
材料二: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材料三:19世纪末,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宣称:“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述1870—1913年英国、德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描述的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哪一场战役?引爆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什么?战争爆发前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为了自身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的是?因国内革命退出一战的国家是?该国发生的革命是?此次革命的领导人是?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质是什么?
(4)通过上述材料,你有什么认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882年 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同盟的核心
1907年 随着英德矛盾的发展,英国调整政策,分别与法俄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
1914年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一战爆发
1916年 凡尔登战役历时约10个月,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有“绞肉机”“屠场”之称
英法对德的索姆河战役开始,双方损失130多万人
1917年 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中国向同盟国宣战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 德国投降,停战协议签署,一战结束
(1)根据材料,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指出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的时间。
(2)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一战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一战史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20世纪初,这两个帝国主义营垒在军事、经济、外交各方面展开加强实力的竞赛”和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建立后,这两大军事集团在军事、经济、外交各方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B项正确;经济大危机爆发发生在1929—1933年,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是在经济大危机后,为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奠定了基础,最终导致二战的爆发,排除C项;1939年9月1日,德军以“闪电战”突袭波兰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短暂的春天”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图片中的1912—1919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之后政府出台了鼓励工业发展的政策,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C项正确;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排除B项;北伐战争事件是1926年开始,因而与短暂的春天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A
解析: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对立双方,CD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只有A符合题干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故选A。
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了世界局势紧张,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应由欧洲列强分摊责任,德国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故B项正确;A项与题目主旨无关,故排除;交战国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与分摊战争责任无关,故C项错误;战争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是战争的后果,故D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地的竞争转而又促成了互相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这些联盟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到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殖民地的竞争转而又促成了互相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指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了一个主要是针对俄国的军事同盟条约,后来意大利加入了这一同盟,形成“三国同盟”,又称“同盟国”。1892年俄国与法国达成协约,这是“三国协约”的雏形。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与法国、俄国签订了军事协约,最终形成了“三国协约”又称“协约国”。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不断备战,扩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选项A符合题意;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一些国家于1949年4月4日正式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排除C项;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推进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A。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法、俄三国在1907年签订互相谅解和互相支持的协议,正式建立三国协约,联合抑德,B正确。三国同盟是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维也纳结成的秘密同盟,核心国是德国,排除A项;《九国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排除C项;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B。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这说明国家利益影响对外政策,故B正确。故选B。
9.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4年7月,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A项正确;凡尔登战役发生在1916年,排除B项;国会纵火案发生在1933年,排除C项;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成为了一战的导火线,C项正确;拿破仑对外战争开始于19世纪初年,排除A项;印度民族大起义开始于1857年,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 B
解析:由材料“德国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散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可知,这是德国在凡尔登战役中采取的措施。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B项正确;“闪电战”主要是二战时期德国采用的战术,排除A项: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欧洲西线战场的战役,排除C项;亚眠战役揭开了协约国反攻的序幕,而不是凡尔登战役,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德、法两国军队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绞肉机”“地狱”“屠场”,结合所学可知,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B项正确;萨拉热窝这一地点涉及的事件是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这两个地点涉及的事件分别是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都是二战的战役,与材料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13.答案:(1)变化:英国下降,德国上升并超过英国。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2)战役:凡尔登战役。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国家:意大利。国家:俄国。领导人:列宁。
(3)实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4)认识:战争是残酷的;珍爱生命,热爱和平。
解析:(1)变化:根据表格可以得出,从1870年至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由31.8%下降到14%,而德国由13.2%上升到16%,所以1870—1913年英国、德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的变化是英国下降,德国上升并超过英国。根本原因:根据表格我们可以得出,新兴的德国美国经济快速发展,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2)战役:根据材料“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并结合所学知识,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导火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军事集团: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国家:结合所学知识,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进行到1917年,交战各国都已精疲力竭。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领导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列宁。
(3)实质:根据材料“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可以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为了争夺殖民地,所以它的实质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4)认识:根据上述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残酷的战争,所以战争是残酷的,应该珍爱生命,热爱和平。
14.答案:(1)19世纪80年代。
(2)示例一
观点:两大军事集团的成立加速了一战的爆发。
论述: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主要国家经济的发展,为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这些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激化,最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冲突不断,加剧了国际形势的危机。
结论:综上所述,为争夺殖民地而成立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速了一战的爆发。
示例二
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巨大伤亡。
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殖民地而发动的非正义战争。1916年2月,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异常惨烈的战役,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素有“绞肉机”“屠场”之称同年6月,英法对德的索姆河战役开始,双方损失130多万人战争中使用了毒气弹、重炮等武器,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
结论:综上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开动战争机器,进行了无比惨烈的争夺厮杀,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给世界带来灾难。
解析:(1)根据“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可知,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的时间是19世纪80年代。
(2)根据以上材料,提取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一战史知识加以论述即可。如选择凡尔登和索姆河的史实。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殖民地而发动的非正义战争。1916年2月,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异常惨烈的战役,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素有“绞肉机”“屠场”“地狱”之称;同年6月,英法对德的索姆河战役开始,双方损失130多万人;战争中.使用了毒气弹、重炮等武器,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结论:综上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开动战争机器,进行了无比惨烈的争夺厮杀,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给世界带来灾难。如选择“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观点:一战结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战后期,美国、中国的参战,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进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一战,引起了交战各国的革命运动,加速了帝国主义的瓦解;连年的战争,损耗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人民的反战运动等,加速了一战的结束。结论:综上所述,一战的结束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