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是( )
A.两极格局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多极化趋势 D.经济全球化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战败的德国不堪忍受屈辱的和约,一定要复仇。意大利和日本觉得分赃太少,伺机重新瓜分世界。”对材料观点理解最为全面准确的是( )
A.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尖锐 B.严重损害了殖民地国家的利益
C.新体系蕴藏着诸多的矛盾 D.美、苏是这一体系的主导国家
3.观察下图,▲处最适合的主题是( )
A.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B.一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形成
C.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性的“和平”体系,但其帝国主义掠夺性质又使它包含着多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成为潜伏着战争危险的体系。材料旨在说明,该体系( )
A.调整了战后列强之间关系 B.利于全球经济恢复
C.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D.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5.巴黎和会操纵者之一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德国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战后的凡尔赛体系形同虚设 B.巴黎和会维持了欧洲长久和平
C.欧洲列强间矛盾未根本解决 D.德国受严惩成为二战的导火线
6.漫画《凡尔赛的榨汁机》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刺激了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B.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体现了巴黎和会的实质
D.压制了日本在亚洲的扩张
7.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1919—1920年之间签订的和平条约的失败相关。和平条约制造出的问题与解决的问题几乎一样多……埋下了会滋生罪恶的种子。”对作者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尔赛体系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B.《凡尔赛条约》使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C.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
D.华盛顿体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各国间矛盾
8.加拿大历史学家玛格丽特 麦克米伦在书中写道:“1919年和平缔造者们对待欧洲以外世界的草率方式所挑起的怨恨大火,改变了20世纪的命运。”他意在说明(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B.凡尔赛体系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祸根
C.德国是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D.巴黎和会维护了战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9.1922年的国际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毛泽东说此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下列属于此公约内容的一项是( )
A.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B.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C.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
D.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10.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国际新秩序。这“两次会议”( )
A.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C.成功实现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D.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1.一战后协调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统治秩序的文件是( )
A.《凡尔赛条约》 B.《开罗宣言》 C.《波茨坦公告》 D.《九国公约》
12.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材料中的两次会议( )
A.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彻底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D.成功实现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上的宽松保证了英国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自由,鼓励他们追求财富,这就为发明创造提供了条件.由于棉纺织业的供需矛盾最为突出,技术变革最先从这个行业开始……动力问题成为纺织业技术突破的核心。大规模的蒸汽机的使用标志着工厂制度的诞生,蒸汽取代人力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
——《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政治上的宽松”的制度保障;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治上的宽松”的影响;指出“技术变革”的突破口;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中“动力问题”的解决者。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和图二会议分别签署了针对德国和中国的条约是什么?针对德国的条约中哪一项规定充分体现了图一会议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这两次会议后,列强确立了怎样的战后国际新秩序?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战争的发生,总是因为经济、政治、军事、民族等各种矛盾的激化而引发的。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就说过:“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图一电灯的发明者是谁?图二汽车、图三飞机的动力机是什么?该次科技革命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指出一战的导火线及性质分别是什么?战后建立了怎样的国际秩序?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身包含着无法克服的矛盾。战败的德国不堪忍受屈辱的、苛刻的和约,一定要复仇。战胜的意大利和日本觉得分赃太少,伺机重新瓜分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隐含着诸多矛盾,如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等,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和平”,C项正确;“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尖锐”属于表象,不属于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新的世界体系隐含着诸多矛盾,如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等,严重损害了殖民地国家的利益题干没有涉及,排除B项;美、苏是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的主导国家,排除D项。故选:C。
3.答案:B
解析: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通过一系列条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战后和平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图片反映的是一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形成。故B符合题意;图片反映的是一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形成,与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无关,排除ACD。故选:B。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但其帝国掠夺性质又使它包含着多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成为潜伏着战争危险的体系”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具有明显的局限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局限性,排除A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C
6.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漫画《凡尔赛的榨汁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巴黎和会。巴黎和会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其目的是解决战后的种种问题,重塑国际秩序。这次会议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包括对德国的凡尔赛条约等,这些和约体现了战胜国分赃和重新瓜分世界的实质,C项正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是在19世纪末针对中国提出的,这个政策要求所有国家在中国保持“机会平等”,排除A项;虽然巴黎和会试图通过签订和约来重构国际关系,但它并没有根本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日本在会上获得了德国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巴黎和会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日本在亚洲的扩张,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1919—1920年之间签订的和平条约的失败相关。和平条约制造出的问题与解决的问题几乎一样多……埋下了会滋生罪恶的种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6月,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和约内容主要包括: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分波兰等国。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委任统治;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巴黎和会它只是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矛盾,特别是对德国的严惩,使德国国内复仇主义泛滥,之后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选项凡尔赛体系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符合题意,A项正确;经济大危机使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且《凡尔赛条约》是针对德国的条约,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凡尔赛体系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说法错误,排除C项;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21年,在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形成了华盛顿体系,与题干“与1919—1920年之间签订的和平条约的失败相关”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B
解析:“1919年和平缔造者们”指的是巴黎和会的主宰国,“挑起的怨恨大火”说明凡尔赛体系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殖民者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因此不能长期维持下去,并且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祸根。故选B。
9.答案:C
解析:1921年-1922年间,美、英、法、日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1922年2月,与会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主要内容有: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其中“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从而为美国等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故选:C。
10.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使中国又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两次会议均损害了中国的主权,B项正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都隐藏了诸多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矛盾依然尖锐,排除A;一战后美国并没有称霸世界,排除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并不稳定,其中对战败国德国的惩罚过重,引发德国复仇情绪,最终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故“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故选:B。
11.答案:D
解析:一战后,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会议上关于中国问题所签署的条约是《九国公约》。
12.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并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使中国又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两次会议均损害了中国的主权,C项正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都隐藏了诸多矛盾,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排除A项;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都隐藏了诸多矛盾,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巴黎和会上美国要通过国际联盟控制世界的野心,遭到英法的反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1)制度保障: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影响:促进英国人思想和行动的自由,推动英国人对财富的追求,促进了英国发明创造的产生;突破口:棉纺织业;解决者:瓦特
(2)《凡尔赛条约》(或《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九国公约》;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
14.答案:(1)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或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者:爱迪生。
动力机:内燃机。
影响: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等。
(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性质: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
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1)科技革命:根据材料一涉及的“电灯、汽车、飞行者1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第二次科技革命或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灯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的。
动力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汽车和飞机的动力机是内燃机。
影响: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分析可得出,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等。
(2)根本原因:根据材料二“战争的发生,总是因为经济、政治、军事、民族等各种矛盾的激化而引发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导火线:结合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可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
国际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署了一系列条约,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