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美国的独立——九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下册同步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九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下册同步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07 06:5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1.1959年夏天,美国在莫斯科举行了为期6周的博览会,几乎所有的参展商品都受到了苏联民众的喜爱和好评,就连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也手持一杯美国某知名品牌的饮料,在各国记者的摄像机面前露出了满意的表情。据此可知,这次博览会( )
A.折射出苏联经济发展的隐忧 B.促使苏联的改革重心转向工业
C.改善了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 D.表明美苏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
2.1956年,赫鲁晓夫指出:“苏联共产党一直关心重工业的优先发展……这就是我们党的总路线……今后也要十分坚定地贯彻。”据此可知,这一路线( )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 D.本质上并没有突破苏联模式
3.赫鲁晓夫改革农业沿袭了斯大林时期粗放经营的生产模式,主张大规模开垦荒地,前五年,农业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6.8%,随着后期开垦面积的缩小,农业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到仅有1.7%。这说明其改革( )
A.深刻改变经济体系的缺陷 B.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动荡
C.未解决农业发展根本问题 D.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在评论某次改革时,一学者风趣的说:“太冷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据此推断,他针对的是( )
A.赫鲁晓夫改革 B.匈牙利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5.历史学习中应学会知识线索的构建与迁移,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从整体上把握历史。以下事件中构成因果关系的是( )
A.联合国成立——多极化趋势形成 B.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苏联解体
C.万隆会议召开——两极格局形成 D.《物种起源》出版——万有引力定律发现
6.20世纪80年代,受苏联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全盘否定自身的历史。此后,东欧政局剧烈动荡。材料中“苏联改革”的主持者是(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7.据《世界执政党兴衰史鉴》载,苏联解体前,她的人民喜欢的羽绒服、牛仔裤、旅游鞋之类的物品,要靠中苏两国大大小小的“倒爷”们才能得到,甚至连孩子们喜欢的泡泡糖和自动铅笔也没有一家工厂能够提供。材料旨在说明苏联解体前( )
A.“倒爷”在苏联很受欢迎 B.西方和平演变策略愈演愈烈
C.人民生活必需品匮乏 D.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其解体原因之一
8.“迄今为止,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地方的历史档案中,人们都没有发现在敌对势力取缔共产党时遇到来自党的各级组织进行抵抗的记载,没有发现苏共党员们有组织地集合起来为保卫自己的区委、市委或州委而举行任何大规模抗议活动的记载,也没有发现人民群众为支持、声援苏共而采取任何有组织行动的记载。”这表明苏联共产党执政失败主要是由于( )
A.苏联模式的弊端 B.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C.苏共组织的涣散与人民的抛弃 D.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
9.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但20世纪80年代末包括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内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与学者都对苏联在一夜之间解体感到意外,西方当时并不希望苏联解体。这主要是因为( )
A.使美英等国家失去发展的动力 B.为苏联的解体感到惋惜
C.希望维持相对稳定的国际格局 D.苏联武装力量失去监管
10.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1945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战后幸存的超级大国之间“令人不安的僵持状态”和“不是和平的和平”的状态将会长久存在。这种状态结束于( )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约”“华约”对峙 D.苏联的分裂解体
11.苏联是一个单一制中央集权国家,但怎样才能使各加盟共和国自愿留在联盟内,并保证它们行使自己的主权,苏共领导没有认真从理论和实践中加以解决。这无疑为联盟的解体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 )
A.国家自身建设上存在巨大缺陷 B.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
C.国内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D.戈尔巴乔夫实施改革失败
12.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东欧和苏联普遍进行了改革,但最终却出现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结局。造成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
A.改革未突破苏联模式 B.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C.民族解放运动的失败 D.马歇尔计划的失败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19世纪后,俄国农奴制的种种弊端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1856年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专制制度的统治危机。为了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亚历山大二世于1857年1月开始秘密组织人员草拟改革措施,并于1861年2月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还推行国家机关改革、军事改革等。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里程碑,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
——摘编自张建华《俄国史》
材料二:(图)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体制,在当时极大的促进了苏联社会的发展,但后来逐渐僵化,弊端日益暴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先后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进行改革,不但没有突破这一模式,反而使国家陷入危机之中。
(1)材料一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哪次重大改革?为什么说这次改革“是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里程碑”?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俄(联)在1921—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变化与列宁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
(3)根据材料三分析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俄国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
14.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世纪60年代,俄罗斯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他们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
——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1929年美国的经济总量已惊人地达到全世界总产量的42%,因此大萧条对美国的打击会影响整个世界。大萧条是全球性的资本主义危机,它导致一些国家抛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自由市场模式,尝试改革为深受其害的工人和农民提供一个社会保障网络。
——摘编自【美】马立博《现代世界的起源》
材料三:戈尔巴乔夫与邓小平一样,都是20世纪末埋葬共产制度的伟大英雄。但路径不一样。戈尔巴乔夫彻底埋葬了共产政治制度,导致了一场自上而下的革命,成为结束冷战最主要的人物。而邓小平埋葬的是共产经济制度,在近40年里取得了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
(1)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60年代俄、日两国分别怎样解决危机的?这两个国家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大萧条时期美国改革的特点是什么?实行改革的美国总统是谁?美国在这场改革中为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直接后果是什么?这一结果发生在哪一年?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并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时期,苏联仍然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说明本质上并没有突破苏联模式。故D正确;这一路线不符合人民切身利益,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斯大林时期,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不符合题意,排除B;苏联仍然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路线不利于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排除C。故选:D。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主张大规模开垦荒地,前五年增长率高达6.8%,随着后期开垦面积的缩小……下降到仅有1.7%”可知,农业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与开垦荒地面积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但极不稳定,这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促进农业长久发展,没有解决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C项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结合题干和所学可知,戈尔巴乔夫原本计划针对苏联弊端丛生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改革当时的经济发展停滞、政治局面僵化的状况,但由于其不当的改革措施与指导思维,结果将苏联的整个根基摧毁了,导致各国纷纷宣布独立,苏联解体。题干的评论正是对这一改革的讽喻。其他选项的改革均没有出现将“整个房子给烧了”这种结果。故选:C。
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开始的在经济、政治、外交上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B项正确;联合国成立与多极化趋势形成没有因果关系,排除A项;万隆会议召开与两极格局形成没有因果关系,排除C项;《物种起源》出版与万有引力定律发现没有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C
解析:据题干“人们都没有发现在敌对势力取缔共产党时遇到来自党的各级组织进行抵抗的记载,没有发现苏共党员们有组织地集合起来为保卫自己的区委、市委或州委而举行任何大规模抗议活动的记载”“也没有发现人民群众为支持、声援苏共而采取任何有组织行动的记载”和所学知识可知,苏共组织在遇到被取缔这样的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都没有任何有效的抵抗或是其它任何活动,这说明苏共组织的涣散,在这样的紧急关头,人民群众更是无动于衷,说明人民已经抛弃了苏共,C项正确;题干并未提及苏联模式的弊端,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排除B项;题干只是提到了敌对势力取缔共产党时,苏共自己和人民对此的反映,并没有提及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C
10.答案:D
解析:A.题干描述的是二战后美苏冷战状态,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排除。B.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排除。C.“北约”“华约”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排除。D,苏联的分裂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终结,符合题意。故选:D。
11.答案:A
解析:由材料“怎样才能使各加盟共和国自愿留在联盟内,并保证它们行使自己的主权,苏共领导没有认真从理论和实践中加以解决”可知,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国家自身建设上存在巨大缺陷,没有保障各加盟共和国行使自己的主权,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国内的经济困难,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戈尔巴乔夫改革,排除D项。故选:A。
1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最终都失败了,根本原因是改革未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A项正确;BCD三项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13.答案:(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1921—1925年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弊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要根据国情,顺应社会发展;要及时改革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制度;改革要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
解析:(1)改革:根据材料一“亚历山大二世于1857年1月开始秘密组织人员草拟改革措施,并于1861年2月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可得出是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气象,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变化趋势:根据材料图表可得出1921—1925年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是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3)根本原因:根据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体制,在当时极大地促进了苏联社会的发展,但后来逐渐僵化,弊端日益暴露”可得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弊端。启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要根据国情,顺应社会发展;要及时改革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制度;改革要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
14.答案:(1)俄国:农奴制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或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或国家干预经济);罗斯福;《全国工业复兴法》。
(3)苏联解体;1991年。
解析:(1)解决危机:根据材料“在19世纪60年代,俄罗斯和日本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和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俄国开始了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性质:根据材料“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和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可见都是资产阶级改革。
(2)特点:根据材料“抛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自由市场模式”和结合所学可知,大萧条时期美国改革,抛弃了以往自由市场的模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总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上任后宣布实行新政。法律文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
(3)后果:根据材料“戈尔巴乔夫彻底埋葬了共产政治制度”和结合所学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苏联解体。时间:根据所学可知,1991年底苏联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