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课 喜怒哀乐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课 喜怒哀乐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4-08-07 10:1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名称 第6课、喜怒哀乐
单元教材分析: 在新课改理念下,根据本课内容,我明确了本课课型属于“造型、表现”课。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欣赏、观察、体验等环节来学习表现人物喜怒哀乐不同表情,它侧重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体验表情的作用及乐趣,并试着拿起笔用富有感情的线条来表现喜怒哀乐。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特色,我把传统的三个教学目标整合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爱美和学会创造。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属小学高年级,心理上已渐渐成熟,他们的语言能力较强,对生活细节感受较深刻,对绘画则更显谨慎,常常敢想而不敢画,而这一课恰好接近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情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与夸张地用线。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欣赏名画,感受名画背后的故事,形成审美意识。 艺术表现:了解心情与表情的关系,以及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和表现手法。掌握喜怒哀乐的表现方法。 创意实践:通过写生,掌握基本的人物头像造型,能简单应用人物表情进行简笔画法表现,学习了解漫画夸张变形的手法。 文化理解: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表现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操,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人际关系。
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通过观察理解人物的表情,了解五官的表情特征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画人物的不同表情,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了解眉、眼、嘴在不同表情中的变化特征,并能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人物表情。
教学准备: 教师:、范作,画笔、作业纸 学生:作业纸、铅笔、钢笔或水彩笔。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一:
教师活动: 激趣导入 首先播放一段视频并提出问题: 一、视频中七仔做了哪些表情? 二、你是如何区分这些表情的? 2、引入课题:喜怒哀乐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喜、怒、哀、乐) (通过七仔眼睛、嘴巴、眉毛的变化。)
活动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提高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兴趣,并初步的感知喜怒哀乐。
环节二:
教师活动: 1、欣赏名作 艺术大师们是怎么来表现人物的表情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师们的作品。(出示) a 蒙克的《呐喊》 b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c 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出示人物表情图片,并提问观察人在做各种表情的时候,五官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人的表情会随着心情的变化而变化,而表情的变化会作用在人的眼睛、眉毛、嘴巴等五官上。因此,我们要画好人物,就要通过细致地观察人物脸上五官的变化。 喜: (眉开眼弯嘴角翘) 怒: (立眉瞪眼牙紧咬) 哀: (眉掉眼垂泪下落) 愁: (皱眉锁眼嘴角吊) 3、小游戏 对桌两人在5秒钟内做不同的夸张表情!比一比,谁做的最夸张!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名作或根据以往的知识对名作中的人物表情进行分析。 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 同桌面对面做不同的表情。
活动意图:美术史上很多大师作品值得借鉴,也值得学生去欣赏,对人物表情分析,感受名画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形成审美意识。
环节三:能力反馈(学生动手实践)课堂实践,学生进行绘画(20分钟)
教师活动: 说一说: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现人物表情? 教师示范(播放视频) 绘画步骤:a. 画出头部的轮廓,突出脸型特征(胖瘦、长短); b.画出眉、眼、口鼻的大体位置和走向; c.画出眉、眼、嘴、鼻的造型特征,可以适度夸张; d.调整完成。 3、布置作业 作业要求:选择一个或多个表情,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1. 确定好脸形的大小,尽量画得大些。 2. 要抓住五官特征,添加合适的色彩背景。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线描、拼贴、水彩涂色...) 学生观看视频,学习绘画步骤。 学生进行绘画作业。
活动意图: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绘画的绘画步骤,同时也鼓励创新,适当夸张,以及用线的粗细、疏密、深浅和虚实。
环节四、
教师活动: 展示与评价阶段:展示学生作品,评价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等方式。 自评:说一说自己画面中最满意的地方。 互评:你最喜欢谁的画,为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自评和互评。
活动意图:激励学生去点评他人的作品,目的是让学生们在点评前去仔细观察别人的作品,点评时发现别人的优缺点,点评后能再一次地进行创作想象。
环节五、
教师活动: 课后小结和拓展: 同学们对人物表情表现的都很到位,看来你们都掌握了画表情应该注意重点突出哪些方面。 除了常见的喜怒哀乐,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表情,例如:忧愁、愤怒、无奈,兴奋,激动等等,同学们有兴趣可以在课下自己表现一下,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非常好,希望以后同学们笑脸常开!回家后制作一个多变表情,通过不同的五官变化感知不同的情绪。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回家后完成课后拓展作业。
活动意图: 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要笑口常开。回家后的拓展小制作让学生温故知新,能再次复习本课内容。
作业设计:选择一个或多个表情,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板书设计: 喜怒哀乐 喜: (眉开眼弯嘴角翘) 怒: (立眉瞪眼牙紧咬) 哀: (眉掉眼垂泪下落) 愁: (皱眉锁眼嘴角吊)
教学反思:喜怒哀乐》一课是小学美术的一节造型表现课,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欣赏、观察、体验等环节来学习人物喜怒哀乐不同表情,它侧重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体验表情的作用及乐趣,并试着拿起笔用富有感情的线条来表现喜怒哀乐。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它随着孩子涂鸦式开始,便陪伴着他们成长,成了许多孩子表达内心的手段。五年级的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心理上渐渐成熟,他们的语言能力较强,对生活细节感受较深刻,对绘画则更显谨慎,常常感想而不敢画,而这一课恰好接近他们的生活与情感。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夸张去绘画。 本课运用已学知识结合表情特真,大胆夸张创作出独具个性的肖像画。这一课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人物表情的特征和不同表达方式,通过抓住表情及特征,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视频激趣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各个表情时五官的形状,学生在观察时一般都能找出其显著特征。然后欣赏书本作品:他们分别是什么表情?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人物表情的特征。学习不同表情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了解基本作画步骤以及三停五眼的比例关系。作业时要求学生在构图时,不要画得太大也不要太小,理解喜、怒、哀、乐的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象表现。学生作业时构图较为大胆,但表现的表情还不够丰富。教学时我还及时的引导学生去互评一下,找一找同学画的好的方面和不足,促进学生的互相交流。进行作品展出引导学生欣赏,比较,了解五官的微妙变化能产生不同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