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7 14:0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成 绩 :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 ”。(4分) 蝙蝠(biān biǎn) 青苔(tāi tái)
(


(
fēn
) (
fèn
)
céng
jīng
)依赖(lài làn)
二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jiāng yìng rènhé
( ) ( ) ( )
shū shì chéng dù lián xì
( ) ( ) ( )
洋溢(ài yì) 敏锐(ruì rùn)
zhèng míng
( )
cāng ying
( )
荧光屏(yín yíng) 家雀儿(qiǎo què)
xiǎn shì ( ) shuǐgōu
( )
三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5 分 )
1. 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住视 健康 B. 奥 秘 宣 嚷 C. 屋檐 爆裂 D. 幼 想 狡猾
2. 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钻进裂缝 避开电线 B. 捕捉飞蛾蒙上眼睛
C. 培养人才打开窗户 D. 依赖自然 创新生活
3. 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B. 母亲虽然不相信,但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
C.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D. 科学如果能改变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就能改变人类的物质生活。
4.“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当然是人类。”下列句子与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难道破坏环境不该受到惩罚吗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D. 你知道蝙蝠能在夜里飞行,是怎样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吗
5. 下列关于在阅读中提问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提问只能针对文章内容来进行。
B. 我们可以针对文章的写法来提问。
C. 有的问题可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有的问题可以引人深思。
D. 有的问题是针对文章的一部分内容提的,有的问题是针对全文提的。 四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0分)
1.“整个世界都变黄啦!”它们说。(改为提示语在前面的句子)
2. 我们放飞风筝、希望和梦想。(改写句子,增强语势)
3. 一粒豌豆被一只鸽子吃掉了。(改为“把”字句)
4. 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用上加点的词语,仿写比喻句)
5. 妈妈担心怕我做不好这件事。(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五 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 √”,错的打“×”。(4分)
1. 豆荚中的五粒豌豆,只有落在裂缝里的那粒豌豆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是了不起的,因为它 长得很高很高。 ( )
2. 人们研究雷达,终于发现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 ) 3.《蝴蝶的家》一文中,“我”时刻关心着蝴蝶的家,知道它的家一定在人们的屋檐下。( )
4. 上天入地,天涯咫尺,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 ( )
六.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10分)
1. 把下列名言补充完整。(6分)
(1)好问则裕, 《尚书》
(2)智能之士, ——王充
(3) ,孰能无惑 韩 愈
(4)博学之, ,慎思之, ,笃行之。 —《礼记》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一文中描写了五粒豌豆的不同经历,以及在第 粒豌豆 的精神鼓励下, 振作起来,重新燃起对生命的希望。这告诉我们 的道理。
(2)《夜间飞行的秘密》 一文中,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实验说明了 ,第二次和第三次实验说明了
(3)“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来形容。”这句话 巧妙地运用古诗句来形容 ,使枯燥的说明变得生动形象。
七 口语交际。( 4 分 )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温暖着我们。你都得到过哪些温暖呢 写一写。
八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1分)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节选) 它的确在向上长——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她记起最近这孩子 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 眼力) 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 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 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小女孩低下头来,轻轻 地吻了一下它(柔 软 柔 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 选择合适的词语,打“√ ”。(2分)
2. 第1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2分) ( )
A. 表示话题转换。 B. 表示补充说明。
C. 表示插入语。 D. 表示声音的延长。
3. 用“——”在选文中画出一处运用神态描写的句子。(2分)
4. 下列对“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 节日里总是鲜花盛开,现在豌豆花开了,所以“简直像一个节日”。
B. 孩子在节日里总是快乐的,小姑娘在那一天特别高兴,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C. 小姑娘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终于能够坐起来,并且快乐地生活,母亲对生活也再次 充满了希望,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D. 豌豆从落到窗台到发芽,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今天它终于开花了,所以说“简直像一 个节日”。
5. 针对选文内容,请你提出一个问题。(3分)
九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2分)
生命之网
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都栖息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哪里的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哪里的动 物就成群出没。
所有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植物还为动物提供栖 息的场所、掩蔽的地方;动物也会帮植物传授花粉,播撒种子,啄除害虫。
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英国乡村曾经观察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猫养得多的地方,那里的 红三叶草就长得特别茂盛。猫和红三叶草,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细 心钻研的达尔文发现了这个秘密。原来,红三叶草是专门靠土蜂来传粉的;而土蜂酿的蜜,常常 被田鼠偷吃,田鼠还破坏了蜂巢。这样,田鼠多了,土蜂就少了,红三叶草传粉的机会也少了。鼠 的天敌是猫,猫多了,鼠少了,土蜂就多了,红三叶草传粉的机会也多了,自然也就长得繁茂了。
猫和红三叶草之间,似乎毫不相干,可是加上土蜂和田鼠两个环节,就形成了一根相互连接 的链条——食物链。
自然界存在着数不清的食物链,各个环节,纵横交错,复杂多样。草被羊吃,羊被虎吞;鼠吃 禾谷,猫头鹰捕鼠……一种植物往往被多种动物吃:羊吃草,牛、马也吃草。一种动物往往吃几种 食物:麻雀吃禾谷,也吃虫子。一种动物常常被多种动物吃:狼和豹也像虎那样,吃牛、羊、马。俗 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水藻。”江河湖海里,这些更是常见的事。
在自然界,各种生物之间,就这样组成了一条条“食物链”。动植物之间这种相互依存、彼此 制约的关系,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生命之网。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直接——( ) 细 心 — — ( ) 秘密——( ) 复 杂 — — ( )
2.“生命之网”在短文中指的是(2分) ( )
A. 生命的网。
B. 生命像网一样破烂不堪。
C. 动植物之间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 3.用图示画出猫和红三叶草的关系。(2分)
4. 懂得了“生命之网”,那么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呢 (3分)
5. 读了短文,你有什么问题 试着提出一个。(3分)
十习作。(30分)
本单元课文一定让你对奇妙的大自然有了更多的了解吧!写一写你自己从某种动物身上得 到的发现。题目自拟,注意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