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程标准: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
核心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经过;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引导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培养学生联系前后历史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重点: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原因;记住《南京条约》内容及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难点: 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第一幅是圆明园兴盛时局部图,第二幅是英法联军焚毁后的圆明园远瀛观残迹。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经150年时间,在这里建起这座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如今的圆明园,只有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屹立在那里。它像一座纪念碑,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那么,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又是怎么回事?
一、英法发动侵华战争
材料1: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曾经有一度高涨,这时开始于十八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已经完成了。英国变成了“全世界的厂”……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英国资产阶级曾经对中国抱着很大的妄想。曼彻斯特的资本家们“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疯了似的”可是事实……——王庆源《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节教科书的理解》
材料2:五口通商过去10多年间,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英属美洲殖民地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
材料3: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材料4: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结合课本分析下列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导致了什么结果?
1.背景
现象:英国工业产品在中国滞销严重
原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结果:要求修约,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到1844年最终形成了由两广总督兼任“五口通商大臣”这一办理西方外交的新式体制。这一做法又与鸦片战争前由地方官员来处理与西方国家的通商关系一脉相承,清政府仍然在继续矮化西方国家的地位。这一体制中仍然包含着“天朝”和“蛮夷”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朝贡体制的意蕴……总体上俨然是中国传统外交体制的继续。
——何新华、王小红《中国首次对西方外交冲击的制度反应》
鸦片战争以后的清政府又呈现出怎样的状态呢
(1856年—1860年)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担心危及统治
提出“修约”要求
拒绝“修约”
清政府
英法等国
(忙于镇压起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
2.导火索
(1)亚罗号事件(英国)
1856年10月,中国商船“亚罗号”,自厦门开往广州,停泊黄埔。该船曾在香港英国政府领过登记证。广东水师船捕走窝藏在船上的2名中国海盗和10名有嫌疑的中国水手。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硬说是英国船,甚至捏造说中国水师曾扯下船上英国旗,侮辱了英国,无理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向英国政府道歉。但是叶名琛把12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仍然拒收,连叶名琛送去的信件也拒绝拆阅。23日英驻华海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亚罗号事件”成为了英国政府蓄意挑起侵华战争的借口。
英方描绘中国人在
亚罗号上的粗暴行为
(2)马神甫事件(法国)
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为非作歹,进行侵略活动。1856年,西林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呈,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依法判处马赖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法国政府,借口挑起侵华战争。
借口
根本原因:
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法
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提出“修约
担心列强势力进一步深入会危及统治利益
拒绝“修约
清政府
矛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迫使清政府屈服
3.经过
时间:
侵略者:
1856-1858
英法联军进攻,俄美为帮凶
炮轰广州
攻陷广州
攻陷大沽炮台
逼近天津
第一阶段
1856-1858
清政府求和,签订《天津条约》、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天津条约》
条约
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绘画)
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内容
《天津条约》
破坏我国外交主权,便于列强影响和操控清政府。
俄、美、英、法
国家
观察图片思考: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通商口岸变化有什么特点,表明了什么问题
新增加的通商口岸有何特点:
数量上:多
范围上:广
地域上:深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
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扩大侵略提供条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
《天津条约》
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俄、美、英、法
国家
内容
条约
《天津条约》
破坏我国外交主权,便于列强影响和操控清政府。
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绘画)
此条约的签订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天津条约》
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俄、美、英、法
英、法、美
国家
内容
条约
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1860年8月
1860年10月
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恭亲王奕
咸丰逃跑,奕 留守
进犯北京
火烧圆明园
签订《北京条约》
第二阶段:(1860年)
相关史事
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园中收藏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升腾的浓烟弥漫北京城上空,遮天蔽日,久久不散。
能抢的都抢了,
能烧的都烧了,
就剩下这些石头了!
英国大英博物馆
英国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藏品展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统计,位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官方数据馆藏中国文物2.3万件,但据分析该馆实际馆藏中国文物最少在20万件以上。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商周青铜器,到宋代钧窑瓷器,元代青花,明代掐丝珐琅,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文物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
枫丹白露宫中国馆内收藏文物1000余件,展出320件,全部是当年从圆明园抢劫去的,其中包括各种青铜器、玉器、瓷器、漆器、金银制品、景泰蓝等等。
法国枫丹白露宫
枫丹白露宫中国馆圆明园麒麟
枫丹白露宫中国馆中国文物珍品聚宝龙亭
“让文物回家”这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值得不屈不挠地努力。
正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单霁翔所说:“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样流失海外,就没有尊严。不要奢望外人真正给你尊严,因为这些文物是他们抢回来的战利品。”
材料研读:
在地球上某个角落有着一个人间传奇: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我希望解放了的法国、洗涤了污泥浊水的法国一定会把这笔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劫过的中国的中国,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到的。
——[法]维克多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
①英法联军的野蛮行为,导致了人类文明的巨大损失,是对全人类的犯罪。
②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侵略者的野蛮和凶残
③警示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北京条约》
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bù);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赔偿额也大幅增加。
中英、中法
国家
内容
条约
《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继续和扩大,它不仅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而且资本主义列强从中攫取了一些新的权益。
总理衙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适应形势的 变化,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它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是清政府一个权力很大的中枢机构。
相关史事
总理衙门正中的匾额上题“中外禔福”四字,“禔福”就是福安之意,在一个向来自居为中央帝国的政权核心,匾额上不宣示皇恩浩荡、威恩远扬,而只是祈求平安无事,这也是晚清政权心态的真实写照。
三、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
60多万平方千米
4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中国土
44万多平方千米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以及其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的中国领土
7万多平方千米
中俄待议地区
19世纪末沙俄军事占领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待议地区
占国土面积的13%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发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对比结论
割地
赔款
通商
其他
影响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增开天津为商埠。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香港岛
2100万银元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万两白银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丧失更多领土主权
加重财政危机和人民负担
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
便利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
战争性质
战争结果
侵略力量扩大
时间延长
区域扩大
影响加深
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英国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东南沿海
长江中下游
继续
扩大
两次鸦片战争的联系: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年
4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堂小结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858年《天津条约》
火烧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主权进一步被破坏
侵略势力的不断深入
沙俄的趁火打劫
【英】亚罗号事件
【法】马神甫事件
借口
战
1860年《北京条约》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根本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考链接
1.(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有同学在阅读书籍时,看到右侧漫画。据此推测,该漫画资料所涉及的史实应该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2.(2024·广东·中考真题)1856年英国炮轰广州城,广州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把上岸的侵略者赶跑。1858年广州牛栏冈一带群众协力迫使英法联军狼狈逃回城里。据此可知,当时( )
A.群众有反侵略的意识 B.义和团运动开始兴起
C.清政府坚决抵抗英军 D.广州城尚未开埠通商
B
A
3.(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圆明园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1860年,侵略军闯进圆明园疯狂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侵略军指的是( )
A.八国联军 B.英法联军 C.英军 D.日军
4.(2024·新疆·中考真题)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当清朝的主要力量应付来自东南海疆的英法联军时,俄国趁火打劫,攫取的利益更超乎英法之上。俄国“攫取的利益”主要是( )
A.侵占大片领土 B.索要巨额赔款
C.增开通商口岸 D.获得领事裁判权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