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树之歌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树之歌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7 10:3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树之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 15 个生字,会写“杨、壮”等 10 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 8 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 11 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梧、桐”等 15 个生字,会写“杨、壮”等 10 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 8 个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教学难点
了解 11 种树的基本特点,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树木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树木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树木图片
五、教学课时
2 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精心挑选一段森林中树木的精彩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视频中,郁郁葱葱的树木高大挺拔,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
播放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回忆并思考:“孩子们,在刚刚的视频中,你们都看到了哪些树木呀?”
学生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有的说看到了杨树,有的说看到了松树,还有的说看到了银杏树等等。
教师微笑着进行总结:“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树之歌》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盒,为我们介绍了更多各种各样的树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魔法盒,去认识更多的树木朋友吧!”(教师板书课题:树之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倾听,边听边思考:课文一共介绍了哪些树木?
学生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明确要求: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互相纠正读音,共同进步。
教师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从读音、断句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识字教学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
杨树 榕树 梧桐树 枫树 松柏 木棉 桦树 银杏 水杉 金桂
手掌 绿装 耐寒 守北疆 化石
学生们先自由认读,教师巡回检查,及时正音。
邀请小老师上台领读,小老师声音洪亮,充满自信。随后,开展开火车读的游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组织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运用形声字识字法,如“梧、桐、枫、松、柏、桦、杉、桂”,这些字都是木字旁,表示与树木有关,右边的部分表示读音。
采用加一加识字法,例如“掌 = 尚 + 手 装 = 壮 + 衣”。
尝试换一换识字法,比如“棉 - 绵 化 - 花”。
为了巩固识字效果,开展有趣的游戏“摘苹果”。将生字词写在苹果卡片上,然后挂在一棵模拟的树上,学生读对一个就摘下一个苹果,看谁摘得多。
(四)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杨、桐、枫、松、柏、棉、杉、桂”8 个字。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字的结构和特点,他们会发现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而且左窄右宽,木字旁的捺变成了点。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范写“杨”字,一边写一边强调关键笔画:“木”字旁的捺变点,“横折折折钩”要一笔写成,并且要写得舒展。
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及时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挑选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先让学生自评,再让同学互评,最后教师进行总评,提出优点和改进的地方。学生根据评价意见再次认真书写。
(五)再读课文,了解树木特点
学生们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种树木都有什么样独特的特点呢?
小组内展开热烈的交流讨论,每个学生都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
全班进行汇报交流,教师结合精心准备的课件中的生动图片和简洁文字,耐心地引导学生理解每种树木的特点。
比如“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杨树的高大、榕树的粗壮以及梧桐树叶的形状。
对于“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展示秋天枫叶变红的美景和松柏一年四季常青的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讲解“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时,结合中国地图, 指出南方和北方的位置,让学生明白木棉和桦树不同的生长环境。
介绍“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讲述银杏和水杉悠久的历史,以及金桂开花时香气扑鼻的情景。
教师总结:“孩子们,通过我们的朗读和讨论,大家是不是对这些树木的特点了解得更清楚了呢?”
(六)课堂小结
临近课堂尾声,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要内容:“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的生字朋友,还了解了一些树木独特的特点,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
布置课后作业:
认真抄写生字词,要求书写工整、规范。
回家后,向家人绘声绘色地介绍今天在课堂上学到的树木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课伊始,教师拿出精心制作的生字卡片,以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认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接着,邀请学生背诵课文的前半部分,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给予评价。
(二)深入学习,理解课文
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教师通过课件出示“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同时思考:木棉和桦树的生长环境究竟有哪些不同?银杏和水杉为什么会被称为活化石?金桂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全班汇报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木棉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所以主要生长在南方;而桦树具有很强的耐寒能力,能够在寒冷的北方坚守边疆。
详细讲解银杏和水杉作为古老的树种,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和气候变化,依然能够存活至今,因此被称为活化石,让学生感受它们的珍贵和独特。
描绘金桂开花时,花朵金黄小巧,香气四溢,整个院子都弥漫着浓郁的花香,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整体感知,体会儿歌韵律
引导学生再次仔细观察课文,发现每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教师充满感情地范读,学生们认真跟读,用心感受儿歌的韵律之美。
接着,组织男女生对读、小组比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儿歌的节奏和韵味。
(三)拓展延伸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些谚语,尝试理解它们的大致意思。
教师耐心地为学生讲解谚语的含义:
对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通过比喻的方式告诉学生,小树成长为可用的木材需要很长时间,而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耐心。
解释“树高百尺,叶落归根”时,引导学生想象大树即使长得再高再大,到了秋天树叶还是会飘落到树根处,借此比喻人无论离开家乡多久多远,最终还是希望能够回到自己的故乡。
讲解“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学生,树木没有根就无法生长,人如果没有志向就难以有所成就,鼓励学生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知道的与树木有关的其他谚语或诗句,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四)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化、壮”两个字。
学生认真观察字形,积极思考并主动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笔画的顺序、笔画的长短和位置等。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进行范写,着重强调“化”字的笔顺,先撇后竖弯钩;“壮”字右边“士”的写法,上横长下横短。
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写法和不良书写习惯。
展示部分学生的书写作品,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再让其他同学提出建议,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学生根据评价意见再次认真修改书写。
(五)背诵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板书内容,尝试自己背诵全文。
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互相背诵,互相检查,及时纠正错误。
指名学生进行背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背诵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学生得到大家的掌声鼓励,最后全班齐背。
(六)课堂总结
教师充满激情地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各种树木的特点,还学习了有趣又富有哲理的与树木有关的谚语。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加关注身边的树木,爱护大自然。”
教育学生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让我们的地球家园更加美丽。
(七)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并默写,巩固所学知识。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一幅自己喜欢的树木图,并在旁边写上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
树之歌
杨树——高
榕树——壮
梧桐——叶如掌
枫树——叶儿红
松柏——披绿装
木棉——喜暖
桦树——耐寒
银杏——活化石
水杉——活化石
金桂——满院香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树之歌》这篇课文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种树木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识字教学中,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在朗读指导方面,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儿歌的韵律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同时,通过拓展与树木有关的谚语,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个别学生的关注还不够,今后应加强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