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06 20:2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月考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5-12-29
第 Ⅰ 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早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进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
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
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C.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
D.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土,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没什么用处。
B.《黄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同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黄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黄帝书》。
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
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个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B.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
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
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一事。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蒯生曰:“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臣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信由此日夜怨望 望,埋怨,责怪
B.乃谋畔逆,夷灭宗族 夷,消灭
C.吾如淮阴 如 ,到,往
D.不矜其能 矜,矜持,慎重
5. 用“/”为划曲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B.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C.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D.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韩信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B.本文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往往是通过细节和语言描写来实现的。
C.蒯通游说韩信叛乱,认为韩信功高震主,形势危急。
D.司马迁认为,韩信还在布衣时就有野心,选择“其旁可置万家”的高地安葬他的母亲。后来他果然图谋叛乱,以至于被诛灭宗族。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5分)
(2)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臣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
桃 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8.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2分)
9.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2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 ( http: / / www.21cnjy.com )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
(2)《氓》中表明女子没有过错,男子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 。”
(3)《短歌行》中作者用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的诗句是“ , 。”
(4)《归园田居》中以声衬静的诗句是:“ , 。”
(5)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借“ , ”表达了自己的生死观。
(6)《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 , ”表达了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衰、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敦煌
大地苍凉而贫瘠,宕泉河已经干涸,只剩时间和风在河床上流淌。一段最鲜活的历史就住在这贫瘠的表皮下……
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我,越过历史上那些小脚婆姨的时代,越过阉割了的宦官的时代,走进地层,走进敦煌,一下接通我们文明的另一个源流。
时光早已远去,那些曾经吹过旷野的风还留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衣带上;描绘的手早已化入尘埃,从他们手底流溢出来的色彩还在;丰美的水草已成荒漠,从那里生长起来的繁荣却留在洞窟里。
一场色彩与线条的盛会:灵动的肢体,飘 ( http: / / www.21cnjy.com )飞的衣带,蘸着宝石的颜色自如地流转。在古中国的历史上,漫漫黄沙下,原来掩藏着这般自由的灵魂,这般高扬飘逸,这般酣畅淋漓,这般辉煌壮丽!当一个美丽的飞天曳着长长的衣带绕楼穿窗而过时,我们的灵魂也跟着飘飘悠悠,仿佛鱼鳝从水中一滑而过,人怎么可以把一根带子舞成这样,像一条河,像一道绵长的波浪线,像沙丘上飞舞的风,一个民族用它的灵魂在这根带子上舞过千年。洞窟外面,风把沙丘牵动过一轮又一轮,一千多年的风一直在上面吹拂,河水跟着它在流淌。桑叶上的阳光在上面闪烁,生命在上面歌唱,从绸带的飘飞里,我听到一股强劲的音乐。那是生命的狂欢。生命在洞壁上奔涌了一千年。
一匹迈着舞步的马。绘画人将灵魂里的歌声流泻到马步上――大地就是琴键,马蹄踩踏在音乐上,一股泉流般的乐音从马蹄下升起,把你和马一起浸入其中。
一位美丽的女菩萨。一千多年前的泥土,竟然塑造出这般鲜活的肉体,让人油然而生爱心。她就像是邻居家年轻的少妇,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光辉,丰腴的手臂叫人想偷偷伸过手去摸上一摸。瞧她那隐然含笑的样子,应该是不会生气了。神和佛在这里传达着人间的欢娱。
一幅童子嬉戏图。嬉戏中的儿童,那份童稚天真,那份童趣,或许他们天生地一下就接近了真正的经义?
他们都是谁?是些什么样的人,从春到夏从秋到冬把一生的时光都留在洞窟?
我惊叹于那些一笔一画抄出来的经书,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一个字,一行一行最终排成一张纸,一张纸接一张纸码成垛堆成山,多少生命成年累月就这样抄下来,一生做着同一件事情,生命逝去了,他们的痕迹还在。
一个人终其一生,将生命专注在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件事情上,不管那是什么,这本身就是值得尊敬的。当众多的生命为某一件事情聚集到一起,甚至一人接一代人专注于同一件事情时,这便是伟大——敦哉煌也!
看着那一尊顶天立地山一般高大的佛像。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做成的身躯,自然有着山的气象,山的沉静,山的大度,山的厚重。可是,在它的宏大中却不失细腻:那平静的面容,眉宇间充满会通天地得之于心的灵光,那是从灵魂从生命中流溢出来的光辉;那根修长的手指,当它沿着一定的坡度微微往上一翘时,你感到那上面倾注了多少灵魂的美丽;还有那手臂的自然垂下,衣身上的皱痕……在生的追求拓展到死后,神在众多的生命中坐直了身子,让后来的人惊叹生命的伟大。
他们是些关注灵魂的人。穷其一生,只为把灵魂安置在洞窟里。
在这一行行规规整整的字迹里,在这大处着笔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轮美奂的神像壁画里,我看到古人专注的眼神,就在这些神像后面,他们是真正的神,就是他们,让生命在面前的洞壁上飞扬起来,让自己的精神顶天立地地站立在这里,以至多少年以后,一见之下,就把我们这些为外物所困扰所同化的现代人,一下带到云端。
敦煌等在它的洞窟里,等待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颜色再度回到地面,等待它的声音在风中传响,等待它的底气来到我们身上,鸣沙山,沉默千年的沙石,也在朝我的臂腿发出鸣响。
(1)本文对敦煌的哪些描写再现了“最鲜活的历史”?(6分)

(2)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4分)

(3)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画线的文字。(6分)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文章开篇写大地的苍凉贫瘠、宕泉河的干涸,是为了表明敦煌已成历史,曾经有过的文明已消逝。
B.文中写到漫漫黄沙下,掩藏着自由的灵魂,高扬飘逸,酣畅淋漓,辉煌壮丽,这是对生命的赞美。
C.文中第六自然段“一股泉流般的乐音从马蹄下升起,把你和马一起浸入其中”采用的是比拟和借代的修辞手法。
D.文中对美丽女菩萨生动而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凡人的思想和情感。
E.文中写“沉默千年的沙石”,是用以静衬动的手法,更好地体现鸣沙山的鸣响。
第 Ⅱ 卷 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浸渍zì   证券juàn  挣揣chuài  掎 jí角之势 呼天抢qiāng地 
B.商贾gǔ   攒cuán射  巨擘 bò 呱gū呱而泣  徇xùn私枉法
C.龟jūn裂  木讷nà  骁xiǎo勇  力能扛gāng鼎  清流激湍tuān
D.漂piào洗  修葺qì  创chuāng伤  嫉jí贤妒能  怏yāng怏不乐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项目的启动将使残疾人享受免费康复服务变得_____。
②金庸就是_______天天写时评的报人,他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而闻名于世。
③这款智能手表将带有更多功能,也将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大家都在_______。
A.拭目以待 指日可待 倚马可待 B.指日可待 倚马可待 拭目以待
C.拭目以待 倚马可待 指日可待 D.倚马可待 指日可待 拭目以待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九部门强调,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食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产经营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化学物质,严禁在农产品种植、加工、收购、运输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B.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清华人应将目光从论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题、经费这些指标,转向全面理顺教学和科研的关系,解决存在于我国高校中的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影响高校建设,切实重视人才培养。
C.如何让富人不再只想着投资移民,让穷人尽快摆脱贫困,让全国的百姓真正实现“共同富裕”,这显然需要国家从宏观政策方面做出调整。
D.随着药家鑫一案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审,更多人表现出了对案件发展走向的疑虑和担忧,但其辩护律师说,药家鑫的成长道路没有污点,且有自首情节,希望法庭从宽量刑。
15. 依照示例,从路遥、朱自清、郁 ( http: / / www.21cnjy.com )达夫、屈原、曹操、陶渊明、王羲之、苏轼、罗贯中中任选一位,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大致相同,字数可以有所增减。(6分)
示例:向你致敬,冰心。你的《寄小读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激励了我,从此,什么仇恨也不能把我拉入深渊,唯有童心的向导能把我引入爱的天国;什么困难也不能使我消沉颓废,唯有乐观的心态能载我驶向成功的彼岸。
16. 以“对严寒失去了戒备”为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可以适当增删词语。(5分)
如果在各种宣传活动中,专家们不是忙着对暖冬做锦上添花式的一次次论证,而是多一点全面、通俗的科学解释、善意的提醒,大家对今年是“暖冬”的观念也许就不会这样深,以致于对严寒失去了戒备。
五、写作(60分)
17. 也许你曾经因学习的重压而放弃过,也许你曾经因朋友的误解而苦恼过,也许你曾经因父母的指责而伤心过,也许你曾经因老师的批评而自卑过,也许你因生活的失意而痛哭过……这一切都已过去,这一切都成为你永久的怀念。回首往事,你发现……
  请以“从此,我不再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高一语文月考答案
1.B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一句错,原文中有“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其”代指“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不是指“《老子》和道家”。本项犯了混淆指代内容的错误。
2.D本题从断章取义的角度设误考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文章内容的把握。D项在原文中的信息是“《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朱熹的话“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中“或人”是指“或曰”一句中的这个人,朱熹的意思是说,有的人所称引的这句话今见《老子》书,因此,“《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应该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这一句,而“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一句“是对《老子》的批评”。
3.C本题从无中有生的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C项中“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属无中生有,原文并未提及。
4. D矜,自夸
5. B
6. D “韩信还在布衣时就有野心”错。
7. (1)我听说,坐人家车子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里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为人家的事业效死,我怎么能够图谋私利而背信弃义呢!
(2)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辖制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8.重章叠句
9.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 ( http: / / www.21cnjy.com ),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试题分析:(1)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2)这是一首贺婚诗。诗的三章都以桃树起兴,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人丁兴旺,表达对女子新婚之喜和对新娘的美好祝福。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朱熹《诗集传》认为每一章都是用的“兴”,固然有理,然细玩诗意,确是兴中有比,比兴兼用。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人们常说的“桃花运”,当源出于此诗。
10. 略
11. (1) 绕楼穿窗而过的飞天 迈着舞步的马 美丽的菩萨 童子嬉戏图 一笔一划抄出的经书 顶天立地的佛像(6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最鲜活的历史”是指历史上留存下来的文物古迹。文章第5-11段分别描写了不同的敦煌文物。
(2)用实物来记录历史,再现了千年前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4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历史通常都是用文字记载下来的,都是写在书本上的。文章说了“这是历史上的另一种写法”后,接下来描写了敦煌众多的文物,因此这句话的含义也就不难理解了。
(3)【答案】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将静态画面赋予动态美,表现了对生命的张扬和自由的渴望。(8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鉴赏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一般思路是:先指出有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衬托、对比、象征等,然后分析这些手法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4)BD(6分)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此类问题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出选项说的有关内容,然后对照比较,看选项是否符合原文的意思。选项A最后半句话是错误的,敦煌文明没有消逝,它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有“一段鲜活的历史”。选项C错误,这句话采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选项E错误,写“沉默千年的沙石”,是用象征手法,象征文明在埋没千年之后重新被人们发现,重放光彩。
12.B (A项:证券quàn, 掎jǐ 角之势 。 C项:木讷nè,骁xiāo勇。 D项:漂piǎo洗,怏yàng怏不乐)
13.B(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拭目以待: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注意三个成语各自的搭配对象。)
14. C (A.语序不当,“加工”放在“运输”后;B.杂糅,去掉“影响高校建设”; D.强加转折;“且有自首情节”缺主语。)
15. 略
16. 对严寒失去了戒备是在专家们在各种宣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动中忙着对暖冬做锦上添花式的一次次论证,而缺少全面、通俗的科学解释、善意的提醒的情况下,大家对今年是“暖冬”的观念很深的情况下产生的。
文言译文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出众的德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小吏,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说:“汉王给我的待遇很优厚,他的车子给我坐,他的衣裳给我穿,他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车子的人,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里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为人家的事业效死,我怎么能够图谋私利而背信弃义呢!”蒯通说:“你自认为和汉王友好,想建立流传万世的功业,我私下认为这种想法错了。如今您据有威胁君主的威势,持有不能封赏的功绩,归附楚国,楚国人不信任;归附汉国,汉国人震惊恐惧:您带着这样大的功绩和声威,那里是您可去的地方呢?身处臣子地位而有着使国君感到威胁的震动,名望高于天下所有的人,我私下为您感到危险。”韩信说:“先生暂且说到这儿吧!让我考虑考虑。”
  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才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却又希望被重用,在家闷闷不乐,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说:“大王怎么竟肯光临。”韩信出门笑着说:“我这辈子就是和樊哙你这般人同伍的啊!”皇上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辖制?”韩信说:“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辖制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太史公说: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与众不同。他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没有用来葬母亲的钱,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假使韩信学会谦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的话,那就差不多了。他在汉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一样,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可是,他没能致力于这样做,而天下已经安定,竟然图谋叛乱,被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么。
韩信(?—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属江苏)人。年少时父母双亡,家道贫寒,却刻苦读书,熟演兵法,怀安邦定国之抱负。苦于生计无着,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韩信配剑从军,投身项梁的西楚军。项梁战死后,继随项羽,但未受项羽重用,又愤然逃出楚营,投奔汉王刘邦。
韩信以项羽帐下执戟卫士的低微身份,几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登坛拜将,屡建奇勋,终至成为左右楚汉战争的一方诸候。蒯通以“略不世出”来赞誉这位叱咤风云的军事人物。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他曾著有《韩信兵法》三章,可惜已经失传。韩信的军事才能令刘邦极度不安,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软禁于刘邦身边。韩信的绝世军功和才华终于招来了杀身之祸,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吕后和萧何诱韩信至长乐宫的钟室,以谋反罪名杀之。一代名将,死非其所,实堪哀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