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说课稿
一、说名著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撰写的一本回忆散文集,里面的10篇散文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在描写个人生活的同时,也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作品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十篇文章,有的重写人,有的重叙事,有的重议论,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但一方面由于信息时代知识激增,很多学生感觉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阅读经典;另一方面由于该作品年代较久远,背景生疏,部分词语晦涩,表达寓含深意,让人望而却步。自然, 《朝花夕拾》与当代初一学生产生了隔阂。
二、说教材
语文七上统编教材将《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精讲篇目放在了第三单元的首篇,并在单元末专项设置了“名著导读”环节——《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这其中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第三单元集中选取了两篇叙事写人的文章,重点训练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这是否是在引领我们把控刚入校不久的初一学生的阅读重点与难度;教育部希望切实加强名著阅读的指导,提升阅读经典的实效。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朝花夕拾》。
2.整体把握《朝花夕拾》及鲁迅形象。
四、教学重点:
通过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朝花夕拾》。
五、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朝花夕拾》及鲁迅形象。
教法、学法设想及突破方法:
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年鲁迅的完整形象。《朝花夕拾》也是七年级学生上初中以来的第一本名著,内容简单,孩子感兴趣,所以我的教学方法是教会孩子们阅读名著的方法。突破方法是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点拨。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毛泽东
(二)讲授新课
壹:探究书名 识作者
题目解说
“朝花夕拾”的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 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年鲁迅的完整形象。这部回忆性散文集 原名《旧事重提》,是他中年以后回忆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的历程。
走进作者
鲁迅(l881~1936)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我们曾学过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贰:以篇为范 学方法
明确基本的阅读方法:
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学会做点读书笔记。
利用好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
读书笔记要点:
(1)概括大意
(2)划出关键字词
(3)入情入景
(4)品味语言(学会圈点批注法)
(5)读书心得
3.内容概览(学生概述,教师明确)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全书共十篇,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章。真实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中国到日本,每一篇都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角。《朝花夕拾》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性散文,其中更多地流露了鲁迅的温情和仁爱之心。书中不少文章饱含“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4.圈点批注法
运用一套特殊意义的符号,在文章字、词、句、段上圈划,并把批语和注释旁批在书中空白的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好方法 圈点批注
用 “...” 标出文中关键字词。 用“----” 标出文中的关键句子。
用“ ∽∽∽ ”标出文中的佳句 。用“ ▲ ” 标注你想发表感想的地方。
教师以《五猖会》为例。
叁 :目录为引 读人生
播放视频,初步了解《朝花夕拾》
目录
《小引》
(1)《 狗·猫·鼠》
(2)《阿长与<山海经>》
(3)《二十四孝图》
(4)《五猖会》
(5)《无常》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7)《父亲的病》
(8)《琐记》
(9)《藤野先生》
(10)《范爱农》
《后记》
记忆顺口溜:父亲藤野范爱农 阿猫常记二百五
请大家翻开《朝花夕拾》,对照目录,用你喜欢的方式,将这十篇文章进行分类。
知人论世:了解鲁迅生平及创作背景。
童年幸福——少年艰难——青年辗转——终成大家
在回忆中汲取奋然前行的力量
小结:那些令人难忘的人和事,在深沉的文字中,人生经历一一浮现,就好像黑暗中分明闪耀的烛光,照亮每一个脚印,仿佛在告诉我们,人的成长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步都算数,正是他对人生的照单全收,才让我们看到一位民主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