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中考】2016春(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件+教案+增补练习)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文档属性

名称 【掌控中考】2016春(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件+教案+增补练习)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1-07 08:10:48

文档简介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如何设未知数.
2.掌握如何找等式来列方程.
3.了解尝试法、代入法寻找方程的解.
【过程与方法】
初步建立方程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观念.
【情感态度】
通过本节的教学,应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确定所有的已知量和确定“谁”是未知数x.
2.列方程.
【教学难点】
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一、 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例如下面的问题:
问题 某校初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这个问题用数学中的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解:(328-64)÷44
=264÷44
=6 (辆)
答: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6辆.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学里还学过什么方法可以解决上面的问题?
【教学说明】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明白数学的重要性.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在小学里,我们学过方程,你还能记得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吗?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讲解导入中的问题:
根据小学所学的列方程,按照问题问“什么”就设这个“什么”为未知数x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设需租用客车x辆,则客车可以乘坐44x人,加上校车上的64人,就是328人.列方程为44x+64=328.
解:设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x辆,则共可乘坐44x人.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44x+64=328
设问:你们谁会解这个方程?请大家自己试一试.
【教学说明】初步建立方程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观念,进入下一步的学习.
3.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方法一:我们可以按年龄的增长依次去试.
1年后,老师的年龄是46岁,同学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年龄的三分之一;
2年后,老师的年龄是47岁,同学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年龄的三分之一;
3年后,老师的年龄是48岁,同学的年龄是16岁,恰好是老师年龄的三分之一.
方法二:也可以用列方程的办法来解.
解:设x年后同学的年龄是老师年龄的三分之一,x年后同学的年龄是(13+x)岁,老师年龄是(45+x)岁.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得
13+x=1/3(45+x)
这个方程不太好解,大家可以用尝试、检验的方法找出它的解,即只要将x=1,2,3,4,…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看哪个数能使左右两边的值相等,这样得到方程的解为 x=3 .
【归纳结论】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
要检验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只要把这个数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看能否使左右两边的值相等.如果左右两边的值相等,那么这个数就是方程的解.
4.由上面的两个问题,你能总结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吗?
【归纳结论】设未知数x;找出相等关系;
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
【教学说明】培养学生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的习惯,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是( )
A.x-2=1
B.2x+5
C.x+y>0
D.3y
2.下列方程中,解为x=1的是( )
A.5/6x=6/5
B.-0.7x=-0.7
C.-1/4x=1/4
D.3x=1/3
3.下列四个数中,是方程x+2=0的解为( )
A.2
B.-2
C.4
D.-4
4.语句“x的3倍比y的1/2大7”用方程表示为:________.
5.一根细铁丝用去2/3后还剩2m,若设铁丝的原长为xm,可列方程为________.
6.甲、乙两车间共生产电视机120台,甲车间生产的台数是乙车间的3倍少16,求甲、乙两车间各生产电视机多少台(列出方程,不解方程.)?
7.一个水缸原来有水8升,水缸总共可以装水35升,小明每次往缸里加水9升,需要加水多少次才能加满(列出方程,不解方程.)?
8.检验下面方程后面括号内所列各数是否为这个方程的解:
2(x+2)-5(1-2x)=-13,{x=-1,1}
【答案】
1.A
2.B
3.B
4.3x=1/2y+7
5.x-2/3x=2
6.分析:等量关系是:甲车间生产的台数+乙车间生产的台数=电视机总台数
解:设乙车间生产的台数为x台,则甲车间生产的台数是(3x-16)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x+(3x-16)=120
7.分析:设需要加水x次才能加满水,共加水9x升,加上原来缸里的水8升,就是满缸35升水.可以得出方程9x+8=35.
解:设需要加水x次才能加满水,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9x+8=35
8.解:将x=-1代入方程的两边得
左边=2(-1+2)-5[1-2×(-1)]=-13
右边=-13
因为左边=右边,
所以x=-1是方程的解.
将x=1代入方程的两边得
左边=2(1+2)-5(1-2×1)=11
右边=-13
因为左边≠右边,
所以x=1不是方程的解.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下面两个问题:
1.复习了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应用题;
2.检验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的方法.
1.布置作业: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现代数学教学观念要求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本课从探究到应用都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能积极地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形成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三个注重: ①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乐趣. ②注重师生间、同学间的互动协作、共同提高.③注重知能统一,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灵活应用.
课件14张PPT。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列出下列代数式(1)一本笔记本1.2元,x本需要________钱。(2)一支铅笔a元,一支钢笔b元,小强买2支铅笔和
3支钢笔一共需要____________元钱。(3)长方形的宽为a,长比宽长3,则该长方形的
面积为___________.(4)x辆44座的汽车加上2辆32座的汽车最多可以
乘坐________人。1.2x(2a+3b)a(a+3)(44x+64)复习导入 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 解:设小红能买到x本这样的笔记本(笔记本单价×购买数量=应付金额)1.2×x=6即:1.2 x = 6-----设未知数----分析数量关系--列出各关系量的代数式----------------解方程获得实际问题的解答例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知有2辆校车可乘坐64人,还需要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解:设还需要租用44座的客车x辆----设未知数--找出数量关系(乘坐校车人数+乘坐客车人数=师生总人数 )--列代数式64 + 44x = 328----------------------解方程获得实际问题的答案典例分析 开学初小红用12元买3个笔记本,找回1.20元,每个笔记本多少钱?解:设每个笔记本x元(买笔记本的钱+找回钱=小红拥有的钱 )3x + 1.20 = 12例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
13岁,就问同学们:“我今年45岁,几年后你们
的年龄是我的三分之一?”(你能给出答案吗?)分析:1年后的情况是:老师46,学生14,不是老师年龄的三分之一 2年后的情况是:老师47,学生15,不是老师年龄的三分之一 3年后的情况是:老师48,学生16,是老师年龄的三分之一 例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
13岁,就问同学们:“我今年45岁,几年后你们
的年龄是我的三分之一?“(你能给出答案吗?)解:设x年后学生年龄是老师年龄的三分之一学生年龄=老师年龄使方程的左边=右边的未知数的值叫着方程的解 练习:检验下列各括号内的数是不是它前面方程的解 (1)x-3(x+2)=6+x (x=3,x= -4) (1)当x=3时,左边=3-3(3+2)=-12,右边=6+3=9左边≠右边所以x=3不是方程x-3(x+2)=6+x的解当x=-4时,左边=-4-3(-4+2)=2,右边=6+(-4)=2左边=右边所以x=-4是方程x-3(x+2)=6+x的解(2)44x+64=328 (x=5,x=6 )随堂演练 练习2:检验下列各括号内的数是不是它前面方程的解 (1)x-3(x+2)=6+x (x=3,x= -4) (2)当x=5时,左边=44×5+64=284,右边=328左边≠右边所以x=5不是方程44x+64=328的解当x=6时,左边= 44×6+64=328,右边=328左边=右边所以x=6是方程44x+64=328的解(2)44x+64=328 (x=5,x=6 )扩展练习一、判断题1、x=2是方程x-10=-4的解-----------------( )
2、x=1与x=-1都是方程x2-1=0的解-------( )
3、方程12(x-3)-1=2x+3的解是x=-4------ ( )二、选择题1、方程2(x+3)=x+10的解是 ( )A x=3 B x=-3 C x=4 D x=-42、已知x=2是方程2(x-3)+1=x+m的解,则m=( )A 3 B 2 C -3 D -2×√×CC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课后作业人要独立生活,学习有用的技艺。
—— 凯德课件7张PPT。章末复习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方程的特征,灵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2.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本章主要知识进行梳理回顾,使学生认识本章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
【情感态度】
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本章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回顾思考,梳理知识
1.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
2.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等式仍然成立.
如果a=b,那么a+c=b+c,a-c=b-c.
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或式子(除数不为0),等式仍然成立.
如果a=b,那么ac=bc ,a/c=b/c(c≠0).
3.方程的变形方法:
方程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
4.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为: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6.等积类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是:变形前的体积=变形后的体积.
7.利息的计算方法:
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本息和=本金+利息
=本金+本金×利率×期数
=本金×(1+利率×期数)
8.利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
商品售价=商品标价×折扣数
商品利润/商品进价×100%=商品利润率
商品售价=商品进价×(1+利润率)
9.行程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是:
路程=速度×时间,
变形可得到: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常见题型是相遇问题、追及问题,不管哪个题型都有以下的相等关系:
相遇:相遇时间×速度和=路程和,
追及:追及时间×速度差=被追及距离.
10.工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11.运用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1)审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各个量及其关系;
(2)设元:选择一个适当的未知数用字母表示;
(3)列方程: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检验:检验求出的值是否正确或符合实际情形;
(6)答:写出答案.
【教学说明】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对本章主要知识进行梳理回顾,使学生体会 本章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
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例1方程y-10=-4y的解是(B)
A.y=1
B.y=2
C.y=3
D.y=4
例2给出下面四个方程及变形:(1)4x+10=0,变形为2x+5=0;(2)x+7=5-3x,变形为4x=12;(3)2/3x=5,变形为2x=15;(4)16x=-8, 变形为x=-2;其中方程变形正确的编号组为( C)
A.(1)(2)
B.(1)(2)(3)(4)
C.(1)(3)
D.(1)(2)(3)
例4解方程5x-7+3x=6x+1.
解:5x+3x-6x=1+7
2x=8
x=4
解:2(1-2x)+4(x+1)=12-3(2x+1)
2-4x+4x+4=12-6x-3
6x=3
x=1/2
例6某企业对应聘人员进行英语考试,试题由50道选择题组成,评分标准规定:每道题的答案选对得3分,不选得0分,选错倒扣1分,已知某人有5道题未做,得了103分,则这个人选错了多少题?
分析:等量关系是:选对所得的分-选错所扣的分=最后的得分
解:设这人选错了x道题,则选对了(50-5-x)道.
3(50-5-x)-x=103
解这个方程得 x=8.
答:这个人选错了8道题.
例7 某校学生进行军训,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去执行任务,出发4小时12分钟后,学校军训指挥部派通讯员骑摩托车追赶学生队伍传达新任务,用了36分钟赶上了队伍,求摩托车的速度.
分析:等量关系是:学生队伍的行进路程=摩托车行驶的路程 解:设摩托车的速度为每小时x千米.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解这个方程得x=40.
答:摩托车的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师生评价,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自我展示.
四、复习训练,巩固提高
1.若关于x的方程3(x-1)+a=b(x+1)(a,b为常数)是一元一次方程,则(D)
A.a,b为任意有理数
B.a≠0
C.b≠0
D.b≠3
2.方程|2x-1|=4x+5的解是(C)
A.x=-3或x=-2/3
B.x=3或x=2/3
C.x=-2/3
D.x=-3
3.解方程3/4×(4/3x-1)=3,下列变形中,较简捷的是(B)
A.方程两边都乘以4,得3(4/3x-1)=12
B.去括号,得x-3/4=3
C.两边同除以3/4,得4/3x-1=4
D.整理,得(4x-3)/4=3
4.解方程(1)5(x-4)-7(7-x)-9=12-3(9-x)
解:5x-20-49+7x-9=12-27+3x
5x-3x+7x=12-27+20+49+9
9x=63
x=7
5(10x-20)-2(10x+10)=30
50x-100-20x-20=30
50x-20x=30+100+20
30x=150
x=5
(3)x-2[x-3(x-1)]=8
解: x-2[x-3x+3]=8
x-2x+6x-6=8
x-2x+6x=8+6
5x=14
x=2.8
5.某校组织学生春游,如果包租相同的大巴3辆,那么就有14人没有座位;如果多包租1辆,那么就多了26个空位,问春游的总人数是多少?
分析:本题若直接设总人数则较难列出方程,所以可以改设每辆大巴的座位数为x 较方便.等量关系为:两种方案中的总人数相同.
解:设每辆大巴的座位数为x人,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3x+14=4x-26
解这个方程得x=40
所以总人数为:3×40+14=134(人)
答:春游的总人数是134人.
6.某工人原计划用26天生产一批零件,工作两天后,因改变了操作方法,每天比原来多生产5个零件,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问原来每天生产多少个零件?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分析:本题利用“前2天的工作量+后20天的工作量=工作总量”来列等式,而“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
解:设改进操作方法前每天生产零件x个,根据题意,得
2x+(26-2-4)(x+5)=26x
解得x=25.
所以,这些零件有26×25=650(个).
答:原来每天生产零件25个,这批零件有650个.
7.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军事野营训练.他们以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走了18分钟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千米/时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用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分析:(1)细审题意:学生队伍出发18分钟后,通讯员才开始出发,并且与学生队伍同向而行.通讯员追上队伍时,通讯员所走的距离和学生队伍所走的距离相等,但是在同一时间里(从通讯员出发到追上队伍),他们所走的路程是不同的,通讯员比学生队伍多走了5×18/60千米,设通讯员用x小时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2)找等量关系:追上学生队伍时,通讯员走的路程=学生队伍走的路程.
解:设通讯员用x小时可以追上学生队伍,根据题意,得14x=5×18/60+5x.
解这个方程,得x=1/6(小时)=10(分钟)
答:通讯员用10分钟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作答,自我检验,提升信心.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请与同学交流.
1.布置作业:教材第21~22页“复习题”中第4、5、6、7、8、9、16、17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分层次设置练习题,逐步突破难点.初一学生在解应用题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住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用算术解法,对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其中,第一个方面是主要的,解决了它,另两个方面就都好解决了.重点训练学生找相等关系列方程;要求学生独立设未知数列方程,并能突破用算术解法解应用题的思维定势,学会通过阅读题目、理解题意、进而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件27张PPT。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章末复习知识框架1.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
2.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等式仍然成立.
如果a=b,那么a+c=b+c,a-c=b-c.
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或式子(除数不为0),等式仍然成立.
如果a=b,那么ac=bc ,a/c=b/c(c≠0).复习巩固3.方程的变形方法:
方程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
4.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为: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6.等积类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是:
变形前的体积=变形后的体积.
7.利息的计算方法:
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本息和=本金+利息
=本金+本金×利率×期数
=本金×(1+利率×期数)8.利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
商品售价=商品标价×折扣数
商品利润/商品进价×100%=商品利润率
商品售价=商品进价×(1+利润率)
9.行程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是:
路程=速度×时间,
变形可得到: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常见题型是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不管哪个题型都有以下的相等关系:
相遇:相遇时间×速度和=路程和,
追及:追及时间×速度差=被追及距离.10.工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11.运用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1)审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各个量及其关系;
(2)设元:选择一个适当的未知数用字母表示;
(3)列方程: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检验:检验求出的值是否正确或符合实际情形;
(6)答:写出答案.典例分析例1 方程y-10=-4y的解是( )
A.y=1
B.y=2
C.y=3
D.y=4B例2 给出下面四个方程及变形:
(1)4x+10=0,变形为2x+5=0;
(2)x+7=5-3x,变形为4x=12;
(3)2/3x=5,变形为2x=15;
(4)16x=-8, 变形为x=-2;其中方程变形正确的编号组为( )
A.(1)(2)
B.(1)(2)(3)(4)
C.(1)(3)
D.(1)(2)(3)C例3 解方程5x-7+3x=6x+1.
解:5x+3x-6x=1+7
2x=8
x=4例4 某企业对应聘人员进行英语考试,试题由50道选择题组成,评分标准规定:每道题的答案选对得3分,不选得0分,选错倒扣1分,已知某人有5道题未做,得了103分,则这个人选错了多少题?分析:等量关系是:
选对所得的分-选错所扣的分=最后的得分
解:设这人选错了x道题,则选对了(50-5-x)道.
3(50-5-x)-x=103
解这个方程得
x=8.
答:这个人选错了8道题.例5 某校学生进行军训,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去执行任务,出发4小时12分钟后,学校军训指挥部派通讯员骑摩托车追赶学生队伍传达新任务,用了36分钟赶上了队伍,求摩托车的速度分析:等量关系是:学生队伍的行进路程=摩托车行驶的路程 .
解:设摩托车的速度为每小时x千米.根据题意,列方程得:解这个方程得x=40.
答:摩托车的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1.若关于x的方程3(x-1)+a=b(x+1)(a,b为常数)是一元一次方程,则( )
A.a,b为任意有理数
B.a≠0
C.b≠0
D.b≠3巩固提高D2.方程|2x-1|=4x+5的解是( )
A.x=-3或x=-2/3
B.x=3或x=2/3
C.x=-2/3
D.x=-3C3.解方程3/4×(4/3x-1)=3,下列变形中,较简捷的是( )
A.方程两边都乘以4,得3(4/3x-1)=12
B.去括号,得x-3/4=3
C.两边同除以3/4,得4/3x-1=4
D.整理,得(4x-3)/4=3B4.解方程
(1)5(x-4)-7(7-x)-9=12-3(9-x)
解:5x-20-49+7x-9=12-27+3x
5x-3x+7x=12-27+20+49+9
9x=63
x=7(2)x-2[x-3(x-1)]=8
解: x-2[x-3x+3]=8
x-2x+6x-6=8
x-2x+6x=8+6
5x=14
x=2.85.某校组织学生春游,如果包租相同的大巴3辆,那么就有14人没有座位;如果多包租1辆,那么就多了26个空位,问春游的总人数是多少?
分析:本题若直接设总人数则较难列出方程,所以可以改设每辆大巴的座位数为x 较方便.
等量关系为:两种方案中的总人数相同.解:设每辆大巴的座位数为x人,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3x+14=4x-26
解这个方程得x=40
所以总人数为:3×40+14=134(人)
答:春游的总人数是134人.6.某工人原计划用26天生产一批零件,工作两天后,因改变了操作方法,每天比原来多生产5个零件,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问原来每天生产多少个零件?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分析:本题利用“前2天的工作量+后20天的工作量=工作总量”来列等式,而“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解:设改进操作方法前每天生产零件x个,
根据题意,得
2x+(26-2-4)(x+5)=26x
解得x=25.
所以,这些零件有26×25=650(个).
答:原来每天生产零件25个,这批零件有650个.7.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军事野营训练.他们以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走了18分钟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千米/时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用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分析:(1)细审题意:学生队伍出发18分钟后,通讯员才开始出发,并且与学生队伍同向而行.通讯员追上队伍时,通讯员所走的距离和学生队伍所走的距离相等,但是在同一时间里(从通讯员出发到追上队伍),他们所走的路程是不同的,通讯员比学生队伍多走了5×18/60千米,设通讯员用x小时可以追上学生队伍(2)找等量关系:
追上学生队伍时,通讯员走的路程=学生队伍走的路程.
解:设通讯员用x小时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根据题意,得14x=5×18/60+5x.
解这个方程,得x=1/6(小时)=10(分钟)
答:通讯员用10分钟可以追上学生队伍.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课后作业科学的自负比起无知的自负来还只能算是谦虚。——斯宾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