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分层作业】-【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分层作业】-【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9 08:3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分层作业
考向1.关于夏朝建立和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是备考的重要知识点。通常通过年代尺、中国古代制度等方式呈现,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
考向2.西周分封制在近三年中考中属于高频考点。能力要求多为识记、阅读、理解等,选择题居多,主要注重根据史料记载考查阅读理解能力,也常常通过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归类进行考查。
考向3.通过学习夏、商、西周,分析归纳导致朝代兴亡的主要原因,得出明君兴国,暴君亡国的历史结论。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1.【新素养 历史解释】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如果给夏商周时期归纳时代特征,下列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2.【新素养 史料实证】中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在这众多的朝代中,夏朝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建立者为( )
A.启 B.桀 C.禹 D.纣
3.【跨学科 语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井田制
4.【新素养 历史解释】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外族入侵 B.下属藩国起兵造反
C.诸侯不再听命 D.统治者昏庸腐败,丧失民心
5.【新素养 历史解释】考古学家在殷墟遗址发现的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雨”“求晴”的内容。这反映出( )
A.商朝的天文历法发展完善 B.商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C.甲骨文记载内容十分丰富 D.商朝统治者事事依赖占卜
6.【新素养 历史解释】西周时期周王为巩固疆土,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示意图如下。此制度是天子(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
7.【新素养 时空观念】西周末年,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最终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西周灭亡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046年
C.公元前841年 D.公元前771年
8.【新素养 历史解释】下列关于西周礼仪教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统治人民的一种手段 B.起到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C.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D.是百姓祭祀祖先时的一种习俗
9.【新情景 考古】在研学过程中同学们参观了如图三个博物馆,由此推断,此次研学的主题是( )
A.缅怀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B.探秘“北京人”的足迹
C.看我国早期国家的发展 D.寻访古代书法艺术之路
10.【新素养 历史解释】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
A.舜传位于禹 B.启继承了禹的位置
C.秦始皇统一六国 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11.【新素养 史料实证】夏桀“以人为骑,强迫百姓做苦役”;商纣王“创立炮烙之刑”;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据此可知,上述君主的共同点是( )
A.都是末代暴君 B.都对外四处征伐
C.都实行残暴统治 D.都喜欢制定酷刑
12.【新情境 考古】华夏五千年文明,有三千年在河南,河南的地下文物、馆藏文物、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均居全国前列,河南有“中国历史博物馆”之称。这表明( )
A.河南商贸,繁荣发达 B.河南工艺,全国领先
C.中华文明,俱出河南 D.文化中原,底蕴深厚
13.【新素养 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图历史事件发生在①对应朝代的是( )
A.大禹治水 B.盘庚迁殷 C.国人暴动 D.平王东迁
14.【新素养 历史解释】史学家柳诒徵指出,“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即从尧、舜经夏、商到周朝,采用的都是“封建制度”。该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5.【新素养 历史解释】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的要旨在“分”,通过分封子弟、功臣,以分治领土,屏卫王室;宗法制的要旨在“合”,通过血缘纽带达到合族的不变。据此可知,通过这一“分”“合”,西周( )
A.开始重视宗法血缘关系 B.国家疆域得到一定拓展
C.政府对地方实行直接管理 D.专制主义体制初步建立
16.【跨学科 综合】《左传 昭公六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竹书纪年》记载,商代第24代商王祖甲“二十四年,重作《汤刑》”。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也有“王又作辟”“贞王闻惟辟”,学者注释:“辟,刑。”上述文献和出土文物可以证实商朝( )
A.用刑罚来维持统治秩序 B.主张实行“礼治”
C.祖甲主张无为而治 D.刑罚异常残酷
17.【新情境 考古】研读下面两则历史资料,关于二者的内在联系,叙述最恰当的是( )
周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三,火夫三,士二,庶人一。 ——古籍《礼逸》
2003年,发掘于洛阳的“六马之驾”车马坑成为确定该遗址是东周王陵的重要依据之一
A.考古遗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 B.不同史料间的互证有助于认定史实
C.古籍具有较高的历史可信度 D.考古遗址比历史文献有更高的价值
18.【新素养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阅读材料,解析问题。
材料一 夏朝已有政府官僚机构,古书上记载夏朝有“六卿”“六事之人”“三正”等官长。夏朝有军队,兵士称为“甲士”,还有“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的记载,说明已有刑法。夏朝的监狱称为“夏台”,据《史记·夏本纪》记载,这里曾拘禁过商首领汤。
材料二 关于夏桀的昏暴行为,古书记载很多。《史记·殷本纪》中载:“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尚书·汤誓》中载:“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材料三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帝辛,名纣,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荒淫无度,宠爱妲己,终日歌舞,他还造酒池肉林,酗酒无度。他大肆搜刮,粮食装满了巨桥的仓库,无数珍宝堆满了鹿台。他任用小人,迫害正直的大臣。
材料四 周武王亲率大军伐商,在孟津会合各路属国,纣王逃回殷都,自焚于鹿台,武王在此举箭连射三发,用铜钺砍下商纣的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
(1)根据材料一,归纳夏朝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这些机构的设立有何影响?
(2)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夏朝和商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3)材料四叙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事件中的关键战役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简要的语言表述夏、商、西周王朝更替的关系。
19.【跨学科 综合】中华民族同源共祖,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自己的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征师诸侯……遂擒杀蚩尤。
——《史记》
(1)材料中记述的是哪一场战争?后人感恩黄帝的功劳,尊称其为什么?请列举他的一个发明创造?
材料二:
(2)上图中A所处位置的人物是谁?B处选拔部落首领的制度叫什么名称?选拔标准又是什么?C处选拔君王的又叫什么制度?
(3)A人物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该朝代的名称是什么?考古发现的哪一宫殿群遗址反映了当时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材料三:西周分封等级示意图
(4)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依据又是什么?可以享受到分封的都是那些人
(5)作为诸侯,在享受分封制权力的同时,需要付出什么义务?
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汤灭夏,武王伐纣,东周建立,东周分春秋和战国,春秋争霸,战国兼并战争不断,因此归纳夏商周时期时代特征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A项正确;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史前时期的特征,排除B项;统一国家的建立是秦朝的特征,排除C项;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据题干“夏朝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C项正确;启是禹的儿子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据题干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结合所学可知,“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世袭制。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A项正确;禅让制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排除B项;分封制是西周开始推行,以巩固疆土的制度,排除C项;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开始于商朝,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桀在位时期,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失去民心,商汤灭夏导致夏朝灭亡,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武王伐纣导致商朝灭亡,周幽王时,朝政腐败,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西周被少数民族犬戎所灭亡,因此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昏庸腐败,丧失民心,D项正确;外族入侵、下属藩国起兵造反不是夏商周灭亡的相同原因,排除AB项;诸侯不再听命是东周灭亡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受禾”“求雨”“求晴”等内容可知,这些都与农业生产有关,这表明商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庄稼种植与天气变化,无法反映出商朝的天文历法发展完善,排除A项;材料只是展示了甲骨文记载的某一部分内容,无法反映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排除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商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商朝统治者事事依赖占卜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西周时期周王为巩固疆土,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西周建立以后,为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时随天子作战,这一制度是分封制,C项正确;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排除A项;夏朝启实行王位世袭制,排除B项;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771年, 西周王朝被犬戎 族所灭,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D项正确;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排除A项;公元前1046年,汤 建立商朝,排除B项;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 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统治者注意吸取商亡的教训,为巩固其政权,在暴力统治人民的基础上,进行“礼”的教育,采用暴力与礼仪教化相结合的双重手段来达到统治人民的目的。礼仪教化在当时起到维护等级制度、教化民众、凝聚宗族、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作用,也有利于中华民族尊老观念、家庭观念和亲情观念的形成。因此关于西周礼仪教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百姓祭祀祖先时的一种习俗”。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关于西周礼仪教化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D。
9.C
【详解】根据题干同学们参观了三个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殷墟遗址博物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夏商周时期,也被称为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早期阶段。在夏朝,中国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商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周朝吸取了前朝的教训,采取了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基础的制度,将权力分散到各个诸侯国,以维持社会的稳定,C项正确;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是黄帝和炎帝,题干没有涉及,排除A项;探秘“北京人”的足迹属于早期古人类,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寻访古代书法艺术之路与题干主旨看我国早期国家的发展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禹死后,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从夏朝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B项正确;舜传位于禹,与禅让制相关,与王位世袭制不符,排除A项;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沿袭王位世袭制,不是开创王位世袭制,排除C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沿袭王位世袭制,不是开创王位世袭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根据题干“以人为骑,强迫百姓做苦役”“创立炮烙之刑”“与民争利”可知,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统治的共同点是统治残暴,引起人民反抗,C项正确;周厉王不是西周最后一位君主,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对外征战,排除B项;制定酷刑的是商纣王,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根据材料“华夏五千年文明,有三千年在河南,河南的地下文物、馆藏文物、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均居全国前列,河南有‘中国历史博物馆’之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南地处中原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D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河南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没有体现商贸繁荣,排除A项;材料强调河南文物丰富,有“中国历史博物馆”之称,没有与全国其他地区的比较无法得出工艺领先全国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河南历史文化传统丰富,但不能说中华文明都出自河南,中国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1600到公元前1046年是商朝时期,盘庚迁殷是发生在商朝的,B项正确;大禹治水是原始社会末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平王东迁发生在东周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自唐(尧)﹑虞((舜)至周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周王为了巩固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确立分封制,因此他所谈及的这一制度是分封制,C项正确;根据“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判断可知,这不是权力继承方式,排除A、B项;郡县制是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地方接受中央的垂直管辖的制度,与题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西周分封制“分治领土,屏卫王室”,使得西周疆域不断开拓,宗法制“通过血缘纽带达到合族的不变”,使得西周长时期维持统一,通过这一“分”“合",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国家疆域得到一定拓展,B项正确;宗法制确文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故“西周开始”一词有误,A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尚未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C项错误;专制主义体制初步建立于秦朝,与材料时间“西周”不符,D项错误。故选B。
16.A
【详解】根据“辟,刑”可知有关商朝的记载中存在刑罚的内容,由此可证实商朝在统治措施中使用了刑罚,A项正确;材料反映商朝实行了刑罚,而非实行“礼治”,排除B项;祖甲作“《汤刑》”,所以不是主张无为而治,排除C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异常残酷,排除D项。故选A项。
17.B
【详解】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古籍中有“天子六驾”的说法,在现实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六马之驾”车马坑,这印证了该遗址为东周王陵,说明了不同史料之间可以进行互证,B项正确;考古遗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但不是题干材料表达的主旨,概括不全,排除A项;史学著作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可信程度不一定高,排除C项;考古发现和史学著作的价值都需要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其价值大小,排除D项。故选B项。
18.(1)组成部分:军队、刑法、监狱等
影响: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夏朝的统治,有利于夏朝的稳定。
(2)根本原因:统治者的暴政。
感想:暴政不得人心,统治必然要被推翻。
(3)历史事件:武王伐纣。
关键战役:牧野之战。
(4)关系:商朝灭掉夏朝,西周灭掉商朝,更替顺序为夏、商、西周。
【详解】(1)组成部分:根据材料“夏朝有军队,兵士称为“甲士”,还有“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的记载,说明已有刑法。夏朝的监狱称为“夏台””可知,夏朝的国家机构有军队、刑法和监狱等。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建立了军队、设置刑法、设置监狱,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夏朝的统治,有利于夏朝的稳定。
(2)根本原因:根据材料“关于夏桀的昏暴行为”“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帝辛,名纣,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等夏桀和商纣王的昏暴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和商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暴政。
感想:综合夏商周三朝建立之处统治者贤明建国和治国,到末代统治者昏庸王国的对比,让我感到:得民心者得天下,暴政不得人心,统治必然要被推翻。
(3)历史事件和战役:根据材料“周武王亲率大军伐商,在孟津会合各路属国,纣王逃回殷都,自焚于鹿台,武王在此举箭连射三发,用铜钺砍下商纣的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可知,公元前1406年,周武王和商纣王的军队在牧野激战,最终武王伐纣,建立西周。
(4)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桀昏庸,被商朝推翻取代,商纣王昏庸被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因此,商朝灭掉夏朝,西周灭掉商朝,更替顺序为夏、商、西周。
19.(1)战争:涿鹿之战;尊称:人文初祖。发明: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等。
(2)人物:禹;名称:禅让制;标准;贤德;制度:世袭制。
(3)名称:夏朝;遗址:洛阳二里头遗址。
(4)目的: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依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人物:宗亲和功臣。
(5)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详解】(1)战争:根据材料一“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遂禽杀蚩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涿鹿之战。尊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涿鹿之战以后,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发明:结合所学可知,黄帝教人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等。
(2) 人物: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图中A所处位置的人物是禹;名称: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B处选拔部落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尧、舜、禹都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都是通过民主推选的办法传位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办法叫做“禅让制”。标准:结合所学可知,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制度: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C处选拔君王的又叫世袭制。禹死后把位置传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名称:依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遗址:结合所学可知,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当时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4)目的:根据材料三“西周分封等级示意图”和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稳定西周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依据及人物:结合所学可知,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5)义务:结合所学可知,作为诸侯,在享受分封制权力的同时,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