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大单元教学课件】+素材-【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大单元教学课件】+素材-【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9 08:36:02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王朝更替
社会过渡:
单元导读
夏、商、西周的建立、发展和更替
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科技文化的变化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约公元前1046年
约公元前770年
约公元前475年
夏朝建立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
周武王灭商 西周建立
周平王董倩洛邑进入春秋
战国开始
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时代特征
分封制、王室衰微
井田制、土地私有制
诸侯争霸
百家争鸣
青铜器、甲骨文
奴隶制国家从形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政权更替 大肆分封)
一:早期国家产生——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二:奴隶主与奴隶的对立——商朝的统治
三:从周武王到周幽王——西周的兴衰
目录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7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素养目标
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1)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知道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人
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重点)
2)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重点、
难点)
3)家国情怀、唯物史观:通过朝代兴衰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
失天下的道理。
2022课标
素养目标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西周


尧舜禹部落联盟时期
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世袭制
二里头遗址
商汤灭夏
盘庚迁殷
牧野之战
分封制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整体感知
二里头遗址
导入新课
下述歌谣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禹建立夏朝、启继承王位、夏朝灭亡、汤建立商朝、盘庚迁都、牧野之战、西周建立、西周推行分封制、国人暴动、西周灭亡。
大禹建夏属第一,华夏从此奴隶制,
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
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始称殷,
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
商周决战在牧野,纣死商亡西周立。
武王定都在镐京,分封制行天下固。
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
任务一:阅读史料,结合教材P22内容,了解夏朝建立与统治措施。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地位
统治措施
约公元前2070

阳城(今河南登封)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军队、法庭、监狱、政府等的出现标志着国家的诞生。
——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夏朝统治区域
新知讲解
目标导学一:早期国家产生——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夏朝的建立
2.“家天下”
新知讲解
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启继父位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
公天下:指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贫富分化,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被后来的儒家视为“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家天下:帝王把天下当作自己一家的私有财产,进行统治,世代相传。
(1)形成:
启继父位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2)启的统治:
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伯益)......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
—《史记·夏本纪》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
任务二:夏朝是如何开启“家天下”?
宫殿建筑群
镶嵌绿松石的铜牌
方格纹铜鼎
宫殿建筑群和平民生活区反映了什么?
精美青铜器反映了什么?
阶级分化
等级界限
华夏文明象征

寻觅夏朝——二里头遗址
早期王朝产生
二里头夏都博物馆
二里头遗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 。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区境内,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
任务三:阅读夏朝历史遗存相关史料,思考:夏朝是真实存在的吗?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将“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结合,彼此印证
点击播放视频
新知讲解
夏桀把人当坐骑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史记·夏本纪》
(夏桀)作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 ——《竹书纪年》
(夏桀)残贼海内,赋敛无度,万民甚苦。 ——《韩诗外传》
原因:
夏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
红颜祸水的鼻祖妺喜
夏朝历经 400 年,到夏王桀在位时期,建造豪华宫室,征发百姓服劳役,终日饮酒作乐……国力衰微。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
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
3.夏朝的灭亡
新知讲解
任务四:夏朝灭亡的原因?
1.商汤灭夏
任务一:阅读史料,观察地图,结合教材,了解商汤灭夏概况。
商汤灭夏形势图
夏桀为虐政淫荒,……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 ——《史记 殷本纪》
夏朝灭亡时间及灭亡者
商朝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约公元前160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目标导学二:奴隶主与奴隶的对立——商朝的统治
  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边远的少数族),莫敢不来享(进贡),莫敢不来王(朝见),曰商是常(永远的主人)。
—《诗经·商颂》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
新知讲解
2.商朝的发展
任务二:阅读史料,结合教材23-24内容,思考为什么汤执政时期商朝走向强大?
汤夙兴夜寐,以致聪明。轻赋薄敛,以宽民氓。布德施惠,以振困穷,吊死问疾以养孤蠕,百姓亲附,政令流行。
——[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
翻译:商汤起早摸黑,用尽智慧思考国家大事;减轻赋税,使人民能过得宽松富裕;布施德惠,以救济贫困;凭吊死者,又宽慰病人,供养孤儿寡妇。因此人民亲附汤王,使政令能顺利执行。
原因:效仿禹舜,以德治民;任用贤才;发展生产,商朝很快强大起来;关心人民,人民生活相对安定。
商朝形势图
商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
新知讲解
首都是国家的中心,为什么要多次迁都?
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史记·殷本纪》
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联邦。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尚书·盘庚》
自然灾难
天灾
人祸
王室争夺权力
由于水患和战乱,商朝多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因此,后人也称商朝为殷朝。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
3.多次迁都
任务三:识读地图,阅读教材,思考商朝为什么要多次迁都?其中盘庚迁殷的影响是什么?
盘庚迁殷的影响:盘庚迁都到殷后,商朝保持了相对的稳定,迎来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时期;盘庚迁殷是商朝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扭转了商王朝的颓势,走上了中兴的道路。
新知讲解
4.商朝的统治
任务四:商朝为稳固统治,采取哪些措施?
对外 商朝长期对外征战,控制的范围不断拓展。
对内 商朝为巩固统治,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商朝稳定统治的措施:
新知讲解
相关史事
商朝时,生产领域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被迫在农田上集体劳动,在手工作坊里做工,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奴隶没有人身自由,会被奴隶主随意转让、买卖,甚至会被奴隶主屠杀,用来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品,或为死去的奴隶主殉葬。例如,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王大墓,殉葬的奴隶有400多个。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地位与牛马猪狗等同。
①商朝已制定了刑法,这种戴枷的刑法叫桎梏。
②奴隶的悲惨生活和艰难处境。
③奴隶社会时期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残酷剥削基础上的。
戴枷奴隶陶俑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根据史料可以推断出哪些历史信息?
“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史记·殷本纪》
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末代君主商纣继位后,对外连年征伐,耗费国力;对内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严刑酷法,导致民不聊生。
一座商王墓,殉葬的奴隶有400多个
殉葬奴隶墓葬
任务五:阅读史料,了解商朝后期统治概况及灭亡原因
5.商朝的灭亡
商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失民心
约BC1046年
西周
武王
牧野大战
商朝灭亡
新知讲解
1.周人兴起
新知讲解
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人,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对商朝的统治构成严重挑战。
周文王在吕尚等人辅佐下,积极作灭商的准备。







吕尚(生卒年不详),又名姜尚、姜子牙,俗称姜大公。他先后辅位周文王与周武王,为西周兴起作出重大贡献,史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牧野之战中,他身先士卒,带领少数精锐率先冲杀,大破商军,为武王伐纣灭商立下大功。周朝建立后,他因功被册封在今山东北部一带,成为齐国的开创者。
【人物扫描】
目标导学三:从周武王到周幽王——西周的兴衰
2.武王伐纣与周朝的建立
新知讲解
商朝亡国之君
被谁所灭
战役
时间
西周建立者
西周都城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镐京(今陕西西安)
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后,
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周武王姬发,周文王次子,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他继承父亲遗志,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死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任务一:阅读史料,结合教材,了解武王伐纣与西周的建立
点击播放视频
概括商朝亡国之君、商朝被谁所灭、战役、时间、西周建立者、西周都城?
商纣王
周武王
3.分封制
新知讲解
根据视频,结合图文史料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④分封的目的及作用是什么?
①西周是如何管理广大疆域的?
分封制
②分封对象有哪几类?
宗亲、功臣、先代贵族等
③以什么标准分封?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封邦(土地、臣民)建国(诸侯国)
藩(诸侯国为藩篱)屏周(保卫周朝)
任务二:阅读史料,结合教材,掌握西周分封制的概况
问题1、西周分封制概况?
点击播放视频
分封制的含义: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3.分封制
新知讲解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夫举无他,唯善所在,亲疏一也。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分封
同姓
异姓
亲族
功臣
先代贵族之后
尧舜禹的后代
姜尚等
周公等
特点:
①以姬姓诸侯国为主体
②宗亲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流域
根据地图和材料,分析西周分封制对象的特点与原因?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作为藩篱拱卫周朝)
问题2、西周分封制特点与原因?
原因:
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发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当时生产力低,逐水以居适合生存和繁衍
周天子
卿大夫
诸侯

平民
奴隶
土地人民
土地人民
土地人民
服从命令,镇守疆土,朝贡
被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
作用: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臣属关系明确的贵族等级制度;
2.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天下共主。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地位由高到低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问题1、西周分封制有什么作用?
3.分封制
任务三:阅读史料,结合教材,知道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新知讲解
西周分封形势图
王室子弟
功臣
古代帝王的后代
北京一带称燕蓟之地
山东称为
齐鲁大地
山西称为
三晋之地
问题2、分封制产生了什么弊端?
3.分封制
新知讲解
材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地方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威胁中央,为后来地方割据混战埋下隐患。
根据材料思考,分封制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新知讲解
4.西周灭亡
公元前841年,爆发“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
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任务四:阅读史料,结合教材,了解国人暴动的概况
周厉王
“国人暴动”
召公、周公“共和执政”
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
周平王
东迁洛阳
材料:因周厉王与民争利。周厉王统治暴虐无道,为防止民众议论。他派人严密监视百姓的言论,稍有不满,就将其处死。平民百姓彼此不敢交谈,路上只能交换眼色,史称“道路以目”。
点击播放视频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商朝的统治
西周的兴衰
早期国家
的产生
奴隶制与奴隶的对立
从周武王到周幽王
武王伐纣
知识结构
夏的建立与“家天下”
分封制
板书设计
学史崇德
归纳概括三代王朝兴盛和灭亡的相似之处,并说说从中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相似之处:
开国君主都是励精图治,爱惜民力,注重国家发展,任用贤才
灭国之君都是暴君,统治者荒淫无度、统治残暴、不爱惜民力……
启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作为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惜民力,爱护百姓,任用贤才,广纳谏言……
开国君王:夏禹、商汤、周武王姬发
夏桀把人当坐骑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商纣王奢靡好战
作业布置
1.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禹建立的国家是( )
A.夏 B.商 C.周 D.秦国
2.《左传》载:“其怀柔天下也,忧俱有外侮。捍御外侮者,莫如亲亲,故以周亲屏周。”材料涉及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册封制 D.郡县制
3.下列三图片共同反映了( )
A.文字演变的历程
B.商周都城的更替
C.早期国家的建立
D.统一国家的形成
A
B
C
作业布置
4.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扩大了周的疆域
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5.河南安阳殷墟,是商朝都城遗址,目前共发现13座王陵和1400多个祭祀坑。都城内有专门铸造铜器、制造玉器的作坊。这表明商朝( )
A.实行奴隶制 B.实现了统一 C.手工业发达 D.曾屡次迁都
B
C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