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水的浮力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3水的浮力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07 21:4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水的浮力 同步练习
、选择题
关于“压强”和“浮力”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潜入水中的潜水艇,潜水越深,所受浮力和压强越大
B.轮船从江河驶入到海洋,排水量减少,所受浮力减小
C.水坝的下部总要比上部宽些,这样可以使它承受更大的水压
D.用密度计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时,它所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
”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三位太空航天员教师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可近似当做完全失重)的一些科学实验,不考虑太空中微重力,下列物体受到浮力的是(  )
A.A图天宫课堂中”悬浮”在水中的乒乓球
B.B图飘在太空中的中国空间站
C.C图地球表面某堵住水池出水口的乒乓球
D.D图上太空前进行水下训练的宇航员
如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的情景,图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牛、2.8牛和2.5牛。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千克/米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图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5牛
B.物体A的密度为3.2×103千克/米3
C.图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为0.3牛
D.图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3牛
如图所示,四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甲、乙、丙、丁分别静止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所受的浮力最小 B.乙球所受的浮力最小
C.丙球所受的浮力最小 D.丁球所受的浮力最小
如图所示,一铅块用细线挂在一个充气的小气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往池中缓慢注人一些水,则铅块及气球(  )
A.仍能静止 B.向下运动
C.向上运动 D.以上运动都有可能
一圆柱体先后放入密度为ρ1和ρ2的2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如图所示。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依次是F1和F2,则(  )
A.ρ1>ρ2 F1=F2 B.ρ1>ρ2 F1>F2
C.ρ1<ρ2 F1=F2 D.ρ1<ρ2 F1选择优良种子,是农业丰收的基本保证,盐水选种是我国农民常采 用的选种方法:将待选的种子放入浓度适当的盐水中后,良种沉入水底,次种则漂浮于水面,很快就能完成选种工作,如图所示。但盐水浓度的把握是关键,如果盐水的浓度太低,则可能(  )
A.只有少量次种漂浮 B.良种漂浮,而次种下沉
C.所有种子都漂浮在水面 D.所有种子都不受浮力
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水,将物体A.B叠放后一起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再将A从B上拿下放入水中,B静止时在水面漂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A的密度大于物体B的密度
B.物体B漂浮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小
C.物体B漂浮后,桌面受到的压力变大
D.物体B漂浮后,物体A所受的浮力不变
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的高度处,图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金属块重力的大小为136N
B.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136N
C.该金属块的密度是7.8×103kg/m3
D.在t1至t2时间段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如图甲所示,一个鸡蛋漂浮在盐水中:向盐水中缓慢加入蒸馏水,直到鸡蛋恰好浸没(如图乙所示) ;此过程中(  )
A.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保持不变
B.鸡蛋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C.盐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逐渐增大
D.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保持不变
、填空题
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块体积为V0的物块漂浮于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图甲所示。当温度改变时(假设物块和溶液体积不发生变化,析出晶体的体积忽略不计),物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温度发生的变化如图乙所示。试分析:
(1)硝酸钾溶液温度从60℃降至30℃的过程中,其密度变化情况是   ;
(2)当温度为50℃时物块处于   (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当温度为30℃时物块处于   (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
(3)若温度在50℃和40℃时,物块所受浮力分别为F1和F2,则F1   F2 (选填“>”“=”或“<");
(4)若硝酸钾溶液在40℃和30℃时,溶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p1   p2(选填“>”“=”或“<”)。
小科用粗细均匀的一次性吸管制成一支密度计,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分别将吸管置于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如图所示。
(1)密度计在甲、乙两液体中所受浮力F甲   F乙(填”>“、“<“或”=“)。
(2)小科在标注刻度时将该密度计放入酒精中,此时密度计底端到液面的长度h为12.5cm,该处刻度标记”0.8g/cm3”,则“1g/cm3的刻度应标记于长度为   cm处。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用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正立方体,若将甲、乙放入水中,能漂浮的是   ;将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则捆绑物体的状态是   (填“漂浮”、“下沉”或“悬浮”)
、实验探究题
庄子曾提出:如果水积得不够多,那么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也就是说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多少有关。庄子的说法有道理吗?
(1)小常从实验室找来了烧杯、木块(不吸水)、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研究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关。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如图甲)。再将木块放入烧杯内的水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然后他   (填操作),发现木块仍然漂浮。经分析可知,木块两次受到的浮力都为2.5牛。从而得出木块票浮时浮力大小与水的多少无关;
(2)小常进一步开展了如图丙实验。往两个形状相同的塑料盒A.B中各加入10牛的水,再将B盆放入A盆,B盆漂浮。这时B盆所受浮力:。继续往B盆内加30牛水,B盆仍漂浮。小常此实验的目的是   ;
(3)结合小常的探究活动,你认为面对前人的观点,应采取的做法是____。
A.普通人的观点可以质疑,科学家的观点不可以质疑
B.只要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我们就要全盘接受
C.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等方法去验证观点是否正确
D.到目前为止没人反对的观点我们就可以放心接受
、解答题
曹冲称象是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某科技活动小组受此启发,准备制作一个可以测量物体重力的“浮力秤”,装置如图所示。他们将作秤盘的空心圆柱体竖直漂浮在水面上,此时秤盘与水面相交处标为“0 牛”,然后在秤盘上放 10 牛的物体,在秤盘与水面相交处标上“10 牛”。小组同学对如何标记浮力秤上 0~10 牛的其他刻度有一番争论(如图)。
为此他们继续实验研究,在秤盘中分别加上不同重力的物体,测出水面离“0 牛”刻度线的距离,如下表所示:
(1)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到   。
(2)当水面离“0 牛”刻度线 3.5 厘米时,秤盘上所放的物体重为到   牛。
(3)当水面处于秤盘“0 牛”刻度线位置时(如图甲),测得水面离秤盘底 0.05 米,已知秤盘的底面积为 200cm2,求秤盘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1.3水的浮力 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选择题
C
【解析】液体压强和深度以及液体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A.潜入水中的潜水艇,潜水越深,压强越大,排开液体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A错误;
B. 轮船从江河驶入到海洋,排水量减少,所受浮力不变,依然等于自身重力,B错误;
C. 水坝的下部总要比上部宽些,水深度越大,压强越大,这样可以使它承受更大的水压,C正确;
D. 用密度计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时,它所受到的浮力是相同的,都等于密度计自身重力,D错误;
故答案为:C。
D
【解析】浮力形成的原因:浸入液体(气体)下表面的压力大于上表面的压力而形成的压力差,即F浮=F下-F上;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气体)的重力,即F浮=G排=ρ液gV排
A. 在太空中的乒乓球处于失重状态,即g为0,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0,故不受浮力,A错误
B. 太空中的中国空间站处于失重状态,不受浮力,B错误
C. 地球表面某堵住水池出水口的乒乓球,由于乒乓球下方没有水,乒乓球下表面不受压力,因此不受浮力,C错误
D. 上太空前进行水下训练的宇航员浸没在水中,宇航员受到浮力的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D
D
【解析】A.A在乙中与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进行比较可得结论;
B.由甲和乙可得出,A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计算出它排开水的体积即A的体积,在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A的重力,可以得出它的质量,进一步计算出A的密度;
C.根据实验丁中物体A对烧杯底部的压力等于支持力,F=G-F浮-F拉可求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
D.先求出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再根据F浮=G-F拉可得A在乙中的拉力。
实验甲、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
由F浮=G-F拉可得,
F浮=ρ盐水g V排,
物体A全部浸没,所以V排=V物,则:
ρ盐水gV排=G-F拉,

将ρ盐水=1.2×103kg/m3、G=4N、F拉=2.8N代入上式可得:
V排=V物=1×10-4m3,
D.物体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水=ρ水gV排=1×103kg/m3×10N/kg×1×10-4m3=1N,
在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F=G-F浮水=4N-1N=3N,故D正确;
A.在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丙拉=2.8N,在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F=3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3N-2.8N=0.2N,故A错误;
B.物体A的质量,
物体A的密度,
故B错误;
C.由甲、丙,F浮盐水=G-F丙拉=4N-2.8N=1.2N,根据实验丁中物体A对烧杯底部的压力:F压=G-F浮盐水-F丁拉=4N-1.2N-2.5N=0.3N,容器底部也受到盐水对它的压力,故压力大于0.3N,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A
【解析】四个球的体积相同,但是材料不同,密度不同,质量不同,甲是漂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比较排开水体积的球,从而确定浮力大小。
四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说明密度不同,质量也不同,丁在最深处,甲是漂浮,因此丁的质量最大,甲的质量最小,甲排开水体积最小,根据F浮=ρ水gV排得,因此甲受到的浮力最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B
【解析】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式:;
3、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反之越小;
4、由浮沉条件可知,悬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向下的重力与向上的浮力是一对平衡力。
由图可知,静止在水中的铅块和充气小气球是一个整体。这一整体受到向下的重力与向上的浮力是一对平衡力。当放池中缓慢注入水后,气球在水中的深度增加,气球受到的压强增大,气球的体积减小,铅块和充气小气球这个整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减小,浮力小于重力,所以铅块及气球会向下运动,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A
【解析】(1)根据漂浮条件分析浮力的大小关系;
(2)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当浮力不变时,液体的密度与V排成反比。
这个圆柱体在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
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1=F2=G;
根据图片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1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ρ1>ρ2。
故选A.
A
【解析】如果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那么下沉;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那么悬浮;如果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那么上浮,据此分析判断。
如果盐水的密度合适,那么所有的次种都会漂浮起来。如果盐水的密度偏低,那么会有部分次种的密度大于盐水而不能漂浮起来,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C
【解析】(1)根据浮沉条件比较物体密度的大小;
(2)比较物体B漂浮前后排开水的总体积的变化,进而确定水面高度的变化,最后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判断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
(3)桌面的压力等于桌面上所有物体的重力之和;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判断浮力的变化。
将A从B上拿下后,B漂浮在水面上,那么ρB<ρ水。A在水中下沉,那么ρA>ρ水,因此ρA>ρB,故A正确不合题意;
物体B漂浮后,A和B排开水的总体积变小,那么水面下降,根据p=ρ液gh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小,故B正确不合题意;
无论B是否漂浮,桌面受到的压力F=G容器+G水+GA+GB,因此桌面受到的压力不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
物体B漂浮后,A仍然在水中浸没,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物体A受到的浮力不变,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C
【解析】 本题所要运用到的知识点包括重力、浮力、质量、密度的计算,还有阿基米德原理。
A.当金属块完全露出液面,没有浸入水中时,金属块不受浮力,此时拉力等于重力,即为图中的CD段,从图可知,该金属块重力为:G=F拉=156N,A不符合题意。
B.当金属块未露出液面时,即为图中的AB段,
从图可知,此时绳子的拉力为136N,则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F浮=G-F拉=156N-136N=20N,B不符合题意。
C.由F浮=ρ水V排g可知:
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金属块的体积):
则由G=mg=ρVg得金属块的密度为:
,C符合题意。
D、从图可知,绳子的拉力在t1至t2时间段内逐渐的变大,则由公式F浮=G-F拉可知,
金属块的重力不变,而拉力逐渐的变大,所以浮力逐渐变小,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C
【解析】(1)根据描述分析鸡蛋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化;
(2)根据浮沉条件比较鸡蛋受到浮力的变化;
(3)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烧杯底部压强的变化;
(4)桌面受到的压力等于上面所有物体的压力之和。
A.鸡蛋原来漂浮,后来变成悬浮,则鸡蛋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故A错误;
B.根据浮沉条件可知,鸡蛋无论漂浮,还是悬浮,它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即浮力保持不变,故B错误;
C.加入蒸馏水后,烧杯内部盐水的重力增大,则烧杯底部受到盐水的压力增大,根据可知,它受到的压强增大,故C正确;
D.加入蒸馏水后,盐水的重力增大,根据F=G烧杯+G盐水可知,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填空题
(1)减小
(2)漂浮;沉底
(3)=
(4)>
【解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当浮力不变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与液体密度成反比,据此分析即可;
(2)当物体完全浸没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因此保持不变,据此分析判断;
(3)根据乙图V排的变化确定物块的状态,然后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比较浮力的大小;
(4)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即可。
(1)根据乙图可知,从60℃到40℃的过程中,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在不断增大,但始终在液面漂浮,即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硝酸钾溶液的密度不断减小;
(2)当温度为50℃时,随着温度的降低,物块排开液体的体积还可以增大,说明现在它还没有完全浸没,即处于漂浮状态;当温度为30℃时和40℃时V排相同,说明物块已经完全浸没,即处于沉底状态。
(3)温度在50℃和40℃时,物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不断增大,说明它处于漂浮状态,那么它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因此浮力保持不变,即F1=F2;
(4)硝酸钾溶液在40℃时的密度大于30℃时的密度,而液面高度保持不变,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溶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1>p2。
(1)=
(2)10
【解析】(1)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浮力的大小关系;
(2)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漂浮在液体中;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列出密度计在酒精中、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关系式,两式联立求出“1g/cm3”的刻度应标记于长度h的大小。
(1)密度计测量液体的密度时,密度计漂浮在液体中,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此时密度计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自身重力不变,所以密度计在甲、乙两液体中所受浮力;
(2)设密度计的底面积为S;
,,
密度计测量酒精的密度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当测量的液体密度为1g/cm3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密度计测量不同液体密度时,密度计受到的浮力相等,则:,即:
,解得:。
故答案为:(1)=;(2)10。
乙;漂浮
【解析】(1)从图像中提取数据,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甲和乙的密度,然后与水的密度比较,根据浮沉条件判断它们的状态;
(2)将A和B的质量相加得到总质量,体积相加得到总体积,根据公式计算出甲乙捆绑后的平均密度,然后与水的密度比较大小即可。
(1)甲的密度为:;
乙的密度为:;
因此能漂浮在水中的是乙;
(2)设甲和乙的质量都为m,
那么甲和乙捆绑后的平均密度为:。
则捆绑物体的状态为漂浮。
、实验探究题
(1)向烧杯内再加入一些水
(2)探究水能否产生比自身重力更大的浮力
(3)C
【解析】阿基米德定律是流体静力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它指出,浸入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方向竖直向上并通过所排开流体的形心。这结论是阿基米德首先提出的,故称阿基米德原理。结论对部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同样是正确的。同一结论还可以推广到气体。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液体体积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1)本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水量的多少,所以小常从实验室找来了烧杯、木块(不吸水)、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研究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关。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如图甲)。再将木块放入烧杯内的水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然后他向烧杯内再加入一些水,发现木块仍然漂浮.经分析可知,木块两次受到的浮力都为2.5牛。从而得出木块票浮时浮力大小与水的多少无关;
(2)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水能否产生比自身重力更大的浮力;
(3)面对前人的观点,正确的做法是C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等方法去验证观点是否正确 ,ABD都不合理;
故答案为:(1) 向烧杯内再加入一些水 (2) 探究水能否产生比自身重力更大的浮力 (3)C
、解答题
(1)物重 G 与水面到“0 牛”刻度线的距离 H 成正比
(2)7
(3)解:秤盘排开水的体积:V排=0.02m2×0.05m=0.001m3,
秤盘受到的浮力:F浮=ρ水V排g=1×103kg/m3×10N/kg×0.001m3=10N
【解析】(1)如果两个物理量的比值相同,那么它们成正比例关系;如果两个物理量的乘积相等,那么它们成反比例关系;
(2)根据表格可知,当物重增加2N时,水面到“0N”刻度线的距离增加1cm,那么3.5cm是1cm的多少倍,物重就是2N的多少倍,据此计算;
(3)首先根据V排=Sh计算出秤盘排开水的体积,然后根据公式 F浮=ρ水V排g 计算秤盘受到的浮力。
(1)将每组对应的物重G与距离H作比,那么它们的比值都是2,因此:物重 G 与水面到“0 牛”刻度线的距离 H 成正比;
(2)当水面离“0 牛”刻度线 3.5 厘米时,秤盘上所放的物体重为:;
(3) 秤盘排开水的体积:V排=0.02m2×0.05m=0.001m3,
秤盘受到的浮力:F浮=ρ水V排g=1×103kg/m3×10N/kg×0.001m3=10N。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