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06 20:5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学习目标:
掌握科举制度创立的原因、时间、完善过程和影响,了解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知道隋唐以后政府选拔官吏的基本过程,知道三省六部制。
导学提纲
1、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选拔的途径和标准是什么?这种选拔制度会出现什么局面?(科举制创立的原因)
2、你是怎样看科举制创立的意义的?
3、科举制创建于什么朝代?什么朝代完善?什么朝代结束?对科举制度的完善有哪些皇帝做出哪些重要的贡献?
4、科举制考试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5、科举制的创立有什么影响?唐朝以后政府选拔官员的途径是什么?
6、三省六部制什么时期确立?什么时期完善?内容分别是什么?
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过程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赵嘏)
“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白居易)
科举制度创立的影响:
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立创
立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时设进士科完
善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影
响一、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
各级政府任职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
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皇帝中

省尚

省门

省吏
部户
部礼
部刑
部兵
部工

目标检测
一、单选题
1、用分科考试方法选拔官吏开始于(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我国科举考试制度正式诞生于( )
A、汉朝 B、魏晋 C、隋朝 D、唐朝
3、殿试开始于( )
A、隋炀帝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ACC
4、下列叙述与科举制度无关的是( )
A、开始于隋朝,唐朝时增加了考试科目
B、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
C、选举科技人才 D、选拔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5、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你认为最确切的一项是( )
A、是为了打击魏晋以来的高门权贵势力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B、它使门第不高的地主可以凭自己的才学参与政权
C、隋朝开始实行的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制度
D、考试只能在儒家的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CA
6、科举制的完善期是( )
A、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五代
7、进士科的设置始于( )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唐太宗时 D、武则天时
8、唐玄宗时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是( )
A、诗赋 B、贴经
C、对联 D、八股文
CBA
二、连线题
1、隋文帝 (1)正式设进士科
2、隋炀帝 (2)开始分科考试
3、武则天 (3)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
考试内容
4、唐玄宗 (4)开始殿试,设武举
三、材料分析
1、“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问:这句古文的含义是什么?
2、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问:文中所提到的“文中提到的考试制度”是指我国的什么制度?什么朝代得到完善?又是什么朝代被废止的?
天下的有识之士都被我收罗了四、讨论完成题
隋朝建立后,开始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科举制度诞生这一天,在长安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一声宣读朝庭的规定:“从今以后,读书人参加考试,合格的就可以做官。设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听了这一规定,人群中议论纷纷。
(1)如果你是人群中高门权贵的子弟,你对这一规定的态度是什么?原因何在?
我非常不满意,因为以前选拔官员以门第出身为标准,
或许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做官。现在实行科举制,我的
特权没有了。
(2)如果你是人群中出身低微的读书人,你对这一规定的态度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我非常欢迎,因为以前选拔官员以门第出身为标准,我即使再努力,再有学问,也不可能做官。现在实行科举制,我可以靠真才实学求取官职,这让我看到希望.
作业
唐朝后期,宰相李德裕认为朝廷中的大官应该由公卿子弟担任,因为他们熟悉朝廷的事务和礼仪。而出身贫寒的人,即使才能出众,因为不熟悉朝廷的事情,做官也不可能称职。
问:1、 通过李德裕的言论,你认为他是否赞同科举制度?
2、你是怎样看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的?
答:1、李德裕反对科举制度;
2、科举制度废除过时的选官制度,将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开始突破了门第的限制,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使有能力门第低下的读书人进入上层社会,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预习题:
1、唐太宗有哪些开明的民族政策?出现什么结果?
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是谁说的?你是如何理解的?
3、隋唐时期,我国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分别分布在什么地方?
4、文成公主入吐蕃有哪些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