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7 12:0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了解"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特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论断的是法国作家蒲鲁东,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批判现实主义突出的特点是比较广阔和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十分深刻。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
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
——列夫托尔斯泰
在我所有的著作中,我最喜爱的是这一部。像许多偏爱的父母一样,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
自传体小说
自传体小说是传记体小说的一种,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角度写成的一种传记体小说。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它一方面不同于一般的自传和回忆录,另一方面又必须以作自传体小说是传记体小说的一种,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角度写者或自述主人公为原型。比如,卢梭的《忏悔录》、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自传是传记的一种,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为主。
写作背景
狄更斯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
内容简介
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其间夹杂各色人物与机缘。语言诙谐风趣,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小说自始至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每一个读者都会从天真无邪的大卫身上唤回对自己童年的回忆。
前情回顾
本文节选的是第十一章。小说前面的情节是:大卫·科波菲尔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大卫从小和母亲克莱拉、善良的女仆佩格蒂相依为命。天真无知、不知人世险恶的克莱拉被冷酷阴险的谋得斯通先生哄骗,改嫁给他。大卫遭到谋得斯通的虐待,被送进寄宿学校,他在学校里结识了斯蒂福斯、特雷德尔等人。母亲去世后,谋得斯通霸占了科波本文节选的是第十一章。小说前面的情节是:大卫·科波菲尔出生前,父亲就去世菲尔家的财产,把大卫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梳理情节脉络
生动的形象,精湛的描写
仔细浏览全文,找出描写“我”和米考伯夫妇的文字,标注出来,试着做批注分析人物形象。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米考伯先生的 突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①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刻画了米考伯先生的衣着打扮,写出了他的经济拮据以及他爱慕虚荣(爱面子)、虚伪、故作文雅的性格特点;②语言描写,写米考伯先生为大卫带路,并为他找到一条最便捷的路,说明他是一个热心善良的人;③动作描写,写出债主来临时和离开后米考伯先生的一系列动作,说明他生活艰难,没有责任感,是一个乐天派;
米考伯先生是一个经济窘迫、热心善良、乐观但爱慕虚荣、讲究排场、不切实际、挥霍无度、没有责任感的底层负债者形象。
2.简要概括米考伯太太的形象特点。
米考伯太太生活艰难、不切实际(不务实)、不懂持家、爱慕虚荣、喜欢挥霍,但是善良,乐善好施,不贪小便宜,对米考伯不离不弃。她将娘家的辉煌成天挂在嘴边,虽然她的“娘家人”也并没有出现;她不懂持家之道,她用典当生活用品的钱来大吃大喝。
3.作者对米考伯夫妇的态度是什么?
作者一方面同情他们悲惨的遭遇,但又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温和的讽刺,用喜剧的方式巧妙地避免了他们的悲剧色彩。
米考伯这种“债多不愁,乐知天命”成了文学中的典型。这种性格被称为“米考伯主义”,“米考伯”被收进了英语词典,意为
“没有远虑,幻想走运的乐天派”。
茨威格在《三大师传》中评论说:
狄更斯总是强调他的人物的特征,
他从物镜里把特征转变成增强的特征、漫画的特征。
4.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孤苦伶仃、痛苦寂寞、善良勤奋、重视友谊、渴望温情的形象。
他在货行做童工,自食其力,尽管拿着微薄的薪水,但是他能尽力把事情做好。在和米考伯一家的交往中,对这家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为米考伯的债务忧心;主动把剩下的两三先令送给米考伯夫人,并能帮助米考伯夫人去典当餐具;到监狱里去探望米考伯先生。
大卫的成长
他是个遗腹子,
继父是个凶残、贪婪的商人,
大卫受尽虐待,
母亲被折磨死后,
继父把他送去当童工。
大卫历尽千辛万苦……
终于成为一位有成就的作家。
精神的升华
大卫·科波菲尔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在顺境中加倍努力,在逆境中满怀信心,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
学习·启示
我们要学习大卫这种坚持、奋发向上、刻苦努力的精神,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要拥有乐观的心态,不逃避,勇敢坚强的去面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那逆风飞翔的蝶,其实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坚持追求,总能将他捉住,今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一定要以大卫为榜样,做一株看似柔弱,但历经风雨永不弯曲的青竹。
独特的视角: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①小说是作者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叙述更有说服力。
②小说是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主观色彩更为浓厚。便于更直观地抒发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之情,有利于作者表达对社会诸多现象的认识;
③“我”是小说的线索,以“我”的见闻串起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
作者并不拘泥于描摹现实中实际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去揣摩、想象,丰富了小说情节,交代出必要的内容。
脏乱的环境,浓缩的时代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具有什么作用?
自然环境:指的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
社会环境: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作用: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暗示社会环境。
(2) 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3) 突出……环境特点,营造……意境。
(4)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 交代了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6)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7) 揭示、暗示或升华文章的主题。
对货行的描写
a.交代了“我”当时工作的地方环境恶劣——外部狭窄、泥泞;内部破败不堪、腐臭难闻。
b.衬托了人物当时的心境,反映了人物的悲惨遭遇。
c.展现了英国当时的社会风貌,资本家大量使用童工,体现了作者对英国童工制度的指责,它严重侵犯了人权,不合人道。揭示了社会差异的悬殊,表现了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唤。
对米考伯住宅的描写
a.环境方面
“破破烂烂”、“全部空空”突出了米考伯先生一家生活的窘境。
b.情节方面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米考伯先生被追债与入狱做铺垫。
c.人物方面
也从侧面突出了米考伯夫妇二人爱慕虚荣的人物形象。
对监狱的描写
A.环境上
突出了监狱的简陋
B.人物上
米考伯先生入狱,“我”前去探监,突出了“我”的善良和对友情的珍惜。
C.主旨上
讴歌和赞扬了建立在善良正直的人性光辉之上的人道主义,强调“仁爱”的复归,大卫便是作者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本文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眼睛写出了十九世纪英国底层的社会生活,写出了周围的人和事对他成长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宽厚、善良、仁爱等美德的赞美,小说还触及了社会上很多重大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比如腐朽落后的教育制度和司法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下万能而又万恶的金钱、财产所引起的婚姻问题,妇女问题,失业问题……
主旨
写作特色
请简要概括本文写作特点
立足平凡,叙写生活
幽默风趣,温和讽刺
狄更斯的笔在揭开社会不堪的伤疤的同时也点亮了人性的希望灯火。他让我们在惨淡无奈的社会现实之下依然保存人性的美好。小说中人性的真善美恰如暖阳一样照耀着黑暗的大地。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