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半程风雨,半程春
之《朝花夕拾》阅读推进课
上天入地的迅哥
从鲁迅求学之路探求他的心路历程
行踪经历
根据前置性行踪地图任务,填写鲁迅行踪表。
篇名 地点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观察行踪地图及表格,有何发现
绍兴
绍兴
绍兴
绍兴
绍兴
绍兴
绍兴
绍兴
东京
南京
东京
仙台
东京
绍兴
南京
求学经历
请同学们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藤野先生》篇章,说说鲁迅依次在哪些学校学习过?
合作探究:分组活动
1、读《琐记》找寻鲁迅离开S城及离开雷电学堂的原因。
2、跳读《琐记》第17~24自然段,找寻鲁迅离开矿路学堂的原因
3、读《藤野先生》,结合课外拓展资料,探究鲁迅离开仙台医专的原因。
从绍兴离开到南京求学:
被衍太太的流言重伤,对周围人失望,想要寻求别样的人们。
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青,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好。那么,走罢!但是,那里去呢?S城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S城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
阅读原文
离开雷电学堂的原因:乌烟瘴气;教学内容安排极不合理;学生有等级之分;学习内容脱离实际生活;迷信
初进去当然只能做三班生,卧室里是一桌一凳一床,床板只有两块。头二班学生就不同了,二桌二凳或三凳一床,床板多至三块。不但上讲堂时挟着一堆厚而且大的洋书,气昂昂地走着,决非只有一本“泼赖妈”和四本《左传》的三班生所敢正视;便是空着手,也一定将肘弯撑开,像一只螃蟹,低一班的在后面总不能走出他之前。这一种螃蟹式的名公巨卿,现在都阔别得很久了,前四五年,竟在教育部的破脚躺椅上,发见了这姿势,然而这位老爷却并非雷电学堂出身的,可见螃蟹态度,在中国也颇普遍。
总觉得不大合适,可是无法形容出这不合适来。现在是发现了大致相近的字眼了,“乌烟瘴气”,庶几乎其可也。只得走开。
但第二年的总办是一个新党,他坐在马车上的时候大抵看着《时务报》,考汉文也自己出题目,和教员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华盛顿论》,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
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几次桅,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吗?实在连自己也茫然无握…爬上天空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
---《琐记》
离开矿路学堂的原因: 毕业;教师懈怠迂腐;学无所获。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
---鲁迅《鲁迅自传》
资料引用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也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也不是自己的能力: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中国人。”万岁“,他们都鼓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藤野先生》
资料引用
从那一回以后,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呐喊·自序》
离开仙台医专的原因: 经历匿名信,看电影事件,国人的冷漠麻木,触动了鲁迅,促使鲁迅弃医从文,根植人们的思想顽疾
小组讨论,鲁迅四次离开的原因。
求学经历 离开原因
从绍兴离开到南京求学:
离开雷电学堂:
离开矿路学堂:
离开仙台回祖国:
被衍太太的流言重伤,对周围人失望,想要寻求别样的人们。
乌烟瘴气;教学内容安排极不合理;学生有等级之分;学习内容脱离实际生活;迷信
毕业;教师懈怠迂腐;学无所获
在仙台,经历看电影事件,国人的冷漠麻木,触动了鲁迅,促使鲁迅弃医从文,根植人们的思想顽疾。
从鲁迅两次面对流言的不同表现中,你发现了他的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青,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好。那么,走罢!
---《琐记》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失了……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藤野先生》
幼稚一成熟:第一次是逃避、赌气出走,第二次是直面流言,并拆穿流言。
个人一国家:第一次面对流言的造谣者却不辩解,第二次他作为中国留学生拆穿流言。
小我一大我:由只在乎自己感受的顽童、叛逆少年,到努力求知想要拯救像父亲一样的病人,到最后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想要疗救国人的思想。
从鲁迅在求学历程中的形象变化及两次面对流言的不同表现,你发现了他的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鲁迅的成就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结合书上58页探究专题,确定自己喜欢的专题
拓展作业:根据确定专题,记录读书心得,为读书报告做准备,可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求学之路无坦途
问艺之路无捷径。
--- 安东尼·特罗洛普《朝花夕拾》推进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运用主题阅读法,统整名著内容。
2、以教育经历为主题,梳理鲁迅的精神成长;以行踪为主题,梳理鲁迅的人生转折。
3、通过主题阅读梳理,感知十篇散文的整体性。
教学重点
掌握主题阅读法。
教学难点
梳理鲁迅的学习阶段。
梳理鲁迅的人生经历。
四、教法学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流程
(一)课程导入
师: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景山曾评价《朝花夕拾》。它(《朝花夕拾》)不是小说,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不是传记,却提供了鲁迅早年的一大批鲜为人知的传记材料;它不是历史书,却使人从中看到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而生动形象的侧面;它当然更不是民俗学著作,但它却涉及并记叙了那么多的城乡风习。可见,随着我们切入角度的不同,《朝花夕拾》呈现给我们的截面也是不同的。
那么,我们都能利用什么方法去切入,我们又能以什么角度去切入呢?请跟随者教师,走进新的一课。
(板书课题:《朝花夕拾》主题阅读)
(二)了解主题阅读法
师:面对十篇看似孤立的散文,我们怎样去阅读能获取更多、更深层次的内容呢?
(生谈读书方法)后出示:
主题阅读法
一、定义:
主题阅读法是一种针对同一主题或维度,快速阅读相关文段,梳理情节、深化认识的阅读方法。
二、具体操作方式:
1、根据需求,选定主题词,打破篇目限制进行阅读,并对主题内容进行检索梳理。
2、根据检索勾画的内容,结合写作背景,进行发散性思考。
3、总结主题阅读的结论收获。
(三)行踪经历主题阅读
师:学完了这么好的方法,我们牛刀小试,根据前置性行踪地图任务,填写鲁迅行踪表。同学们以组别为单位,填写鲁迅行踪表。
鲁迅行踪表
篇名 地点
狗猫鼠 绍兴
阿长与山海经 绍兴
二十四孝图 绍兴
五猖会 绍兴
无常 绍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绍兴
父亲的病 绍兴
琐记 绍兴,南京,东京
藤野先生 东京,仙台
范爱农 东京,绍兴,南京
故事地图预设:
绍兴(《琐记》《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范爱农》)
南京(《琐记》)
东京(《范爱农》《藤野先生》《琐记》)
仙台(《藤野先生》)
师:观察故事地图及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绍兴多,写童年多。
十篇篇目编排顺序,就是行踪顺序。
鲁迅从绍兴到南京,从南京到日本,最后又从日本回国。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知道了,鲁迅先后从绍兴到了南京,从南京到了东京,又从东京到了仙台,又从仙台回到国内。那么,老师的疑问来了,鲁迅何故四次离开呀?
(板书:绍兴——南京——东京——仙台——国内)
出示回答句式:
第一次离开是因为……,……
预设:
第一次,受到衍太太流言的中伤,对周围人的失望,想要去寻求别样的人们;第二次,鲁迅在水师学堂因为免学费去学,但是没有探求到真理,很失望,所以要去日本东京,探求真理;第三次,在东京,看到留学生们不无思想保守,不务正业,失望离开;第四次,在仙台,经历了看电影事件,国人的冷漠、麻木、无知触动了鲁迅,使得鲁迅实现自我的觉醒。
活动小结:
师:正如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提到,医学不是最紧要的,第一重要的是改变人的精神。四次离开是鲁迅的四次选择,是鲁迅成长的关键点,也是鲁迅人生转折点。
(板书:人生转折)
四次选择的背后是作者思想的变化,思想的变化在于接受教育的变化。那么,作者都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才有了人生的转折呢?我们以“教育经历”为主题进行阅读。
设计意图:通过以“行踪”为主题,打破篇目的局限,整体把握鲁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的转变成长,巩固主题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四)教育经历主题阅读
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已经将检索梳理的内容作了一个前置性探究表格。每组的第一位同学接龙回答。
(生作答)后出示
鲁迅教育经历表
篇名 教育或经历
狗猫鼠 隐鼠
阿长与山海经 绘本《山海经》《花镜》《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尔雅音图》《毛诗品物图考》《点石斋丛话》《书画舫》
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民间迎神赛会,《鉴略》
无常 民间迎神赛会,目连戏,《玉历钞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西游记》《荡寇志》
父亲的病 批判中医
琐记 雷电学堂:英语,《左传》,做汉文 矿路学堂:德语,《左传》,地质学,金石学(矿物学),格致(物理化学),接触新学(《天演论》)
藤野先生 留学日本,医学,西学
范爱农 回国,辛亥革命,赴京,范爱农之死
师:接下来根据检索梳理出的这个表格进行“教育经历”的主题阅读探究,同学们回答鲁迅在这十篇散文中,获取知识的来源都那些?
生根据表格作答。
预设:动植物、民间绘本、赛会活动、民间文学、新式学校课程、革命活动、传统儒学。
师:我就知道同学们非常棒,我根据鲁迅对不同知识来源学到的内容和对此的态度,做了个表格。请同学们以小组进行讨论,将它填写好。出示表格:
知识来源表
知识来源 学习内容 学习态度(喜欢或批判)
动植物
绘本《山海经》《西游记》《荡寇志》
《二十四孝图》《鉴略》
五猖会
无常
三味书屋的课程
新式学校的课程
革命活动
预设:
知识来源表
知识来源 学习内容 学习态度(喜欢或批判)
动植物 自然经验 喜欢
绘本《山海经》《西游记》《荡寇志》 绘画、神话、民间文学 喜欢
《二十四孝图》《鉴略》 传统儒学 批判
五猖会 民间风俗 喜欢
无常 民间戏曲 喜欢
三味书屋的课程 传统儒学 批判
新式学校的课程 科学、外语 喜欢
革命活动 认识世界 喜欢
观察表格梳理探究:
师:我们观察表格“知识来源”的一列,发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鲁迅才正式告别童年的欢愉,正式入学,到三味书屋学习。在此之前,也就是前五篇加第六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的部分,鲁迅仅仅是一个学龄前的儿童。
在此期间,鲁迅喜欢的知识来源对鲁迅起到了教育作用,而批判的内容没有起到教育作用。
故而,鲁迅的有效来源分别是:
动植物属于自然,绘本《山海经》属于民间绘本,五猖会属于民间赛会,无常属于民间戏曲,还有革命活动。从“自然、民间”到“科学”再到“革命”,我们看到的是鲁迅学习层次的提升,更是鲁迅本人精神的成长。
(板书:自然、民间——科学——革命 精神成长)
设计意图:通过“精神成长”主题,打破篇目的局限,整体把握鲁迅的教育经历及态度,掌握利用主题阅读统整整本书的方法。
(五)课堂总结
《朝花夕拾》的十篇散文,看似相对独立,实则在时间、地点、事件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我们通过主题阅读的方式,梳理了鲁迅的人生转折和精神成长,这种方法,打破了篇目局限,化零为整,深入理解,挖掘文章,是有很大帮助的。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明确十篇散文的内在联系,鼓励引导同学们打破篇目局限,利用主题阅读法对十篇散文进行统整分析。
布置作业
根据课上内容,从 “教育经历”“人生行踪”两个主题中,二选一,总结主题阅读的收获与结论。
以组为单位,自行确定一个关键词,进行主题阅读,并撰写主题阅读报告单。
设计意图:通过自选主题,巩固主题探究的方法;通过自主主题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挖掘统整名著的能力。
附录1
鲁迅编年表前置性作业
篇名 大致时间 教育或经历
狗猫鼠 10岁左右 隐鼠
阿长与山海经 5-10岁之间 绘本《 》(《花镜》《 》《 》《 》《 》《 》)
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1887年,6岁入塾 民间 ,《 》(《百家姓》《千字文》)
无常 , 戏,《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892年,11岁入三味书屋 《 》《 》《 》《 》《 》《 》
父亲的病 1894-1896(15岁) 批判中医
琐记 1896-1898-1902(21岁) 江南水师学堂:英语,《 》 矿路学堂: 语,《 》,格致, 学, 学(矿物学),接触新学(《 》)
藤野先生 1902-1906(1904) 留学 , 学, 学
范爱农 1907-1912(31岁) 回国, 革命,赴京, 之死
附录2
主题阅读报告单
组别及成员:
主题词:
相关篇目或情节(概括摘抄)及批注:
组内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