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7 11:47:20

文档简介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1.(2024·泗洪)根据语境,读拼音,写字词。
时光匆匆,我们从yòu zhì 走向成熟。步入中学,如果我们继续与shū jí 为友,成长路上,就不会jì mò ,对于生活中种种yán jùn 考验,也能勇敢面对。任何时候,任何lǐng yù ,jī yù 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答案】幼稚;书籍;寂寞;严峻;领域;机遇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不要把“幼稚”的“幼”写成绞丝旁,不要把“书籍”的“籍”写成“藉”。
故答案为:幼稚;书籍;寂寞;严峻;领域;机遇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2024·泗洪)下列词语读音、书写、注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挑剔(tì) 笨拙(zhuó) 耽搁 翻箱倒柜 不以为然(对,正确)
B.锲而不舍(qìe) 咽喉(yān) 防御 心喜若狂 与时俱进(一起,一同)
C.炽热(chì) 憎恶(wù) 通宵 身临其境 诲人不倦(教导)
D.奄奄一息(yǎn) 急遽(jǜ) 唯恐 高歌曼舞 万象更新(景象)
【答案】C
【知识点】字义;字音;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A.有误。“笨拙”的“拙”应读“zhuō”,指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
B.有误。“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指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心喜若狂”应为“欣喜若狂”,意思是形容高兴、兴奋到了极点。
C.正确。
D.有误。“急遽”的“遽”应读“jù”,指急速。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易误读字的字音、错别字和字词解释。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
3.(2024·泗洪)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五一”假期,泗洪景区迎来了大批游客,洪泽湖湿地人头攒动,大王庄人山人海。
B.柳山湖新春游园灯会让我大开眼界: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电子的。
C.学校运动会上,哥哥在跳远比赛中拔得头筹,我在跑步比赛中摘金夺银。
D.展览会上,民间工艺大师的剪纸作品不计其数,根雕作品数不胜数。
【答案】C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相同。人头攒动:人聚集在一起,只看见头在动。形容人多拥挤。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很多很多。
B.相同。一律:一个样子;全部相同。清一色:比喻全部由一种成分构成或全部一个样子。
C.不同。拔得头筹:取得第一个出场比赛的资格。摘得桂冠:摘得金牌,获得银牌,泛指在比赛中获得多个奖项。
D.相同。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数不胜数:数也数不清。形容数量极多。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要了解给出词语的意思,也要明白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
4.(2024·泗洪)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县上下掀起创建文明城市的高潮,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B.花开花落,我们在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
C.考古工作者对泗洪顺山集遗址进行发掘,一批珍贵文物重见天日。
D.我和迈克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学习知识才坐到了一起。
【答案】D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A.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与语境相符。
B.司空见惯:形容常见之事,毫不稀奇。与语境相符。
C.重见天日:比喻重新显露出来,多指事物从隐藏状态变为公众所知。与语境相符。
D.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与语境不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5.(2024·泗洪)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事物没有被赋予人的志向和品格的是(  )
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答案】C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苏轼的《赠刘景文》,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这里赋予了菊花坚强不屈的品格。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意思是朋友啊,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请告诉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这里用冰心象征人的纯洁善良。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李贺的《马诗》,描绘的是边塞的景色,没有赋予事物人的志向和品格。
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郑板桥的《竹石》,意思是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留下清新的气息在天地间。这里赋予了竹子不慕虚荣,甘愿奉献的品格。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诵读古诗,结合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
6.(2024·泗洪)常言道:“____。”人人都爱听好话,但只有善意的批评才会让我们更优秀。(  )
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答案】C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就是告诫世人读书不可囫囵吞枣。而应该用心读书。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意思是是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
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等到需要的时,才后悔只懂得一点。
故答案为: C
【点评】格言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非常广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格言的意思;特别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
7.(2024·泗洪)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可真热,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就已经着了火。(夸张)
B.看到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中华儿女怎能不激动万分?(反问)
C.如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分钱。(比喻)
D.我的歌,你飞吧,飞到松林间,飞到溪流里,飞到每一处美好的地方。(排比)
【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B、D正确。C.有误,从“不用一分钱”可知是拟人句。
故答案为: C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8.(2024·泗洪)下列各句表达情感的方法与其他句子不一样的是(  )
A.太阳轻轻悄悄地挪移着,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B.溪水哗啦啦地流淌着,为我演唱一首动听的歌。
C.我感觉周围的光线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
D.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答案】D
【知识点】表现手法
【解析】【分析】A.将太阳拟人化,使其“轻轻悄悄地挪移”,给人一种温柔而缓慢的感觉。
B.将溪水拟人化,使其“哗啦啦地流淌”并“为我演唱一首动听的歌”,赋予溪水以声音和情感。
C.将光线拟人化,但通过描述光线“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传达了一种情绪的变化。
D.采用了直接提问的方式,通过问句“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来表达一种对时间流逝的困惑和无奈。
故答案为: D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9.(2024·泗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写的。
B.《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地介绍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情景,展现了老北京的习俗。
C.读“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我感受到诗人韩愈对暮春景色的喜爱。
D.《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儿都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且说话有理有据。
【答案】C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A、B、D正确。C.有误,从这句话应该感受到诗人韩愈对早春景色的赞美和喜爱。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和诗歌词句理解。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0.(2024·泗洪)在“难忘小学生活”单元,班级开展了系列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给自己的成长纪念册取个贴切的名字,如“亲爱的同学”“才艺荟萃”等。
B.书信由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这六个部分组成。
C.即兴发言时要提前打好腹稿,理清表达的意思,语气自然大方,还要注意说话的对象。
D.策划毕业联欢会,要写好策划书,做到主题鲜明,分工职责明确,活动流程清晰。
【答案】A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有误,成长纪念册的名字应与成长有关,“亲爱的同学”“才艺荟萃”与成长无关。
B、C、D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了实践作业、书信。所谓实践作业就是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方式表现出来。
11.(2024·泗洪)在小学阶段,我们掌握了很多阅读方法。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一个人物图谱,以便阅读时随时查阅。
B.不管长篇作品,还是短篇作品、文言文,我们一般都先阅读梗概,再浏览精彩片段。
C.我碰到不懂的问题会随时向别人请教,或者去读书、查资料,琢磨解决问题的办法。
D.读文章的时候,要分清文章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答案】B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先读梗概,再浏览精彩片段,适合阅读长篇作品,不适合短篇作品和文言文。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阅读策略和方法。认真阅读所给句子,结合平时的阅读方法作答即可。
12.(2024·泗洪)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我觉得    、   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只要你说的对人民对社会有益时,就不必拘泥仿效古人的做法,这正如《淮南子》所言“苟利于民,   ,苟周于事,   ”。
(2)诗中有知识:我们从《寒食》“   ,   ”中了解了寒食节禁火的习俗;诗中有情谊:我们从《送元二使安西》“   ,   ”中感受到依依惜别的情感;诗中有哲理:我们从《游园不值》“   ,   ”中体会到新生事物冲破束缚、蓬勃发展的勇气。
【答案】(1)重于泰山;轻于鸿毛;雷锋;张思德;不必法古;不必循旧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觉得雷锋、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意思是只要有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古制;只要符合大事,不必依循旧章。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韩翃的《寒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故答案为:(1)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雷锋 张思德 不必法古 不必循旧;(2)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点评】本题考查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格言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非常广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格言的意思;特别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
13.(2024·泗洪)根据原文填空。
(1)上善若水。   ,处众人之所恶,   。(《上善若水》)
(2)人曰:“   ?”曰:“   ,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3)   ,黄雀在后。鹬蚌相争,   。(补齐成语)
【答案】(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
(2)何不试之以足;宁信度
(3)螳螂捕蝉;渔翁得利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由上句“上善若水”可知下句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由下句“无自信也”可知上句是: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无自信也。“
(3)由下句”黄雀在后“可知上句是”螳螂捕蝉“,由上句”鹬蚌相争“可知下句是”渔翁得利“。
故答案为:(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2)何不试之以足;宁信度;(3)螳螂捕蝉;渔翁得利。
【点评】本题考查名言警句、成语积累。格言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非常广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格言的意思;特别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
14.(2024·泗洪)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狗和他的男孩》中,五只狗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归属。
B.《情真意切的“示儿书”》是女英雄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信里嘱咐儿子: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C.《毛毛》又名“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时间窃贼是灰先生。
D.高洪波的《嘹亮的歌声》中《豌豆尖》详写在北京吃豌豆尖的情景。
E.《我的老师》作者是梁晓声。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文章《慈母情深》。
【答案】E
【知识点】作者作品;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B、C、D正确。E.错误,《我的老师》的作者是魏巍。
故答案为: E
【点评】本题考查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流传的文字作品。
15.(2024·泗洪)名著赏读。
(1)《不老泉》中,温妮为什么没有喝不老泉的水?如何评价她的选择?
(2)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请从《汤姆 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中选择一个人物作立体、多面的评价。
【答案】(1)因为她意识到生命的自然循环是不应该被人为打破的。她理解到,即使永生不老听起来很诱人,但打破自然规律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和痛苦。她的选择体现了她的智慧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评价她的选择,可以说她展现了成熟和责任感,她的决定保护了她自己和她所爱的人免受潜在的危险和道德困境。
(2)首先,孙悟空是一个勇敢无畏的英雄。他大闹天宫,不畏强权,敢于挑战天庭的权威,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勇气。这种勇敢不仅仅体现在战斗中,还体现在他保护师傅唐僧取经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妖魔鬼怪,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担当起保护团队的责任。其次,孙悟空聪明机智,善于应变。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头脑灵活,经常利用智慧解决问题。比如,在对付黄风怪时,他借助土地公的帮助,找到了破解黄风的方法;在面对红孩儿时,他虽然不敌三昧真火,但懂得寻求外援,请来了观音菩萨解决问题。然而,孙悟空也有其缺点和不足。他性格急躁,容易冲动,有时会因为一时之气而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比如,在“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中,他因为急于除妖而忽略了师傅的感受,导致唐僧误会他,甚至一度将他逐出师门。此外,他也有些自负,常常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忽略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尽管如此,孙悟空的成长和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取经的过程中,他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他从一开始的桀骜不驯到后来的忠诚护法,经历了从“猴性”到“人性”的转变,最终成为了唐僧取经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助手。
【知识点】《西游记》;其他中国名著
【解析】【分析】(1)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
(2)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选择一个人物作立体、多面的评价即可。
故答案为:(1)因为她意识到生命的自然循环是不应该被人为打破的。她理解到,即使永生不老听起来很诱人,但打破自然规律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和痛苦。她的选择体现了她的智慧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评价她的选择,可以说她展现了成熟和责任感,她的决定保护了她自己和她所爱的人免受潜在的危险和道德困境。(2)首先,孙悟空是一个勇敢无畏的英雄。他大闹天宫,不畏强权,敢于挑战天庭的权威,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勇气。这种勇敢不仅仅体现在战斗中,还体现在他保护师傅唐僧取经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妖魔鬼怪,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担当起保护团队的责任。其次,孙悟空聪明机智,善于应变。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头脑灵活,经常利用智慧解决问题。比如,在对付黄风怪时,他借助土地公的帮助,找到了破解黄风的方法;在面对红孩儿时,他虽然不敌三昧真火,但懂得寻求外援,请来了观音菩萨解决问题。然而,孙悟空也有其缺点和不足。他性格急躁,容易冲动,有时会因为一时之气而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比如,在“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中,他因为急于除妖而忽略了师傅的感受,导致唐僧误会他,甚至一度将他逐出师门。此外,他也有些自负,常常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忽略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尽管如此,孙悟空的成长和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取经的过程中,他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他从一开始的桀骜不驯到后来的忠诚护法,经历了从“猴性”到“人性”的转变,最终成为了唐僧取经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助手。
【点评】学习理解名著的内容,了解名著的主旨,认真阅读,理解人物形象,抓住名著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2024·泗洪)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刚刚过去的劳动节,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放学途中,书包在父母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午餐时,小学一年级的众多孩子不会剥虾,无从下口;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周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 家长1: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2: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 【材料二】 中小学生周末家务劳动时间统计
【材料三】
中小学生家务劳动情况调查统计表
劳动技能 简单类 复杂类
打扫卫生 洗碗 收拾餐桌 洗菜 炒菜 煮面条 洗衣服 干农活
会 85.50% 81.60% 76.00% 63.40% 36.80% 57.20% 59.10% 22.20%
不会 14.50% 18.40% 24.00% 36.60% 63.20% 42.80% 40.90% 77.80%
16.《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结合【材料二】,可以发现:   。
17.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目前中小学生劳动技能现状,再提出一条针对性建议。
现状:   。
建议:   。
18.结合材料,试分析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至少两条)。
19.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来说没什么意义。”请结合上述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6.中小学生周末参加家务劳动的情况不容乐观
17.劳动技能中,大部分中小学生都掌握了打扫卫生、洗碗、收拾餐桌、洗菜等基本家务技能;复杂类劳动技能中,大部分中小学生不会炒菜、干农活等较为复杂的家务技能;应该加强孩子的劳动技能培养,开展一些简单又有趣的家务劳动示范活动,例如让小学生参与做饭、种植蔬菜等,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和技能
18.家长原因:更多的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只注重学习教育,从而忽视了劳动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劳动锻炼。
学生原因:学生对劳动教育缺乏主动性,对劳动课的态度也是可有可无的。
19.这位家长说的不对,在我看来劳动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不能仅仅注重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劳动教育的意义。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种能力,以后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16.考查了图文信息转换能力。从饼状图中可得知,20980个中小学生周末家务劳动时间0-1小时68.80%、1-2小时16.80%、2小时以上5.90%、不做家务8.50%,结合“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由此可以发现,中小学生周末家务劳动时间远低于规定标准;学生在家参加劳动的情况不容乐观。
故答案为:中小学生周末参加家务劳动的情况不容乐观
17.考查了概括材料内容和提建议。从图表数据中可以看出,简单类劳动技能中,大部分中小学生都掌握了打扫卫生、洗碗、收拾餐桌等基本家务技能。复杂类劳动技能中,大部分中小学生不会炒菜、干农活等较为复杂的家务技能。因此建议:应该加强孩子的劳动技能培养,开展一些简单又有趣的家务劳动示范活动,例如让小学生参与做饭、种植蔬菜等,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和技能。
故答案为:劳动技能中,大部分中小学生都掌握了打扫卫生、洗碗、收拾餐桌、洗菜等基本家务技能;复杂类劳动技能中,大部分中小学生不会炒菜、干农活等较为复杂的家务技能。应该加强孩子的劳动技能培养,开展一些简单又有趣的家务劳动示范活动,例如让小学生参与做饭、种植蔬菜等,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和技能。
18.结合材料,分析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家长原因:更多的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只注重学习教育,从而忽视了劳动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劳动锻炼。
学生原因:学生对劳动教育缺乏主动性,对劳动课的态度也是可有可无的。
19.考查了语言表达能力。显然文中家长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再结合三则材料和生活实际阐述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这位家长说的不对,在我看来劳动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不能仅仅注重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劳动教育的意义。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种能力,以后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2024·泗洪)阅读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①,家贫无资。太夫人②以荻③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④士人⑤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一如成人。
[注释]①孤:年幼丧父。②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③获: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④闾(1ǘ)里:街坊,乡里。⑤士人:读书人。
20.下列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B.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C.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D.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2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终日不成章 多诵古人篇章
B.太夫人以荻画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B.教以书字 而家无书读
D.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通国之善弈者也
22.欧阳修因家贫无资,读书遇到的困难和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法是:
书写无材料——   。
家无书读——   。
23.欧阳修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还因为    。
【答案】20.D
21.B
22.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23.他母亲给他的引导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有些文言文中文言词不好理解,学习时要注重课文中的解释,然后再去理解句子或整篇的文意。要学会充分利用课本资料。
20.根据”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的意思: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可知正确的停顿应为: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故答案为: D
21.A:不同,终日不成章的章是一段布的意思,多诵古人篇章的章是文章的意思。
B:相同。
C:不同,教以书字的书是写的意思,而家无书读的书是书籍的意思。
D:不同,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的之是代词,指书。通国之善弈者也的之是的的意思。
故答案为:B
22.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欧阳修书写无材料的时候就”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家无书读时就”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故答案为: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23.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句子“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意思是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欧阳修的母亲还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从这句话可知,家长的善于教育和严格要求也是促使他成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故答案为:他母亲给他的引导
(2024·泗洪)阅读
父亲的皮带
莫言
那年,我考取了省城的一所大学,临行时,父亲将我送到火车站。当时正值客运高峰,站台内人头攒动,汽笛轰鸣。父亲弯着腰,背着一个大旅行包在前面开道,我拎着手提袋在后面紧紧跟着。9月的天气依然闷热,不一会儿父亲的衣衫就被汗水浸透。我不禁暗暗埋怨:“天这么热,还带着那么多东西,真是……”父亲虽然背着重重的行李,可步履丝毫不见缓慢,我在后面一路小跑,还是落下了一段距离。从候车室到车厢门,不足100米,我们却足足走了20分钟。终于,我看见父亲在一节车厢前停下脚步,从怀里摸出车票,核对了一下,随即向我欢快地招手。等我赶到时,父亲正坐在行李上,点上一支烟,惬意地抽着:“军军,你快上去,我把包递给你,记住,是5号窗口!”我随着人流挤上了列车,从5号窗口里伸出头来,只见父亲搓了搓手掌,猛地把那只大包举了起来,就在我接过包的一刹那,只听“啪”的一声,包带应声而断,旅行包从窗口垂直落下,巨大的惯性将拉链崩脱,里面滚出一大堆苹果、鸭梨、月饼、花生……父亲慌了,手忙脚乱地将散落在地上的食品一一拾进包里,甚至蜷缩着身子,一只脚探下去将落在铁轨边的两只鸭梨捡了起来。我吓得大叫:“爸,快上来,不要了,不要了!”“这梨是刚摘的,带在路上吃。”父亲笑嘻嘻地从铁轨下站了出来,把拉链拉上,可包带断了没法提,父亲急得团团转。突然他的手停在了腰上,“有了!”只听“嗖”的一声,他竟然将皮带解了下来,往旅行包两头一扣,正好是一副包带。这时汽笛声响了。
如释重负的父亲把手插进兜里,把裤子提得老高,模样十分滑稽。旁边有几个年轻人笑了起来,父亲也笑了,看着我憨憨地笑,可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火车启动了,父亲依旧提着裤子,站在那里,直至变成一个小黑点,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那根皮带我一直珍藏着,以后无论遇到成功或是失败,它总能给我无穷的动力,尤其是每当回忆起父亲抽出皮带的一刹那,我觉得那是世上最酷的动作。
24.根据短文内容,填写鱼骨图。
2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如释重负:   。
26.划波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    描写,我感受到    。
27.文中父亲“最酷的动作”指什么?请用“   ”划出来。
28.“几个年轻人笑了起来”,是因为    ;“父亲也笑了”是因为    ;“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是因为    。
29.为什么文章结尾说:“我觉得那是世上最酷的动作”?
【答案】24.埋怨 父亲手忙脚乱甚至不顾危险,为“我”捡起掉落地上的食物。父亲提着裤子站在月台上目送“我”离开。感动。
25.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文中指父亲用皮带解决包带断裂的问题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26.动作;“我”担心且心疼父亲,也为自己当时那些不懂事的想法和没有理解父亲的不易,感到愧疚和自责;
27.只听“嗖”的一声,他竟然将皮带解了下来,往旅行包两头一扣,正好是一副包带。
28.看到父亲把裤子提得很高的滑稽模样;父亲看到有人笑话他,感到不好意思;“我”看到别人嘲笑父亲,心里很难受
29.因为父亲抽出皮带的动作中饱含着对“我”深深的爱,“我”被父亲的动作所感动,所以觉得这是世上最酷的动作。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24.考查了对文章主要场景和作者感情的概括能力。第一个场景:父亲弯腰背着旅行包,走在前面为“我”开道。从句子“我不禁暗暗埋怨:“天这么热,还带着那么多东西,真是……”可以体会到我的心情是埋怨父亲;第二个场景可根据“父亲慌了,手忙脚乱地将散落在地上的食物一一捡进包里,甚至蜷缩着身子,一只脚探下去,去捡落在铁轨边的两个鸭梨”概括为:父亲手忙脚乱甚至不顾危险,为“我”捡起掉落地上的食物。第三个场景可根据“火车启动了,父亲依旧提着裤子,站在那里,直至变成一个小黑点”概括为:父亲提着裤子站在月台上目送“我”离开。作者的感情可根据“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地流了出来”概括为:感动。
故答案为:埋怨 父亲手忙脚乱甚至不顾危险,为“我”捡起掉落地上的食物。父亲提着裤子站在月台上目送“我”离开。感动。
25.本题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认真读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即可。
故答案为: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文中指父亲用皮带解决包带断裂的问题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26.画横线句子是对父亲捡起散落在地的东西的动作描写,充分体现出了父亲捡东西的困难、不易及认真。在父亲的角度,从“蜷缩着身子”“将落在铁轨边的两只鸭梨捡了起来”可感受到,父亲捡拾东西的艰难、危险,因为生活的不易,舍不得已经掉落在地的东西,所以哪怕在铁轨也要去捡。在“我”的角度,从“我吓得大叫:‘爸,快上来,不要了!’”可感受到,“我”担心且心疼父亲,也为自己当时那些不懂事的想法和没有理解父亲的不易,感到愧疚和自责。
故答案为:动作;“我”担心且心疼父亲,也为自己当时那些不懂事的想法和没有理解父亲的不易,感到愧疚和自责。
27.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父亲为了我好提旅行包,把自己的皮带抽出来当作提带用,自己却用手把裤子提得老高。父亲抽出皮带的动作体现了父亲为了孩子可以不顾一切,表达的是深深的父爱,所以父亲抽出皮带的动作,是我认为父亲最酷的动作。
故答案为:只听“嗖”的一声,他竟然将皮带解了下来,往旅行包两头一扣,正好是一副包带。
28.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我”笑不出来的原因是看到父亲为了捡起散落的食品,不顾自己的安危,甚至在火车即将开动的情况下还坚持下去,这让“我”深感心疼和感动。父亲的节俭、无私和深沉的爱让“我”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父亲行为的感动,也有对父亲安全的担忧,这种复杂的情感让“我”无法像其他年轻人那样轻松地笑出来。此时,“我”心里可能会想:父亲为了我能顺利上学,不惜背着重重的行李,在炎热的天气中奔波劳累。当包带断裂,食物散落一地时,他毫不犹豫地俯身去捡,即使火车即将开动,他也毫不畏惧。他用自己的皮带作为包带,这种机智和父爱让我既感动又心疼。
故答案为:看到父亲把裤子提得很高的滑稽模样;父亲看到有人笑话他,感到不好意思;“我”看到别人嘲笑父亲,心里很难受。
29.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作者说父亲的这个动作是最酷的,原因是父亲为“我”抽出皮带当包带的动作饱含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故答案为:因为父亲抽出皮带的动作中饱含着对“我”深深的爱,“我”被父亲的动作所感动,所以觉得这是世上最酷的动作。
30.(2024·泗洪)习作。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持,是战胜困难的信心;坚持,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坚持,是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请以“坚持”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要求:(1)选择一两件具体事情写;(2)情感要自然流露。(3)不少于450字。
【答案】坚持
冬日的阳光轻轻抚着窗沿,阳光下,有一阵阵沉重的喘息,阳光下,有一道奋力奔跑的身影,阳光下,有纷纷飘落的快乐,丰富而又鲜亮。我的思绪随着窗畔的阳光一起回到了那年夏天。
那一天,天气似乎格外热,阳光把它所有的力量积蓄起来,化作一柄锋利的宝剑撕开重重云雾直直刺向大地。知了在树上痛苦地呻吟,树叶儿害怕的蜷缩起自己的身子,小草也臣服般的弯下腰。
我在这炎炎的烈日望向一千米外那个似乎永远到不了的目标。哨声响起,我在那看来似是要融化的塑胶跑道上撒开脚丫子向前跑去,总共五圈不到的路程对我来说却是如同二万五千里长征,何其遥远,何其漫长。渐渐地,我的体力跟不上了,和跑在前面的大部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我经过的路程才不过一圈半,嗓子里像是在冒烟,火辣辣的又干又痛,汗水从脸上滑落在跑道上……
拖着越来越沉的双腿,步子越来越慢,有一个声音从我心里飘出来,放弃吧,放弃了就不用再跑了。不,这不是我的个性,我的自尊和骄傲到哪去了,我不能认输,我不能放弃,我要为我的自尊和骄傲而跑,顿时,我的双腿好像有了力量,步子又大了些,耳边热风呼呼的响着,像是在为我加油,我要拼尽全力,跑完这一程。
终于跑到终点了,我顿时感到了一种快乐,这种快乐来自于坚持,只有坚持了,才会有机会,只有坚持了,才会胜利,只有坚持了,才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坚持,你就会收获快乐。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坚持”为题,写一篇习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你坚持做了哪些事?这一过程是怎样的?选择你印象深刻或对你影响较深的一件事去写。写作时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自己的“坚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坚持了什么,为什么坚择,这一过程中你付出了哪些努力?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本文以小作者自己跑一千米的经历为依据,写出了坚持是快乐的本源这一道理,叙述条理清楚,语言流畅生动而且非常细腻。如果再注意一下文章的结构安排则会更好。
1 / 1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1.(2024·泗洪)根据语境,读拼音,写字词。
时光匆匆,我们从yòu zhì 走向成熟。步入中学,如果我们继续与shū jí 为友,成长路上,就不会jì mò ,对于生活中种种yán jùn 考验,也能勇敢面对。任何时候,任何lǐng yù ,jī yù 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2.(2024·泗洪)下列词语读音、书写、注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挑剔(tì) 笨拙(zhuó) 耽搁 翻箱倒柜 不以为然(对,正确)
B.锲而不舍(qìe) 咽喉(yān) 防御 心喜若狂 与时俱进(一起,一同)
C.炽热(chì) 憎恶(wù) 通宵 身临其境 诲人不倦(教导)
D.奄奄一息(yǎn) 急遽(jǜ) 唯恐 高歌曼舞 万象更新(景象)
3.(2024·泗洪)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五一”假期,泗洪景区迎来了大批游客,洪泽湖湿地人头攒动,大王庄人山人海。
B.柳山湖新春游园灯会让我大开眼界: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电子的。
C.学校运动会上,哥哥在跳远比赛中拔得头筹,我在跑步比赛中摘金夺银。
D.展览会上,民间工艺大师的剪纸作品不计其数,根雕作品数不胜数。
4.(2024·泗洪)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县上下掀起创建文明城市的高潮,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B.花开花落,我们在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
C.考古工作者对泗洪顺山集遗址进行发掘,一批珍贵文物重见天日。
D.我和迈克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学习知识才坐到了一起。
5.(2024·泗洪)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事物没有被赋予人的志向和品格的是(  )
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6.(2024·泗洪)常言道:“____。”人人都爱听好话,但只有善意的批评才会让我们更优秀。(  )
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7.(2024·泗洪)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可真热,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就已经着了火。(夸张)
B.看到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中华儿女怎能不激动万分?(反问)
C.如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分钱。(比喻)
D.我的歌,你飞吧,飞到松林间,飞到溪流里,飞到每一处美好的地方。(排比)
8.(2024·泗洪)下列各句表达情感的方法与其他句子不一样的是(  )
A.太阳轻轻悄悄地挪移着,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B.溪水哗啦啦地流淌着,为我演唱一首动听的歌。
C.我感觉周围的光线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
D.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9.(2024·泗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写的。
B.《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地介绍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情景,展现了老北京的习俗。
C.读“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我感受到诗人韩愈对暮春景色的喜爱。
D.《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儿都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且说话有理有据。
10.(2024·泗洪)在“难忘小学生活”单元,班级开展了系列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给自己的成长纪念册取个贴切的名字,如“亲爱的同学”“才艺荟萃”等。
B.书信由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这六个部分组成。
C.即兴发言时要提前打好腹稿,理清表达的意思,语气自然大方,还要注意说话的对象。
D.策划毕业联欢会,要写好策划书,做到主题鲜明,分工职责明确,活动流程清晰。
11.(2024·泗洪)在小学阶段,我们掌握了很多阅读方法。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一个人物图谱,以便阅读时随时查阅。
B.不管长篇作品,还是短篇作品、文言文,我们一般都先阅读梗概,再浏览精彩片段。
C.我碰到不懂的问题会随时向别人请教,或者去读书、查资料,琢磨解决问题的办法。
D.读文章的时候,要分清文章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12.(2024·泗洪)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我觉得    、   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只要你说的对人民对社会有益时,就不必拘泥仿效古人的做法,这正如《淮南子》所言“苟利于民,   ,苟周于事,   ”。
(2)诗中有知识:我们从《寒食》“   ,   ”中了解了寒食节禁火的习俗;诗中有情谊:我们从《送元二使安西》“   ,   ”中感受到依依惜别的情感;诗中有哲理:我们从《游园不值》“   ,   ”中体会到新生事物冲破束缚、蓬勃发展的勇气。
13.(2024·泗洪)根据原文填空。
(1)上善若水。   ,处众人之所恶,   。(《上善若水》)
(2)人曰:“   ?”曰:“   ,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3)   ,黄雀在后。鹬蚌相争,   。(补齐成语)
14.(2024·泗洪)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狗和他的男孩》中,五只狗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归属。
B.《情真意切的“示儿书”》是女英雄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信里嘱咐儿子: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C.《毛毛》又名“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时间窃贼是灰先生。
D.高洪波的《嘹亮的歌声》中《豌豆尖》详写在北京吃豌豆尖的情景。
E.《我的老师》作者是梁晓声。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文章《慈母情深》。
15.(2024·泗洪)名著赏读。
(1)《不老泉》中,温妮为什么没有喝不老泉的水?如何评价她的选择?
(2)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请从《汤姆 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中选择一个人物作立体、多面的评价。
(2024·泗洪)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刚刚过去的劳动节,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放学途中,书包在父母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午餐时,小学一年级的众多孩子不会剥虾,无从下口;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周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 家长1: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2: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 【材料二】 中小学生周末家务劳动时间统计
【材料三】
中小学生家务劳动情况调查统计表
劳动技能 简单类 复杂类
打扫卫生 洗碗 收拾餐桌 洗菜 炒菜 煮面条 洗衣服 干农活
会 85.50% 81.60% 76.00% 63.40% 36.80% 57.20% 59.10% 22.20%
不会 14.50% 18.40% 24.00% 36.60% 63.20% 42.80% 40.90% 77.80%
16.《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结合【材料二】,可以发现:   。
17.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目前中小学生劳动技能现状,再提出一条针对性建议。
现状:   。
建议:   。
18.结合材料,试分析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至少两条)。
19.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来说没什么意义。”请结合上述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024·泗洪)阅读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①,家贫无资。太夫人②以荻③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④士人⑤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一如成人。
[注释]①孤:年幼丧父。②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③获: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④闾(1ǘ)里:街坊,乡里。⑤士人:读书人。
20.下列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B.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C.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D.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2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终日不成章 多诵古人篇章
B.太夫人以荻画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B.教以书字 而家无书读
D.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通国之善弈者也
22.欧阳修因家贫无资,读书遇到的困难和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法是:
书写无材料——   。
家无书读——   。
23.欧阳修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还因为    。
(2024·泗洪)阅读
父亲的皮带
莫言
那年,我考取了省城的一所大学,临行时,父亲将我送到火车站。当时正值客运高峰,站台内人头攒动,汽笛轰鸣。父亲弯着腰,背着一个大旅行包在前面开道,我拎着手提袋在后面紧紧跟着。9月的天气依然闷热,不一会儿父亲的衣衫就被汗水浸透。我不禁暗暗埋怨:“天这么热,还带着那么多东西,真是……”父亲虽然背着重重的行李,可步履丝毫不见缓慢,我在后面一路小跑,还是落下了一段距离。从候车室到车厢门,不足100米,我们却足足走了20分钟。终于,我看见父亲在一节车厢前停下脚步,从怀里摸出车票,核对了一下,随即向我欢快地招手。等我赶到时,父亲正坐在行李上,点上一支烟,惬意地抽着:“军军,你快上去,我把包递给你,记住,是5号窗口!”我随着人流挤上了列车,从5号窗口里伸出头来,只见父亲搓了搓手掌,猛地把那只大包举了起来,就在我接过包的一刹那,只听“啪”的一声,包带应声而断,旅行包从窗口垂直落下,巨大的惯性将拉链崩脱,里面滚出一大堆苹果、鸭梨、月饼、花生……父亲慌了,手忙脚乱地将散落在地上的食品一一拾进包里,甚至蜷缩着身子,一只脚探下去将落在铁轨边的两只鸭梨捡了起来。我吓得大叫:“爸,快上来,不要了,不要了!”“这梨是刚摘的,带在路上吃。”父亲笑嘻嘻地从铁轨下站了出来,把拉链拉上,可包带断了没法提,父亲急得团团转。突然他的手停在了腰上,“有了!”只听“嗖”的一声,他竟然将皮带解了下来,往旅行包两头一扣,正好是一副包带。这时汽笛声响了。
如释重负的父亲把手插进兜里,把裤子提得老高,模样十分滑稽。旁边有几个年轻人笑了起来,父亲也笑了,看着我憨憨地笑,可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火车启动了,父亲依旧提着裤子,站在那里,直至变成一个小黑点,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那根皮带我一直珍藏着,以后无论遇到成功或是失败,它总能给我无穷的动力,尤其是每当回忆起父亲抽出皮带的一刹那,我觉得那是世上最酷的动作。
24.根据短文内容,填写鱼骨图。
2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如释重负:   。
26.划波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    描写,我感受到    。
27.文中父亲“最酷的动作”指什么?请用“   ”划出来。
28.“几个年轻人笑了起来”,是因为    ;“父亲也笑了”是因为    ;“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是因为    。
29.为什么文章结尾说:“我觉得那是世上最酷的动作”?
30.(2024·泗洪)习作。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持,是战胜困难的信心;坚持,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坚持,是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请以“坚持”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要求:(1)选择一两件具体事情写;(2)情感要自然流露。(3)不少于4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幼稚;书籍;寂寞;严峻;领域;机遇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不要把“幼稚”的“幼”写成绞丝旁,不要把“书籍”的“籍”写成“藉”。
故答案为:幼稚;书籍;寂寞;严峻;领域;机遇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答案】C
【知识点】字义;字音;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A.有误。“笨拙”的“拙”应读“zhuō”,指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
B.有误。“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指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心喜若狂”应为“欣喜若狂”,意思是形容高兴、兴奋到了极点。
C.正确。
D.有误。“急遽”的“遽”应读“jù”,指急速。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易误读字的字音、错别字和字词解释。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
3.【答案】C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相同。人头攒动:人聚集在一起,只看见头在动。形容人多拥挤。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很多很多。
B.相同。一律:一个样子;全部相同。清一色:比喻全部由一种成分构成或全部一个样子。
C.不同。拔得头筹:取得第一个出场比赛的资格。摘得桂冠:摘得金牌,获得银牌,泛指在比赛中获得多个奖项。
D.相同。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数不胜数:数也数不清。形容数量极多。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要了解给出词语的意思,也要明白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
4.【答案】D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A.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与语境相符。
B.司空见惯:形容常见之事,毫不稀奇。与语境相符。
C.重见天日:比喻重新显露出来,多指事物从隐藏状态变为公众所知。与语境相符。
D.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与语境不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5.【答案】C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苏轼的《赠刘景文》,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这里赋予了菊花坚强不屈的品格。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意思是朋友啊,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请告诉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这里用冰心象征人的纯洁善良。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李贺的《马诗》,描绘的是边塞的景色,没有赋予事物人的志向和品格。
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郑板桥的《竹石》,意思是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留下清新的气息在天地间。这里赋予了竹子不慕虚荣,甘愿奉献的品格。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诵读古诗,结合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
6.【答案】C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就是告诫世人读书不可囫囵吞枣。而应该用心读书。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意思是是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
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等到需要的时,才后悔只懂得一点。
故答案为: C
【点评】格言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非常广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格言的意思;特别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
7.【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B、D正确。C.有误,从“不用一分钱”可知是拟人句。
故答案为: C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8.【答案】D
【知识点】表现手法
【解析】【分析】A.将太阳拟人化,使其“轻轻悄悄地挪移”,给人一种温柔而缓慢的感觉。
B.将溪水拟人化,使其“哗啦啦地流淌”并“为我演唱一首动听的歌”,赋予溪水以声音和情感。
C.将光线拟人化,但通过描述光线“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传达了一种情绪的变化。
D.采用了直接提问的方式,通过问句“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来表达一种对时间流逝的困惑和无奈。
故答案为: D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9.【答案】C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A、B、D正确。C.有误,从这句话应该感受到诗人韩愈对早春景色的赞美和喜爱。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和诗歌词句理解。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0.【答案】A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有误,成长纪念册的名字应与成长有关,“亲爱的同学”“才艺荟萃”与成长无关。
B、C、D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了实践作业、书信。所谓实践作业就是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方式表现出来。
11.【答案】B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先读梗概,再浏览精彩片段,适合阅读长篇作品,不适合短篇作品和文言文。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阅读策略和方法。认真阅读所给句子,结合平时的阅读方法作答即可。
12.【答案】(1)重于泰山;轻于鸿毛;雷锋;张思德;不必法古;不必循旧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觉得雷锋、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意思是只要有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古制;只要符合大事,不必依循旧章。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韩翃的《寒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故答案为:(1)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雷锋 张思德 不必法古 不必循旧;(2)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点评】本题考查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格言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非常广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格言的意思;特别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
13.【答案】(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
(2)何不试之以足;宁信度
(3)螳螂捕蝉;渔翁得利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由上句“上善若水”可知下句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由下句“无自信也”可知上句是: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无自信也。“
(3)由下句”黄雀在后“可知上句是”螳螂捕蝉“,由上句”鹬蚌相争“可知下句是”渔翁得利“。
故答案为:(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2)何不试之以足;宁信度;(3)螳螂捕蝉;渔翁得利。
【点评】本题考查名言警句、成语积累。格言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非常广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格言的意思;特别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
14.【答案】E
【知识点】作者作品;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B、C、D正确。E.错误,《我的老师》的作者是魏巍。
故答案为: E
【点评】本题考查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流传的文字作品。
15.【答案】(1)因为她意识到生命的自然循环是不应该被人为打破的。她理解到,即使永生不老听起来很诱人,但打破自然规律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和痛苦。她的选择体现了她的智慧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评价她的选择,可以说她展现了成熟和责任感,她的决定保护了她自己和她所爱的人免受潜在的危险和道德困境。
(2)首先,孙悟空是一个勇敢无畏的英雄。他大闹天宫,不畏强权,敢于挑战天庭的权威,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勇气。这种勇敢不仅仅体现在战斗中,还体现在他保护师傅唐僧取经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妖魔鬼怪,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担当起保护团队的责任。其次,孙悟空聪明机智,善于应变。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头脑灵活,经常利用智慧解决问题。比如,在对付黄风怪时,他借助土地公的帮助,找到了破解黄风的方法;在面对红孩儿时,他虽然不敌三昧真火,但懂得寻求外援,请来了观音菩萨解决问题。然而,孙悟空也有其缺点和不足。他性格急躁,容易冲动,有时会因为一时之气而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比如,在“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中,他因为急于除妖而忽略了师傅的感受,导致唐僧误会他,甚至一度将他逐出师门。此外,他也有些自负,常常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忽略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尽管如此,孙悟空的成长和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取经的过程中,他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他从一开始的桀骜不驯到后来的忠诚护法,经历了从“猴性”到“人性”的转变,最终成为了唐僧取经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助手。
【知识点】《西游记》;其他中国名著
【解析】【分析】(1)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
(2)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选择一个人物作立体、多面的评价即可。
故答案为:(1)因为她意识到生命的自然循环是不应该被人为打破的。她理解到,即使永生不老听起来很诱人,但打破自然规律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和痛苦。她的选择体现了她的智慧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评价她的选择,可以说她展现了成熟和责任感,她的决定保护了她自己和她所爱的人免受潜在的危险和道德困境。(2)首先,孙悟空是一个勇敢无畏的英雄。他大闹天宫,不畏强权,敢于挑战天庭的权威,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勇气。这种勇敢不仅仅体现在战斗中,还体现在他保护师傅唐僧取经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妖魔鬼怪,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担当起保护团队的责任。其次,孙悟空聪明机智,善于应变。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头脑灵活,经常利用智慧解决问题。比如,在对付黄风怪时,他借助土地公的帮助,找到了破解黄风的方法;在面对红孩儿时,他虽然不敌三昧真火,但懂得寻求外援,请来了观音菩萨解决问题。然而,孙悟空也有其缺点和不足。他性格急躁,容易冲动,有时会因为一时之气而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比如,在“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中,他因为急于除妖而忽略了师傅的感受,导致唐僧误会他,甚至一度将他逐出师门。此外,他也有些自负,常常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忽略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尽管如此,孙悟空的成长和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取经的过程中,他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他从一开始的桀骜不驯到后来的忠诚护法,经历了从“猴性”到“人性”的转变,最终成为了唐僧取经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助手。
【点评】学习理解名著的内容,了解名著的主旨,认真阅读,理解人物形象,抓住名著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答案】16.中小学生周末参加家务劳动的情况不容乐观
17.劳动技能中,大部分中小学生都掌握了打扫卫生、洗碗、收拾餐桌、洗菜等基本家务技能;复杂类劳动技能中,大部分中小学生不会炒菜、干农活等较为复杂的家务技能;应该加强孩子的劳动技能培养,开展一些简单又有趣的家务劳动示范活动,例如让小学生参与做饭、种植蔬菜等,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和技能
18.家长原因:更多的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只注重学习教育,从而忽视了劳动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劳动锻炼。
学生原因:学生对劳动教育缺乏主动性,对劳动课的态度也是可有可无的。
19.这位家长说的不对,在我看来劳动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不能仅仅注重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劳动教育的意义。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种能力,以后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16.考查了图文信息转换能力。从饼状图中可得知,20980个中小学生周末家务劳动时间0-1小时68.80%、1-2小时16.80%、2小时以上5.90%、不做家务8.50%,结合“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由此可以发现,中小学生周末家务劳动时间远低于规定标准;学生在家参加劳动的情况不容乐观。
故答案为:中小学生周末参加家务劳动的情况不容乐观
17.考查了概括材料内容和提建议。从图表数据中可以看出,简单类劳动技能中,大部分中小学生都掌握了打扫卫生、洗碗、收拾餐桌等基本家务技能。复杂类劳动技能中,大部分中小学生不会炒菜、干农活等较为复杂的家务技能。因此建议:应该加强孩子的劳动技能培养,开展一些简单又有趣的家务劳动示范活动,例如让小学生参与做饭、种植蔬菜等,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和技能。
故答案为:劳动技能中,大部分中小学生都掌握了打扫卫生、洗碗、收拾餐桌、洗菜等基本家务技能;复杂类劳动技能中,大部分中小学生不会炒菜、干农活等较为复杂的家务技能。应该加强孩子的劳动技能培养,开展一些简单又有趣的家务劳动示范活动,例如让小学生参与做饭、种植蔬菜等,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和技能。
18.结合材料,分析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家长原因:更多的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只注重学习教育,从而忽视了劳动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劳动锻炼。
学生原因:学生对劳动教育缺乏主动性,对劳动课的态度也是可有可无的。
19.考查了语言表达能力。显然文中家长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再结合三则材料和生活实际阐述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这位家长说的不对,在我看来劳动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不能仅仅注重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劳动教育的意义。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种能力,以后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答案】20.D
21.B
22.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23.他母亲给他的引导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有些文言文中文言词不好理解,学习时要注重课文中的解释,然后再去理解句子或整篇的文意。要学会充分利用课本资料。
20.根据”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的意思: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可知正确的停顿应为: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故答案为: D
21.A:不同,终日不成章的章是一段布的意思,多诵古人篇章的章是文章的意思。
B:相同。
C:不同,教以书字的书是写的意思,而家无书读的书是书籍的意思。
D:不同,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的之是代词,指书。通国之善弈者也的之是的的意思。
故答案为:B
22.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欧阳修书写无材料的时候就”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家无书读时就”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故答案为: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23.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句子“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意思是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欧阳修的母亲还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从这句话可知,家长的善于教育和严格要求也是促使他成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故答案为:他母亲给他的引导
【答案】24.埋怨 父亲手忙脚乱甚至不顾危险,为“我”捡起掉落地上的食物。父亲提着裤子站在月台上目送“我”离开。感动。
25.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文中指父亲用皮带解决包带断裂的问题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26.动作;“我”担心且心疼父亲,也为自己当时那些不懂事的想法和没有理解父亲的不易,感到愧疚和自责;
27.只听“嗖”的一声,他竟然将皮带解了下来,往旅行包两头一扣,正好是一副包带。
28.看到父亲把裤子提得很高的滑稽模样;父亲看到有人笑话他,感到不好意思;“我”看到别人嘲笑父亲,心里很难受
29.因为父亲抽出皮带的动作中饱含着对“我”深深的爱,“我”被父亲的动作所感动,所以觉得这是世上最酷的动作。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24.考查了对文章主要场景和作者感情的概括能力。第一个场景:父亲弯腰背着旅行包,走在前面为“我”开道。从句子“我不禁暗暗埋怨:“天这么热,还带着那么多东西,真是……”可以体会到我的心情是埋怨父亲;第二个场景可根据“父亲慌了,手忙脚乱地将散落在地上的食物一一捡进包里,甚至蜷缩着身子,一只脚探下去,去捡落在铁轨边的两个鸭梨”概括为:父亲手忙脚乱甚至不顾危险,为“我”捡起掉落地上的食物。第三个场景可根据“火车启动了,父亲依旧提着裤子,站在那里,直至变成一个小黑点”概括为:父亲提着裤子站在月台上目送“我”离开。作者的感情可根据“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地流了出来”概括为:感动。
故答案为:埋怨 父亲手忙脚乱甚至不顾危险,为“我”捡起掉落地上的食物。父亲提着裤子站在月台上目送“我”离开。感动。
25.本题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认真读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即可。
故答案为: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文中指父亲用皮带解决包带断裂的问题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26.画横线句子是对父亲捡起散落在地的东西的动作描写,充分体现出了父亲捡东西的困难、不易及认真。在父亲的角度,从“蜷缩着身子”“将落在铁轨边的两只鸭梨捡了起来”可感受到,父亲捡拾东西的艰难、危险,因为生活的不易,舍不得已经掉落在地的东西,所以哪怕在铁轨也要去捡。在“我”的角度,从“我吓得大叫:‘爸,快上来,不要了!’”可感受到,“我”担心且心疼父亲,也为自己当时那些不懂事的想法和没有理解父亲的不易,感到愧疚和自责。
故答案为:动作;“我”担心且心疼父亲,也为自己当时那些不懂事的想法和没有理解父亲的不易,感到愧疚和自责。
27.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父亲为了我好提旅行包,把自己的皮带抽出来当作提带用,自己却用手把裤子提得老高。父亲抽出皮带的动作体现了父亲为了孩子可以不顾一切,表达的是深深的父爱,所以父亲抽出皮带的动作,是我认为父亲最酷的动作。
故答案为:只听“嗖”的一声,他竟然将皮带解了下来,往旅行包两头一扣,正好是一副包带。
28.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我”笑不出来的原因是看到父亲为了捡起散落的食品,不顾自己的安危,甚至在火车即将开动的情况下还坚持下去,这让“我”深感心疼和感动。父亲的节俭、无私和深沉的爱让“我”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父亲行为的感动,也有对父亲安全的担忧,这种复杂的情感让“我”无法像其他年轻人那样轻松地笑出来。此时,“我”心里可能会想:父亲为了我能顺利上学,不惜背着重重的行李,在炎热的天气中奔波劳累。当包带断裂,食物散落一地时,他毫不犹豫地俯身去捡,即使火车即将开动,他也毫不畏惧。他用自己的皮带作为包带,这种机智和父爱让我既感动又心疼。
故答案为:看到父亲把裤子提得很高的滑稽模样;父亲看到有人笑话他,感到不好意思;“我”看到别人嘲笑父亲,心里很难受。
29.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作者说父亲的这个动作是最酷的,原因是父亲为“我”抽出皮带当包带的动作饱含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故答案为:因为父亲抽出皮带的动作中饱含着对“我”深深的爱,“我”被父亲的动作所感动,所以觉得这是世上最酷的动作。
30.【答案】坚持
冬日的阳光轻轻抚着窗沿,阳光下,有一阵阵沉重的喘息,阳光下,有一道奋力奔跑的身影,阳光下,有纷纷飘落的快乐,丰富而又鲜亮。我的思绪随着窗畔的阳光一起回到了那年夏天。
那一天,天气似乎格外热,阳光把它所有的力量积蓄起来,化作一柄锋利的宝剑撕开重重云雾直直刺向大地。知了在树上痛苦地呻吟,树叶儿害怕的蜷缩起自己的身子,小草也臣服般的弯下腰。
我在这炎炎的烈日望向一千米外那个似乎永远到不了的目标。哨声响起,我在那看来似是要融化的塑胶跑道上撒开脚丫子向前跑去,总共五圈不到的路程对我来说却是如同二万五千里长征,何其遥远,何其漫长。渐渐地,我的体力跟不上了,和跑在前面的大部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我经过的路程才不过一圈半,嗓子里像是在冒烟,火辣辣的又干又痛,汗水从脸上滑落在跑道上……
拖着越来越沉的双腿,步子越来越慢,有一个声音从我心里飘出来,放弃吧,放弃了就不用再跑了。不,这不是我的个性,我的自尊和骄傲到哪去了,我不能认输,我不能放弃,我要为我的自尊和骄傲而跑,顿时,我的双腿好像有了力量,步子又大了些,耳边热风呼呼的响着,像是在为我加油,我要拼尽全力,跑完这一程。
终于跑到终点了,我顿时感到了一种快乐,这种快乐来自于坚持,只有坚持了,才会有机会,只有坚持了,才会胜利,只有坚持了,才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坚持,你就会收获快乐。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坚持”为题,写一篇习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你坚持做了哪些事?这一过程是怎样的?选择你印象深刻或对你影响较深的一件事去写。写作时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自己的“坚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坚持了什么,为什么坚择,这一过程中你付出了哪些努力?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本文以小作者自己跑一千米的经历为依据,写出了坚持是快乐的本源这一道理,叙述条理清楚,语言流畅生动而且非常细腻。如果再注意一下文章的结构安排则会更好。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