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2022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积累
1.(2022·沙市区)在括号里写上合适的词语。
冰心老人曾说:“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làng màn 的童年里,我喜欢听草丛里蟋蟀qīng cuì 的歌唱,喜欢把bō li 弹珠当成珍宝,喜欢在网络中sōu suǒ 有用的信息,喜欢阅读精美的shū jí ,喜欢yī wēi 在妈妈的怀里……
【答案】浪漫;清脆;玻璃;搜索;书籍;依偎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不要把“清脆”写成“青翠”,不要把“书籍”的“籍”写成“藉”。
故答案为:浪漫、清脆、玻璃、搜索、书籍、依偎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
2.(2022·沙市区)传统文化知多少?
(1)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不少词语具有丰富的含义。比如,梨园指“戏班”,高堂指“父母”。我知道,桃李指:“ ”。
(2)中国生肖文化源远流长,属相不同,称呼就不同。比如,“寅虎”“卯兔”“ 鸡”。
(3)“二十四节气”是流淌在每个中国人基因里的文化自信,《二十四节气歌》中“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里的“处”指的是: 。
(4)走进中山公园,随处可见精美的对联,令人大饱眼福。“和风桥”上的对联就很有特色。你知道下联是哪一句吗?
上联:两岸和风拂柳下联: 。
①一湖碧水笼烟
②一湖碧水蓝天
③一湖碧水赏花
【答案】(1)学生
(2)酉
(3)处暑
(4)①
【知识点】对联;节气;十二生肖
【解析】【分析】(1)考查了传统文化,桃李指学生。
(2)考查了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3)考查了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根据气候对一年进行的节令划分。即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里的“处”指的是处暑。
(4)考查了对联。根据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要求,“两岸和风拂柳”下联应选①。
故答案为:(1)学生;(2)酉;(3)处暑;(4)①。
【点评】考查了传统文化、对联。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
3.(2022·沙市区)课文回顾。
(1)《腊八粥》的作者是① 。“腊八”,即农历② 。
(2)《文心雕龙》中说:“情以① 迁,辞以② 发。”如《那个星期天》有一段叙述了“我”怎样“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等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③ 又兴奋的情感。
(3)《两小儿辩日》选自①《 》。学习了这篇文言文,我推想“赴汤蹈火”的意思是:② 。“日初出沧沧凉凉”一句中,“沧沧凉凉”的意思是:③ ,“沧”的读音是:④ 。
(4)李老师和我谈心,我茅塞顿开,真是“① ,② 。”
(5)回忆《汤姆 索亚历险记》一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写序号)
A.足智多谋 B.爱护朋友 C.有虚荣心
①找到出口后,汤姆返回洞中带着贝琪一起走出山洞。 。
②汤姆在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 。
③汤姆讲述着精彩的历险过程,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 。
【答案】(1)沈从文;十二月初八
(2)物;情;焦急
(3)列子 汤问;投入沸水,踏入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寒凉;cāng
(4)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5)B;A;C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解析】【分析】(1)《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
(2)“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出自: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物色》。课文《那个星期天》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等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3)《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赴汤蹈火”中的“汤”也应理解为热水,因此成语的意思是投入沸水,踏入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沧沧凉凉”的意思是:寒凉。“沧”的读音:cāng。
(4)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它的意思是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
(5)①结合内容“山洞阴森神秘,洞内岔路横生,孩子们在洞中玩闹,以不同方向汇集到山洞出口。但汤姆和贝琪在洞中迷路了。在洞中,汤姆意外遇到乔埃!那乔埃已是惊弓之鸟,听到汤姆的动静,撒腿就跑。汤姆带着贝琪终于找到了出口”找到出口后,汤姆返回洞中带着贝琪一起走出山洞,可见其爱护朋友。故选B。
②汤姆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在山洞中迷路时,三次探路,在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最终找到通道,可知汤姆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故选A。
③汤姆是个顽皮的孩子,讲精彩历险过程,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可见其顽皮好胜,有虚荣心。故选C。
故答案为:(1)沈从文 十二月初八;(2)物 情 焦急;(3)列子 汤问 投入沸水,踏入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寒凉 cāng;(4)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5)B A C。
【点评】考查作家及其作品、汉字读音、谚语、俗语及惯用语、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课文理解、字词理解。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4.(2022·沙市区)仿句练习。
童年是什么?童年是一支歌,温暖我们的心灵;童年是 , 。(要求:和画线部分的结构、字数相同)
【答案】一幅画;勾画我们的人生
【知识点】仿写
【解析】【分析】结合题干要求填写和画线部分的结构、字数相同的语句,“一支歌,温暖我们的心灵”“一支歌”为数量词加名词;“温暖我们的心灵”是动词加宾语的形式,据此根据句子语境,填写恰当的词语,将句子补充完整。
故答案为:一幅画 勾画我们的人生
【点评】考查了句子仿写。句子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5.(2022·沙市区)难忘小学生活。
(1)成长纪念册一般分为:封面、 、 三个部分。
(2)制作“成长纪念册”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请你从某个方面来说明它的意义。
(3)即将告别难忘的小学生活,面对曾经闹过矛盾,至今还没有和好的李明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答案】(1)内页;封底
(2)记录成长历程:成长纪念册可以记录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成长经历,包括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成为珍贵的回忆。情感寄托:通过制作纪念册,可以表达对亲人、朋友、老师等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是对自己努力和进步的一种肯定。教育意义: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同时也能学会珍惜和感恩。
(3)“李明,转眼间我们就要小学毕业了,虽然我们曾经有过一些矛盾,但这些都是成长的一部分。我希望能在这最后的时间里,我们能放下过去,重新开始。愿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希望你能记住我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也希望我们能在新的起点上再次成为朋友。”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实践作业。根据常识和书籍的基本结构,我们知道一本书通常由封面、内容(内页)和封底组成。因此,成长纪念册作为一本书籍,也遵循这一基本结构。
(2)本题考查扩展写话。理解题目:题目要求从某个方面阐述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意义。选择角度:可以选择从记录成长、情感寄托或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详细阐述:记录成长:成长纪念册可以记录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成长经历,包括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成为珍贵的回忆。情感寄托:通过制作纪念册,可以表达对亲人、朋友、老师等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是对自己努力和进步的一种肯定。教育意义: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同时也能学会珍惜和感恩。总结观点:强调所选角度的重要性和价值,例如记录成长的重要性、情感寄托的温暖或是教育意义的深远影响。
(3)本题考查扩展写话。理解题目:题目要求你向一位曾经有矛盾但尚未和解的同学表达心声。情感铺垫:思考如何用真诚和友善的语言打破僵局,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撰写话语:开头问候:先以友好的语气打招呼,例如“李明,转眼间我们就要小学毕业了”。回顾过去:提及共同经历的美好时光或共同面对的挑战,例如“虽然我们曾经有过一些矛盾,但这些都是成长的一部分”。表达愿望:表达希望和解的愿望,例如“我希望能在这最后的时间里,我们能放下过去,重新开始”。展望未来:祝愿对方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例如“愿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结尾祝福:以积极、温暖的语句结束,例如“希望你能记住我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也希望我们能在新的起点上再次成为朋友”。检查和修改:确保语言真诚、逻辑清晰,避免使用可能引发误解的词语。
故答案为:(1)内页 封底;(2)记录成长历程:成长纪念册可以记录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成长经历,包括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成为珍贵的回忆。情感寄托:通过制作纪念册,可以表达对亲人、朋友、老师等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是对自己努力和进步的一种肯定。教育意义: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同时也能学会珍惜和感恩。(3)“李明,转眼间我们就要小学毕业了,虽然我们曾经有过一些矛盾,但这些都是成长的一部分。我希望能在这最后的时间里,我们能放下过去,重新开始。愿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希望你能记住我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也希望我们能在新的起点上再次成为朋友。”
【点评】本题考查扩展写话和实践作业,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更多的细节、情节、背景信息等,使整个情境更加丰富和深入。
6.(2022·沙市区)诗词天地。
(1)趣填古诗。
①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 。(鸟名)
② 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花名)
③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 在玉壶。(作家名)
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 马上催。(乐器名)
(2)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根据意思选择《迢迢牵牛星》中的叠词写下来。
①清澈的样子 ②织机发出的响声 。
古诗《寒食》和《十五夜望月》让我们了解了两个传统节日。
③ 节 ④ 节
于谦在《石灰吟》中用两句诗表达了清清白白做人的志向。
⑤ ,⑥ 。
(3)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读他们写的诗词,令人荡气回肠。请你把下列“红色诗词”补充完整。
①取义 今日事,②人间遍种 花。
③ 漫道真如铁,④而今 从头越。
【答案】(1)黄鹂;桃花;冰心;琵琶
(2)盈盈;札札;清明;中秋;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成仁;自由;雄关;迈步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①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清平乐 春归何处》。由上句:春无踪迹谁知?可知下句是:除非问取 黄鹂。
②出自唐代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由下句:可爱深红爱浅红?可知上句是:桃花一簇开无主。
③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由上句:洛阳亲友如相问,可知下句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④出自唐代王翰的《凉州词》。由上句:葡萄美酒夜光杯,可知下句是:欲饮琵琶马上催。
(2)①“盈盈一水间”的意思是两个人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其中“盈盈”的意思是清澈的样子。
②“札札弄机杼”的意思是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其中“札札”的意思是织机发出的响声。
③《寒食》的 作者是唐代的韩翃。全诗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全诗译文为: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本诗主要描述的节日是“寒食节”。
④《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唐代的王建。全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全诗译文为: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本诗主要描述的节日是“中秋节”。
⑤“粉骨碎身浑不怕”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其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⑥“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其意思是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3)要根据提示的字来填写,①由“取义”可知后面是“成仁今日事”。
②由“人间遍种”可知下句是“自由花”。
③出自毛泽东的《忆秦娥 娄山关》。由“漫道真如铁”可知前面是“雄关”二字。
④出自毛泽东的《忆秦娥 娄山关》。由“而今”可知后面是“迈步从头越”。
故答案为:(1)黄鹂;桃花;冰心;琵琶;(2)盈盈;札札;清明;中秋;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3)成仁;自由;雄关;迈步。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四字词语及叠词、节日风俗。古诗文默写是指按照题目要求,将指定的古诗文内容在脑海里回想并默写出来。
7.(2022·沙市区)我爱祖国。
(1)2020年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他亲切点赞广大医务工作者:“① 横流,②方显 本色。你们是光明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
(2)梁启超在①《 》一文中大声疾呼:② 强则国强。③ 初升,④其道 。⑤ 似海,⑥来日 。
(3)鲁迅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呐喊:①寄意 荃不察,②我以我血荐 。
【答案】(1)沧海;英雄
(2)少年中国说;少年;红日;大光;前途;方长
(3)寒星;轩辕
【知识点】格言、名言;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分析】(1)2020年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他亲切点赞广大医务工作者:“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你们是光明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
(2)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大声疾呼:少年强则国强。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3)鲁迅在《 自题小像》 一诗中发出的呐喊是: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故答案为:(1)沧海;英雄;(2)少年中国说;少年;红日;大光;前途;方长;(3)寒星;轩辕。
【点评】本题考查作家及其作品、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8.(2022·沙市区)“立当青草人先见,行傍白莲鱼未知。”描写的是( )
A.鸭子 B.鸳鸯 C.白鹭
【答案】C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立当青草人先见,行傍白莲鱼未知”出自唐代雍陶的《咏双白鹭》,句意:白鹭那洁白的身躯立在青草之中,立被人们发现;当它步入水中,傍莲而立,窥伺鱼群的时候,鱼儿却未知晓。故描写的是白鹭。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文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
9.(2022·沙市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咏的是( )
A.梅花 B.海棠 C.牡丹
【答案】B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出自宋代苏轼的《海棠》,句意: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咏的是海棠。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文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10.(2022·沙市区)“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描写的是____的画面。(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答案】C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句意: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描写的是秋季的画面。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文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11.(2022·沙市区)“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中的“葵”指的是( )
A.向日葵 B.秋葵 C.葵菜
【答案】C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出自《长歌行》,句意: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葵”指的是葵菜。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文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12.(2022·沙市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____的名句。( )
A.岳飞 B.文天祥 C.辛弃疾
【答案】B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文学常识。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13.(2022·沙市区)“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借用了神仙传说( )
A.嫦娥奔月 B.牛郎织女 C.吴刚伐桂
【答案】C
【知识点】神话故事阅读
【解析】【分析】“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出自唐代李白的《古朗月行》,句意: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借用了吴刚伐桂的传说。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文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14.(2022·沙市区)诗人雅号知多少?
李白: 白居易: 欧阳修: 李清照: 。
①易安居士
②香山居士
③青莲居士
④六一居士
【答案】③;②;④;①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诗人李白的雅号是青莲居士,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雅号是“香山居士”,宋代诗人欧阳修的雅号是“六一居士”,宋代诗人李清照的雅号是“易安居士”。
故答案为:③②④①
【点评】考查了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二、阅读
(2022·沙市区)阅读。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经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天际,我蓦然忆起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了。
③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女孩子手巧。不是吹,我们男孩子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能从手中飞出巧夺天工的风筝。我们男孩子常常趁放学之后的间隙,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落制作风筝。因为家里的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④我们偷偷找来竹篾,要那种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先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用细绳子、细线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别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线拐子上。∥
⑤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丽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⑥更令人叫绝的要数晚上。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偷偷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涂上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子把一段蜡烛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一样。“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⑦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有时候明明飞起来了,却偏偏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们绝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大家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新飘然升起。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⑧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经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使我常想捡回那逐渐远去的记忆。
⑨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5.文章用“∥”分为四部分。其中第二、三部分围绕“风筝”分别写了两件事,请你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概括出来。
第二部分① 第三部分② 。
16. 第①自然段描写了仲春的景色,有什么作用?结合原文回答。
17.第②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写得很生动,表达了“我” 的心情。
18.“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
①这段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②请你从“修辞手法、情感表达”两个方面对这段话进行品析。
A.修辞手法: 。
B.情感表达: 。
19.童年是五颜六色的,为什么作者说“我”的童年是鹅黄色的?
20.谈到“放风筝”,我们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儿童散学归来早,① 。②诗句的作者是 代的高鼎。
【答案】15.制作风筝;放风筝
16.第①自然段描写了仲春的景色,作用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为下文回忆童年放风筝的情景做了铺垫。
17.快乐
18.拟人和排比;A.通过拟人的手法,使它们仿佛能感受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画面感。;B.这段话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修辞手法
19.因为鹅黄色代表了春天的颜色,象征着生机和希望,充满了活力和快乐,鹅黄色也是一种温暖的颜色。
20.忙趁东风放纸鸢;清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1、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3、标题引导法。有时候,文中的题目就是文眼,透过题目,就能捕捉到很多信息。只要将题目拓展开来,让它变成一句话或一段话,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概括了。
15.本题考查概括段意和层意。首先需要明确文章的四部分划分,并理解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描述了孩子们如何制作风筝,第三部分则描述了他们如何放风筝。根据上述核心事件,可以将第二部分命名为“制作风筝”,第三部分命名为“放风筝”。
故答案为:制作风筝 放风筝
16.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阅读第①自然段:仔细阅读并理解第①自然段对仲春景色的描写。分析景色描写的作用:考虑景色描写在时间和背景上的作用,以及它对下文情节的铺垫效果。结合原文回答:仲春的景色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渲染了春天的生机和美好,为下文回忆童年放风筝的情景做了铺垫。
故答案为:第①自然段描写了仲春的景色,作用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为下文回忆童年放风筝的情景做了铺垫。
17.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第②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是:“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了。”这句话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我”在春天放风筝时的快乐心情。尽管春天还有些寒冷,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热情洋溢的心让一切都变得温暖而美好。
故答案为:快乐
18.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句段作用。①这段话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②A.修辞手法: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风筝以生命,使它们仿佛能感受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画面感,使读者仿佛能看到风筝在不同地点冉冉升起的情景。B.情感表达:这段话通过生动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放风筝情景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情感。风筝在空中飞舞,仿佛在与白云亲吻,这一形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风筝的动态美,也传达了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喜悦和对自由、美好的向往。同时,幼稚的欢声笑语被比喻为吹动风筝的力量,进一步突显了童年时光的纯真与快乐。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那段无忧无虑岁月的深情追忆。
故答案为:拟人和排比;A.通过拟人的手法,使它们仿佛能感受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画面感。B.这段话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修辞手法。
19.本题考查好内容理解与概括、体会思想感情。童年被描述为五颜六色,意味着它充满了多样性和丰富的经历。然而,作者将“我”的童年特指为“鹅黄色”,这可能有几种解释:温暖与温馨:鹅黄色是一种柔和、温暖的颜色,可能象征着作者童年的温暖和幸福时光,充满了家庭的关爱和无忧无虑的日子。纯真与稚嫩:鹅黄色也代表着纯洁和稚嫩,反映了儿童时期的天真无邪和对世界的初步认知。自然与成长:鹅黄色还可能是春天新叶的颜色,象征着新生和成长,暗示着作者在童年时期的探索和自我发现过程。个人记忆:鹅黄色可能是作者童年中某种特定记忆或物品的颜色,比如某个重要的玩具、衣物或者家中的装饰,从而成为童年记忆的象征。通过将童年描述为“鹅黄色”,作者可能在强调那些特别温馨、纯真和充满希望的记忆,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段时光的独特氛围和情感。
故答案为:因为鹅黄色代表了春天的颜色,象征着生机和希望,充满了活力和快乐,鹅黄色也是一种温暖的颜色。
20.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作家及其作品。回忆古诗内容:想起与放风筝相关的经典诗句,确认诗句内容和作者信息。填写诗句和作者信息:根据记忆,填写完整的诗句和作者的朝代及姓名。
故答案为: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
三、习作
21.(2022·沙市区)(30分)题目:他 了
提示: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如“他陶醉了”“他生气了”“他伤心了”。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在作文格第一行中间;(2)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3)文章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内容具体、感情真实;(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名称和教师姓名,可用“光明小学”“张老师”等代替;(5)不少于400字。
【答案】他生气了 生活中每个人遇到不同的事情都会有不同的情绪,表弟的那次生气让我印象很深。
那天表弟来到了我家,我想逗逗他,于是我大步走到他面前。他应该是以为我来迎接他,也向我跑了过来。我给了他一个深情的拥抱,并顺手摘走了他的帽子。他还没有察觉出有什么异样,过了一会儿他才发现帽子没有了。回头一看,咦,帽子怎么跑到我的手上了?一开始他还心平气和地跟我说:“哥哥你把帽子给我吧。”“不给,不给,你自己拿啊!”我逗他,一听我这样说,他就有些生气了。发出了警告:“你究竟还不还给我帽子?”“不还不还就不还。”我在心里想看你怎么办。弟弟好像看出来我故意整他,这下真生气了,小脸涨得通红,眼里似乎闪烁着泪光,他又一次用威胁的语气对我说:“最后一次,你究竟还不还给我帽子?”一听他那口气,我拿着帽子跑了起来,看见我这样做,激怒了他,他跺着脚,喊道:“你快给我,快给我!”见我不理他,他便像一只小老虎一样,来抢我手中的帽子。他来抢我手中的帽子,我便把手中的帽子举得高高的。他又想把我推倒来抢帽子。可是没想到我是一位重量级选手,根本推不动。弟弟咬着嘴唇使劲推我。可是还是不管用。表弟见来硬的不行就来软的。用出了他的杀手锏。只见他的大嘴一张,“哇”的一声哭了出来,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流了下来。我只好赶紧认输,将帽子还给了他。他一把接过帽子,破涕为笑。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他____了”为题写一篇习作。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想想谁的什么样子让你印象深刻,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选择你印象深刻或最想给大家介绍的去写。写作时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点评】这篇习作《他生气了》通过描述表弟在帽子被拿走后的反应,生动地展现了小孩子生气时的情景。文章结构清晰,情节连贯,能够有效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1 / 1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2022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积累
1.(2022·沙市区)在括号里写上合适的词语。
冰心老人曾说:“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làng màn 的童年里,我喜欢听草丛里蟋蟀qīng cuì 的歌唱,喜欢把bō li 弹珠当成珍宝,喜欢在网络中sōu suǒ 有用的信息,喜欢阅读精美的shū jí ,喜欢yī wēi 在妈妈的怀里……
2.(2022·沙市区)传统文化知多少?
(1)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不少词语具有丰富的含义。比如,梨园指“戏班”,高堂指“父母”。我知道,桃李指:“ ”。
(2)中国生肖文化源远流长,属相不同,称呼就不同。比如,“寅虎”“卯兔”“ 鸡”。
(3)“二十四节气”是流淌在每个中国人基因里的文化自信,《二十四节气歌》中“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里的“处”指的是: 。
(4)走进中山公园,随处可见精美的对联,令人大饱眼福。“和风桥”上的对联就很有特色。你知道下联是哪一句吗?
上联:两岸和风拂柳下联: 。
①一湖碧水笼烟
②一湖碧水蓝天
③一湖碧水赏花
3.(2022·沙市区)课文回顾。
(1)《腊八粥》的作者是① 。“腊八”,即农历② 。
(2)《文心雕龙》中说:“情以① 迁,辞以② 发。”如《那个星期天》有一段叙述了“我”怎样“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等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③ 又兴奋的情感。
(3)《两小儿辩日》选自①《 》。学习了这篇文言文,我推想“赴汤蹈火”的意思是:② 。“日初出沧沧凉凉”一句中,“沧沧凉凉”的意思是:③ ,“沧”的读音是:④ 。
(4)李老师和我谈心,我茅塞顿开,真是“① ,② 。”
(5)回忆《汤姆 索亚历险记》一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写序号)
A.足智多谋 B.爱护朋友 C.有虚荣心
①找到出口后,汤姆返回洞中带着贝琪一起走出山洞。 。
②汤姆在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 。
③汤姆讲述着精彩的历险过程,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 。
4.(2022·沙市区)仿句练习。
童年是什么?童年是一支歌,温暖我们的心灵;童年是 , 。(要求:和画线部分的结构、字数相同)
5.(2022·沙市区)难忘小学生活。
(1)成长纪念册一般分为:封面、 、 三个部分。
(2)制作“成长纪念册”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请你从某个方面来说明它的意义。
(3)即将告别难忘的小学生活,面对曾经闹过矛盾,至今还没有和好的李明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6.(2022·沙市区)诗词天地。
(1)趣填古诗。
①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 。(鸟名)
② 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花名)
③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 在玉壶。(作家名)
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 马上催。(乐器名)
(2)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根据意思选择《迢迢牵牛星》中的叠词写下来。
①清澈的样子 ②织机发出的响声 。
古诗《寒食》和《十五夜望月》让我们了解了两个传统节日。
③ 节 ④ 节
于谦在《石灰吟》中用两句诗表达了清清白白做人的志向。
⑤ ,⑥ 。
(3)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读他们写的诗词,令人荡气回肠。请你把下列“红色诗词”补充完整。
①取义 今日事,②人间遍种 花。
③ 漫道真如铁,④而今 从头越。
7.(2022·沙市区)我爱祖国。
(1)2020年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他亲切点赞广大医务工作者:“① 横流,②方显 本色。你们是光明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
(2)梁启超在①《 》一文中大声疾呼:② 强则国强。③ 初升,④其道 。⑤ 似海,⑥来日 。
(3)鲁迅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呐喊:①寄意 荃不察,②我以我血荐 。
8.(2022·沙市区)“立当青草人先见,行傍白莲鱼未知。”描写的是( )
A.鸭子 B.鸳鸯 C.白鹭
9.(2022·沙市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咏的是( )
A.梅花 B.海棠 C.牡丹
10.(2022·沙市区)“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描写的是____的画面。(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11.(2022·沙市区)“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中的“葵”指的是( )
A.向日葵 B.秋葵 C.葵菜
12.(2022·沙市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____的名句。( )
A.岳飞 B.文天祥 C.辛弃疾
13.(2022·沙市区)“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借用了神仙传说( )
A.嫦娥奔月 B.牛郎织女 C.吴刚伐桂
14.(2022·沙市区)诗人雅号知多少?
李白: 白居易: 欧阳修: 李清照: 。
①易安居士
②香山居士
③青莲居士
④六一居士
二、阅读
(2022·沙市区)阅读。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经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天际,我蓦然忆起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了。
③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女孩子手巧。不是吹,我们男孩子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能从手中飞出巧夺天工的风筝。我们男孩子常常趁放学之后的间隙,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落制作风筝。因为家里的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④我们偷偷找来竹篾,要那种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先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用细绳子、细线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别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线拐子上。∥
⑤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丽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⑥更令人叫绝的要数晚上。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偷偷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涂上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子把一段蜡烛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一样。“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⑦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有时候明明飞起来了,却偏偏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们绝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大家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新飘然升起。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⑧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经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使我常想捡回那逐渐远去的记忆。
⑨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5.文章用“∥”分为四部分。其中第二、三部分围绕“风筝”分别写了两件事,请你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概括出来。
第二部分① 第三部分② 。
16. 第①自然段描写了仲春的景色,有什么作用?结合原文回答。
17.第②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写得很生动,表达了“我” 的心情。
18.“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
①这段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②请你从“修辞手法、情感表达”两个方面对这段话进行品析。
A.修辞手法: 。
B.情感表达: 。
19.童年是五颜六色的,为什么作者说“我”的童年是鹅黄色的?
20.谈到“放风筝”,我们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儿童散学归来早,① 。②诗句的作者是 代的高鼎。
三、习作
21.(2022·沙市区)(30分)题目:他 了
提示: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如“他陶醉了”“他生气了”“他伤心了”。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在作文格第一行中间;(2)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3)文章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内容具体、感情真实;(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名称和教师姓名,可用“光明小学”“张老师”等代替;(5)不少于4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浪漫;清脆;玻璃;搜索;书籍;依偎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不要把“清脆”写成“青翠”,不要把“书籍”的“籍”写成“藉”。
故答案为:浪漫、清脆、玻璃、搜索、书籍、依偎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
2.【答案】(1)学生
(2)酉
(3)处暑
(4)①
【知识点】对联;节气;十二生肖
【解析】【分析】(1)考查了传统文化,桃李指学生。
(2)考查了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3)考查了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根据气候对一年进行的节令划分。即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里的“处”指的是处暑。
(4)考查了对联。根据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要求,“两岸和风拂柳”下联应选①。
故答案为:(1)学生;(2)酉;(3)处暑;(4)①。
【点评】考查了传统文化、对联。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
3.【答案】(1)沈从文;十二月初八
(2)物;情;焦急
(3)列子 汤问;投入沸水,踏入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寒凉;cāng
(4)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5)B;A;C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解析】【分析】(1)《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
(2)“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出自: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物色》。课文《那个星期天》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等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3)《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赴汤蹈火”中的“汤”也应理解为热水,因此成语的意思是投入沸水,踏入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沧沧凉凉”的意思是:寒凉。“沧”的读音:cāng。
(4)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它的意思是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
(5)①结合内容“山洞阴森神秘,洞内岔路横生,孩子们在洞中玩闹,以不同方向汇集到山洞出口。但汤姆和贝琪在洞中迷路了。在洞中,汤姆意外遇到乔埃!那乔埃已是惊弓之鸟,听到汤姆的动静,撒腿就跑。汤姆带着贝琪终于找到了出口”找到出口后,汤姆返回洞中带着贝琪一起走出山洞,可见其爱护朋友。故选B。
②汤姆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在山洞中迷路时,三次探路,在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最终找到通道,可知汤姆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故选A。
③汤姆是个顽皮的孩子,讲精彩历险过程,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可见其顽皮好胜,有虚荣心。故选C。
故答案为:(1)沈从文 十二月初八;(2)物 情 焦急;(3)列子 汤问 投入沸水,踏入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寒凉 cāng;(4)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5)B A C。
【点评】考查作家及其作品、汉字读音、谚语、俗语及惯用语、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课文理解、字词理解。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4.【答案】一幅画;勾画我们的人生
【知识点】仿写
【解析】【分析】结合题干要求填写和画线部分的结构、字数相同的语句,“一支歌,温暖我们的心灵”“一支歌”为数量词加名词;“温暖我们的心灵”是动词加宾语的形式,据此根据句子语境,填写恰当的词语,将句子补充完整。
故答案为:一幅画 勾画我们的人生
【点评】考查了句子仿写。句子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5.【答案】(1)内页;封底
(2)记录成长历程:成长纪念册可以记录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成长经历,包括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成为珍贵的回忆。情感寄托:通过制作纪念册,可以表达对亲人、朋友、老师等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是对自己努力和进步的一种肯定。教育意义: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同时也能学会珍惜和感恩。
(3)“李明,转眼间我们就要小学毕业了,虽然我们曾经有过一些矛盾,但这些都是成长的一部分。我希望能在这最后的时间里,我们能放下过去,重新开始。愿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希望你能记住我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也希望我们能在新的起点上再次成为朋友。”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实践作业。根据常识和书籍的基本结构,我们知道一本书通常由封面、内容(内页)和封底组成。因此,成长纪念册作为一本书籍,也遵循这一基本结构。
(2)本题考查扩展写话。理解题目:题目要求从某个方面阐述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意义。选择角度:可以选择从记录成长、情感寄托或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详细阐述:记录成长:成长纪念册可以记录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成长经历,包括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成为珍贵的回忆。情感寄托:通过制作纪念册,可以表达对亲人、朋友、老师等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是对自己努力和进步的一种肯定。教育意义: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同时也能学会珍惜和感恩。总结观点:强调所选角度的重要性和价值,例如记录成长的重要性、情感寄托的温暖或是教育意义的深远影响。
(3)本题考查扩展写话。理解题目:题目要求你向一位曾经有矛盾但尚未和解的同学表达心声。情感铺垫:思考如何用真诚和友善的语言打破僵局,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撰写话语:开头问候:先以友好的语气打招呼,例如“李明,转眼间我们就要小学毕业了”。回顾过去:提及共同经历的美好时光或共同面对的挑战,例如“虽然我们曾经有过一些矛盾,但这些都是成长的一部分”。表达愿望:表达希望和解的愿望,例如“我希望能在这最后的时间里,我们能放下过去,重新开始”。展望未来:祝愿对方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例如“愿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结尾祝福:以积极、温暖的语句结束,例如“希望你能记住我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也希望我们能在新的起点上再次成为朋友”。检查和修改:确保语言真诚、逻辑清晰,避免使用可能引发误解的词语。
故答案为:(1)内页 封底;(2)记录成长历程:成长纪念册可以记录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成长经历,包括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成为珍贵的回忆。情感寄托:通过制作纪念册,可以表达对亲人、朋友、老师等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是对自己努力和进步的一种肯定。教育意义: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同时也能学会珍惜和感恩。(3)“李明,转眼间我们就要小学毕业了,虽然我们曾经有过一些矛盾,但这些都是成长的一部分。我希望能在这最后的时间里,我们能放下过去,重新开始。愿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希望你能记住我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也希望我们能在新的起点上再次成为朋友。”
【点评】本题考查扩展写话和实践作业,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更多的细节、情节、背景信息等,使整个情境更加丰富和深入。
6.【答案】(1)黄鹂;桃花;冰心;琵琶
(2)盈盈;札札;清明;中秋;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成仁;自由;雄关;迈步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①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清平乐 春归何处》。由上句:春无踪迹谁知?可知下句是:除非问取 黄鹂。
②出自唐代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由下句:可爱深红爱浅红?可知上句是:桃花一簇开无主。
③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由上句:洛阳亲友如相问,可知下句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④出自唐代王翰的《凉州词》。由上句:葡萄美酒夜光杯,可知下句是:欲饮琵琶马上催。
(2)①“盈盈一水间”的意思是两个人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其中“盈盈”的意思是清澈的样子。
②“札札弄机杼”的意思是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其中“札札”的意思是织机发出的响声。
③《寒食》的 作者是唐代的韩翃。全诗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全诗译文为: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本诗主要描述的节日是“寒食节”。
④《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唐代的王建。全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全诗译文为: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本诗主要描述的节日是“中秋节”。
⑤“粉骨碎身浑不怕”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其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⑥“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其意思是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3)要根据提示的字来填写,①由“取义”可知后面是“成仁今日事”。
②由“人间遍种”可知下句是“自由花”。
③出自毛泽东的《忆秦娥 娄山关》。由“漫道真如铁”可知前面是“雄关”二字。
④出自毛泽东的《忆秦娥 娄山关》。由“而今”可知后面是“迈步从头越”。
故答案为:(1)黄鹂;桃花;冰心;琵琶;(2)盈盈;札札;清明;中秋;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3)成仁;自由;雄关;迈步。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四字词语及叠词、节日风俗。古诗文默写是指按照题目要求,将指定的古诗文内容在脑海里回想并默写出来。
7.【答案】(1)沧海;英雄
(2)少年中国说;少年;红日;大光;前途;方长
(3)寒星;轩辕
【知识点】格言、名言;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分析】(1)2020年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他亲切点赞广大医务工作者:“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你们是光明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
(2)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大声疾呼:少年强则国强。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3)鲁迅在《 自题小像》 一诗中发出的呐喊是: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故答案为:(1)沧海;英雄;(2)少年中国说;少年;红日;大光;前途;方长;(3)寒星;轩辕。
【点评】本题考查作家及其作品、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8.【答案】C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立当青草人先见,行傍白莲鱼未知”出自唐代雍陶的《咏双白鹭》,句意:白鹭那洁白的身躯立在青草之中,立被人们发现;当它步入水中,傍莲而立,窥伺鱼群的时候,鱼儿却未知晓。故描写的是白鹭。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文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
9.【答案】B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出自宋代苏轼的《海棠》,句意: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咏的是海棠。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文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10.【答案】C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句意: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描写的是秋季的画面。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文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11.【答案】C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出自《长歌行》,句意: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葵”指的是葵菜。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文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12.【答案】B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文学常识。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13.【答案】C
【知识点】神话故事阅读
【解析】【分析】“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出自唐代李白的《古朗月行》,句意: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借用了吴刚伐桂的传说。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文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14.【答案】③;②;④;①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诗人李白的雅号是青莲居士,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雅号是“香山居士”,宋代诗人欧阳修的雅号是“六一居士”,宋代诗人李清照的雅号是“易安居士”。
故答案为:③②④①
【点评】考查了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答案】15.制作风筝;放风筝
16.第①自然段描写了仲春的景色,作用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为下文回忆童年放风筝的情景做了铺垫。
17.快乐
18.拟人和排比;A.通过拟人的手法,使它们仿佛能感受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画面感。;B.这段话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修辞手法
19.因为鹅黄色代表了春天的颜色,象征着生机和希望,充满了活力和快乐,鹅黄色也是一种温暖的颜色。
20.忙趁东风放纸鸢;清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1、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3、标题引导法。有时候,文中的题目就是文眼,透过题目,就能捕捉到很多信息。只要将题目拓展开来,让它变成一句话或一段话,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概括了。
15.本题考查概括段意和层意。首先需要明确文章的四部分划分,并理解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描述了孩子们如何制作风筝,第三部分则描述了他们如何放风筝。根据上述核心事件,可以将第二部分命名为“制作风筝”,第三部分命名为“放风筝”。
故答案为:制作风筝 放风筝
16.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阅读第①自然段:仔细阅读并理解第①自然段对仲春景色的描写。分析景色描写的作用:考虑景色描写在时间和背景上的作用,以及它对下文情节的铺垫效果。结合原文回答:仲春的景色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渲染了春天的生机和美好,为下文回忆童年放风筝的情景做了铺垫。
故答案为:第①自然段描写了仲春的景色,作用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为下文回忆童年放风筝的情景做了铺垫。
17.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第②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是:“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了。”这句话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我”在春天放风筝时的快乐心情。尽管春天还有些寒冷,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热情洋溢的心让一切都变得温暖而美好。
故答案为:快乐
18.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句段作用。①这段话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②A.修辞手法: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风筝以生命,使它们仿佛能感受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画面感,使读者仿佛能看到风筝在不同地点冉冉升起的情景。B.情感表达:这段话通过生动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放风筝情景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情感。风筝在空中飞舞,仿佛在与白云亲吻,这一形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风筝的动态美,也传达了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喜悦和对自由、美好的向往。同时,幼稚的欢声笑语被比喻为吹动风筝的力量,进一步突显了童年时光的纯真与快乐。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那段无忧无虑岁月的深情追忆。
故答案为:拟人和排比;A.通过拟人的手法,使它们仿佛能感受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画面感。B.这段话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修辞手法。
19.本题考查好内容理解与概括、体会思想感情。童年被描述为五颜六色,意味着它充满了多样性和丰富的经历。然而,作者将“我”的童年特指为“鹅黄色”,这可能有几种解释:温暖与温馨:鹅黄色是一种柔和、温暖的颜色,可能象征着作者童年的温暖和幸福时光,充满了家庭的关爱和无忧无虑的日子。纯真与稚嫩:鹅黄色也代表着纯洁和稚嫩,反映了儿童时期的天真无邪和对世界的初步认知。自然与成长:鹅黄色还可能是春天新叶的颜色,象征着新生和成长,暗示着作者在童年时期的探索和自我发现过程。个人记忆:鹅黄色可能是作者童年中某种特定记忆或物品的颜色,比如某个重要的玩具、衣物或者家中的装饰,从而成为童年记忆的象征。通过将童年描述为“鹅黄色”,作者可能在强调那些特别温馨、纯真和充满希望的记忆,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段时光的独特氛围和情感。
故答案为:因为鹅黄色代表了春天的颜色,象征着生机和希望,充满了活力和快乐,鹅黄色也是一种温暖的颜色。
20.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作家及其作品。回忆古诗内容:想起与放风筝相关的经典诗句,确认诗句内容和作者信息。填写诗句和作者信息:根据记忆,填写完整的诗句和作者的朝代及姓名。
故答案为: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
21.【答案】他生气了 生活中每个人遇到不同的事情都会有不同的情绪,表弟的那次生气让我印象很深。
那天表弟来到了我家,我想逗逗他,于是我大步走到他面前。他应该是以为我来迎接他,也向我跑了过来。我给了他一个深情的拥抱,并顺手摘走了他的帽子。他还没有察觉出有什么异样,过了一会儿他才发现帽子没有了。回头一看,咦,帽子怎么跑到我的手上了?一开始他还心平气和地跟我说:“哥哥你把帽子给我吧。”“不给,不给,你自己拿啊!”我逗他,一听我这样说,他就有些生气了。发出了警告:“你究竟还不还给我帽子?”“不还不还就不还。”我在心里想看你怎么办。弟弟好像看出来我故意整他,这下真生气了,小脸涨得通红,眼里似乎闪烁着泪光,他又一次用威胁的语气对我说:“最后一次,你究竟还不还给我帽子?”一听他那口气,我拿着帽子跑了起来,看见我这样做,激怒了他,他跺着脚,喊道:“你快给我,快给我!”见我不理他,他便像一只小老虎一样,来抢我手中的帽子。他来抢我手中的帽子,我便把手中的帽子举得高高的。他又想把我推倒来抢帽子。可是没想到我是一位重量级选手,根本推不动。弟弟咬着嘴唇使劲推我。可是还是不管用。表弟见来硬的不行就来软的。用出了他的杀手锏。只见他的大嘴一张,“哇”的一声哭了出来,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流了下来。我只好赶紧认输,将帽子还给了他。他一把接过帽子,破涕为笑。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他____了”为题写一篇习作。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想想谁的什么样子让你印象深刻,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选择你印象深刻或最想给大家介绍的去写。写作时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点评】这篇习作《他生气了》通过描述表弟在帽子被拿走后的反应,生动地展现了小孩子生气时的情景。文章结构清晰,情节连贯,能够有效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