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情景教学】2024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1.2.2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情景教学】2024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1.2.2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8-07 15:0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课题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和洗涤 课型 新授课
素养目标 1.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2.能正确地给液体物质进行加热。 3.学会正确连接仪器装置。 4.学会常见仪器的洗涤方法。 5.明确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点 1.试剂的加热。 2.连接仪器装置。 3.洗涤玻璃仪器。
教学难点 相关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形成。
教具准备 仪器:酒精灯、火柴、试管、试管夹、水槽、烧杯、试管架、试管刷、量筒、胶头滴管、玻璃导管、带孔橡胶塞、乳胶管。 试剂:水、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课前预习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外壁应干燥,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套上、取下;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3.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新课导入 出示常用化学实验仪器或图片,让学生认读仪器的名称,回忆:以上仪器中那些可以直接加热,那些不能直接加热,那些可以用于给物质加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实验室中加热等基本操作。
进行新课 知识点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讲解]实验室中能给物质进行加热的仪器中,最常用的是酒精灯。 [提问]①使用酒精灯前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②我们应该如何点燃酒精灯? ③使用酒精灯非物质加热时,应该注意什么? ④酒精灯使用完后,应该如何处理?
备课笔记
进行新课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8-P19有关酒精灯使用方法的内容,并思考上述问题。 [小结]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①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许使其平整。②要检查灯壶中酒精的量,酒精灯里酒精的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使用时:两个“绝对禁止”,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应用火柴引燃,避免引发火灾。 使用后:用完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如不慎碰到酒精灯,不要惊慌,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讨论]为什么不能吹灭?为什么要提起灯帽再盖好? [结论]用嘴吹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壶内,引起着火或爆炸。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能使灯帽内外气压平衡同时挥发水分,下次使用时容易打开和点燃. [练习]以小组为单位,练习酒精灯从“点灯到熄灯”的全过程。 知识点2给物质加热 [活动]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尝试判断各层温度的高低。 [探究]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 mL水。将其中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处加热,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时所需的时间。 [结论]酒精灯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演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液体,并讲解操作过程。 [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加热前:若用试管盛装试剂进行加热,试管外壁应干燥,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需用试管夹夹持,且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套上、取下,最终夹在距试管口~处。 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外焰固定加热;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约与水平面成45°角);加热过程中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加热后: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提问]①若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或将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会造成什么后果? ②如何给试管中的液体进行预热?这样操作的理由是什么? ③为什么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人? [学生]①若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或将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均可能造成试管炸裂。 ②给试管中的试剂进行预热的方法:在火焰上方来回移动试管,对已固定的试管,可来回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用酒精灯外焰固定加热。 ③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
备课笔记
规律总结:酒精灯使用口诀
查酒精,看灯芯,点燃要用火柴引;燃时不宜加酒精,灯帽熄灭要记清;万一洒出着了火,湿布扑灭最最灵。
知识拓展:
用试管盛装固体试剂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固体应平铺在试管底部,利于均匀受热。
进行新课 [学生进行教材P19实验1-5] 实验内容现象①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絮状沉淀②加热上述反应后生成的物质蓝色物质逐渐变黑)
知识点3 仪器装置的连接 [讲解]在实验室中完成某个实验探究时常需要将多个实验仪器组装到一起,学习正确仪器装置的连接方法也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任务。 [讲解]仪器的连接一般遵循自下而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初中化学实验中较常用的是连接玻璃导管、橡胶塞和乳胶管。 [演示]结合课本P20操作示意图,将玻璃弯管、橡胶塞和试管连接在一起。 [思考]将导管口用水湿润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润滑和使连接处密封性更好。 [讲解]在装置连接好后、装入药品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认装置不漏气后才能进行实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一般的原理:通过液封使装置构成封闭体系,通过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形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的气密性。 [练习]指导学生按照课本P20操作示意图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知识点4 玻璃仪器的洗涤 [阅读]课本P22~P23洗涤仪器有关内容。 [归纳]①试管的洗涤方法:水洗--先倒净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把水倒掉,重复几次。试管刷刷洗--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 ②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③放置: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试管架上或指定的地方。 [练习]学生进行教材P21实验1-8,将实验中所用的试管等玻璃仪器都刷洗干净,并整理实验台和实验室。
教学板书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火柴点燃,灯帽盖灭,“两个禁止” 2.给物质加热:外焰加热,先预热、后加热,试管口不能对人,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3.仪器装置的连接 (1)仪器的连接 (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4.玻璃仪器的洗涤 (3)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物质加热的方法和洗涤仪器的方法,通过学习使我们意识到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实验的重要场所,要遵守实验室规则,特别要注意实验安全。
备课笔记
方法指导:
给试管里的试剂加热时,试管外壁应该干燥,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处。
特别提醒: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进橡皮孔,以免压破容器或刺伤手掌。
要点提示: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将装置的导管末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松开手后,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上升,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方法指导:
振荡试管的方法:手拿试管左右甩动,不能上下晃动。
课堂小结 这也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教材习题 解答 练习与应用(P25) 2.  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要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  瓶塞要倒放在桌子上。 3.(1)不正确,可能会导致中毒。 (2)正确,以备下次使用。 (3)不正确,会导致读数不准确。 (4)不正确,液体沸腾时可能会喷出伤人。 (5)不正确,可能会导致试管炸裂。 (6)不正确,可能会导致试管底部被压破。 (7)正确,洗去手上可能沾到的化学试剂,保证安全。
难题 解答 例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给容积为30 mL,内盛5 mL液体的试管加热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量不超过2 mL C.将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芯上加热 D.不管试管内是固体还是液体,加热时与桌面都必须成45° 【解析】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而不是2 mL,若液体太多,不仅影响加热效果,而且沸腾后易溅出伤人。加热时不要使试管底部接触灯芯,以免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应与水平桌面应成45°夹角。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口的冷凝水流至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答案】A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教学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对于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难度较大,本课采用实验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自接触实验器材
备课笔记
方法点拨:液体试剂的取用
液体试剂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取用方法常有下列三种:
(1)倾倒法。操作要领是“瓶塞拿下倒放桌,标签向着手心握,口口相接免外流,试管略倾便操作”。
(2)量取法。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体积数。
(3)滴加法。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一般应在试管或烧杯等仪器的正上方垂直滴入。
教学反思 和试剂,自己动手练习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本课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种授课方式最终会让学生掌握知识更牢固一些,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节省时间,充分练习,效果较好。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