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极地地区 》
人教版 | 七年级地理 | 第十章
学习目标
1.读极地地区地形图,结合资料,说出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等。
2.运用图片、景观图及资料,知道极地地区独特的生物资源,归纳极地地区的环境特点。
3.结合资料,认识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价值,树立“保护极地、人人有责”的价值观。
壹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半球位置
南极地区位于南半球
经纬度位置
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是所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海陆位置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印 度 洋
大 西 洋
太 平 洋
南 极 洲
0°
180°
90°E
位置范围
北 美 洲
欧 洲
北 冰 洋
亚 洲
半球位置
北极地区位于北半球
经纬度位置
泛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
海陆位置
以北冰洋为核心
周围被大陆和岛屿环绕
位置范围
平均海拔最高
七大洲平均海拔比较图
单位:米
自然环境
南极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冰层的平均厚度2000多米。
自然环境
北极
南极
55毫米
100~250毫米
南极地区年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
自然环境
南极地区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被称为地球上的“世界风库”。
南极
北极
17~18米/秒
10/秒
自然环境
南极地区暖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 目前,南极洲没有定居人口
阅读材料
南极地区的大风
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对南极地区气候有这么一段记述:“今天早上,我们施放探空气球。但气球还没有灌满气,就被7级大风吹爆了。第二个也是如此,直到第三个才算成功。当时的气温是–21℃,又有强风。等我们放完气球后,帽子、眉毛、胡子都结了厚厚的一层白霜,一个个活像白胡子老头。探险家称南极地区为‘风库’,这话不假。我们在南极地区下锚63天,47天是6级以上的大风天。据澳大利亚一个科学考察站20年的记录,南极地区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日有300天。南极地区风凶极了,刮起来尖叫着,顺着地面横扫,考察队员的房子时常被掀倒。”
自然环境
读图,比较南、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
南极
南极和北极谁更冷?
为何南极比北极冷?
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南极以大陆为主,且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而北极以海洋为主,海洋释放热量慢。
海拔高度不同:南极大陆号称高原大陆,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受高度的影响,气温低。
自然环境
归纳和比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地区 气候 风速 代表动物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气候寒冷,降水较南方多
北冰洋沿岸平均风速仅为10米/秒
北极熊
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降水少,干燥
平均风速17~18米 /秒,地球“风库”
企鹅
总结归纳
贰
科学考察的宝地
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01
02
03
课程引入
当堂练习
课程小结
布置作业
科学考察的宝地
对北极地区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其规模远远超过南极地区。
随着这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的发现和开采,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也越来越频繁。
课程引入
当堂练习
课程小结
布置作业
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资源丰富
科学考察的宝地
课程引入
当堂练习
课程小结
布置作业
我国极地科考平台
长城站
1985.2.14
(在极圈之外)
泰山站
2014.2.8
中山站
1989.2.26
昆山站
2009.2.2
(纬度最高)
罗斯海新站
(在建)
黄河站
2004.7.28
(北极唯一)
人类极地探险的历程
科学考察的宝地
黄河站
黄河站
长城站
昆仑站
中山站
科学考察的宝地
泰山站
中国科考站泰山站采用高架设计,这种设计与当地气候有何关系?
高架设计利于大风通过,吹走建筑附近积雪,避免飞雪堆积甚至掩埋
科学考察的宝地
找出我国南极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
想想为什么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
南半球2月份为夏季,此时南极地区多为极昼,气温稍高,有利于建设科学考察站。
科学考察的宝地
南极地区——企鹅
南极地区——磷虾
北极地区——北极熊
北极地区——北极狐
北极地区——海象
地衣
苔藓
海藻
科学考察的宝地
(1)具有丰富的资源,有固体淡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开发极地资源可缓解资源紧张的局面,支持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经济效益)
(2)自然环境原始,是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研的天然实验室。(科学效益)
(3)可帮助人类获取预测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和方向,及时采取维护全球生态环境的合理措施。(环境效益)
(4)极地考察是一个国家科研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能促进国际交流,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极地科考的意义
科学考察的宝地
叁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臭氧层空洞
极地环境的破坏
石油泄漏
——紫外线增强
——水污染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如何保护极地地区
1.加强各国合作,保护极地环境;
2.极地地区旅游、科考时应将生活垃圾带走;
3.禁止捕杀极地动物;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地区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表
状况
自 然 地 理 特 征 气候类型及特征
气候成因 矿产资源
生物
资源
环境保护 称呼
中国考察站
北极圈以北
南极圈以南
以北冰洋为主体,被亚、欧、北美三大洲所包围;
以南极洲为主体,被太平、大西、印度三大洋所包围
60 %以上为海洋,多数地区冰雪覆盖,浮冰广布。第一大岛格陵兰岛
绝大部分为陆地,冰层覆盖,淡水最丰富大洲;平均海拔最高
沿岸苔原气候为主,冬季长寒,夏短温,降水少、集中夏季;格陵兰岛内陆为冰原气候
绝大部分为冰原气候:酷寒、大风、干燥
;风力最强、最干燥的大陆
纬度高、海拔高、冰雪反射阳光 ;太阳斜射和漫长极夜
煤、铁、油气、各种金属矿
煤、铁、各种金属矿等
植物:苔藓、地衣等
动物:北极熊、北极狐、驯鹿等
主要动物有企鹅、鲸、磷虾等
生态脆弱--气温上升、冰川融化、臭氧层空洞,滥捕滥猎,北极熊和鲸减少
白色海洋、世界最后宝库
寒极、风极、白色沙漠、冰雪大陆、科研宝地
黄河站
长城站(1985)、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
课堂小结
极地地区
独特的自然环境
科学考察宝地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差异:海陆位置、地形、下垫面
科学考察站
共性:寒冷
丰富的自然资源
课堂小结
1.科考队员在南极地区考察时,可能看到的动物为( )
A.袋鼠 B.牦牛 C.北极熊 D.企鹅
2.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极地区无人类定居
B.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纬度更高
C.人类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比北极地区多
D.南极地区主体是陆地,北极地区的主体是海洋
D
D
课堂练习
3.南极地区的特征及其原因搭配正确的是( )
A.淡水宝库——降水丰富,河湖众多
B.冰雪高原——冰川覆盖,海拔高
C.白色荒漠——沙漠面积广大
D.科研宝地——企鹅、北极熊等生物种类多,矿产资源丰富
B
课堂练习
4.两极地区是指 ( )
A.高纬度地区 B.非常寒冷的地区
C.资源丰富的地区 D.纬度大于66.5°的地区
5.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 ( )
A.欧洲 B.南美洲 C.亚洲 D. 南极洲
D
D
6.适合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时间是( )
A.12月—次年2月 B.3月至5月
C.6月至8月 D.9月至11月
7.北极圈没有穿过的大洲是 ( )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A
D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