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是基于一年级下册《画自己》一课之后,又一表现人物内容的课程。相比《画自己》,本课已从关注自我、初步运用线条和色彩的方式表现人物正面整体特征,过渡为关注他人运用线描写生的方式表现人物背面的细节之美。通过本节课,学生不仅要掌握观察人物背面的头形、发型、头饰、服饰等特点的方法,初步建立学生关注他人、关心他人的意识,感受生活中的不经意之美、细节之美,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力,还要能够运用不同的线表现人物背面头部的不同发型,提高学生线描写生能力,进而体验造型表现活动的乐趣,感受线条造型之美。
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基于三年级《机器人》、《连环画》等课程的学习,虽初步掌握运用线描表现事物的方法,但运用点线面装饰方面较弱,并且没有任何写生绘画的经验,因此对于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都是一种挑战,是一个比较具有难度的创作过程。尤其是男生短发的表现,不仅需要仔细的观察在头旋的作用下头发的生长规律,更是需要耐心刻画。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通过观察人物背面的形象,发现并感受人物背面不同的特征;
2、能够用线描的方法创作一幅人物背面头部的写生作品。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实践、教师示范等方法学习用线描表现人物背面头部特征的方法,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创作出一幅表现人物背面头部的线描写生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培养自己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在观察、创作过程中,体验线描写生的乐趣,感受线条造型之美。
教学重点:
学习观察和表现人物背面头部特征的方法,使用线描写生技法创作一幅表现人物背面头部的作品。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背面头部的发型、头形等特点,借助不同的线来表现观察到的人物背面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范画、课件、吸铁石、铅笔、橡皮、勾线笔、剪刀、双面胶
学生:铅笔、橡皮、勾线笔、水彩笔/油画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了解人物背面的特点。
过渡语:今天老师要考考同学们的观察力。课下,老师拍了一些咱班同学的背影,咱来看看他们都是谁,这是?
教师出示班级学生照片。
学生抢答。
过渡语:老师给你们看的都是他们的背面,你为什么一眼就能猜出来,他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男女性别不同、头发长短不同、衣服不同……)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总结语:看来,同学们平时就很善于观察,将身边同学的发型、着装特点记在了脑子里,基于对同学们之间的熟悉程度和强大观察力,今天让我们用线描写生的方法来表现身边同学的背面特征吧!一起来学习《猜猜我是谁》。(板书课题《猜猜我是谁》)
2、新授:
(一)观察实践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个人观察、小组合作的方式,发现不同人物头部背面的特征不同,研究不同特征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解决教学重难点。
问题:同学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些不同之处,哪些是不会改变的?哪些是不经常改变的?哪些是经常性改变的?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调整板书。
过渡语:既然发饰和服饰会经常改变,那我们今天就以头形和发型为主进行观察,下面我们逐一进行分析。首先来分析头形,看看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教师出示头形图。
师生共同分析不同头形特点。
(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头形,它们有的是圆的,有的上宽下窄,有的上窄下宽,有的有一点儿方,有的是瘦长椭圆的。)
请小组长将手中的学习资料发给组员。
问题:请观察图片中人物的头形有什么特点,并将观察结果快速用铅笔画在图片上方的方框内。
学生观察、实践
教师巡视、评价。
总结语:通过刚才的活动,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能抓住人物头形的特点进行表现。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发型。
问题:首先来观察一下男生,男生都有哪些不同发型?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PPT出示两张不同发型的男生照片。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男生的头发都是随着头旋顺时针生长的,旋转的前面两侧和后面分别向下生长。)
总结语: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表现男生发型时,只要找准头旋的位置,抓着头发的生长规律,选择合适的线条就可以了。接下来再来研究一下女生发型的特点。
问题:女生都有什么发型?
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语:根据同学们所说的,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扎辫子和不扎辫子两大类。
问题:先来观察不扎辫子的发型,头发的头发朝向有什么共同之处?
PPT出示两张不同长度散发的女生照片。
学生观察、回答。
总结句:不扎辫子时,头发朝向都是从头顶随着头形向下的。
问题:再来观察扎辫子的发型,头发的朝向有什么共同之处?
PPT出示两张不同马尾辫发式的女生照片。
学生观察、回答。(扎辫子的发型,头发都是从头皮处的发根部位向皮筋的位置聚拢的,皮筋到发尾的头发都是自然向下的。)
总结句:看来,在表现女生发型时,只要抓住这些规律,并选择合适的长线就可以了。下面请同学观察图片中人物的发型,并用勾线笔快速的画出来。
学生观察、实践。
教师巡视指导。
问题: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同样短发的男生,有的同学是这样画的,还有的同学是这两画的,这两种画法哪一种将头发的浓密感表现更淋漓尽致,它们线条的组合排列方式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观察回答。
总结语:看来我们要将男生的头发的浓密感表现出来,不仅要多画一些线条,还应该运用线条交错的排列方式。
出示两张作品
问题:表现女生头发时,有同学选用了不同的线条,请你来观察一下,用哪种线将头发更生动,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语:可见,用弧线不仅能将头发的柔软和弹性表现出来,还能将头的圆形表现出来。
(二)教师示范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示范,了解并掌握写生的绘画步骤和方法。
过渡语:找到了表现这些特点的方法,我们该怎么来进行写生呢?下面老师来当模特,请同学们帮老师来观察一下背面头部的特征,老师来示范
PPT出示教师的背面照片。
问1:首先,老师背面的头型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问2:我应该画在画面的什么位置?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生:中间/中间偏上)
问3:注意构图饱满,观察老师现在用的什么笔?
学生观察、回答。(生:铅笔)
问4:老师头发可以用什么线来画?
学生观察、回答。(生:波浪线)
问5:老师有没有扎辫子?
学生观察、回答。(生:上面的扎起来,下面没有扎)
问5:扎辫子的话,应该先找发卡的位置,在老师头部的什么位置?
学生观察、回答。
问6:头两侧和上方的头发从发根向哪里聚拢?然后呢?
学生观察、回答。(生:想发卡聚拢,之后从发卡处自然下垂)
问7:这些头发是一缕一缕的分布的,还是一根一根平均分布的?
学生观察、回答。(生:一缕一缕的)
总结语:我们在画头发的时候要学会运用分组的方法来表现头发,分组时要注意组与组之间的宽窄变化。分组后在里面填上具有疏密变化的线条。
问8:那些没有扎起来的头发朝向是怎样的?
学生观察、回答。(生:自然向下)
过渡语:再画的时候还是应该注意分组来画。
问题9:最后再来观察老师背面衣服有哪些特点?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快速勾勒衣服,最后,涂上颜色。
在表现人物的创作中,除了抓住这些特征,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呢?一起来欣赏画家作品——《未来的世界》。
(三)欣赏画家作品《未来的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该作品,初步感受人物画中以“形”传“神”艺术魅力,认识人物绘画中以“形”写“神”重要性。
问题:小朋友在干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看画)
问题:马马虎虎的看,粗略的看吗?
学生思考回答(认真地看,聚精会神的看。 )
总结语:可见,优秀的绘画作品不仅能展示出一个人的外形特点,还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神态、态度,性格等。
总结语:画家能将小男孩看画表现的如此传神,可见,画家在观察对象的时候,是非常认真的。
3、学生创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写生创作,解决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体验创作中的乐趣。
过渡语:因此,希望今天同学们在画的时候,认真观察,不仅能抓住所画人物的背面头部特征,还能关注到所画对象的神态、态度、性格等内在精神的表现。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今天的作业:同学们可以选前一排同学或者你能观察到的其他同学,画一幅背面的人物头像。第一排的同学可以选择一个PPT上的人物照片进行写生。
作业要求:构图饱满、形象生动、注意线条体现出分组,注意线条的走向和疏密,给涂上服装头饰颜色。
教师个别辅导。
教师剪贴作品。
辅导要点:构图、线条的疏密、曲直变化
四、展评添趣:猜猜“我”是谁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说一说,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渡语:同学们请坐好。根据你们的优秀表现,今天梁老师要带一部分同学一起去参观一个国画展,你们知道老师领着谁去了吗?
学生猜一猜。
问题:谁能告诉我,你们怎么一下子猜出来的?
总结语:我们不仅要尽力去表现所看到的外形,还要关注内在的“神”。形神结合才是绘画的最高境界。
五、拓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后续游戏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过渡语:看来,同学们不仅掌握了用线描方法写生表现人物背面头部的方法,还能够传神的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课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一个情景,把自己的作品贴上去,让大家猜猜这是谁。
六、板书
七、课后反思
猜猜我是谁
观察图片1 2 3 4
男 头形 头形图1 2 3 4 5
女 发型 长 短
服饰
发饰
猜猜我是谁
性别 男 女
头形
发型 长 短
发饰
服饰
示范
教师示范
猜猜我是谁
观察图片1 2 3 4
男 头形 头形图1 2 3 4 5
女 发型 长 短
服饰
发饰
作品展示
猜猜我是谁
观察图片1 2 3 4
男 头形 头形图1 2 3 4 5
女 发型
服饰
发饰
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