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英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37年他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他一生创作了多部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
代表作有《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等。
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
“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
——(俄) 列夫·托尔斯泰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英·狄更斯
第十一章:独自谋生
小说文体特点
小说是以刻画 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和 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 、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
人物、 情节、 环境
人物
故事情节
环境描写
温故知新
1.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次要人物
3.他人评价
走进作品
一、概述本文情节
二、理清人物关系
三、人物身份说明
四、查找社会背景
五、表演精彩片段
预学反馈
人物关系图(单文翔)
人物身份说明
大卫·科波菲尔
自我介绍
人物身份说明
米考伯先生
自我介绍
人物身份说明
米考伯太太
自我介绍
查找背景
社会背景:19世纪的英国……
作者家庭背景
表演
全文花了大量篇幅塑造米考伯夫妇形象,请你从文章找出相关语段,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问题探究
Micawber
不切实际的人
Micawberism
空想的乐天主义
米考伯先生是一个经济窘迫、热心善良、乐观积极,但又是一个爱慕虚荣、喜欢讲究排场、债多不愁、盲目乐观、不切实际的底层负债者的滑稽形象。
米考伯太太生活艰难、不切实际、不懂持家、爱慕虚荣、喜欢享受,但是善良,对米考伯不离不弃。
思考:
作者塑造米考伯夫妇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思路提示:从“自身作用”、情节、主要人物、主题等角度思考)
明确:1.通过大卫与米考伯夫妇的交往,展示了大卫·科波菲尔的同情心与善良正直的性格,也展示了大卫·科波菲尔与米考伯夫妇的友谊;(主要人物)
2.米考伯夫妇的形象与继父谋得斯通丑恶的形象形成对比,让大卫·科波菲尔的人生产生乐观积极的影响;(自身作用)
3.为下文米考伯夫妇帮助大卫科波菲尔揭发坏人的情节作铺垫;
(情节)
4.更深层次地展示了当时英国底层社会民众贫穷、艰难、悲惨的生活状况。(主题)
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孤苦伶仃、痛苦寂寞,但善良真诚、富有同情心,积极进取,努力坚强的孤儿形象。
据有关资料显示,狄更斯一生描绘了九十多个儿童形象,单单只算有名有姓的孤儿就有五十多个。
例如:
《匹克威克外传》中的巴德尔少爷、小爱德门;
《雾都孤儿》中的同名主人公、小蒙克斯、诺亚·克雷珀尔、杰克·道金斯
《老古玩店》中的耐儿、小雅各;
《董贝父子》中的弗洛伦斯、保罗、小比勒;
《双城记》中的小露西、小查尔斯、小裘利;
……
狄更斯为什么会塑造如此多的“孤儿”形象?
交流提升
1.与作者经历相似
狄更斯出身于社会底层,祖父、祖母都长期在克鲁勋爵府当佣人。父亲约翰是海军军需处职员,在狄更斯十二岁那年,因负债无力偿还,带着全家住进了马夏尔西债务人监狱。当时狄更斯在泰晤士河畔的华伦黑鞋油作坊当童工,比他大两岁的姐姐范妮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全家人中只有他俩没有在狱中居住。1848年,范妮因患肺结核早逝,她的死使狄更斯非常悲伤,因为在众多兄弟姐妹中,只有他俩在才能、志趣上十分接近。范妮死后,狄更斯写下一篇七千字的回忆文章,记录他俩一起度过的充满艰辛的童年。狄更斯去世后,他的好友福斯特在《狄更斯传》中首次向公众披露了狄更斯的早年生活;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不少地方就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但又并非生活实录)。
2.时代背景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是资本主义在英国迅速发展的时期,英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工厂”。“一些五、六岁的小孩在工厂里摇着纺车。每天干十二三小时”。英国议会曾于一八三四年通过《济贫法》,决定在各工业城市建立为贫民提供基本食宿的“济贫院”,把那些无业代账的人和孤儿等统统投入济贫院,那里纪律森严,犹如监狱强迫被收容的人进行不堪胜任的劳动,借以过着半饥不饱的生活,让他们慢慢地饿死。因此,工人们愤怒的咒骂“济贫院是穷人的巴士底狱”。
首都的人均寿命是二十七岁,而工人阶级的平均寿命为二十二岁,1839年伦敦举行的一半葬礼都是年龄不到十岁的孩童。狄更斯总是因为其小说中出现许多孩子夭折的情节而遭到批判,但他只不过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罢了。每天,他周围都是已经死去或奄奄一息的人。这是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为人们忽略的一面。 (《狄更斯传》)
3.从小说叙述角度来谈,童年视角的第一人称叙述,冷静客观,增添了本文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儿童天真、真实、有想象力,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以孩子的心理视角来叙述,充满童趣与天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870年6月9日,58岁的狄更斯因患脑溢血在盖茨山庄逝世。他去世后被安葬在西敏寺的诗人角,他的墓碑上写道:“他是贫穷、受苦与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
总结延展
即使身陷沟渠,也要仰望星空
决不可卑鄙自私,
决不可弄虚作假,
决不可残酷无情。
向善而生,终遇美好!
总结延展
阅读整本书《大卫·科波菲尔》。可绘制“人物关系图”助读,亦可绘制“大卫成长历程图”(标注出对大卫的成长有重要影响的人和事)助读。
总结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