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静夜思》
学科 语文 年级 一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生背景 一年级的学生处于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识字量有限,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大多数学生对于古诗这种文学形式较为陌生,可能在朗读和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活跃,能够通过直观的感受和生动的画面来辅助学习。 二、教材背景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游子在深夜思念家乡的情景,情感真挚,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对于一年级的教材来说,选择这首诗旨在让学生初步接触古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对诗歌的初步感知能力。 三、教学目标背景 通过《静夜思》的教学,期望学生能够认识新的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和文学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四、教学环境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动画、音频等,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教学目标 1. 认识“夜 思 ”等7个生字,会写“思 床 光 前 ”4个字。 2、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并感受诗歌第一句所描绘的画面。理解作者的感情。
重难点 1. 认识“夜 思 ”等7个生字,会写“思 床 光 前 ”4个字。 2、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并感受诗歌第一句所描绘的画面。理解作者的感情。
教学方式与策略 1. 运用字卡、图片等教具,直观展示生字的字形和读音。 2. 采用多种形式的认读,如开火车读、小组读、个别读等,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生字。 3.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全班齐读、男女分组读、配乐朗读等,增强学生的语感。 4.结合图片和简单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如“床”“疑”“霜”等。 教学策略 1. 遵循直观性原则,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习。 3. 关注个体差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活动一 复习导入 温故知新 1.复习古诗,激发兴趣。 (1)复习已学的李白的古诗:《古朗月行》《赠汪伦》。 (3)师生互动,说说对李白的了解。 2.温故知新,引出诗题。 (1)板书诗题:静夜思。指导书写“思”字 (2)齐读诗题。 (3)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重点认读生字“夜”。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 (4)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1. 巩固知识:通过复习之前学过的古诗,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古诗学习成果,强化对古诗这种文学体裁的认知和记忆。 2. 引出新题:自然而然地从复习过渡到新的学习内容,巧妙引出《静夜思》的诗题,使教学过程顺畅有序,激发学生对新古诗的探索欲望。 3. 增强信心:当学生能够成功回忆和回答出复习的古诗内容时,会增强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信心,为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 7分钟
活动二 初读感知 认识生字 1.通过视频,感受韵律。 (1)课件播放:《静夜思》诵读视频。 2.自读诗句,随文识字。男女生读,教师范读等。 3.反复练读,记住字音。 4.交流方法,识记字形。 ①偏旁归类法 识记心字底的字 ②利用生活经验给生字组词:“光”和“夜”是常见字,给生字组词,如月光、灯光,月夜、黑夜。 猜谜语字形巩固。 让学生在一起交流识字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识字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巩固生字,让学生在快乐有趣的氛围中完成生字的识记。 15分钟
活动三 聚焦明月 指导朗读 齐读第一句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男女生读,合作朗读等 理解霜 疑 的 含义 诗人这样描写 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带着感受再读古诗。配乐再读。 1.培养语感: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熟悉古诗的语言节奏和韵律,培养他们的语感。 2.体会情感:不同的朗读方式和语气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 3.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朗读中发现古诗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8分钟
活动四 指导书写,加深记忆 出示生字,齐读。 .观察笔顺,老师带领同学书空。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说一说如何写好这个字。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规范书写习惯: 一年级是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关键时期。通过指导书写,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和笔画顺序,培养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习惯。 10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特色与反思 教学特色: 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月夜的图片、播放轻柔的音乐等方式,为学生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氛围,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2. 多种朗读形式:采用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律之美,增强语感,同时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 形象化教学: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图片、简单的动作来解释古诗中的生字和诗句含义,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易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情感引导: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共情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知识,还能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注重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但对于个别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细致,没有充分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进步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个别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朗读中有所提高。 2. 对于古诗中一些较难理解的字词,如“疑”,虽然采用了形象化的教学方法,但部分学生仍然理解不够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或者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加深他们的理解。 3. 在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时,部分学生由于生活经验有限,感受不够深刻。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提前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故事或歌曲,丰富他们的情感储备,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 4. 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控不够精准,在讲解诗意和指导朗读环节花费了较多时间,导致后面的拓展环节时间较紧,没有充分展开。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和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