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
作家介绍
查尔斯·狄更斯,英国著名作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者,与萨克雷·盖斯凯夫人和博朗特姐妹并称现代英国杰出作家中“辉煌的一派”,是“一生都在讲故事的人”。狄更斯的作品在全世界家喻户晓,影响广泛而深入。他没有上过几天学,全靠自己的勤奋努力的自主学习成为流芳百世的作家。狄更斯在世时,英国正由半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过渡,他的作品堪称全面、透彻地诉说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镜像。他用鲜明生动的手法描绘了各个阶层的人物形象,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对各种黑暗的社会现象及各类丑恶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刻控诉与辛辣的批判。同时,他也对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及其反抗精神施以深切的同情和高度支持。1837年,狄更斯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也是现实主义小说《匹克威可外传》。
狄更斯擅长以纷繁复杂、精湛迷人的艺术手法,超越所描绘的事件与所处时代,思索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后世作家普遍认为,狄更斯的丰饶创造力简直令人无法模仿,他在语气与细节创造方面魅力独具。1870年6月9日,这位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与世长辞,永远告别了这个他曾报以深切关怀的世界。
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特指十九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等;代表作品有《红与黑》、《人间喜剧》、《艰难时世》、《复活》等。中国明清时期的《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都属于批判小说。
前情回顾
本文节选的是第十一章。小说前面的情节是:大卫·科波菲尔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大卫从小和母亲克莱拉、善良的女仆佩格蒂相依为命。天真无知、不知人世险恶的克莱拉被冷酷阴险的谋得斯通先生哄骗,改嫁给他。大卫遭到谋得斯通的虐待,被送进寄宿学校,他在学校里结识了斯蒂福斯、特雷德尔等人。母亲去世后,谋得斯通霸占了科波菲尔家的财产,把大卫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阅读课文,梳理情节
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 说一句话,于是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得斯通一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
第二个“我”指童年时候的大卫
第一个“我”指成年时候的大卫
将两个视角重叠在一起使表达很丰富,很巧妙。叙述中既有作家大卫成熟、智慧的声音,又有童年大为作为一个孩子对成长环境的观察。可以让人体会到童年大卫内心的情感,看到它的发展、变化和心灵的成长,从而了解童年大为的形象。
(第一段)
两个视角放在一起的好处?
课文分析
划出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小组讨论并分析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
对货行的描写
(1)自然环境方面
交代了“我”当时工作的地方的环境恶劣:外部狭窄;内部破败不堪,腐臭难闻
(2)人物方面
衬托了人物当时的灰暗的心境,反映了人物的悲惨遭遇
(3)社会环境方面
展现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面貌,资本家为了雇佣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而大量使用童工,揭露盛世下的阴暗面,批驳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味追逐私利而不顾道德底线和法度清理的丑恶行径,体现了作者对英国童工制度的指责,严重侵犯了人权,不合人道
(4)主旨方面
揭示社会差异的悬殊,社会问题的日益显现,昭示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表现了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唤
对米考伯住宅的描写
(1)环境方面
“破破烂烂”“全部空空”突出了米考伯先生一家生活的窘境
(2)情节方面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米考伯先生被追债与入狱做铺垫
(3)人物方面
侧面突出了米考伯夫妇二人爱慕虚荣的人物形象
对监狱的描写
(1)环境上
突出了监狱的简陋
(2)人物上
米考伯先生入狱,“我”前去探监,突出了“我”的善良和对友情的珍惜
(3)主旨上
讴歌和赞扬了建立在善良正直的人性光辉之上的人道主义,强调“仁爱”的复归,大卫便是作者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人物形象分析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米考伯先生的 突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肖像描写、神态描写 刻画了米考伯先生的衣着打扮,写出了他的经济拮据以及他爱慕虚荣(爱面子)、虚伪、故作文雅的性格特点
动作描写 写出债主来临时和离开后米考伯先生的一系列动作,说明他生活艰难,没有责任感,是一个乐天派;
米考伯先生是一个经济窘迫、热心善良、乐观但爱慕虚荣、讲究排场、不切实际、挥霍无度、没有责任感的底层负债者形象
语言描写 写米考伯先生为大卫带路,并为他找到一条最便捷的路,说明他是一个热心善良的人
2.简要概括米考伯太太的形象特点。
米考伯太太生活艰难、不切实际(不务实)、不懂持家、爱慕虚荣、喜欢挥霍,但是善良,乐善好施,不贪小便宜,对米考伯不离不弃。她将娘家的辉煌成天挂在嘴边,虽然她的“娘家人”也并没有出现;她不懂持家之道,她用典当生活用品的钱来大吃大喝
思考:
作者塑造米考伯夫妇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米考伯
米考伯夫人
1.(自身作用)米考伯夫妇的形象与继父谋得斯通丑恶的形象形成对比,让大卫·科波菲尔的人生产生乐观积极的影响
2.(情节)为下文米考伯夫妇帮助大卫科波菲尔揭发坏人的情节作铺垫
3.(主要人物)通过大卫与米考伯夫妇的交往,展示了大卫·科波菲尔的同情心与善良正直的性格,也展示了大卫·科波菲尔与米考伯夫妇的友谊
4.(主题)更深层次地展示了当时英国底层社会民众贫穷、艰难、悲惨的生活状况
作者对米考伯夫妇的态度是什么?
作者一方面同情他们悲惨的遭遇,但又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温和的讽刺,用喜剧的方式巧妙地避免了他们的悲剧色彩。
3.本文的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从文中找出依据并简要分析。
孤苦伶仃、痛苦寂寞、善良勤奋、重视友谊、渴望温情
他在货行做童工,自食其力,尽管拿着微薄的薪水,但是他能尽力把事情做好。在和米考伯一家的交往中,对这家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为米考伯的债务忧心;主动把剩下的两三先令送给米考伯夫人,并能帮助米考伯夫人去典当餐具;到监狱里去探望米考伯先生
本文以童年的“我”的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故事有何表达效果?
1、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2、儿童的天真、想象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写出了人物的情感变化
3、故事情节推动自然流畅,体现了小主人公的成长历程,突出了主题,是文章真切感人
第一人称视角(有限视角)
特点: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
作用: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①小说是作者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
②小说是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主观色彩更为浓厚。
③人物心理刻画更为细腻,情感也更为动人,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亲和力和亲切感。
狄更斯的名言
1.一个真正的爱人不可能有冷漠、厌恶、怀疑、薄情以及一半是火一半是冰的心情
2.忘恩负义,卑鄙的嫉妒,利害关系,这一切都缠绕着社会上各阶层的人
3.亲密无间的爱,也像疏远的隔阂一样,会让人猜不透,而且前者更是神秘莫测,难以捉摸
4.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我们的前途拥有一切,我们的前途一无所有。我们正走向天堂,我们也正值下地狱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