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记录的日食发生在( )
A.夏朝 B.西周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时钟”,中国人以节气为指南安排生产和生活。“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从这些谚语可知,节气文化里藏着( )
A.海外贸易区域的变化 B.城市文化演变的路径
C.传统农耕文明的印迹 D.政治制度变革的轨迹
3.《春秋》一书中记载,“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与材料记载相关的是( )
A.日食 B.月食 C.哈雷彗星 D.二十四节气
4.小明感冒了,到医院去看病,医生先看了小明的脸色,又听了他的胸部,然后问了一下他的感觉。请问,这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是由谁总结出来的( )
A.扁鹊 B.李时珍 C.商鞅 D.张仲景
5.观察下面表格内容,从中可以得出的主题是( )
______________ 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出来四诊法:望、闻、问、切。
《黄帝内经》于战国时期问世,到西汉时一直有增补修订。
A.书写材料的变化 B.祖国医学的发展
C.中华文明的起源 D.中外交流的成果
6.在商代某遗址中发现了这样一段卜辞:“乍(疫),父乙,妣壬豚,兄乙豚,化口……”意思是疫情突发,为众人御除疫疾举行了一系列祭祀先人的活动。这段卜辞最有可能出现在( )
A.记事的结绳上 B.龟甲或兽骨上 C.竹简或木牍上 D.纸上
7.甲骨文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的( )
甲骨文
对应汉字 王 臣 劓 刖
注:劓、刖,均为古代残酷的刑罚
A.政治状况 B.经济发展 C.科技进步 D.军队建设
8.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这说明甲骨文( )
A.年代最早 B.造字成熟 C.内容丰富 D.影响深远
9.目前已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货币、装饰艺术品等。由此可知,该时期的青铜器( )
A.生产规模宏大 B.制作工艺高超 C.种类丰富多样 D.分布地域广泛
10.商周青铜器纹饰与王权、禅权的结合尤为突出,其神秘、独特的艺术特征延续了十多个世纪,是时代精神的表象,可以从中看到社会观念等变化的轨迹。材料旨在说明( )
A.青铜器高超的铸造技术 B.青铜器重要的文化内涵
C.青铜器是重要书写载体 D.青铜器功能以祭祀为主
11.它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汇聚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同时也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材料中“它”是( )
A.《诗经》 B.《老子》 C.《论语》 D.《墨子》
12.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直到今天,人们还在用“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形式纪念这位中国著名的诗人。他是( )
A.屈原 B.庄子 C.孙武 D.孔子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从上述两件青铜器中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二:
(2)你能猜出图3所示甲骨文是什么字吗?观察图4,说说甲骨文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之间有何关系。
14.2024年甲辰龙年春晚的吉祥物“龙辰辰”备受关注,某历史小组就此开展了“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整理了如下资料。
材料:
“龙”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详细介绍了“龙”字。南朝顾野王所撰的《玉篇》:“龘,音沓,龙行龘龘也。”(群龙腾飞之意)
中国春节的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自西汉以来,春节祭神、敬祖、祭灶、扫尘、守岁、祈年、贺春、拜年、爆竹、联欢等习俗一代代传承不息,延续至今
“龙辰辰”造型中眉弓和龙肩上的装饰取自河南博物院的云纹铜禁纹饰,云纹铜禁是春秋晚期青铜礼器(盛放酒杯的案子),“禁”有禁戒饮酒之意。粗细不一的铜梗筑成铜禁禁体的朵朵“云彩”,禁体四周的12条龙形兽昂首吐舌、挺胸凹腰,器物造型奇特,工艺复杂精湛。它是目前已知时代最早的失蜡法大型铸件,对研究古代科技意义非凡,展现了中国传统纹样艺术的魅力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任务清单。
任务清单
步骤 任务
了解文化内涵 传统节日文化 (1)说说中国人把春节看作是最重要节日的原因。
青铜文化 (2)说说云纹铜禁蕴含的文化内涵。
汉字文化 (3)通过对“龘”字的探究学习,说说你从中了解了哪些汉字知识。“龘”字作为2024年春晚的主标识,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4)综上探究,我们应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因此公元前776年属于西周时期,故选B。
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中国人以节气为指南安排生产和生活”可知,节气指导农业生产,节气文化里藏着传统农耕文明的印迹,C正确。A、B、D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3.答案:C
解析:根据“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和所学可知,《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有研究认为,这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故C项正确。
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扁鹊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如下:
第一步:分析材料 ①“看了小明的脸色”体现的是“望”: ②“听了他的胸部”体现的是“闻”; ③“问了一下他的感觉”体现的是“问”
第二步:回扣教材 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回扣教材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第三步:得出答案 综上可知,A符合题意
5.答案:B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名医,他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黄帝内经》于战国时期问世,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故材料反映的是祖国医学的发展,B正确。
6.答案:B
解析:根据“商代”“卜辞”和所学可知,商时期,人们常用龟甲和兽骨对许多事情进行占卜,把记录占卜情况的文字刻在甲骨上,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故B项正确。
7.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信息“王”“臣”“劓”“刖”可知,这反映了商周时期有统治阶级,还有维护统治秩序的刑罚,呈现了当时的政治状况。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特点。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根据材料中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可知,甲骨文的内容丰富。故选C。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种类。根据“目前已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货币、装饰艺术品等”可知,材料说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故选C。
10.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商周青铜器纹饰与王权、禅权的结合尤为突出,其神秘、独特的艺术特征延续了十多个世纪,是时代精神的表象,可以从中看到社会观念等变化的轨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青铜器重要的文化内涵,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比如,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铸造技术采用“泥范铸造法”,排除A项;“青铜器是重要书写载体”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排除D项。故选B项。
11.答案:A
解析: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12.答案:A
解析:根据“楚国人”“楚辞”“划龙舟”“吃粽子”和所学可知,他是屈原。
13.答案:(1)历史信息: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言之有理即可)
(2)字:蛇。关系: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14.答案:(1)原因:千年习俗文化传承、延续至今;春节是农历岁首,一年的开始:春节起源较早,与中国人祭祀祖先息息相关,体现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春节与中国的农耕文化密不可分;春节体现了中国人浓厚的家庭观念。
(2)文化内涵:“禁”作为盛放酒杯的礼器,劝诫人们要适度饮酒以免失态:它造型奇特,展现了春秋晚期(云纹)纹样艺术的魅力;青铜器物中的龙元素,体现了先民以龙为图腾,龙象征着权力、尊贵与祥瑞,在中国人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它采用失蜡法铸造,工艺复杂精湛,对研究古代科技发展有重要意义(或体现春秋时期青铜铸造业的发达:体现了先民对龙的图腾崇拜:体现了先民独特的审美意识;失蜡法体现了古人高超的科技水平,是先民智慧的结晶)。
(3)汉字知识:中国汉字属于象形文字:中国汉字从甲骨文演变而来(或中国汉字历史悠久:汉字不断传承与发展,逐渐简化:可以了解汉字读音,了解造字方法,了解相关著作)。时代精神:“髓”,三龙叠加,寄托着对国家昂扬奋进、振翅腾的美好寓意,象征着现阶段社会大众踔厉奋发、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彰显中国文化自信)。
(4)通过课堂学习、课外网络资源查阅等方式广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主动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参加学校的传统文化宣传活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古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