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风来了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风来了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4-08-07 20:4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风来了
一、教材分析
《风来了》是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的一课,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风来时周围环境和人物的变化,启发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来描绘风的感觉。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观察和感受风的特点,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风的形态。
2、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风的方法,能够生动地描绘出风来时的情景。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绘画工具(彩笔、油画棒、画纸等)。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彩笔、油画棒、画纸等)。
五、课时安排
2 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风声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
提问学生:“听到这个声音,你能想到什么?”
(二)新授
1、多媒体展示与观察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精心展示一系列风来时的高清图片和生动视频,内容涵盖飘动的旗帜、飞扬的头发、被风吹弯的树枝、被风卷起的落叶、鼓起的风帆等丰富多样的场景。在展示每一张图片和每一段视频时,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物体在风中的具体形态变化。比如,在展示飘动的旗帜图片时,教师会说:“同学们,仔细看这面旗帜,风让它的边缘呈现出什么样的线条?”在播放被风吹弯的树枝视频时,教师会提问:“树枝被风吹弯的幅度有多大?它的弯曲方向是怎样的?”
教师还会适时暂停视频或放大图片的关键部分,以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细节,如飞扬头发的发丝走向、落叶飞舞的轨迹等。
2、小组讨论与交流
多媒体展示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抛出问题:“风来了,物体的形状和方向会有什么变化?”学生们在小组内展开热烈的讨论,纷纷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想法。
教师在各小组间穿梭巡视,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例如,当学生提到物体形状的变化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那这种形状的变化是突然发生的还是逐渐形成的呢?”当学生关注到物体方向的改变时,教师可以追问:“物体被风吹动的方向有规律吗?”
3、教师总结与归纳
各小组讨论完毕后,教师邀请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归纳。
教师强调:“风虽然是无形的,但它具有强大的力量。当风来的时候,物体的形状可能会变得弯曲、扭曲或者展开,比如树枝被压弯、衣服被吹得鼓起来;物体的方向也会发生改变,可能会朝着风的方向倾斜、飘动或者旋转。在表现风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描绘物体的这些变化来体现风的存在。比如用弯曲的线条表现树枝和头发,用飘动的弧线表现旗帜和落叶。”
4、优秀作品欣赏
教师展示一些以“风来了”为主题的优秀绘画作品,包括同龄学生的佳作和专业画家的创作。在展示每一幅作品时,教师对作品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如作品中是如何通过人物的姿态、景物的形态来表现风的,运用了哪些独特的线条和色彩技巧。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对这些作品的看法和感受,比如:“这幅画里人物的衣服被风吹得紧紧贴在身上,画家的观察力真敏锐。”“这幅作品用了很多蓝色来表现风,让人感觉风很凉爽。”
(三)教师示范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幅风来了的简单画面,如一个小女孩的头发和裙子被风吹起。
边示范边讲解绘画步骤和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选择。
(四)布置作业
让学生创作一幅风来了的绘画作品,可以是风景,也可以是人物。
提醒学生注意画面的构图和色彩搭配。
(五)作品展示
学生完成作品后,将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
组织学生有序地参观。
(六)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从创意、构图、色彩、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肯定和建议。
学生自我评价,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学习和交流。
七、板书设计
风来了
风的特点:
无形、有力量
表现方法:
线条(弯曲、飘动)、色彩(明亮、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