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 上册第七单元《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 上册第七单元《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07 08:3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海国图志》一书中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作者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魏源 D.孙中山
2.1905年清政府宣布的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A.派遣留学生 B.废除科举制度
C.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D.创办京师大学堂
3.1987年,在北京市八达岭一座历史人物纪念馆内展出了某人物的祖先在广东省南海县申请入籍获准的史料、使用过的铁路施工用具等,据此推断该人物是( )
A.魏源 B.严复 C.詹天佑 D.侯德榜
4.严复被誉为“放眼世界,又葆有纯正中国心”。他的主要成就是( )
A.编成《海国图志》 B.创办大生纱厂
C.译著《天演论》 D.修建京张铁路
5.在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筑的首条铁路通车典礼上,有代表充满豪情地说:“筑成此路,为中国人吐气矣。”这条铁路是( )
A.平汉铁路 B.滇越铁路 C.淞沪铁路 D.京张铁路
6.1881年清政府官员在上海要给天津的总督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最快捷的是( )
A.骑马 B.发电报 C.乘火车 D.乘轮船
7.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长技”是指( )
A.西方的外交政策 B.西方的政治制度
C.西方的思想文化 D.西方的科学技术
8.下列著作或报刊,在中国最早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和军事,总结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教训,启导当时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是
A.《海国图志》 B.《新青年》
C.《民报》 D.严复译述的《天演沦》
9.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下列人物与其成就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A.聂耳——写成《黄河大合唱》
B.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
C.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D.詹天佑——设计并修筑京张铁路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演”“淘汰”“物竞”“天择”等术语铺天盖地见诸于当地的报刊杂志,这反映了哪位历史人物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A.严复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梁启超
11.下列作品中,郭沫若创作的是
A、《狂人日记》 B、《屈原》
C、《子夜》 D、《小二黑结婚》
12.中国近代史上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A、《申报》 B、商务印书馆
C、《民报》 D、中华书局
13.魏源故居“小卷阿”坐落于南京乌龙潭边龙蟠里,1842年,魏源在此编成一部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的的著作。该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水经注》
C.《天工开物》 D.《天演论》
14.作为第一批官费留美学生,他以炽热的爱国热情表示“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京张铁路圆了他的这个梦,他是:
A.张謇 B.詹天佑 C.侯德榜 D.严复
15.1872年,詹天佑作为洋务运动首批留学生赴美留学,他初到美国时不可能看到的是( )
①电灯 ②飞机 ③汽车 ④铁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魏源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撰写的著作是( )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资治通鉴》
17. 1909年,历时四年的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它的总设计师是( )
A.张謇 B.侯德榜 C.魏源 D.詹天佑
18.“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一主张应该出自(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定国是诏》 D.《天演论》
第II卷(非选择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以天演为体,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著。物竞者,物争自存也……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
——《……》
材料三:(进化论的介绍与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年轻人的心和血。
——胡适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什么书?作者是谁?
(2)请指出材料二的出处,然后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词语。
出处: 。
主旨词语: 。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两部著作(译著)诞生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相依进化论传入中国的积极意义。
20.马尾船政是福州十大名片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船政创办】
(1)福州船政局的创办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一次尝试,这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哪一场运动的实践?
【船政教育】
(2)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请你结合图1O示意图中呈现的信息,推导结论。)
【船政英才】
(3)船政学堂培养了邓世昌、严复、詹天佑等一批中国近代杰出人才。如果请你撰写-位船政英才的小传,你会选择以上三位中的哪一位?请从历史角度写出选择理由。
【船政精神】
(4)通过对以上船政历史的了解,请你提炼其中蕴含的精神。
21.历史歌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歌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松花江上》歌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高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材料二:《卢沟桥之歌》歌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1)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指哪一年发生的什么事件?
(2)材料一中所指事件发生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什么方针使我们丧失了东北无尽的宝藏?
(3)《卢沟桥之歌》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4)材料中的歌曲曾经广为传唱,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心声和风貌,请你再举出一例你所知道的同一时期反映同一主题的歌曲。
22.为救亡图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各自的主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方今急边防,疲氓未息肩。苦心著此书,搜讨颇有年。”
材料二 “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
——《天演论》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奇书”的名称、作者及编写目的。
(2)材料二宣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4)概括以上救国主张在方法上的共同点。
23.1911年,中国共建成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占46%,贷款给中国修的占40%,全国由中国人自建的公1200公里,只占总率的14%。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目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通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进现代化进程。
(1)你能说说近代中国铁路兴建方面的特点吗?
(2)想一想,列强为何要在中国修筑铁路?
(3)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主持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什么?设计该铁路的中国工程师是谁?
(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认识好吗?
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D
6.B
7.D
8.A
9.A
10.A
11.B
12.B
13.A
14.B
15.A
16.A
17.D
18.A
19.
(1)《海国图志》;魏源。
(2)《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共同背景:都发生在抵抗外来侵略战争中失败并导致民族危机激化的背景之下。
(4)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
20.
洋务运动。
(2)学习西方;学习技术。
(3)
示例一:邓世昌。理由: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为国捐躯。
示例二:严复。(1分)理由: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他的译著《天演论》影响巨大,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示例三:詹天佑。理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4)自强;改革;爱国等精神。
21.(1)1931年,九一八事变
(2)不抵抗方针
(3)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说明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英勇抗争的精神。
(4)《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毕业歌》、《黄河大合唱》等
22.(1)名称:《海国图志》。作者:魏源。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2)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或启发了先进的中国人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
(3)名称:民主、科学。
(4)共同点:向西方学习。
23.(1)①帝国主义投资兴建铁路,所占比重远远超过中国自建铁路。②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铁路的建筑权。
(2)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
(3)京张铁路 詹天佑
(4)修筑铁路是世界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但由于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修筑铁路在当时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经济掠夺,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但从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来看,修筑铁路应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