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望海潮(东南形胜)》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望海潮(东南形胜)》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7 20:5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学习目标
1.分析词中意象与意境,学习写作手法——铺叙、点染。(重点)
2.把握作者情感;激起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难点)
1.根据诗歌内容,说明柳永描绘了杭州哪些好景?是怎样夸的?目的是什么?
2.分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绕”,“卷”好在哪里?
3.分析:“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运用了哪些技巧?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6′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钱塘地处东南,地理形势优越,是三吴地区的都市,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帷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茂密如云的林木环绕着沙堤,波涛汹涌像卷起的霜雪,广阔无边的钱塘江是天然的壕沟。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市场上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家庭里到处都是绫罗绸缎,争比奢华富贵。
上片梳理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笛声悠扬在晴空飘荡,采菱的歌曲在夜间唱起,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赏听箫鼓声,吟唱观赏秀美的风光。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他日将杭州美景画出来,回朝后向人们夸耀。
里湖外湖与重叠起伏的山岭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花遍地飘香,十里的荷花争奇斗艳。
下片梳理
点拨拓展
点染: 本是国画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是一气而下,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意境。
上阕:写杭州都市的繁华
上片描绘了怎样的杭州好景?
整体探究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地理形势优越
历史悠久
居民住宅的雅致
钱塘潮雄伟壮丽
商品丰富
社会条件优越
街巷河桥的美丽
居民之多
市民殷富
达官贵人穷奢极奢
点染铺陈
下阕:写自然之美和官民同乐的生活景象
下片描绘了怎样的杭州好景?
整体探究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自然景观西湖山水秀丽
民众生活悠闲自在
箫鼓,吟赏烟霞
暗示官员官威
暗颂孙何政绩
宴酣之乐
山水之乐
点染
总写景色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美景气势非凡
地理位置重要
社会条件优越
长期繁盛历史
繁华富有奢侈
街巷河桥美丽
居民住宅雅致
都市人口众多
总纲
城内
城外
市井










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杭州的形胜与繁华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孙何政绩之 )
(西湖湖山之 )
(百姓生活之 )
(长官生活之 )










(西湖湖山之美丽)
(百姓生活之愉悦)
(长官生活之悠闲)
(孙何政绩之显著)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绕”,“卷”好在哪里?
“卷”为卷起之意。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富有动感,强壮有力,形象逼真。
“绕”为萦绕之意。写出了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高耸入云。化静为动,富有动感,也表现了钱塘之美。
炼字题
答题模式:
释字义
绘画面
表效果
(表现手法、
表达情感)
比喻:云树,也可理解远远望去,沿堤的树林枝繁叶茂,浓密如云。霜雪:比喻浪花洁白如雪。
夸张:天堑无涯:把钱塘江比作天堑,形容其波涛汹涌,不可逾越,无涯极言其无边无际。
拟人:怒涛:一“怒”字赋予人的形态,使人联想到须发俱张,横眉立目的狂暴之态,形象生动。
除此之外,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运用了哪些技巧?
“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
(1)修辞上,运用对偶和夸张。“三秋”对“十里”,时间对空间,突出桂花的花期长,荷花的生长范围广,展现杭州的风姿。
(2)表现手法上,虚实结合。桂花开在秋季,荷花开在夏季,词人打破了时间界限,将其集中一个画面里,展现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3)写景角度上,从视觉和嗅觉多角度描写。桂花金黄,荷花碧绿,清香淡雅,形色香具备,引起读者的联想想象。
(4)抒情方式上,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选取桂花、荷花等意象,与湖光、山色营造了清嘉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对杭州的赞美之情。
1、赞美杭州的美好景致。
2、拜谒孙何,赞颂他政绩卓著,赞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
3、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并委婉表达希望孙何举荐提拔自己的愿望。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分析诗人创作诗歌的目的是什么?
主旨
(好景有几重含义?为何要夸?)
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艺术特色
1.工于铺叙,安排巧妙。
选取最典型,最有表现力的景物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2.巧用夸张,写景壮阔。
“十万人家”“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以夸张手法描写杭州的繁华和美景。
3.善用点染,富有层次感。
从全篇看,开头三句是总写(点),然后分别详细描绘(染)。
地理位置
历史传统
自然景观
市井面貌
百姓生活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市列珠玑,户盈罗琦,竞豪奢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全词小结: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
1、《望海潮》开篇就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的句子是“ , , 。”,
2、《望海潮》中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都市户口的繁庶,表现了杭州繁华热闹的景象的句子
是“ , , 。”。
3、《望海潮》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钱塘江就像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的句子是: , , 。
4、《望海潮》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了。同时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的句子是:“ , , ”。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当堂检测4‘
5、《望海潮》中“ , , 。”几句,描写了杭州的典型景物:圆若宝镜的湖面、重叠的山岭、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词人以工整的对联,高度凝炼的语句,把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了,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6、《望海潮》中“ , , ”几句,写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7、《望海潮》中“ 。 , ”几句,写达官贵人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煊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8、《望海潮》中“ , ”几句,写达官贵人不思离去,还要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仙境。这也从侧面烘托出西湖之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望海潮》中“ , ”尽显雅致之气,最能体现柳永的婉约词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2、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在《望海潮》中
“ , ”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3、《望海潮》中“ , ”几句,写达官贵人不思离去,还要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仙境。这也从侧面烘托出西湖之美。
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4、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以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5、《望海潮》中“ , ”两句,写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练习
作业:
必做:整理笔记,背诵本词,完成课时作业P12第一课时 望海潮
选做:预习《扬州慢》正音+自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