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任务一 回顾单元 聚焦要素
读故事
听音乐
赏绘画
谈戏剧
聊书法
写好戏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任务一 回顾单元 聚焦要素
《月光曲》作于1801年
距今已经200多年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任务二 走进情境 整体感知
伴着音乐
初读课文
疏通字词
了解大意
任务二 走进情境 整体感知
伴着音乐 初读课文 疏通字词 了解大意
莱茵河 幽静的小路 茅屋
微弱的烛光 琴键 清幽的月光
谱写 前所未见的景象
西欧的第一大河,源起阿尔卑斯山,流经奥地利、德国、荷兰、法国等国,孕育了灿烂的欧洲文明。
莱茵河
任务二 走进情境 整体感知
伴着音乐 初读课文 疏通字词 了解大意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屋外清幽的月光与屋内微弱的烛光交相辉映,贝多芬一边按着琴键,一边谱写乐曲,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
巧用关键词,讲述接下来的内容。
莱茵河
幽静的小路
茅屋
微弱的烛光 琴键
清幽的月光 谱写
前所未见的景象
任务三 梳理情节 体会变化
借助自然段的提示,再次感受《月光曲》传奇的诞生过程。
再读文章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第4-6自然段
第7-9自然段
第10自然段
听到琴声
记录乐曲
伟大事物的诞生,总伴随着跌宕起伏的情节。
任务三 梳理情节 体会变化
借助自然段的提示,再次感受《月光曲》传奇的诞生过程。
再读文章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第4-6自然段
第7-9自然段
第10自然段
听到琴声
听到谈话
再奏一曲
记录乐曲
弹奏一曲
伟大事物的诞生,总伴随着跌宕起伏的情节。
任务四 合作共学 探究缘由
1801年的贝多芬早已声名赫赫,盲姑娘却籍籍无名、贫寒交迫。是什么打动了大音乐家,让贝多芬愿意为素不相识的她弹奏一曲呢?
阅读 圈画
阅读三、四、五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
思考 批注
思考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大音乐家。用简洁的语言批注在侧。
讨论 归纳
深入交流,将弹奏缘由汇总、归纳,准备汇报。
小组合作
任务四 合作共学 探究缘由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热爱
任务四 合作共学 探究缘由
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贫寒
不幸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任务四 合作共学 探究缘由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善良
懂事、善解人意,不想给哥哥增加负担。
任务四 合作共学 探究缘由
1770年贝多芬生于德国波恩,他家境贫寒,常遭打骂,却显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人至中年,听觉渐衰直至失聪,在病痛的百般折磨下,他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出诸多传世作品,用以表达人类的美好愿望。
他光辉犹如史诗般的一生中,统治阶级剥削他,上流社会抛弃他,封建制度断送他。可是,人民却深深地爱戴他。
这位德国的伟大音乐家死了,但他的音乐至今仍不断地回响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任务四 合作共学 探究缘由
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啊,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么幸福啊!
贝
多
芬
盲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依然热爱着生活,虽然家境贫寒,可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和向往。她善解人意,纯良温暖,贝多芬的心被触动了。
任务四 合作共学 探究缘由
心被触动,弹奏一曲可以理解。
贝多芬为什么情不自禁又为盲姑娘即兴演奏一曲呢?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任务四 合作共学 探究缘由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可见她对音乐的热爱与痴迷。
她能在瞬间判断出弹琴者是何人,可见她对贝多芬的喜爱与了解。
她听懂了曲子里的感情,与演奏者产生了共鸣。
任务四 合作共学 探究缘由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任务四 合作共学 探究缘由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贝多芬没曾想到在一间茅屋里遇到了迷音乐,懂自己的知音,所以他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贝多芬再弹一曲为的也是为知音!
任务四 曲终意犹 想象驰骋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他此刻心里究竟再想什么呢?请让自己的想象驰骋在天地间,尽情表达。
任务四 曲终意犹 想象驰骋
就这样,从被琴声触动,到被兄妹俩感动,最后激动地即兴创作,举世闻名的《月光曲》诞生了,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感受名曲的魅力。
月
曲
光
第二课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朝·苏轼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望月怀古》
唐 张九龄
任务一 聚焦联想 想象画面
贝多芬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的《月光曲》,意境空灵悠远,举世闻名。
读
第九、十自然段
思
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
划
用“____”划出皮鞋听《月光曲》时联想到的画面。
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乐曲之美的呢?
任务一 聚焦联想 想象画面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划
用“____”划出皮鞋匠兄妹听《月光曲》时联想到的画面
任务一 聚焦联想 想象画面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请为这幅美妙
的画面起名字?
月亮初升洒向海面
轻柔舒缓
皮鞋匠听到怎样的旋律才联想到这样的画面
音乐速度是快还是慢
音调是高还是低
任务一 聚焦联想 想象画面
从皮鞋匠的联想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几幅画面,请依据文字谈谈最令你着迷的画面。
从中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填序号): 先是( ),再 ( ),然后 ( ) 。
逐渐增强
轻缓
高越
月亮初升,洒向海面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内容
任务一 聚焦联想 想象画面
月亮升高
穿过微云
月光照耀
风起浪涌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任务一 聚焦联想 想象画面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光照耀 风起浪涌
轻柔舒缓
逐渐增强
高昂激越
月亮升高 穿过微云
月亮初升 洒向海面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任务一 聚焦联想 想象画面
这是通过听乐曲时生的联想来描写音乐
这是直接描写音乐吗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任务二 联系拓展 发现方法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对比文字,谈谈用联想的画面来描绘音乐的好处。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听到的音乐通过联想画面来表达,能让人仿佛进入乐曲描述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无限向往。
任务一 聚焦联想 想象画面
展开想象,
谈谈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听《二泉映月》片段
任务二 联系拓展 发现方法
泉水一冲出深山缝隙,月光就扑了过来。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泉水揉碎了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绿竹林青草地。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从间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滑的鹅卵石溪床上跳着轻松的舞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
用语言描写乐曲,还可以用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把乐曲写得具体形象、生动可感,表现音乐艺术的美和魅力。
任务三 倾听音乐 尝试表达
谈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在什么地方,环境怎么样,有哪些人,在干什么
闭眼倾听《赛马》
展开想象……
任务三 倾听音乐 尝试表达
闭眼再听,将想象到的画面用文字捕捉下来。
我静静地听着。我好像看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标准
1.联想合理,贴合音乐
2.画面丰富,富有变化
3.运用修辞,表达生动
今天这节课,我们领略了《月光曲》的美,也学会了用语言文字表达乐曲的美,同学们课后可以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记录自己的感受,相信你一定能从中受到美的熏陶。